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护生康复护理岗位胜任力培养模式研究

2020-12-04

护理研究 2020年22期
关键词:胜任医疗机构专家

刘 悦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彩虹鱼康复护理学院,浙江310018)

护理胜任力是护士知识、能力和态度的整合,它体现于护理伦理、临床护理、护理教育与科研等各方面[1]。《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指出,对临床护士的岗位胜任力模型进行研究是实施岗位管理的重要方法[2]。随着人口老龄化、慢性病及残障人数逐渐增多,社会对康复护理的需求日益增大,与此同时,其对护士康复护理的岗位胜任力要求也逐渐提高。孟宪梅等[3]研究后认为,康复护理岗位胜任力应涉及具备运用辅助技术提高残障人士生活质量,基于循证管理实施护理及多学科的健康干预,促进自我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康复护理专业护生作为未来一线康复护士的后备军,若能在学校教学阶段接受良好的康复护理岗位胜任力培养,对其今后尽快融入工作环境、提升护理服务质量等具有积极意义。现代学徒制的育人模式是把企业本位培训和学校本位教育融合,构建深度师徒关系,通过“师带徒”完成技术技能的传承和积累[4⁃5]。开展现代学徒制是高等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有效途径[6]。本研究在构建符合当今行业发展的康复护理岗位胜任力指标的基础上,对康复护理专业护生采用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进行培养,旨在探究现代学徒制对于提升护生康复护理岗位胜任力的作用,为完善康复护理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杭州市某护理院校护生为研究对象,将2015 级的全体护生(共44 名)作为对照组,以抽签形式随机选取2016 级参加现代学徒制培养的44 名护生作为试验组。两组护生入学初学情分析(满分100 分),对照组护生均分61.42 分,试验组护生均分为57.48 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9)。

1.2 研究方法 采用传统模式对对照组护生进行培养,护生按照既往课程安排上课,在既往护理课程之外,学习康复护理相关的课程。采用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护生康复护理岗位胜任力培养模式对试验组护生进行培养,具体步骤如下。

1.2.1 确定护生康复护理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

1.2.1.1 成立研究小组 研究小组共6 名成员,包括护理学院院长1 名,负责研究的整体指导;护理部主任1 名,护理部教学干事1 名,护士长1 名,负责资料收集;护理学院教师2 名,负责数据分析。

1.2.1.2 进行文献分析 分别以“康复护生胜任力”“康复护士胜任力”“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nursing student competence”“nursing specialist competence”“rehabilita⁃tion nurse competence”等为关键词,检索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EMbase、PubMed 等 数 据 库,检 索 时 间 为1996 年1 月31 日—2016 年1 月31 日,同时参照国内外康复护理专科岗位胜任力相关内容,从相关资料中提取217 项常见指标作为护生康复护理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的初始指标。

1.2.1.3 制定专家函询问卷 问卷包括研究说明信,护生康复护理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评价表,专家一般情况调查表、专家熟悉程度调查表、专家判断依据调查表。其中,护生康复护理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评价表包含217 项指标,各指标重要性均按照Likert 5 级评分法计分,很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很不重要分别计5 分、4分、3 分、2 分、1 分,指标后留有备注栏供专家填写意见。

1.2.1.4 选择函询专家 采用目的抽样法,从北京市、浙江省选取护理教育专家、临床护理教学专家和康复护理专家进行专家函询。纳入标准:护理教育专家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副教授及以上职称,从事院校护理教育工作10 年及以上;临床护理教学专家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在医疗机构从事临床护理教学工作10 年及以上,对护理教学有较深入认识;康复护理专家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在医疗机构从事康复护理工作10 年及以上,对康复护士培养有较深入的认识。最终从北京市、浙江省的8 所护理院校选择专家15 名,从北京市、浙江省的7 所三级医院选择专家12 名,从浙江省的2 所二级医院选择专家3 人,专家平均年龄为42.83 岁,平均工作年限为20.23 年,基本信息详见表1。

表1 专家基本信息(n=30)

1.2.1.5 开展专家函询 对专家进行2 轮函询,函询问卷由研究者本人发放与回收。第1 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后以重要性得分>3.5 分、变异系数<0.3 为标准并结合专家意见对指标进行修改、删除、增加,而后形成第2 轮专家函询问卷。2 轮专家函询均发放问卷30份,回收有效问卷30 份,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75 和0.90。第1 轮专家函询后,有26 项指标重要性得分<3.5 分,故予以删除,剩余191项指标;第2 轮专家函询所有指标重要性得分均>3.5分且变异系数<0.3,故全部保留,最终形成包括4 个工作领域、30 项工作任务、191 个评价指标的护生康复护理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

表2 护生康复护理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1.2.2 形成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护生康复护理岗位胜任力培养模式 该人才培养模式的主体方为护理院校,负责培养学生;主导方为某康复护理机构,负责培养学生,承担顶岗实习环节中康复相关科室的实习指导及接收与护理院校共同培养的毕业生在康复护理机构工作;辅助方为某综合医院,负责与护理院校、康复护理机构共同培养学生,承担顶岗实习环节中非康复科室的实习指导。

1.2.2.1 成立护理专业现代学徒制工作小组 在学校护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基础上,联合医疗机构,由高等教育专家、医疗机构人员、专业教师组成学徒制工作小组。工作小组职责包括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康复为特色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完善教学保障机制、质量监控机制,建立人才培养考核评价体系,选派优秀的医疗机构员工担任学生导师。

1.2.2.2 学校和医疗机构共同制定培养方案 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合作形式,从提升学生康复护理岗位胜任力的角度出发,改革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考核办法,将学生工作业绩和导师评价纳入学生学业评价标准;在人才培养目标指导下,按照护生康复护理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重建课程体系,形成以提升综合素质为核心,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素质平台课程为基础,以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为主要特征的课程体系;并按照医疗机构需求,在教育专家、医疗机构骨干、学校教师共同努力下针对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内容开发适合行业一线的项目化内容。

1.2.3 运行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护生康复护理岗位胜任力培养模式

1.2.3.1 选拔医疗机构优秀员工作为校外导师 由医疗机构中级及以上职称的员工个人提出申请,护理部对提出申请的员工进行考核,护理专业现状学徒制工作小组结合考核结果,讨论后确定校外导师名单并发放聘书,建立导师资源库。

1.2.3.2 优化师资建设 校外导师与学校教师结对,共同成长;促进团队协同工作,如组织学校教师与校外导师集体备课;面向校外导师开展教育能力培训,针对学校教师开展临床技能培训;加强与医疗机构的沟通,及时了解行业标准,规范教学;2~3 个月召开1 次座谈会,校外导师与学校教师就学生表现、教学方法等进行探讨。

1.2.3.3 组织教学 素质平台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要由学校教师承担。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的教学工作由校外导师和学校教师共同承担。课程中的项目化内容教学,尤其是实训环节教学工作,由开发该课程的医疗机构专家及学校教师共同承担。顶岗实习由医疗机构承担,校内教师共同参与,实施分级、分科、分专业顶岗实习模式。其中,校内教师负责与医疗机构共同商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人才培养考核评价体系、与校外导师结对带教学生、进行教学评价考核。分级师徒制带教模式中的带教分为护理部总带教、大科带教、病区带教、床边带教4 个层级,护理部总带教负责落实教学保障机制、选拔床边带教老师、制定顶岗轮转计划;大科带教负责培养和指导床边带教老师、确立顶岗实习中的专科带教内容基本框架;病区带教负责质量监控、进行教学评价;床边带教负责按照实习要求带教学生、进行实习生教学评价、定期反馈学生情况。分科、分专业师徒制带教模式按照内科、外科、康复科、妇产科、儿科等开展。

1.2.3.4 开展教学评价考核 素质平台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理论考核由学校负责。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实践教学、毕业考核由医疗机构和学校共同负责。以实践教学为例,其考核步骤包括:①制定顶岗实习培养内容和实习计划,确立专科达标项目;②完成科室顶岗实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等;③制定顶岗实习出科考核机制,包括理论知识测试、实训操作测试等;④建立带教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评价机制。

1.2.3.5 实现医疗机构和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 共享内容包括实训场地和设备、技术力量等。医疗机构为护理院校提供校外导师、实训设备、学生实训岗位及指导;护理院校为医疗机构提供技术力量和员工教学能力培训。

1.3 评价指标 入学时及毕业时,采用自制的护生康复护理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对护生康复护理岗位胜任力进行评价,该工具包括4 个工作领域、30 项工作任务、191 个指标,各指标均采用Likert 5 级评分,很符合、符合、一般、不符合、很不符合分别计5 分、4 分、3分、2 分、1 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进行统计学分析,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入学时,两组护生各工作领域的康复护理岗位胜任力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毕业时,两组护生各工作领域的康复护理岗位胜任力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护生康复评估工作领域中的认知功能评估、社会功能评估、肠道功能评估、精神心理评估等工作任务,常见疾病康复护理工作领域中的急重症康复护理,康复护理技术工作领域中的中药熏洗及肠道、膀胱功能护理等工作任务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生毕业时各工作领域康复护理岗位胜任力得分比较结果见表4。

表3 两组护生入学时各工作领域康复护理岗位胜任力得分比较(±s) 单位:分

表3 两组护生入学时各工作领域康复护理岗位胜任力得分比较(±s) 单位:分

组别对照组试验组t 值P人数44 44康复评估68.11±16.77 69.64±16.40-0.431 0.668康复护理技术61.89±13.19 63.61±11.32-0.659 0.512常见疾病康复护理72.41±27.98 76.07±23.00-0.670 0.505康复护理管理42.75±28.04 44.36±22.73-0.297 0.767

表4 两组护生毕业时各工作领域康复护理岗位胜任力得分比较(±s) 单位:分

表4 两组护生毕业时各工作领域康复护理岗位胜任力得分比较(±s) 单位:分

组别对照组试验组t 值P人数44 44康复评估92.59±23.62 174.89±18.63-18.145 0.000康复护理技术81.23±27.19 147.77±17.28-13.704 0.000常见疾病康复护理113.70±42.35 227.36±34.68-13.774 0.000康复护理管理63.75±24.68 100.07±22.36-7.233 0.000

3 讨论

3.1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护生康复护理岗位胜任力培养模式可提升护生整体胜任力 本研究所选专家从事护理教育、临床护理、康复护理多年,熟悉研究内容,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函询结果显示专家权威程度、积极程度、专家意见集中程度、专家意见协调程度均较好,说明本研究获得的护生康复护理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代表性,能为后续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提供依据。结合护生康复护理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构建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护生康复护理岗位胜任力培养模式,其应用结果显示,在康复评估、康复护理技术、常见疾病康复护理、康复护理管理4 个工作领域,试验组毕业时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Jacinta 等[6⁃8]的研究结果相似。原因可能如下:①本研究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胜任力角度出发重建课程体系,使康复护理岗位胜任力培养贯穿于护生的理论和实践环节,有利于全面提升护生能力。②学徒制培养可引导护生更快地适应和融入康复护理岗位,在遇到专业问题时,指导老师能及时辅导,有利于提升护生实践能力。③考核方案优化后护生不再埋头于机械性地记忆理论知识,而是聚焦于贴近一线护理岗位的技术技能,有利于提高护生的岗位匹配度。

3.2 护生康复护理岗位胜任力的指标中部分工作任务得分提高不明显的原因分析 本研究显示:毕业时两组护生部分工作任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因可能如下:①与临床康复护理的发展现状有关。我国康复护理的发展主要源于慢性疾病,如脑卒中、糖尿病等,急症、重症的康复护理近年才逐渐受到关注[9]。综合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多聚焦于疾病本身的临床治疗,对于其康复护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可能造成护生在常见疾病康复护理工作领域的急重症康复护理工作任务胜任力提升不明显。②指标与护生实践阶段接触的工作内容不完全一致。如康复评估工作领域的认知功能评估、社会功能评估工作任务涉及的量表、问卷等,在实践科室多由专科医生负责评估,护士接触机会较少,故其能力提升不明显;又如康复护理技术工作领域的中药熏洗工作任务为护理人员遵医嘱执行的护理操作,其与护生所在科室是否擅长采用中药疗法治疗疾病有一定关系。护生在非中医医院或使用中医药治疗较少的科室实习时,该项技术实践机会较少,因此护生相应的胜任力提升不明显。

4 小结

教育部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中要求各教育单位丰富专业人才培养形式,增加现代学徒制试点范围及规模[10]。国家卫生及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中指出,需密切加强护理教育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坚持以岗位需求为指导[11]。本研究在政策指引下,以提升护生岗位胜任力为宗旨,以促进护生岗位匹配度为目标,构建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在试运行阶段取得一定效果。后续研究建议扩大试用范围,在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护生中开展研究,以期为康复专科护理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胜任医疗机构专家
湖南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评审与分析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致谢审稿专家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在医改大背景下医疗机构财务管理人员如何适应发展需求
新能源企业人才资源胜任管理研究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公立医疗机构国有资产管理研究
基于胜任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探讨
请叫我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