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曲硐古镇

2020-11-30张树超

大理文化 2020年11期
关键词:磨盘木门巷道

张树超

对于曲硐,我并不陌生。曲硐古称奇洞,因村后小狮山古老神奇的山洞而得名,后来演化为曲硐。相传元世祖忽必烈率领蒙古军队攻占大理后,就有许多中亚和小亚细亚征调来的信仰伊斯兰教的士兵在曲硐驻守,后经明清两朝的屯田戍守,此地的回族居民数量剧增,最终发展成为滇西地区最大的回族聚居自然村。曲硐依山傍水,背靠巍峨雄伟的博南山,前临风光绮丽的银江河,历史文化遗迹众多,民族风情浓郁,地热资源丰富,集民族文化、马帮文化、美食文化、温泉文化为一身,先后获得“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荣誉称号,2019年9月,曲硐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曾多次从古镇旁边经过。由于某些原因,我一直没有走进古镇。几个月前,因为工作关系,我终于近距离接触到了古镇。惊鸿一瞥之后,古镇的一些东西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时不时总在眼前浮现。直觉告诉我,在曲硐,还有很多我没看到的东西。6月6日,周末,我推掉了一切俗务,再次走进了古镇。

古镇边上是一条绿化带。弯弯曲曲的小径,蔚然成荫的行道树,郁郁葱葱的草坪和花坛,到处都是绿色,到处都有花影。走上几步,就会看见一簇红色的月季,有时又碰到几朵藏在草丛中的黄菊花,或者是成片的紫色小花,它们踩着夏风的韵脚翩翩起舞。漫步在绿化带内,喧嚣的声响渐渐远去了,浓郁的草木气息在身旁氤氲,周围的时光变得轻柔、缓慢,似乎不经意间,进入了一个远离尘世的花园。顺着绿化带走上200多米,就到了曲硐大东门。大东门是仿古三门牌坊,三个门洞的顶部,均设计成了火焰形圆顶,门洞头上写着“大东门”三字。站在大东门往里面看,小巷穿过几道围墙和几扇木门,优雅地转了一个弯,消失在古镇深处。历史上,曲硐古镇曾经两次设置过县署,设有大东门、小东门、南门、北门,古镇内人户密集,在方圆不到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居住着8000多回族居民,镇内几十条巷道纵横交错,其中还有数条同向巷道,是一座有名的迷宫之城。当地老人有“走得通北京城,走不通曲硐巷”的说法,常有外地人在古镇内兜圈子,找不到出路。这是我一直以来没有走进曲硐的一个主要原因,担心自己在那些相似度极高的巷道内迷路。

仔细察看了一下巷道的走向和周边房屋,我顺着小巷往西走。几百米后,我站在了一个巷道的十字路口上。四个方向都是窄窄的小巷,犹豫了一下,决定往南边走。狭窄的巷子里,偶尔会路过一道头上写着阿文的大门,两边是几米高的围墙,有砖墙,更多的是土墙。天气不错,围墙上的几片阳光像贴上去的一样。视线被一段接一段的墙挡住了,天空只剩下狭长的一块。巷道又窄又长,静得只剩下自己的脚步声。想起了戴望舒的雨巷。下雨的时候,撑着伞走在巷子里,能否遇见一个和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呢?不知踏过了多少块青石板,也不知走过了多少段围墙,一条东西走向的巷子出现在眼前,巷口标识牌写着“官家巷”。再往前几步,又是一条小巷,称为“磨盘巷”。不久前,我跟着几个朋友从另外一个方向抵达“磨盘巷”,给磨盘石上的六个马蹄印照过相。路旁的指路牌显示,在我刚走过的小巷中,有一块叫拴马石的石头。想看看拴马石。我原路返回,边走边找。一直走到最初转弯的地方,没看到“拴马石”的标识牌,似乎也没发现一块可以拴马的石头。也许,拴马石就是一块不起眼的石头,蜷缩在某个墙角里,除了拴马的汉子之外,它谁也不理。我想,找不到拴马石,肯定是因为我的身后没有跟着马。那匹马在岁月深处走丢了。

寻找拴马石的路上,遇到几条特别幽深的巷子。我很想知道巷子的那头有些什么。站在巷口看,静悄悄的巷子里看不到一个人。想象着自己探头探脑、四处乱钻的样子,心里暗笑起来,要是一不小心就走到当地人家里去了,难免尴尬,碰到警惕性高的人,一定会把我当作居心不良的人。觉得还是返回磨盘石,从磨盘石走起更好把握方向。磨盘石附近,有一条向西斜伸的小巷。在巷子深处回头,身后是一条长长的石板路,两旁是几段十几米高的围墙,墙头上房檐斜伸,错落有致。再往上是飘着白云的天空,像蓝色的盖子,扣在空无一人的巷子头上。我蹲下来,尽量将相机放低,按下了快门,把看到的风景装入了镜头。

巷道中,墙壁空缺的地方忽然出现了两扇木门。木门里边,左转是一间土木结构的厢房,右转是一个四合院。大门背后的山墙上,绘着一幅斑驳的壁画:一条长长的丝带,绕着“一本书、一本经”。这是古镇有名的“经书两全”壁画,据说一本书指的是儒家经典《论语》,一本经指的是伊斯兰圣经《古兰经》。壁画的作者把两本书捆在了一起,一定在隐晦地表达着某种喻义。谁画的?有什么特别含义?当不断有人追问的时候,壁画的作者却早已消失在茫茫人海,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大门旁边的墙壁上,挂着一块木牌,写着“张应强老宅”。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站在大门旁,好奇地看着我。“這是我家。”他指着木门说。“可以到你家看看吗?”我问他。“可以呀!”他很高兴。我跟着小男孩走进大门,向右一拐,就进入了院子。这是一个四合院。正房土木结构,坐西向东,瓦沟里的草一尺多高,看起来有些年代了。南北方向各有一间厢房,都是木门木窗。正房对面同样是土木结构的瓦房,但和其他三间不同,这一间房屋显然很久没人居住了。房顶上,右边的瓦片脱落了几片,黝黑的椽子上盖着石棉瓦。楼上没有隔栅,显得空荡荡的,到处挂满灰扑扑的蜘蛛网。楼下是黑色的木门,黑色的板壁,还有黑色的木窗,黑色的木条组成的窗子上,雕刻着九朵黑色的木花。相对而言,北边的厢房保存得更完好一些,木门木窗都刷成了褐红色,窗子上挂着几个衣架,旁边檐柱上挂着一把筛子。正看着,一个披着头巾的女人从正房里走出来。女人介绍,这院房子是老人传下来的,现在分别属于四家人了,打算拆除了重新盖,镇政府那边不批,说是要发展旅游。女人说,真是想不通,这些烂房子有什么看头?

从四合院出来,顺着巷子继续往里走。才走了几步,又一院老宅出现在眼前。才跨进大门,就看见两个女人,正在旁边洗菜。地上,盘着一圈白色的塑料水管,一股清水哗哗地奔流着。水管的另一头连着抽水机,抽水机旁边,是一眼水井。井口不大,围着一圈半米高的红砂石。我伏到井口观看,井壁上附着些绿色的青苔,井口往下两米多的地方,就是那汪清幽幽的井水了,水中还漂着一朵白云。我把系着绳子的桶放下去,手一摆,提上来半桶水。忍不住尝了一口,清凉,甘冽,味道像老家山林中淌出来的泉水。女主人说,以前,我们曲硐家家都有水井,后来村里铺设了自来水管,多数水井都不用了,有些回填了,现在还在使用的只有十几口了,我家这口井上原来盖有房屋,为了方便游客参观,拆了。我们走到院场上,看到一人高的铁架上挂着一排腊鹅。女人说,腊鹅都是自己腌制的,有游客来了,喜欢就买走了,你们有需要腊鹅的朋友,可以介绍来我家买,质量保证,价格可以优惠。女人很热情,攀谈了几句,我们和女主人告别,打算到其他地方游玩。出了大门,又回到了磨盘石。顺着巷子往南走,遇到一条通往西边的巷道,估摸着清真寺就在附近了,就钻了进去。

穿过几家人后,视线忽然开阔起来,一条南北走向的街道横在眼前,这是北门街。大街西面,就是那座有名的清真古寺了。清真寺门楼主体为木制建筑,屋顶中部为重檐歇山顶式结构。门楼的二层,两根立柱撑着美观精巧的斗拱,额枋中间挂着一块黑色匾额,“清真寺”三个金色大字遒劲有力。每一层屋顶的转角处,屋檐都是高高挑起。整个门楼设计灵动轻快,古朴典雅,隐隐透出些威严的气息。穿过门楼,就来到了叫拜楼。叫拜楼是三层中式建筑,二层的四周为青瓦屋檐,屋檐上是一圈围栏,三层的开间和进深大幅收缩,建有歇山式屋顶,屋顶中部,一座六角攒尖顶破檐而出。从远处看,整个建筑呈现为和谐对称的金字塔形。叫拜楼的六角攒尖顶设计精巧、造型奇特,脊线如鸟儿一样从尖顶落下,划出优美的曲线,忽然间又振翅腾飞,冲向蓝天。过了叫拜楼,就能看见大殿。大殿是典型的单檐歇山式建筑,木门木窗,柱子粗大,两株苍劲挺拔的古柏护卫在两侧。大殿最有特点的地方在屋檐转角,转角下方,每个柱头上都立着栩栩如生的凤凰,匠人刀功不凡,精雕细刻,翅膀下面的每一片羽毛都清晰可见。大殿两边建有厢房。1931年,美国作家、著名战地记者埃德加·斯诺,曾跟着马帮来到曲硐,在清真寺的厢房里过了一夜。只是不知道,埃德加·斯诺住在哪一个房间里,一楼还是二楼?

清真寺往北,步行几百米后就到了曲硐民族文化广场。广场中央是一个铜制的大圆盘,圆盘上雕刻着穿过小镇的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古道起于四川宜宾,过曲靖、大理,穿漾濞、永平,渡博南山、澜沧江,到保山之后继续西行,最后抵达缅甸、印度。广场周围立着六根石柱,象征着世居永平的汉、回、彝、白、傈僳、苗六个民族。广场正面是一道文化墙,人们用浮雕来展示古镇历史。静立在文化墙下,一些远去的历史跨越时空,在眼前一一浮现。有人吟唱着《水经注》里古老的歌谣:“汉德广,开不宾,渡博南,越兰津,渡澜沧,为作人……”一队又一队,数不清的马帮从蜿蜒的古道上穿过。徐霞客来了,在曲硐的温泉里褪去一路风尘,在游记里记下“其汤不热而温,不停而流,不深而浅,可卧浴也”,然后继续拄起拐杖,走向前方。1937年,日本侵略者封锁了沿海地区,在滇西险峻的山岭中,一群人靠铁锤、凿子等简单工具,开凿出一条国际援助中国的大通道。支援过国民革命的马锅头罗汉彩,在曲硐创办了简易师范学校,他举着书本,为学堂里的学生授课。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人们锄地、犁地、采摘茶叶,集市上,商人在买卖货物,清真寺里,虔诚的教徒正在做礼拜。就在这一段高墙下,我遇到了徐霞客、楊慎、桂馥,还有徐悲鸿、埃德加·斯诺等历史文化名人,他们的目光追逐着银江河,翻过了博南山,他们的双脚感受过这片土地的温度。他们的脚步还在回响。那些声音低沉、悠远,令人心醉神迷。

走进古镇,就像走近一位神交已久的朋友一样。温馨祥和的气息从每一条小巷,每一栋古宅中溢出,像阳光一样,淌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我想,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人会知道这个古镇,来到这个古镇,他们在古镇里体验民族文化,探寻丝路历史,品味清真美食。在古镇里,他们将会遇到古巷、古井、古寺、古民居,还有我们永远放不下的乡愁。

广场边不远处,是罗汉彩故居。由于周末,门口铁将军把门,绕到后门,依然门扉紧闭。黄焖鸡的香味从不远处飘来,我忍不住咽了些口水。看看时间,已经十二点多了。决定回家。骑上摩托,几分钟后,我就回到了永平县城。

猜你喜欢

磨盘木门巷道
镇沅金矿松软破碎岩体巷道稳定性分析及支护技术
记忆中的那扇木门
木门
敲击
磨盘草,养鸡的良药
倒台阶斜矩形综采面托伪顶切眼巷道支护
千米深井安全开采技术难题探讨
红磨盘
基于ANSYS/LS—DYNA的矿区地下巷道三维动力响应分析
家门口的磨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