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励理论在积极教学法环节有效设计中的应用

2020-11-30叶雨薇

传播力研究 2020年23期
关键词:激励理论激励

叶雨薇

摘 要:本文将管理学中五个典型激励理论应用于积极教学法环节有效设计中,汲取激励理论的精华,改进和完善积极教学法的环节,从而更好地达到提高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效果。

关键词:激励;激励理论;积极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23-0-02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借鉴管理学的激励理论,将理论应用于积极教学法环节设计中,提供完整的激励框架和激励思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激励效果,更好地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激励理论的代表理论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于1943年初次提出“需要层次”理论,他把人类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低层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以后,它的激励作用就会降低,高层次的需要会取代它成为推动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

(二)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双因素理论是依据调查员工的“满意”和“不满意”两个维度得出的“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又称激勵保健理论。激励因素是让人感到满意的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保健因素是使人感到不满意的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消除保健因素只能使人们消除不满意,而满足激励因素可以使人更加满意而达到激励效果。

(三)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斯塔希·亚当斯在1965年提出。此理论侧重研究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及其对职工生产积极性的影响。此理论强调,员工取得报酬所受到的激励,不仅仅根据报酬的绝对量,还会根据报酬的相对量决定,相对量是与其他员工进行比较得来的。若相对量比别人低则会产生工作不努力、消极怠工的现象。

(四)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

美国马里兰大学管理学兼心理学教授洛克于1967年最先提出“目标设置理论”。目标设置理论认为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目标能将人们的需要转变为动机,使人们的行为朝着一定的方向努力,并将行为结果与既定目标相对照,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最终实现目标。目标能使人们根据难度的大小调整努力的程度,并影响行为的持久性。

(五)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强化理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赫西、布兰查德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所谓强化指的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强化理论鼓励管理者使用正强化多于负强化。选择不同的强化措施,使强化后的行为重复发生,是强化理论运用得当的最终结果。

二、积极教学法及其环节有效设计的不足

积极教学法是强调“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时间内,通过实施改良版头脑风暴、积极主动的阅读、思维导图记录笔记、有导向性的点名提问、分小组活动、自主学习等一系列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科学的教学法。

现如今,积极教学法已逐渐运用于课堂,上述所提到的每一种方法都值得去尝试使用,但从激励理论视角看积极教学法的环节设计还有待完善:一是完善环境体系的需求层次性;二是完善学习策略的过程激励性;三是完善评价体系的评价公平性;四是完善目标体系的目标合理性;五是完善发展体系的可持续性发展。积极教学法应充分认识到激励理论存在的现实意义,充分发挥激励理论的作用,构成以教学环境、教学策略、教学评价、教学目标、发展能力组成的五环节教学法激励体系。

三、运用激励理论完善积极教学法环节设计

(一)基于需求层次理论,创造有效学习环境

积极教学法根据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应用有针对性的措施全面考虑,可获得积极教学法良好的实施效果。

1.满足生理和安全需要。教室的自然环境需要舒适且有助于学生学习,关注空气、光线、温度达到适宜学生学习的状态;内外部的干扰因素需要排除,内外部的噪音或其他干扰降到最低程度,保证学习环境安全可靠。在自主学习和积极主动的阅读时,可以满足此两种需要为主。

2.满足社交和尊重需要。教室的布置需要适合学生主动学习,确保座位安排能达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增进师生感情的需要;课堂上需要设定行之有效的课堂行为准则,上课前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课堂纪律达到尊重老师、其他学生及自己的目的。改良版的头脑风暴需要至少满足前四种需要。

3.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课堂上也是可以达到此种需要的高度,有些学生力争表现的行为就表达出自我实现的需要,如分小组活动时教师在课程中应设计分组活动,在小组中选择CEO来协调小组学习,实现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基于双因素理论,制定有效学习策略

在双因素理论中,有效学习环境属于保健因素的范畴,为了使积极教学法环节进一步完善,需要加进激励因素进行平衡。考虑不同的教学过程,制定相应的学习策略。

1.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不同的学习内容安排学生分组学习,可一人、两人一组或多人一组,学习过程可安排解决问题、讨论问题、形成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一般使用自主学习和分组学习方法,可在课程导入新概念新理论时和拓展知识运用。

2.教师可提出更多的问题。采取封闭式和开放式结合的方式提问,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甚至课余时间去解决问题。有导向性的点名提问方法可以增进师生互动,在课程导入后的呈现环节和最终的总结环节适用。

3.多种学习方法综合使用。根据国家研究表明,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各类学习活动在学生大脑中的平均记忆留存率由低到高依次是:听讲授,阅读,图片试听,观看演示,讨论,练习做某事,学习教其他人。将被动的试听和主动的讨论相结合,举一反三进行组合,在知识操练和巩固环节使用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使学习内容印象更加深刻。

(三)基于公平理论,设计可靠评价体系

学习完成后进行的效果评价,学生更注重评价的公平公正。在公平理论中,学生不仅关注自己被评价后分数的绝对值,而且关心自己所获得分数与他人比较的相对值。

1.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设计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有助于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反馈教师学习效果。方法有增多课内有效提问,加强课后检测练习,设计学生自我评价。

2.在课程结束时,设计总结性评价,得出最终成绩用于评价课程学习成果。进行期末考试或考查是总结性评价最常用的方式。

3.在模拟真实环境或真实环境下,设计真实性评价,用于评估学生最终是否获得相应本领。在课余安排学生用所学知识在真实的世界或模拟的世界中进行实践。

基于公平理论应综合以上评价,将以上2—3种评价方式结合起来形成最终评价得分,充分体现相对公平。除此之外,学校应全面综合评价大学生,保证评价过程的公开、评价程序的公平以及评价结果的公正。教师应从大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思想与性格特征,积极对学生心理进行疏导,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公平公正观。

(四)基于目标设置理论,编写恰当学习目标

在目标设置理论中,基于SMART原则,即具体的(Specific)、可衡量的(Measurable)、能够达到的(Attainable)、相关的(Relevant)、限定时间的(Time-bound),编写恰当的学生可以接受的学习目标。研究表明,个体对行为目的和结果的了解能显著减少行为的盲目性,从而提高个体对行为的自我控制水平。目标越明确,个体的绩效变化越小。

在设计形成性评价目标时,考虑到是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所制定的目标,一般以完成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为主,应用能力为辅的目标设立的依据。如:在本部分内容学完之后,学生可以列举并阐述××理论的要素。

在设定总结性评价目标时,考虑到知识的总结性,一般以设定评价应用能力和分析能力的目标为主,比如在测验时大家常见的应用题和分析题。

在設计真实性评价目标时,考虑到是在实践过程中制定的目标,主要在检验之前应用能力目标完成的同时,增加评价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标。比如通过几个月时间的实践,为判断所学知识的价值,写个实践评价分析报告。

有学者发现,绩效与目标难度水平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当人有足够的能力、对目标又有高度的承诺时,任务越难,绩效越好。所以,恰当有一定难度的学习目标是具有激励作用的。

(五)基于强化理论,获得持久发展能力

通过创造有效学习环境,制定有效学习策略,设计可靠评价体系,编写恰当学习目标,已初步设定四个环节,但最终是否获得持久的发展能力,需要强化理论发挥其作用。

1.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强化措施,对于重视精神奖励的学生给予经常性的口头表扬,对于绝大多数学生都关注学习成绩,不妨设置学习目标给予分数鼓励。

2.设立细分的阶段目标,在编写恰当学习目标时,除了目标的明确可行性,应当将目标细分成小目标进行形成性评价,这样可以达到不断激励的效果。

3.设定及时的反馈程序,在形成性评价不断形成过程中,要注重及时性,及时让老师关注到学生的完成度,获得认可,起到正强化作用。

4.重复发生的强化行为,在制定积极教学法基本环节中,记笔记、提问题、画导图作为强化行为将贯穿始终,激励学生使用。这一系列活动将为学生最终获得持久的发展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运用激励理论,设定创造有效学习环境、制定有效学习策略、设计可靠评价体系、编写恰当学习目标和获得持久发展能力的五个环节,最终弥补了环节设计的完整度。激励理论对积极教学法环节的设定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努力完善积极教学法环节,使积极教学法的激励性与完整性获得更加有效的提升,最终落实到教学中,使教学质量达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伏涤修,杨文.试论激励理论在积极教学法中的运用[J].连云港教育学院学报,1994(3).

[2]Mento, A. J., Locke, E. A., Klein,H.J. Relationship of goal level to valence and instrumentality [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92,77(4):395-405.

[3]ONeil,Jr H. F., Drillings, M. Motivation:Theory and Research.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Publishers,1994.

[4]张译匀.激励理论应用于高等教育管理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9(10).

猜你喜欢

激励理论激励
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企业管理中激励理论的运用
运用激励理论开展企业管理面临的困境分析
关于加强基层老员工管理的几点思考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分析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高职院校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的培训模式与对策分析
EVA价值管理体系在S商业银行的应用案例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