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ICU 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的方法分析

2020-11-29伍倩莹

智慧健康 2020年29期
关键词:危重症动脉病情

伍倩莹

(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广东 中山 528429)

0 引言

ICU 是医院中对危重症病人进行病情监测、治疗的重要科室,ICU 中的病人均具有病情危急、病情变化快等特点。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动脉血压监测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中,以评估液体复苏的治疗效果并指导治疗方案[1]。通过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对病人的血压水平进行连续、动态的观察,及时评估病人的病情变化情况,指导临床对其进行治疗护理,从而降低病人的病死率,改善预后[2]。但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且存在一定的风险,极易出现各种不良事件,导致治疗效果降低[3]。故而在对ICU 重症病人的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中应当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本研究对我院2019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接受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72 例ICU 危重症病人分别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试分析针对性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详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72 例ICU 危重症病人纳入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并根据抽签法进行分组,将病人分为实验组(n=36)和参照组(n=36)。参照组病人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参照组中男19 例,女17 例;年龄26~77 岁,平均(51.1±2.6)岁;其中感染性休克18 例,失血性休克13 例,创伤性休克5 例。实验组中男21 例,女15 例;年龄27~78 岁,平均(52.2±2.4)岁;其中感染性休克17 例,失血性休克12 例,创伤性休克7 例。所有研究对象基本信息对比无显著差别(P>0.05),存在可比性。

纳入标准:经告知后所有研究对象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相关文件,经我院相关医学部门准许。

排除标准: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或免疫系统疾病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精神意识不清晰,无法正常交流者;哺乳或妊娠期妇女。

1.2 方法

1.2.1 参照组

参照组病人实施常规护理,给予抗感染、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保护脏器功能等常规治疗,并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对病房进行消毒处理,定时对病人进行翻身叩背,以避免长时间卧床产生压疮等。

1.2.2 实验组

实验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具体内容包括:(1)心理健康指导:对于清醒的病人及其家属积极沟通,向其讲解ICU 危急重症的相关救治措施、病人当前病情的严重程度、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及防治措施、注意事项等,对病人或家属的不安情况进行安抚和疏导,增强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提高治疗和合理配合的积极性。(2)环境护理:医护人员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均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操作前做好手部清洁;ICU 病房每天都需进行紫外线消毒,对床单、医疗器械、地面等每日用消毒液擦洗[4]。(3)相关不良事件防治护理:①预防血栓形成,护理人员在穿刺后应观察病人的穿刺部位有无渗血,皮肤颜色有无异常;每次采血后用生理盐水进行冲管,避免血液凝固;每4 小时冲管一次,保持有创动脉的通畅;同时在病人更换体位时,应及时调整传感器高度;确保加压袋的压力保持在300mmhg[5]。②加强对ICU 重症病人的巡查,密切关注血压监测情况,若在巡查时发现波形振幅变小或趋于直线,应当及时检查病人颈动脉波动情况,排除心脏骤停后检查有创动脉血压监测设备套管针是否脱落、阻塞或脱离正确位置;若血液凝固堵塞管道,应将血块吸出,若血块难以吸出则应拔出动脉压监测管,拔管后局部压迫10min[6]。③穿刺部位血肿、感染的预防,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中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置管后保证穿刺点干燥,如有渗血需及时更换敷料,并进行消毒处理;若穿刺部位出现血肿,护理人员应对穿刺部位进行冰敷[7]。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的血压(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及平均动脉压(MAP))水平、不良事件(血肿、血栓、感染、管道阻塞)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19.0 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t检验与χ2检验,P<0.05可认为有统计学意义,P<0.01 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的血压水平

实验组病人干预后的DBP、SBP、MAP 水平均高于干预前和参照组,差异较大(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病人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实验组病人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8.33%低于参照组的22.22%,差异较大(P<0.05),见表2。

表1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的血压水平对比()

表1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的血压水平对比()

表2 两组病人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在ICU 病房治疗中,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是评估病人病情、指导治疗护理的重要方式,通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救治成功率。而病人常由于病痛、气管插管、各种侵入性操作带来的不适感以及对环境或治疗产生的恐惧感产生了较强烈的应激反应,从而增加治疗和护理难度,不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8]。

由于有创血压监测需要在动脉内置管,会对病人的机体造成一定的损伤,极易引发出血、血栓、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故而在实施有创血压监测的过程中,针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防范,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9]。本研究中通过心理健康指导干预使病人及家属对病情有正确的认识,并减轻担忧、焦虑、恐惧等消极情绪,提高治疗和护理的配合度;通过环境护理为病人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做好清洁消毒工作,降低感染的风险;同时针对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预防和积极治疗,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指标,防治血栓的形成,加强观察有无管道堵塞、穿刺点渗血等事件发生,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整体上减少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10]。结合本文结果来看,实验组病人干预后的舒张压、收缩压及平均动脉压水平均高于干预前和参照组(P<0.05),且实验组病人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表明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应用及针对护理干预在ICU重症病人救治中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对ICU 危重症病人采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配合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够较好的改善病人的血压水平,并减少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助于提高救治成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危重症动脉病情
危重症患者镇静镇痛标准化护理实施效果研究
以横动脉及趾底动脉为蒂的Flowthrough游离皮瓣修复指掌侧软组织缺损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分析PDCA循环管理在ICU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颈总动脉高位分叉、舌动脉与面动脉共干1例
上颌动脉终末支参与眼球血供1例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脏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单侧“腋深动脉”变异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