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2020-12-03吴志发

名师在线 2020年19期
关键词:文本阅读教学能力

吴志发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西营镇西营九年制学校,甘肃武威 733000)

引 言

阅读属于古老的活动,对于人们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阅读属于独立的个人活动,而阅读教学以活动为主要途径。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新课程标准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阅读内容定义为:形成学生的独立理解能力,充分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经验,以形成良好的语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内容,通过多元化的引导与帮助,来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及综合素养。

一、阅读现状及原因分析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提高阅读的科学性和高效性,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但是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具备主动探索的学习意识,而部分优秀的文章被改编成了网络流行的电影和电视剧,致使学生在学习和探索中面对扭曲的内容,难以进行有效的记录和思考。学生只是肤浅地了解作品的表面含义,难以有效掌握作品的深层次内涵,导致在学习和感悟的过程中难以形成一定的思想意识,也难以有效地从文章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会受到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一是社会因素。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传媒途径较为丰富,电视剧广播、手机网络等,都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导致学生在阅读学习中难以静下心来体会文章的深层次含义。加之受影视作品的影响,教师在开展文学作品教学引导时,学生脑海中都是演员演绎出来的各类形象,难以有效地体会和把握作者文字描述的形象,对于文本也不能进行深入探索。

二是家庭原因。由于社会不断进步,许多家长为了养家糊口,忙于工作,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难以有效引导和帮扶,没有精力检查孩子的作业,导致孩子过于迷恋网络游戏,没有养成阅读书籍的好习惯。而且,很多孩子从小就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没有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阅读积极性得不到提升。

三是学校原因。由于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往往忽略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等,学生在阅读学习中难以有效掌握阅读的真正意义,认为阅读学习并没有那么重要,经常会放弃阅读,从而影响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的

教学属于师生双向活动,无论哪一课程,都需要教师的引导及学生的主动。教学的重要目的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教师要帮助学生有效适应环境,自主构建知识,实现知识能力以及情感价值观的综合发展。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基本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真挚的情感以及正确的价值观[1]。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尚未完善,但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此教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促进日后教学工作的有效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必须创新阅读教学方法,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交流,才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一)激发学生语文阅读兴趣,增强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使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培养独立解读文本的能力,从而充分挖掘学生对文本的探究意识,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教师也要结合学生语文学习现状,制订教学策略,通过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热情。部分教师还要在教学中拓展教学理念,提升教学的科学性和丰富性,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把握能力,使学生在运用中有效提高听说读写能力[2]。由于小学生的思想较为活跃,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所以教师要充分抓住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性格特点进行课堂教学引导和强化,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效增强学习动力。

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秉持探索精神,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采用具有趣味性的教学策略,强化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在语文课堂上感受到语文知识的诗意。教师也要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注重感悟生活、探索生活,强化学生在生活中的观察能力。教师通过听说读写教学的相互融合,能有效培育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语文教师也要逐步提高教学能力,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教学引导,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使学生能够跟随教师的情境引导进行互动和交流,更好地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师也要注重在语文教学中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融入文本,感受文本所表达的思想境界,从而加深学生的思想感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锻炼学生的语言逻辑能力、思维意识,通过情境创设为学生营造思维空间,使学生学会联想和探究,强化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

例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完课文后,通过联想自己作为皇帝或大臣的话,思考如何看待皇帝没有穿衣服而民众都不揭穿这一现象,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在思考中学会联想和探究,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贯彻落实能力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就要增强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探索,对学生在学习中的具体状态进行有效分析,从而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强化学生的锻炼意识和语文学习主动性。例如,教师可以将课堂知识拓展到课外,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积极思考和探究。

教师要给予细心引导,强化学生的观察和技术应用能力[3]。教师可引导学生到课外参观纪念馆,将自己在纪念馆中的思想感悟,进行有效记录,并在课堂上通过写作的形式表达出来,以强化学生的学习思维。教师要在语文阅读培养过程中,通过实践性引导,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把握能力,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树立良好的阅读心态,提升阅读学习动力。教师还可以在班级中创建读书角,以便更好地进行阅读和分享,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升学习动力。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扩写,及时增强学生的联想能力和语文学习思维,开阔学生学习视野,强化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

(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构建丰富的语文知识库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所以,我们能够看出阅读是写作教学的根源,能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素材,写作则能够实现阅读教学的延展和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实现阅读和写作的有效融合,从而丰富教学内容,进一步促进写作教学的有效开展。

教师可以借助阅读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要求学生学习一篇文章后,先不要着急阅读和写作,而是以此为切入点进行丰富的联想和布局。如果你是作者,会怎样写这篇文章?通过先写后读,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参与热情。学生进行思考之后,也能有效结合文本内容思考和探索,从而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只利用教学素材进行引导,则会使教学内容显得枯燥乏味。如果教师通过单一的方式进行教学,则很难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教师要及时根据学生学习需求,运用信息技术积累和拓展教学素材,扩充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优化教学活动,从而更好地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生动[4]。

例如,在教学《落叶》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拓展课外内容,结合自身创作,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通过课内外的学习,逐步增强自身的认知能力。在学习中,学生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记忆相关的知识,增强语文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热情,对写作和成长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结 语

基于此,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造能力,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同时,教师应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并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进行引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学习水平。

猜你喜欢

文本阅读教学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脑科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举隅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谈小学低年级有效阅读教学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