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红楼梦》“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情节结构

2020-12-03王世海

关键词:荣国府王夫人凤姐

王世海

一、“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人物构成

《红楼梦》的主体故事是从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开始的。第六回言道:“按荣府中一宅人合算起来,人口虽不多,从上至下也有三四百丁,虽事不多,一天也有一二十件,竟如乱麻一般,并无个头绪可作纲领。正寻思从那一件事自那一个人写起方妙,恰好忽从千里之外,芥豆之微,小小一个人家……”(1)文中所引《红楼梦》原文,均出自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2008年校注本,具体页码不再一一标注。(清)曹雪芹著、(清)无名氏续:《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第3版。这样的叙述,分段意味十分明显。大体来说,《红楼梦》第一回、第二回,主要叙述了两个过渡性的人物,一是甄士隐,二是贾雨村,并由他们将《红楼梦》主体故事中主要人物的前传、缘由和家族背景等介绍出来;第三回通过林黛玉进贾府,将《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活动场景介绍、描画出来,四个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薛宝钗陆续出场;第五回安排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对故事中主要女子的命运、贾宝玉的命运以及贾府的命运都作出了预言,对主体故事的内容和大致发展过程也埋下了较多伏笔。从情节功能来看,前五回作为主体故事的楔子是比较合适的。至第六回,《红楼梦》便正式叙述以贾宝玉为中心的贾府故事。

第六回的情节内容比较集中,叙述了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整个过程,正面叙述了刘姥姥、王熙凤、周瑞家的、板儿、平儿、贾蓉,以及狗儿、狗儿媳妇、看门人,侧面叙述了王夫人等人物。不同的人物在整段情节中出现的次数自有不同。根据情节,我们大致统计出各个人物的出现次数(表1)。

表1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中人物出现次数统计表

一般来说,某个人物出现的次数多,便说明他活动能力强,在整个故事情节中重要,但还不能肯定说他就是主要人物,因为我们还要考察他每次出场的角色是行为的发出者,即施事者,还是行为的受事者。一个人物只有在行为中处于发出者地位,才能较好地体现出他的意图和意愿,从而控制和引领情节向前发展,展现出自我的功能和意义。据此,我们再以充当行为发出者为标准来统计以上人物的出现次数(表2)。

表2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中人物出现次数(施事者)统计表

由此可见,这段情节的中心人物当为三人,一是刘姥姥,二是凤姐,三是周瑞家的。

刘姥姥作为主要的线索人物,又是这次活动的主要发出者,出现次数最多理所当然。同时,文中为了强化她的主导作用,还特别注重从刘姥姥的视角来叙述主要场景、人物和事件,如凤姐房间的陈设,平儿、凤姐的打扮装束等。这样的叙述不仅让我们对贾府的场景、人物有了极为真切、细致的了解,而且对刘姥姥这个人物的性格、行为处事等也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同时,这种视角也向我们传达出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刘姥姥在整段情节中更多充当的是“旁观者”角色。文中一开始就对刘姥姥进荣国府的缘由叙述得很清楚,她此次来不是一般的走亲访友,也不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办理,而是想靠着一点亲戚关系求贾府给他们一些施舍,正式名为“打抽丰”。这样的动机,决定了刘姥姥的身份和地位,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刘姥姥在此段情节中的功能和作用。

刘姥姥本要找王夫人,可至周瑞家的处,便被告知“今儿宁可不会太太,倒要见他一面,才不枉这里来一遭”(第六回),点明王熙凤才是她真正要找的人。随后的一系列叙述,看似在叙述他人,但背后的意图,却全可看作对王熙凤的叙述。周瑞家的让小丫头到厅上打听打听,待打听说要下来,周瑞家的连忙起身,催着刘姥姥快走,说若迟一步,就没空了,这样就把凤姐在贾府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显露了出来。到了凤姐院门,周瑞家的先找到平儿,平儿作了主意,让刘姥姥先到东屋,随后刘姥姥对平儿做了一番细致入微的观察,借此把凤姐的装束、打扮以及身份显露出大半。接着文中通过刘姥姥的视角,重点叙述了下人伺候凤姐吃饭的情景,更把对凤姐的尊重、凤姐的威严、礼法规矩展现了出来。吃完饭,刘姥姥才被周瑞家的叫入正屋。进入正屋,文中先叙述了屋内富贵的陈设、装饰,然后细致描画了凤姐的装束服饰,再接着写到凤姐的动作、神态,最后才让凤姐开口说话,正式出场。通过这些细致的叙述,我们不难推断,此回叙述的焦点、核心人物一定是凤姐。正因为此,其后横插进来的贾蓉借屏事件,才会显得不突兀、不累赘,因为这个事件虽与刘姥姥“打抽丰”无甚关系,但与充分展现凤姐的个性特征有很大关系。

刘姥姥与凤姐之间地位悬殊,本不会发生什么关系,但因中间人的存在,这一切就显得顺理成章了。周瑞家的在此段情节中出现次数较多,主动发出的情节也较多,就是因为她不仅与刘姥姥存在着多层关系,也与王夫人及凤姐存在着最为直接的关系。刘姥姥是王狗儿的岳母,王狗儿与王夫人家连过宗,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房,王狗儿又曾经帮过周瑞买过地。如此这般,两个差距甚远、毫无瓜葛的人便很自然地联系在了一起。纵观全书,正是靠着这些中介人物,《红楼梦》才能把四百多个人物紧密联系在一起,组成一张大网,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网状叙事结构。其余的人物,主动发出的情节较少,主要发挥了过场型程序性的作用,难以确立起自身的形象。但是,这些人物一方面从情节的叙述来说必不可少;另一方面因被整体编制在整个事件的发展程序中,他们的一举一动,仍旧可以作为展现个性的窗口。例如平儿,她在整个事件中很少主动发出行为,但在具体行事的过程中,其自身的性情、品格和处事态度、谋略,也显露得极为充分。周瑞家的带着刘姥姥要见凤姐,先要通告平儿,而平儿自作主意,让刘姥姥进入东屋候着,可见其地位的特殊;刘姥姥见到平儿,“便当是凤姐儿了”,便显出了她特殊的身份;平儿捧着茶侍奉着凤姐,直接为凤姐处理些小事,遵凤姐意拿出二十两银子,也显出了她在凤姐处的作用和功能。这些叙述,虽没有特别聚焦于平儿处,也没有让平儿作为施事者行事,但她的形象已跃然纸上。再如贾蓉、狗儿、狗儿媳妇、看门人及板儿等,均出场不多,但通过一些具体的动作、言语、神情叙述,《红楼梦》也大体将他们基本的性情、品格显露了出来。没有正式出场的王夫人,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中间人物,因为,只有她,才能将这些主要人物系连在一起。她的特殊身份和地位,文中通过周瑞家的几次传话和介绍,以及凤姐的处事叙述,展现得很清楚。

可以看出,整段情节以刘姥姥进荣国府为中心,把这些人物一一叙述出来。在情节叙述的过程中,它基本按照人物在事件中的功能、位置安排了叙述的重点和焦点,不仅把主要人物叙述得十分突出、具体,而且让次要人物获得了较为具体、生动的呈现。

二、“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中的人物关系

我们按照这段情节的叙述顺序,大致将主要人物之间的行为关系勾画出来,如图1所示。

图1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中的人物关系图

由图1可见,这段情节主要写了三个人物关系圈,第一个关系圈包括狗儿、狗儿媳妇、刘姥姥和板儿,第二个关系圈包括周瑞家的和王夫人,第三个关系圈包括凤姐、平儿和贾蓉。这段情节先叙述了第一个关系圈,由于狗儿家与王家连过宗,狗儿又帮王夫人陪房周瑞买过地,所以第一关系圈系连到第二关系圈。第二关系圈的主要人物王夫人没有出场,但仍旧发挥着主导作用,一则其决定着陪房媳妇周瑞家的如何处理刘姥姥事,二则其主导着凤姐如何对待和处理刘姥姥事。刘姥姥去见周瑞家的,周瑞家的虽系连着王夫人,但王夫人更系连着凤姐,所以周瑞家的带着刘姥姥便直接去找了凤姐,第二关系圈便与第三关系圈相连。因凤姐直接系连着平儿,所以周瑞家的和刘姥姥先通过平儿联系到凤姐。贾蓉与凤姐有婶侄关系,因借屏参与进来,构成了表现凤姐个性特征的另一极。最后,凤姐要依据王夫人的意见来处理刘姥姥事,这便将第三关系圈与第二关系圈、第一关系圈系连在了一起。可以看出,整段情节大体按照时间和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依次写出,但叙述的中心始终在这个事件的主要人物上。不同人物构成了不同的关系交际圈,事件的发展自然而然地带来了人物关系圈的变化。人物关系圈实际构成了整段情节叙述的内在结构。

不过,我们进一步分析便会发现,贯穿情节和人物关系的内部因素,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换句话说,正是因为人物与人物之间有这样那样的关系,才推动着情节不断向前发展。

首先,狗儿、狗儿媳妇与刘姥姥之间存在着家庭伦理关系,因为有这层关系,刘姥姥才会替狗儿盘算,狗儿才想着让刘姥姥去找凤姐。因为狗儿家与王家连过宗亲,所以刘姥姥便想起到贾家求施舍。同时,我们还需指出,狗儿想起与王家连过宗,让刘姥姥去攀亲,主要不是基于宗亲关系,而是经济因素。或者可以说,家庭伦理关系和宗亲关系,构成了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关系,但实际发生关联并促使人物交往的,却是经济因素或者说是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其次,刘姥姥带着板儿去荣国府,径直找到了周瑞家的,是因为周瑞家的作为王夫人的陪房,有通报的职责。文中一开始就交代了王狗儿曾经帮过周瑞买地,可见周瑞家的还与王狗儿及刘姥姥存在着实际的利益关系。此外,文中还特意叙述了周瑞家的此时的心思,突显出了她乐意做此事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显摆自己的身份地位。可见,周瑞家的做此事时还掺入了自身欲望。再次,刘姥姥本要找王夫人,可周瑞家的告诉她,一定要见到凤姐,因为王夫人虽是荣国府的当家人,但已将主要职权转给了她的侄女同时又是她的侄儿媳妇——凤姐。如此一来,凤姐就与刘姥姥便存在着三种关系:一是基于王夫人而来的宗亲关系;二是基于王夫人而来的职责关系;三是较为隐蔽地存在着的由自己与王夫人之间的亲情关系而来的利益关系,即显出王家的权势来。凤姐虽身份高贵,职权在握,但仍要对刘姥姥表现出尊重和恭敬,因为她们之间还存在着一个社会礼法规矩关系。同时,我们还需看到,凤姐给刘姥姥多少钱,怎么给,送什么东西,其实都要经过严密的计算和周详的安排。一方面,凤姐要顾及当时社会的一般性习俗,即富贵者要乐善好施,尽其所能接济贫弱者;另一方面,任何一个大家族对各种事情的处理,都有一些内部的规约和成法。凤姐必须遵守贾府那些家法规矩,凤姐与刘姥姥之间还实际存在着社会礼法和家法规矩的关系。

由此可见,刘姥姥、周瑞家的、王夫人、凤姐四个主要人物的行为,表面上看是在处理这件事,实际上却是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正是这些关系,才真正决定了整个事情如何发展,人物如何作为。我们用一张简图把他们之间存有的这些关系表示出来,如图2所示。

图2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中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图

根据图2,我们可对主要人物与他人发生的关系数简单做一个统计,见表3。

表3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中主要人物关系数统计表

可以看出,凤姐发生的关系数最多,大大超过了刘姥姥,这也再次证明这段情节的核心人物是凤姐。王夫人虽未出场,但与他人发生的关系数与刘姥姥相当,同时大大超过了作为中介人物频繁出场的周瑞家的。这便说明,一个人物的重要性,不是通过出场次数来确定,甚至不是通过作为行为发出者角色来确定,而应是通过这个人物的能力、权力、职责来确定,只有人物之间的关系才对一个人物的重要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就这些关系本身来说,不同的关系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大小也不同。根据图2,我们统计出各种关系发挥作用的次数,得出表4。

大致看来,刘姥姥、周瑞家的、王夫人、凤姐之间所产生的行为关系中,社会职责因素占据着最主要的位置。因为在处理具体的事项时,每个人的社会职责自应是与他人发生关系最主要的因素。社会职责的功能就是实际处理着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经济问题,即财富、资源等的交换、分配等。所以,经济关系应紧随社会职责之后。当然,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以宗法伦理为中心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所有关系都笼罩在社会礼法习俗中,其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人与人之间存有的宗亲关系。凤姐在处理此事时,前后两次询问周瑞家的关于刘姥姥与王夫人及贾府之间的关系,便清楚说明了宗法关系在人际关系处理上的重要性。凤姐在见刘姥姥时,虽不知刘姥姥与自己的辈分如何,但仍要欠身起来,做出尊敬的姿态,可见社会礼法的长幼之序是人与人交往所要遵守的最基本的规矩。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到,刘姥姥之所以来贾府“打抽丰”,凤姐等要给刘姥姥施舍,还有一个隐含的因素在发挥作用,那就是中国传统社会长久以来形成的一些社会习俗,即“富而好礼”“乐善好施”。在中国这样的传统社会,社会礼法习俗和宗亲关系或许是一个人在履行社会职责、处理经济关系时最为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一个参考因素。另外,凤姐如何处理刘姥姥的请求,不仅直接考验着她的办事能力、做事水平,而且会直接检验整个贾府的行为规矩,即家法。所以,文中特别叙述到凤姐得知刘姥姥的大致来意后,立马让周瑞家的去请示王夫人,要打听清楚刘姥姥与王夫人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最重要的还是要请示王夫人对此事的态度和具体处理方法。王夫人的回话虽没有明示如何处理,但表明的态度已大体给出了处理此事的原则和规矩。正如凤姐协理宁国府一样,家族规矩在具体的家庭事务中会发挥最主要的作用。不过,我们也完全有理由认为,家族规矩就是社会礼法习俗及宗亲关系在具体的家族事务中直接的体现和贯彻。至此,我们似乎还看不到纯粹个体因素的参与。文中对这方面的叙述也很少,比较明显的只有两处,一是周瑞家的的心理,一是凤姐对贾蓉的行为。不过,这两处叙述,也多少呈现出了个体因素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作用。正是因为周瑞家的与刘姥姥还存有个人利益和自我欲望的关系,所以她才会直接告诉刘姥姥去找真正的当家人——凤姐,才会在刘姥姥难以启齿时,主动帮刘姥姥说情,并为她圆场。凤姐在处理刘姥姥事时,个人因素非常隐蔽,但通过细心观察我们仍能感受到它的力量。整体来说,凤姐对刘姥姥还是表示出了极大的尊重,在赠送钱物的时候,完全没有展示威严和权势,主动为刘姥姥打圆场,展现出极大的善意和温良。这一方面让我们看到了凤姐个人修养起到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也让我们多少体会到了她因与王夫人之间存有的亲情关系而表现出的对刘姥姥特别的关照。前者可以算作自我欲望的体现,后者则体现出她的个人利益。最后一个是家庭伦理关系。从宗法社会的角度来讲,它应该是第一性的,但在实际的人际交往中,却处于极为边缘的位置。究其原因,大致在于它或者可以与宗亲关系合流,或者可与个人欲望同看,从人际交往本身的性质来说,它是较为私人化的关系。由此,我们在探讨这些关系时,还需要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讨论它们各自的地位和作用,那就是从个人到社会逐渐向外扩展的角度。

可以看出,越是排在后面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越重要,越接近核心,越能反映出个体的特殊性和差异性。个人欲望和家庭伦理,处于第一层次,表明了人最基本的需求,是个体与外界发生关系最原初的动力。利益关系、宗亲关系,处于第二层次,可看作第一层次要素的初级扩展,表明了人与人之间最直接的关系。家族规矩和礼法规矩及习俗,处于第三层次,可以视作第一层次要素的中级扩展,表明了个人进入社会与他人或集体所发生的最基本的关系,受到的最基本的要求和约束。经济关系、社会职责,处于第四层次,可以视作第一层次要素的高级扩展,表明了个人在社会中所要实现或承担的最主要关系,这也标志着个体真正走出了自我,走出了家庭,成为社会中真正的一分子。由此,这些关系相互之间的联系,便形成了个人由内向外逐步扩展、逐渐发散的圈层结构模式,我们可以用图3表示如下:

图3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中人物关系圈层结构模式图

三、“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情节结构和人物功能

通过以上对主要人物以及人物之间关系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刘姥姥一进荣国府这段情节可分出四个大的情节段。刘姥姥是整个事件的发起人,因宗亲关系、经济关系引出王夫人,同时由利益关系引出周瑞家的。这是第一情节段。周瑞家的因经济关系、社会职责、个人欲望,一方面对应王夫人,另一方面主要引出凤姐,这是第二情节段。刘姥姥引出王夫人,王夫人未出场,但通过周瑞家的传话,将礼法规矩及习俗、社会职责、家庭伦理、家族规矩都引向了凤姐,这是第三情节段。凤姐最终将家族规矩、礼法规矩及习俗、社会职责、宗亲关系、经济关系全部引回刘姥姥,完成这段由刘姥姥发起的情节,这是第四情节段。这样,四个情节段整体上便形成了一个完美的情节回环圈。不同的情节段,有着不同的主体人物,表现出不同的关系和主题,但中心的事件和线索始终没有变,那就是刘姥姥因宗亲关系而发出的经济请求,最终得以完成。可以看出,整段情节的叙述顺序,仍旧以时间和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为主,但在每一阶段,又以主要人物的活动为中心来展现。这些情节段相互联系的缘由,是人与人之间存有的各种关系。

这段情节的情节线索和结构,可明显分出三个不同层次:一是表层结构,即故事的时间线索层,以自然时间和事件发展顺序为主;二是中层结构,即主要人物的行为活动层,以主要人物的相应活动为主;三是深层结构,即人物的内在关系层,以主要人物发生联系的各种关系为主。大体来说,故事时间线索层,构成了整段情节的横轴;主要人物的行为活动层,构成了整段情节的纵轴;人物的内在关系层,构成了整段情节的纵深轴;横轴决定了这段情节的长度,纵轴决定了这段情节的宽度,纵深轴决定了这段情节的深度,同时纵深轴还具体决定了情节叙述的繁复程度(我们也可称其为情节的叙述密度,大体可以用故事时间与叙述时间的比值来衡量),尤其是故事细节的叙述。最终,三层结构要素交织融合在一起,大体按照故事事件发展的先后次序依次叙述,共同完成了整个情节。由此,“刘姥姥一进荣国府”这段情节,便主要展现了贾府的基本人事架构,贾府及整个《红楼梦》基本的人际关系模式,也向读者展示了整部《红楼梦》的基本叙述原则和结构模式。(见图4)

在这种结构模式中,主要人物处于整个结构层次的中心位置,主要人物的行为推动着情节向前发展,同时展现出各种人际关系。同时,由于人物与人物之间普遍存在着各种关系,这些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关系便组成了一张人际大网,每个人的具体行为和心理,都时刻受着这些关系的影响、制约甚至支配。换句话说,每个人都是这张网络的一个节点,在各自的位置上展现出网络要求的各种功能,发挥出网络所赋予的各种作用,没有人是独立的,也没有人能代表全体。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张大网只大体决定了每个人的行为规范和做事流程,具体的行为内容仍需由具体的处在这个位置上的人来实践和运作。不同人的不同实践和运作,会直接对事件造成不同影响,产生出不一样的结果。这些结果反过来导引着各种关系发生或深或浅、或隐或显等各种变化,从而展现出千姿百态、千变万化的人物行为和关系发展的轨迹来,这种轨迹就成为每个人的实际命运。因此,处在这样网络中的人物,仍旧可以表现出不一样的个人风采,造就出不一样的人生。

图4 《红楼梦》基本叙述原则和结构模式图

故此,对于这种结构模式叙述下的人物,我们首先要考察他在结构系统中的位置和功能,然后再去考察他实际发挥的作用,最后再看是否反映了个人的性情等。综上,我们便可以确立起这个人物最终的价值和形象。依据这段情节的叙述,刘姥姥是事件的发出者,从功能上讲很重要,但没有表现出多少个人性情,所以人物形象不是很鲜明。周瑞家的是个过渡者或中介者,但因表现出了个人欲望和自我利益,展现出了一些个性来,因此具有了比较鲜明的人物形象,但人物功能远不及刘姥姥。王夫人也是过渡者或中介者,但她的地位和作用明显高于周瑞家的。周瑞家的仅是辅助者,而王夫人却是不可或缺的中间主体,只因没有表现出个人性情,人物形象不及周瑞家的。凤姐是整个事件的接受者,又是完成者,故也可视为发出者,功能意义重大,但因没有表现出太多个人性情,人物形象并不鲜明,但因其是完成者,所有行为具有较强的主动性,表现出较多的个人意图,所以人物形象仍旧十分突出,十分独特,而且中间又穿插了一段贾蓉借屏情节,使其形象内涵更为丰富,人物价值更为突出。综合来看,从人物角色的功能和人物形象的鲜明程度两个角度来看,她们的人物价值排序大致可以表示为图5。

图5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中人物价值排序图

四、小结

综上,作为《红楼梦》主体故事的开端,“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向我们直接展示了《红楼梦》在情节叙述方面的一些基本框架、原则和技巧。

第一,整个故事基本按照时间和事件发展的自然顺序写出。

第二,故事以事件为主体,但以事件中的人物为叙述的中心(焦点)。

第三,不同人物因各种关系彼此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了比较固定的人物圈,不同人物圈因存在的各种关系彼此联系在一起,最终所有的人物都被系连在了这张庞大又不断扩张的人际网络中。

第四,联系人物圈的这些关系大体可分成四个层次,最外层是社会职责、经济关系,其次是礼法规矩及习俗和家族规矩,再次是宗亲关系、利益关系,最里层是个人欲望、家庭伦理关系,总体形成了个人由内向外逐步扩展、逐渐发散的圈层结构模式。

第五,情节叙述的内在结构,大体由横纵深三轴并存的模式构成,横轴以时间和事件发展顺序为主,纵轴以主要人物的行为活动为主,纵深轴以人物之间的各种关系为主,横轴决定了情节的长度,纵轴决定了情节的宽度,纵深轴决定了情节的深度。

第六,各种人物与各种关系共同结构成了一张大网,每个人物在这张大网中的某个位置上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功能,同时也在具体的情节中展现出不同的性情、思想等,展现出不同的性情、思想观念等,因此,每个人物也可以是具体的、鲜活的、丰满的、独特的。

第七,每个人物因位置、功能、作用及个人情性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人生轨迹,书写出不同的人生命运。与之发生的关系越多,人物的行动能力就越强。人物功能越丰富,人物形象就越突出,人物价值也便越大。

猜你喜欢

荣国府王夫人凤姐
势均力敌,也有友谊
论荣国府演《八义记》八出和贾母对“热闹戏”的态度
一切容忍都是为了和谐
凤姐的妙计
荣国府,开启正定旅游史
大唐故王夫人墓出土墓志
乐观豁达的智士能者
荣国府
试论薛宝钗、薛蟠、王夫人、王熙凤对薛姨妈形象的补充
向“凤姐”学习批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