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2020-12-03张旭阳

名师在线 2020年19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生活化教学模式

张旭阳

(甘肃省庄浪县大庄乡老山沟小学,甘肃平凉 744608)

引 言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要关注学生的生命、生活和成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也是新时代所提出的教育观念。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数学知识,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关注学生意志、情感体验等方面,引导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上学习,从而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

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使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些教师只采用一种教学模式,造成课堂教学内容枯燥,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小学数学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离我们的生活很近,所以要采用多种教学模式,贴近生活,改变原有的枯燥情形,从而提高小学课堂教学质量。

(二)因关注生活味而忽视本质的“数学化”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虽然有些教师比较重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但一部分教师颠倒了“数学”和“生活”的本位,用过多的“生活味”湮没了“数学化”,也不会达到好的教学效果。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但有些教师不能处理好小学数学中“生活味”和“数学化”的关系,使小学数学失去该有的本质。因此,教师要把小学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合理联系起来,不能使生活味干扰了数学化。

(三)教师不重视生活化教育

现代教育理念指出,生活化教育,是教师对传统小学数学课程内容难、偏、繁、旧及过于重视书本知识的状况做出改变,加强学生学习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但是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还在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从不联系生活,只抓住书本知识不放,导致学生的思想缺少生活化,思维不够活跃,遇到问题不会联系实际。这样把学生都变成了学习的工具,只会千篇一律地接受知识,即使学会了课本上的数学知识,也不能学以致用。

(四)教师预设的课堂情境过于形式化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设置生活化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探究的意识。但有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设置的课堂情境过于形式化,起不到好的教学效果[1]。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来说既富有现实意义又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实际问题。只有教学情境与生活和小学数学密切联系时,才能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二、小学数字中解决生活化问题的措施

(一)创设生活情境,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准确理解一个知识点,凭借机械的讲解和演算是不科学的,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特点,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兴趣,才能使学生快速学习知识。例如,教学“圆”这一章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的一角,看着许多高大的杨树和梧桐树耸立在这片土地上,指着一棵杨树提问:“有谁知道这棵树的直径呢?”经过几分钟的思索,一位学生说:“我可以用绳子测量出大树的直径。”一边说一边拿着绳子围绕大树的外围,然后做了标记,最后把绳子展开,拿尺子测量得出大树的周长,再运用数学公式得出直径。通过这个简单的课外活动,打破传统课堂的机械式讲解,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这样的例子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观察生活事物,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动力

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开始接触数学知识,如果教师不能提供正确引导,就会使学生对枯燥的数字产生抗拒和抵触的情绪。所以,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学习数学的乐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创新思维,让学生爱上数学。例如,进行“数字和信息”的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有代表意义的数字110、119、120,提问:“这些数字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多大方便?”这时有的学生会快速地举手回答:“110 是报警电话,119 是火警电话,120 是急救中心电话。”教师:“回答得非常正确,那么哪个学生知道数学课本上条形码的含义吗?”学生沉默了。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在商场时,会有人让你扫码打开一个链接,学生回答说:“这就是二维码。”随后,教师用手机扫描数学课本的二维码,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条形码、数字和信息相关知识。

(三)设计生活化的题目,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帮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数学技能。同时,根据小学数学的题目设计和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感觉到题目的亲切,并从中探索答案。例如,进行“克与千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所教学的数学知识给学生布置这样的题目:7 岁的小明有肾病,爸爸带他去医院,医生给他开了药,爸爸回来看到说明书傻了眼。说明书表述:请按体重一次3g/kg,一日冲服两次,爸爸不明白这3 g/kg 的意思,于是去问小明。小明看后解出答案,对爸爸说:“一包药有50g,我现在是50 斤……”同学们,能帮小明补充完整吗?虽然这样的问题很枯燥,但小学生都生过病,也会激起他们的兴趣,于是纷纷研究这个题目,通过小组讨论和查阅相关资料算出结果。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既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又能让学生获得相应的数学知识。

(四)贴近生活,关注学生成长

爱因斯坦说过:“只教给人一种专门知识、技术是不够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虽然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他一个和谐的人格。”学生不应为了学习而学习,而应通过学习对人和事物有更高的了解和感悟。教师在教学中应把课本知识、科技发展和改革开放等生活实际相联系,才能使学生健康成长[2]。以三角形面积这一章节为例,在向学生讲授课本中的相关概念时,教师也要结合生活中与三角形相关的生活常识,如“为使建筑更加稳定,采用三角形的建筑?试着让学生举出例子”。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仅能让学生学到书本知识,还能使学生更加关注生活,了解一些课外知识。

结 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致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高,得不到好的教学效果。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了改革,即注重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坚持以生活为基础,以提高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实现小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共同发展,从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相适应,也让数学教学更加生活化。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生活化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中班幼儿生活化美术活动的实践探索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