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防性维护在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2020-12-03韦洪钧周冬梅

智慧健康 2020年29期
关键词:预防性管理人员医疗

韦洪钧,周冬梅

(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 设备科,江苏 南京 211300)

0 引言

时代高速发展的情况下,技术以及设备的更新促使了我国医疗实践的不断进步,极大的加大了我国医疗事业的社会竞争力,新型设备的引进也获得了各界医疗单位和患者的认可,但新型设备的管理往往受到了一定的局限性,传统的维护管理方式无法适用于新型设备的维护,需要将传统维护技术进行革新,才能够保证相关仪器的正常运作,保证对患者的服务质量[1-2]。为探究当前时代下医疗设备的管理问题及对策,可通过以下内容进行分析。

1 预防性维护概念

在对相关仪器进行使用的同时,需要强调预防性维护的作用,该情况不仅需要维护人员积极应对设备的运作问题,同时还需要对仪器的整体性能以及使用周期进行判断,从而组成一套完整的设备维护管理办法。而这个过程中,管理人员或维修人员若通过传统的设备管理及操作办法对设备进行操作,必然会导致仪器在使用过程中的失误或减少使用周期。相关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操作问题,不仅会影响医院的经济利益,严重情况下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延误患者治疗时机。通过预防性维护的方式,则能够有效避免相关人们在操作或者维护过程中的不当,保证设备的良好状态。

2 传统医疗设备维护的问题所在

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技术的不断革新,设备的增加都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医疗事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传统设备的管理缺陷也有所凸显:①设备的更新对相关人员的操作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为保证医疗设备时刻处于良好的状态,仅仅通过设备使用人员是无法有效处理设备管理需求的,在设备入院安装培训过程中往往重操作培训,轻维护、保养培训,从而导致使用人员对设备的整体评价不足,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相关设备的损耗,影响其使用寿命;②医院设备科或临床医学工程科,主要工作内容是对设备进行管理维护,该方面缺陷主要存在于技术性的不足,对高学历以及专业性的人才未加以重视,从而导致设备管理人员技术的缺失,势必在引进高科技医疗设备后无法获得有效的管理和维护;③保修作为设备的售后服务项之一,被诸多的厂家所重视,部分厂家通常为防止技术外泄,会对技术性内容进行信息闭锁,而经济情况较好的医疗单位可以通过资金换取相应的保修手段,而在此基础下的医疗单位则容易无法应对设备的维修,从而使得医疗设备的维修成本增加;④传统设备管理中,维修人员以及管理人员未能对设备的整体规划作出制定,往往是应付性的维修,不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隐患,使得故障率增加,维修率增高,严重的情况下会影响临床的工作开展[3-4]。

3 预防维护的必要性

预防维护的方式通常能够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能够在设备管理部门的领导下对仪器所属部门和管理人员进行动态的运行状态掌握,同时通过定时检查,能够形成对仪器的预防性维护,例如内部参数调整、内存整理、更换有缺陷的部件等[5]。

预防性维护通常要求维护人员定期关注设备的常规使用状态及参数,及时对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记录,若设备的运行过程中产生问题,即可根据记录的运行参数迅速发现问题所在,从而及时对设备问题进行修缮。

预防性维护过程中设备的管理人员能够及时了解目前设备所存在的易损部位,及时的进行故障处理或联系厂家对故障部件进行更换,以免故障的进一步扩大。

4 预防性维护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措施

4.1 加大领导的重视程度

领导的重视程度往往对设备管理部门的员工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通过提高医院对医疗设备管理的多方面支持,同时结合目前新形势下的设备情况,并对管理人员进行综合性筛选,积极纳入高专业性和学历高的管理人员,才能够不断加强对院内先进医疗设备的管理[6-7]。同时由于医疗设备的技术不断提升,为了保证医疗单位的设备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需要通过专业人员对设备管理部门的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从而为医院新型设备的长期使用提供保障。

4.2 预防性维护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

在进行设备管理的过程中,医院领导者还需要根据情况建立完善的预防性维护的长效管理机制,同时规定新型设备在管理过程中的各项条例,相关条例需要从设备的采购、使用以及维修等多个方面对相关人员进行规范化处理,将该类条款纳入相关的考核指标内,还能够形成全程质量监控,从而起到监督作用,保证设备的使用周期[8]。

4.3 设备的购入、使用以及维修成本的核算

通常情况下,医疗设备的购入、使用以及维修成本都需要与设备配置科室的经济效益挂钩,设备的折旧以及设备日常维修、维护过程中产生的各类费用需要纳入科室总运营成本,同时还需要实行责任到人的管理制度,通过将一台或多台设备交由使用科室的设备管理员进行管理,从而提高科室管理人员的设备管理责任心。

4.4 医疗设备的整体规划

由于医疗单位各部门所使用的医疗设备均有不同的使用方式及功能,科研、教学类的设备使用频次相对较少,诊断类设备几乎每天都要使用,因此管理人员在进行设备的日常管理过程中,需要根据设备价值、精密程度,在医疗活动中的作用、使用情况、使用时间、使用的最大年限等制定预防性维修、维护方案,同时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及时、准确的记录登记,并在每周或每月报告中明确指出该设备的使用以及运行状况,可根据具体使用情况对设备进行综合判定,为预防性维护提供管理依据[9-10]。

4.5 专人培训

医院需要对设备所属科室人员、设备的维修人员以及设备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尤其在引进新型的医疗设备后,需要对操作人员进行使用培训,在操作人员完成培训和考核后方可进行设备的使用和操作,需要上岗证的设备,须取得相关证书后方可上岗操作,保证操作人员与设备的契合率,减少设备使用过程中操作不当的情况发生。

4.6 电子档案建设

目前大部分三级以下医用均采用纸质的维修、维护档案,纸质档案往往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同时可能因外界因素导致档案内容模糊和缺损,因此有条件的医院在进行医疗设备的日常维护中,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逐步建立专业的管理软件,来记录医疗设备的各类信息及使用、维护和更换配件等情况,以便设备管理人员进行查询[11]。定期对设备的维修情况进行评价,并通过建立奖惩制度,对负责任的设备维修人员和有效预防隐患发生的事件予以奖励,而对于无法及时进行设备维修和保养,并且在短期内拥有多次使用事故产生的设备维修人员甚至影响患者治疗,恶意减少设备使用周期的设备保养及维修人员,进行不同程度的考核和惩处。

5 预防性维护在医院医疗设备中的意义

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强大的社会竞争力,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更新也促使了大量的设备被引入我国的医疗事业中,而这一现象不仅大大提高了各个医疗单位在我国的地位,同时为我国患者的就医问题提供了保障,提高了我国医疗水平[12-13]。而先进医疗设备的不断引入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医院的设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如何有效的进行设备维护、发挥设备的作用、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等,只有通过加强我国医疗单位的管理制度,提高相关人员的知识及专业水平,同时及时发现和处理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诸多问题,才能够保证设备的长期使用,另外医院领导者的理念和决策也非常重要,先进的理念可以为医疗设备的管理提供有效的支持,能够对管理人员起到引导作用,从而凸显管理人员的作用。而预防性维护作为医疗设备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对降低故障发生率,提高医疗的整体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14-15]。

6 结语

传统的医疗设备管理体系已无法满足当前的技术需求,通过科学合理的预防性维护才能够大大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对保证医院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均有重要意义。而维护和管理人员需要在日常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充分观察设备的性能变化,于仪器使用后进行维修,保证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则不仅有助于运行成本的节省,同时能够减少资源消耗。因此在当前医疗设备快速更新的时候,需要相关人员做好充足的准备。而设备的质量往往决定着患者的病症诊断或生命安全,为保证医院的效益,预防性维护在其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预防性管理人员医疗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预防性树脂充填术治疗窝沟浅龋的疗效观察
PRECIXION X-RAY 225生物学辐照仪常见故障维修方法与预防性维护
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在现代高速公路养护中的应用
以“5×3”立体模式打造外派管理人员队伍
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素质现状提升探讨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