APP下载

河南省市场监管局参加“六稳六保”新闻发布会

2020-12-04王芳东

营销界 2020年28期
关键词:市场主体名录信用

■本刊记者 王芳东

6 月19 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南省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重点发布我省“稳投资、稳预期、保市场主体”相关工作进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迎伟介绍了总体工作情况。省发改委投资处处长王遂岭,发改委综合处处长崔红建,省政府重点办主任陈波,省市场监管局登记注册处处长靳薇,省市场监管局信用监督管理处处长何艳红分别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办公室主任常轶旸主持发布会。

记者:“六保”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保市场主体。请问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对我省市场主体发展的影响有多大?市场监管部门在保市场主体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成效如何?

靳薇:市场主体是国民经济的基石,是稳增长、促就业、保民生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全省市场主体总量快速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面对疫情冲击,各类市场主体增长势头不可避免的有所放缓。今年1 月,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81452 户,疫情的影响初步显现;2 月,全省仅登记5944 户,是近10 年来新登记户数最少的一个月,可以说降到了冰点、跌到了谷底。

只有稳住市场主体,经济社会才能获得恢复和发展的持续动力。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省市场监管局坚持以商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疫情期间始终坚守在推动全省市场主体发展的前沿阵地,率先推行“网上办、掌上办、邮寄办、预约办”的“四个办”服务,牵头推动“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改革,努力放宽企业名称、住所、注册资本、经营范围等方面的条件限制,不断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持续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在一系列政策举措带动下,全省市场主体迅速恢复发展生机,增长数量快速反转提升。3 月,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探底拉升,达82526 户;4 月和5 月,进一步加速增长,新登记户数分别达141487 户、144200 户,基本恢复到了往年同期的正常水平,增势强劲,前景喜人,显现了顽强的防御能力和极强的自愈能力。

作为市场主体中占比最大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5 月新登记户数分别达44099 户、97118 户,有力带动了各类市场主体强势反弹。全省前五个月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总量455609户,与2018 年前五个月基本持平。截至2020 年5 月底,全省市场主体实有总户数达728.2 万户,居全国第五位、中部六省第一位。实有户数较2019 年5 月底同比增长16.2%,高出全国平均增速5.9 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四位、中部六省第一位。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创新服务举措,以更大力度的“放”、更优质的“服”,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记者:我们知道,水美则鱼肥,土沃则稻香,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请问,我省市场监管部门是如何创新监管方式,确保完成“保市场主体”目标任务的?

何艳红:从监管角度来说,我们主要是通过创新市场监管方式,既要监管、又要服务,既要管住、又要管好,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从而实现“保市场主体”目标的。主要做法有:

一是建立以信用为核心的监管机制。经过近几年的艰苦努力,我省建成了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河南)为支撑,以企业信息归集、公示为基础,以“双随机、一公开”和大数据监管为手段,以信用约束和联合惩戒为抓手,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监管体系。

二是实施涉企信息归集共享。信息公开是监督的最好方式。我们采取的一系列涉企信息归集共享的措施,一定程度解决了市场主体信息孤岛化、分散化和碎片化的问题。为社会公众查询市场主体信息提供了便捷的途径,极大节约了社会成本。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河南)自上线以来,累计访问量达到58.8 亿人次,累计查询量19.8 亿人次,已成为了解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状况不可或缺的平台,作到了“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三是实施信用约束。根据市场主体违法的轻重程度,分别将其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截止目前,全省市场监管部门累计列入经营异常名录84.6 万户,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9.34 万户。形成了“失信受限、守信受益”的监管机制,产生了良好的监管效果和社会效益。

四是推进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通过建立全省统一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建立完善检查对象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制定完善的抽查实施细则和工作指引、开展跨部门联合抽查等诸多措施,有效解决了对市场主体的任意检查和重复检查问题,为治愈人情监管、选择执法,执法扰民和执法不公等顽疾提供了良方。

五是探索信用修复机制。我们率先在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开展了严重违法失信企业信用修复工作,鼓励企业自我承诺、主动纠错、重塑信用,成为监管与服务融合创新的一个亮点,受到了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的通报表彰。截至目前,全省累计通过信用修复机制移出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企业9992 户。

六是实施重点监管、精准监管和包容审慎监管。对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实行监管全覆盖,杜绝盲区。对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假冒伪劣产品,虚假宣传、乱涨价等违法行为,严厉查处。对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等经济形态的市场主体实施包容审慎监管,谨慎对其进行检查和处罚,为其发展留足时间和空间。

以上措施和工作,得到了我省市场主体的广泛好评和认可。在2019年度全国工商联组织开展的“万家民企评价营商环境”调研活动中,我省市场主体对诚信环境的总体满意度评价位列中部六省第一。

猜你喜欢

市场主体名录信用
2022.3上榜派出所名录
玉米市场主体售粮积极性提高
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 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
太极拳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
陶行知教育名录
人民币汇率破7 市场主体应对有序
三地实践:有效释放市场主体的活力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同贺名录
信用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