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干预措施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2020-11-29韩琴

智慧健康 2020年29期
关键词:心肌炎病毒性发生率

韩琴

(德阳市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四川 德阳 618000)

0 引言

病毒性心肌炎是因感染病毒而导致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炎症病变,是心血管系统临床上常见的感染性心肌病[1]。此疾病具有发展速度快、病情变化快等特点,发病时常伴有恶心呕吐、咽痛发热等症状[2-3]。大多数患者经过适当的治疗后可痊愈,但在治疗不及时或护理不当的情况下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4]。因此,在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治疗过程中辅以适当的护理干预措施,可能会对疾病的治愈起到积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7 月间本科室收治的48 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将其分平均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年龄21-54 岁,平均(37.42±4.87)岁。观察组年龄20-55 岁,平均(36.57±4.70)岁。纳入标准:①病理学检查符合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5];②无其他重要组织功能疾病;③意识清晰,无精神障碍。所有患者自愿参与,且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1)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如监测记录患者生命体征、指导患者合理用药等。

(2)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①心理护理。患者在疾病的影响下,心理会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对此可允许患者家属陪护,增加患者安全感。同时,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交流,及时告知病情好转的指标,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②生活护理。要叮嘱患者尽量卧床休息,保证睡眠充足,避免剧烈运动和不良刺激。在饮食上要以高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为主,进食方式要从流体到半流体再到软食,要少量多餐。③环境护理。保持病房内清洁卫生,注意通风,定期对病房内地面、墙壁、病床、医疗仪器等进行消毒[6]。限制探视人员数量和次数,避免交叉感染。④病情护理。遵照医嘱对患者得心率、脉搏、体温等进行测量,加强巡视,密切关注各项生命指标的动态变化情况,及时报告和处理突发情况。要正确指导患者咳痰,必要时辅以吸痰,保证患者呼吸道的畅通。加强对输液患者液体的监控,及时补充。⑤健康宣教。对新进科室的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疾病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他们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认知,提醒他们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积极宣传治愈案例,总结传授经验,积极争取患者和家属的配合。⑥出院随访。患者出院后,通过定期随访了解其恢复情况,根据不同患者制定强化性指导措施,加强患者治愈效果。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

1.4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数据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护理后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如表1 所示,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由表2 可得,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8.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n(%)]

3 讨论

柯萨奇、艾克、脊髓灰质炎等病毒是引发病毒性心肌炎最为常见的病毒种类,临床研究显示,经过系统的治疗和科学的护理,大多数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可以痊愈[7]。但亦有资料表明,在疾病的影响下,患者会产生恐惧心理,感到焦虑和抑郁,对疾病的未知和病情的担忧导致他们不能良好的配合医护人员工作,降低疾病的治疗和护理效果[8]。因此,在接受正确的治疗方案时,对患者实施优质高效、全面科学的护理,对病毒性心肌炎是患者的顺利康复具有重要意义[9-10]。本研究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有计划的实施心理、饮食、环境、病情等关键环节的全面护理,通过详细的疾病知识宣教和定期的出院强化指导,有效促进了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康复。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并发症得到了有效地控制。

综上所述,综合干预措施临床护理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心肌炎病毒性发生率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心肌炎患者减少食盐摄入
心肌炎患者减少食盐摄入
警惕感冒引发的心肌炎
治病毒性感冒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分析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