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护理本科生病人安全课程知识体系

2020-12-04张峻瑜商临萍

护理研究 2020年22期
关键词:本科生咨询专家

张峻瑜,商临萍

(1.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山西030001;2.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近年来,卫生保健中的病人安全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1]。医学教育专家认为,病人安全教育是保障病人安全的必要手段,加强对医学生及护理学专业学生的病人安全教育是有效保证病人安全的第1步[2]。与美国、英国等国家相比,我国病人安全教育起步较晚,医学教育课程体系中专门的病人安全教育课程较少,其内容设置也较缺乏[3]。因此,本研究通过德尔菲法构建护理本科生病人安全课程知识体系,旨在为护理本科生的病人安全教育培训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研究小组由4 人组成,包括1 名主任护师(博士生导师)和3 名护理硕士研究生。研究小组主要负责编制专家咨询问卷、遴选咨询专家、发放和回收问卷、整理和分析专家意见。

1.2 编制专家咨询问卷 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参考《病人安全教程指南》及半结构访谈的基础上,经课题小组讨论后拟定护理本科生病人安全课程知识体系草案。设计以草案初稿为主体内容的专家咨询问卷,问卷中的草案条目依据Likert 5 级评分法,从“不重要”到“非常重要”依次赋值1~5 分,同时,问卷中设增加、删除和修改意见栏,便于专家对草案条目进行补充、修改。为保证咨询问卷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选取太原市6 名从事护理管理、护理教育的专家进行预调查,进一步修改、完善护理本科生病人安全课程知识体系草案初稿内容,并形成第1 轮专家咨询问卷。

1.3 选取咨询专家 纳入标准:①从事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工作≥10 年;②副高级及以上技术职称;③本科及以上学历;④熟悉病人安全相关知识,愿意参与本研究。最终纳入21 名专家,分别来自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广东省、湖北省等9 个省(市);年龄36~60(48.8±7.1)岁;工作年限10~40(25.4±9.2)年;男1 人,女20 人;从事护理教育7 人,从事护理管理14 人;本科6 人,硕士13 人,博士2 人;副高级职称11 人,高级职称10 人。

1.4 进行专家咨询 本研究共进行2 轮专家咨询。专家咨询问卷通过现场或电子邮件形式发放和回收,要求专家在2 周内给予回复。问卷回收后,由研究小组成员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并根据重要性均数≥4.0 分,变异系数<0.25 的筛选标准[4],同时结合专家意见对指标进行修改、删除或者增加。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 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分析。专家积极性用咨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表示;专家权威程度用权威系数(Cr)表示;专家意见集中程度用各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等表示;专家意见协调程度用专家协调系数(Kendall's W)表示。

2 结果

2.1 专家积极性和权威程度 第1 轮专家咨询发放问卷23 份,回收有效问卷21 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1.3%。第2 轮专家咨询发放问卷21 份,回收有效问卷21 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0%。根据德尔菲法指标计算方法[5],得出本研究2 轮专家咨询的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81 和0.910。

2.2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 第1 轮专家咨询问卷各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为3.57~5.00 分、标准差为0.00~1.35 分、变异系数为0.000~0.364;第2 轮专家咨询各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为4.10~5.00 分,标准差为0.00~0.66 分,变异系数为0.000~0.149,提示第2 轮专家咨询专家意见集中程度较高。

2.3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见表1)

表1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2.4 护理本科生病人安全课程知识体系专家咨询结果

2.4.1 第1 轮专家咨询结果 第1 轮专家咨询有16 名专家提出了28 条修改意见,经研究小组整合、分析,汇总如下:①一级指标方面,“病人安全事件的早期发现和管理”因管理中含早期发现,建议描述为“病人安全事件管理”更规范;建议在一级指标中增设病人安全文化内容,强调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对病人安全的重要性;提出应从病人安全角度分析医院感染的有效防控,从而避免对常规知识的重复培训。②二级指标方面,考虑到家属参与病人安全的重要作用,建议将“病人参与病人安全”修改为“病人及家属参与病人安全”。③三级指标方面,考虑到表述准确性,建议将“评估风险的发生频率及严重性”修改为“风险的定量定性分析、监控、评价”;为避免重复,建议删除“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不良事件的改进”;将“沟通的定义及重要性”“沟通中的人文关怀”“不同文化背景下护患沟通的原则和方法”整合修改为“促进护患有效沟通的技巧”;将“根因分析法(RCA)在不良事件中的应用”调整为“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的下属三级指标。第1 轮咨询结束后,根据专家意见及本研究的指标筛选标准,修改形成了第2 轮专家咨询表,共包括一级指标7 项、二级指标19项、三级指标81 项。

2.4.2 第2 轮专家咨询结果 第2 轮专家咨询中,专家对指标体系各条目的设置内容意见一致性较高,仅对个别条目进行了修改,经研究小组整合、分析,汇总如下:二级指标“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建议修改为“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提出在学校教育期间要灌输护理本科生“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错误后积极主动上报”的理念,强调上报不良事件的“非惩罚性”。经研究小组统计分析,最终构建的护理本科生病人安全课程知识体系包括7 项一级指标、19 项二级指标、81 项三级指 标,见表2。

表2 护理本科生病人安全课程知识体系指标及其重要性得分、满分比、变异系数

(续表)

3 讨论

3.1 构建的护理本科生病人安全课程知识体系具有可靠性、科学性 护理本科生病人安全课程知识体系构建过程中选取的专家熟悉病人安全领域,且具有代表性。2 轮专家咨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1.3% 和100.0%,说明专家对本研究的积极性较高。2 轮专家咨询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81 和0.910,均≥0.7,说明专家咨询意见可靠性较高[6]。指标重要性均数越高代表专家认为该指标重要性越强,在2轮专家咨询中,各指标重要性均数均≥4.0 分,说明专家对所设指标认可度较高。变异系数表示专家意见集中程度,Kendall's W表示专家意见的一致性程度,一般为0~1,越接近1 说明专家对指标的认同度和一致性越高,协调程度越好,结果越可靠,经检验后有显著性(P<0.01),说明专家意见协调程度好。本研究经过2轮专家咨询后,变异系数均<0.15,第2轮专家咨询一级、二级、三级指标Kendall's W 值分别为0.248,0.338,0.410(P<0.01),说明专家意见协调性较好,研究结果具有科学性、可靠性。

3.2 护理本科生病人安全课程知识体系的内容分析

3.2.1 关注护理本科生病人安全核心知识的系统培训 1999 年,美国医学研究院报告指出,美国医院每年有4.4 万~9.8 万人死于可预防性的医疗差错[7]。此后,针对医学院校在校生的病人安全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目前,我国医学院校提供的病人安全教育形式以讲座为主,内容以病人安全提出背景和研究现状为主,对于核心知识没有更深层次的阐述,知识系统性不足。本研究通过德尔菲法构建了包含7 项一级指标、19 项二级指标、81 项三级指标的护理本科生病人安全课程知识体系,内容包括病人安全概述、病人安全相关理论、病人安全照护、病人安全事件管理、病人安全文化、临床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病人安全的持续改进7个方面。课程知识体系中部分指标,如医院感染控制与病人安全、用药护理与病人安全、沟通与病人安全等虽与基础护理、护患沟通课程相关内容有所交叉,但考虑到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医学本科生病人安全教程指南》[8]和2019 年中国医院协会提出的“病人安全十大目标”均将此部分作为病人安全的核心内容,认为其与病人安全利益直接相关,侧重从病人安全角度进行分析,为保持体系内容的完整性及系统性,经专家及研究小组成员商讨后予以保留。教育者可在病人安全教学实践中借鉴朱文芬等[9]经验,将此部分内容与基础护理课程相关教学模块进行整合,选择病人安全的真实案例进行针对性教学,从而帮助护生系统地学习病人安全相关知识,提升其安全护理的能力。此外,与之前研究[10⁃11]相比,本研究构建的知识体系包括了常用医疗设备与病人安全、病人安全文化、病人及家属参与病人安全、病人安全持续改进方法等内容,对护理本科生全方位、系统地进行病人安全学习具有较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3.2.2 强调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 2009 年WHO制定了《医学本科生病人安全教程指南》[8],指南开发主要由澳大利亚以及英国卫生保健核心团队完成,主要目标受众是医学院师生。本研究依据该指南并结合我国医疗环境、护理教育背景构建了护理本科生病人安全课程知识体系,重视了学校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相融合。该课程知识体系不仅包括病人安全概述、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等理论知识,还包括临床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如侵入性操作(输血、输液、留置导管)的风险防范,跌倒/坠床、压疮、非计划性拔管等安全问题的预防处理,运用相关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及针对此问题进行改进,重点在于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及技能训练强化护理本科生病人安全意识,培养其防控风险发生的能力。

病人安全始终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知识领域[12],随着对病人安全的深入研究,今后还应不断增加并建立新的主题融入课程。有研究显示:病人安全文化认知能够对病人利益产生直接影响,也是缓解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方式[13],但是在目前教育体系中,对于护生病人安全文化评估管理的重视度不足[14]。本课程知识体系强调病人安全文化测评和建设,通过专业教育能够更加有效地增强护理本科生的责任感,加强其认知及行为转变。

3.2.3 构建护理本科生病人安全课程知识体系的现实意义 该课程知识体系有利于完善护理本科生病人安全培训内容,强调学校病人安全教育和临床实践相融合,能够较好地对护理本科生进行病人安全相关知识培训,提高护理本科生病人安全意识及认知水平,促进态度及行为转变,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4 小结

本研究应用德尔菲法初步构建的护理本科生病人安全课程知识体系较为可靠,能为护理本科生病人安全培训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和借鉴。但该课程知识体系的研究内容局限于理论框架,未来还应通过具体实践对其进行修改、完善,以保证课程知识体系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本科生咨询专家
能为与应为:从本科生成绩单看绩点制的功能
致谢审稿专家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请叫我专家
专家面对面
服务与咨询
专家答疑
健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