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肺隐球菌病八例及临床分析

2020-11-30侯伟王亚坤贾美轩钱小娜田利远

国际呼吸杂志 2020年22期
关键词:嗜酸氟康唑球菌

侯伟 王亚坤 贾美轩 钱小娜 田利远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河北省儿童医院呼吸一科,石家庄050031

肺隐球菌病由新生隐球菌感染引起,常见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 man i mmunodeficiency vir us,HIV)感染者,年发病率约为6% ~10%[1]。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也可患病,成年人年发病率0.4~0.9/10万[2]。儿童发病率更低,免疫功能正常的儿童更为少见,易误诊漏诊,导致全身播散。本文分析河北省儿童医院8例诊断明确的肺隐球菌病患儿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总结免疫功能正常儿童肺隐球菌病相对特异表现,以提高儿科医师对肺隐球菌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2年3月至2019年9月于河北省儿童医院确诊的8例肺隐球菌病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男6例,女2例,年龄范围为2~6岁。8例患儿均无反复感染史,无基础病,免疫功能检测均正常,HIV 均阴性。3例有鸽子接触史,1例有家鸡接触史。见表1。本研究通过河北医科大学附属河北省儿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医研伦审第109号),获得所有患儿家长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临床表现 8例患儿均有长期发热症状,中高热为主,感染中毒症状不明显,病情进展缓慢。7例患儿伴有轻微干咳,肺部查体正常。2例患儿伴有腹痛腹胀,7例腹部查体可触及肝和/或脾肿大。1例患儿伴有非喷射性呕吐,8例患儿神经系统查体均无阳性发现。见表1。

1.3 实验室检查 8例患儿外周血白细胞升高;7例中性粒细胞升高;6例嗜酸粒细胞升高;7例C-反应蛋白升高;6例Ig E升高;6例降钙素原升高;1例1次血培养 (单侧)腐生葡萄球菌阳性,1例痰培养肺炎链球菌阳性;7例行G/GM 实验检查,其中1例G 实验阳性,余均阴性。见表1。

表1 8例肺隐球菌病患儿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表现

1.4 影像表现 6例患儿胸部CT 示双肺多发斑片状、结节状、条索样高密度影,2例胸部CT 示双肺弥漫粟粒样小结节影,见图1、图2。7例伴有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8例腹部B 超检查显示腹腔淋巴结肿大。见表1。

图1 肺隐球菌病患儿双肺弥漫粟粒样小结节影

图2 肺隐球菌病患儿双肺多发斑片状、结节状、条索样高密度影

1.5 病原学检查 1例患儿血液、脑脊液、骨髓液培养新生隐球菌同时阳性确诊,1例血液、脑脊液培养新生隐球菌同时阳性确诊,1例血液、脑脊液隐球菌荚膜抗原同时阳性确诊,3例血培养新生隐球菌阳性确诊,1例骨髓培养新生隐球菌阳性确诊,1例血隐球菌荚膜抗原阳性确诊。见表2。8例患儿墨汁染色均呈阴性。

1.6 治疗与转归 8例患儿入院前病史最短4 d,最长30 d。确诊前均给予抗细菌治疗,确诊后均给予抗真菌治疗。3例发生肺外播散患儿静脉联合应用氟康唑和两性霉素B治疗,1例临床控制不佳转院(失访),2例病情控制后改氟康唑口服,远期预后良好。5例未发生肺外播散患儿,3例静脉联合氟康唑和两性霉素B 治疗,病情控制后改氟康唑口服,2例直接口服氟康唑治疗,均预后良好。7例临床治愈患儿中1例抗真菌治疗前已退热,6例抗真菌治疗后热退时间范围为6~13 d;抗真菌治疗后白细胞降至正常时间范围为10~30 d,嗜酸粒细胞降至正常时间范围为8~27 d;血隐球菌培养转阴时间范围为14~19 d,脑脊液隐球菌培养转阴时间范围为10~15 d;肺部病变1~1.5个月好转,3~4个月完全吸收。见图3、表2。

2 讨论

新生隐球菌主要侵犯部位依次为中枢神经系统、肺和皮肤[3]。儿童肺隐球菌病逐年增多,由于缺乏特异性表现,易误诊漏诊。免疫功能正常儿童肺隐球菌病发生肺外播散,几乎均由误诊漏诊造成[4]。因此,本文再次对肺隐球菌病加以探讨,总结临床特点,加深认识。

禽类粪便尤其鸽粪是隐球菌重要传染源[5],除家禽外,在马、奶牛、狗、猫、羊、猪等动物中也分离出过隐球菌[6]。本文8例患儿中4例有明确家禽接触史,1例患儿家中养羊并喜玩泥土。因此,追问患儿生活环境,可为肺隐球菌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线索。儿童肺隐球菌病在有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各类原发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患儿中易发生[7];免疫功能正常的儿童,如果大量吸入真菌孢子,或机体处于免疫紊乱状态时,也可患病[8]。河北省儿童医院诊断明确的8例肺隐球菌病患儿免疫功能均正常。因此,对于免疫功能正常患儿,如有禽类粪便尤其是有鸽粪接触史,也应考虑到肺隐球菌病可能。

表2 8例肺隐球菌病患儿确诊依据、抗真菌治疗及转归

图3 肺隐球菌病患儿胸部CT 演变 A:抗真菌治疗前双肺近胸膜处多发小结节影;B:抗真菌治疗1个月后,结节变小,部分吸收;C:抗真菌治疗4个月,病变完全吸收

儿童肺隐球菌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与细菌感染混淆。免疫功能缺陷患儿病情进展迅速,发热、咳喘进行性加重,常导致呼吸衰竭[9]。而免疫功能正常患儿则多以长期发热为主要表现,其他伴随症状不明显[4]。本文8例免疫功能正常的肺隐球菌病患儿均表现为长期中高度热,咳嗽不重,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其中1例单侧血培养阳性、1 例痰培养细菌阳性,初治均考虑细菌感染,应用抗菌素治疗。但疗效差,且血培养为单侧阳性,考虑初始病原判断有误。有研究发现,肺隐球菌感染后,中性粒细胞作为抗原递呈细胞反应性增多,发挥抵抗作用;同时,隐球菌激发Th2 变态反应,使IL-13等炎性因子分泌,引起嗜酸粒细胞募集[10]。机体暴露于隐球菌抗原,还导致感染者过敏性炎症反应增强,使Ig E增加及嗜酸粒细胞增多[11]。随着病情好转,白细胞及嗜酸粒细胞也逐渐下降,提示白细胞及嗜酸粒细胞升高是肺隐球菌病急性期血常规特点,其计数下降可预示病情好转[12]。本文8例患儿急性期外周血常规与此前报道相符。因此,免疫功能正常儿童,如以发热为主要表现,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同时伴有嗜酸粒细胞、Ig E 升高,不应首先考虑细菌感染,应详细询问环境因素,积极完善病原检查,以免漏诊。

在免疫健全宿主中,隐球菌感染影像学表现多为结节;而免疫缺陷宿主中,影像则多表现为渗出[13]。王蓓等[14]曾提出,免疫功能正常儿童患肺隐球菌病,除肺内结节外,常伴胸腹淋巴结肿大。本文8例患儿胸部CT 表现为双肺多发或弥漫粟粒样结节影,同时伴有纵隔、肺门、腹腔等淋巴结肿大。因此,临床以长期发热为主要表现的患儿,即使其他伴随症状不明显,也应完善肺腹部影像学检查,如胸部影像以结节为主并伴多组淋巴结肿大,则对肺隐球菌病诊断有重要提示意义。

临床中如怀疑真菌感染,应做GM 实验及G实验初筛。GM 实验阳性对曲霉菌感染诊断有重要价值,G 实验则主要用于除毛霉菌、隐球菌及皮炎芽生菌等其他真菌感染的辅助诊断[15]。本研究中8例患儿7例完善G/GM 实验检查,1例G 实验阳性,但经无菌液真菌培养、真菌涂片、墨汁染色等检查,未发现除隐球菌外其他真菌感染,且此阳性患儿行G 实验检查前曾应用免疫球蛋白治疗,考虑为假阳性结果。无菌液隐球菌培养或涂片阳性可确诊,但阳性率低(<25%)[16],容易漏诊。本文8例患儿均无脓毒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骨髓浸润临床表现,但6例通过血液、脑脊液、骨髓液培养阳性确诊,其中3例第一次培养阴性,第二次培养阳性确诊。提示隐球菌感染临床表现可不突出,应多次、多部位无菌液真菌培养提高阳性率。肺隐球菌病确诊还可对受累部位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经皮肺穿刺阳性率可达90%以上[9],条件允许时,应积极开展,提高早期诊断。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免疫学检测,特异度及敏感度高,监测滴度还可反应疗效[17],可作为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方法。

肺隐球菌病及时抗真菌治疗可防止发生播散。免疫功能正常、轻中度症状、未累及其他系统的患儿,可应用氟康唑 [6~12 mg/ (kg·d)]治疗6~12个月,不能耐受氟康唑患儿,可选伊曲康唑(200~400 mg/d)替代;免疫功能异常、重症或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诱导期应选用两性霉素B [开始小剂量0.1 mg/ (kg·d)逐渐增加至1 mg/ (kg·d)]联合5-氟胞嘧啶[100 mg/ (kg·d)]治疗至少2个月,热退或真菌培养转阴后,巩固期续用氟康唑治疗6~12个月。如为HIV 阳性患儿,轻中度病变推荐应用氟康唑 [12 mg/ (kg·d)]治疗6~12 个月,如CD4+T 细 胞计 数>200/μl,临床症状消失,可停药;重症或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两性霉素B [0.1~1 mg/ (kg·d)]联合5-氟胞嘧啶 [100 mg/ (kg·d)]诱导治疗2周,续用氟康唑[12 mg/ (kg·d)]治疗10周,然后氟康唑 [6 mg/ (kg·d)]终生维持[18]。本文8例患儿7例预后良好,提示免疫功能正常肺隐球菌病患儿合理规范应用抗真菌药物,临床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免疫功能正常的患儿可患肺隐球菌病,主要表现为长期发热。外周血白细胞、嗜酸粒细胞及Ig E增高,双肺多发或弥漫小结节伴多组淋巴结肿大,是急性期相对特异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表现。应积极多次、多部位真菌培养提高确诊率,及时规范治疗可控制病情。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嗜酸氟康唑球菌
氟康唑联合克霉唑栓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MRI平扫在肾脏嗜酸细胞瘤与嫌色细胞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同侧乳腺嗜酸细胞癌伴导管原位癌1例并文献复习
外周血嗜酸细胞增多与慢阻肺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及住院转归的相关性
焦作某医院中段尿分离粪肠球菌与屎肠球菌耐药性分析
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外周血CD200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IL-33在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低功率激光治疗外耳道真菌病106例
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临床疗效观察
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