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居家康复护理对改善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的应用效果

2020-11-29邓少云邓伟娟

智慧健康 2020年29期
关键词:组间居家下肢

邓少云,邓伟娟

(佛山市禅城区人民医院 家庭病床科,广东 佛山 528000)

0 引言

脑卒中为常见脑血管疾病一种,是由于脑血管出现阻塞和破裂,此种表现急性发作会引发瘫痪,病情严重者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1]。主要患病人群为中老年,脑卒中患病较急,病情较为危重同时变化过快,其死亡率较高,严重损伤患者的生命健康。当患者出现脑卒中后如果未进行有效治疗,会对临床疗效和预后产生影响,产生半身不遂或者偏瘫等表现,严重者会出现死亡,对此类患者而言,需要加大预防以及控制力度,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2]。为此需要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以及护理。此次研究分析了居家康复护理对改善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的作用效果,选取2018 年6 月至2019年7 月本社区家庭病床科收治的120 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本社区家庭病床科收治的120 例脑卒中患者,入选时间为2018 年6 月至2019 年7 月,120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60 例。观察组男40 例,女20 例,年龄分布45-68 岁,平均(53.3±3.6)岁,对照组男35 例,女25 例,年龄分布48-70 岁,平均(55.3±4.6)岁。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组间并未产生统计学意义,数据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护理人员需要监测患者的病情,依据医嘱对患者用药,并对患者实施简单的心理疏通和健康宣教,护理人员需要及时清除气道痰液,此外予以患者氧疗。

观察组:居家护理。内容如下:①居家康复护理。脑卒中患者自出院回家开始进行居家康复护理,医务人员需要按照相关规定和康复护理计划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护理关注点和躺卧正确姿势。其中包含卧姿讲解、治疗过程中恢复运动以及恢复性按摩等,和患者家属进行配合指导患者实施训练。依据患者日常生活安排、护理内容以及时间制定康复护理计划,而后对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协助患者实施全面康复恢复,全面讲解患者翻身练习,并配合患者进行训练;全面讲解病床上被动运动,协助患者熟悉运动;全面演练自我练习运动,协助患者熟练运动;协助患者训练坐起练习,保证患者恢复健康;对患者实施体位转化训练,协助患者实施恢复训练。②平衡掌控训练。对患者实施平衡掌控有关训练,协助患者实施半瘫恢复;协助患者实施呼吸锻炼,对其予以雾吸和排痰等相关治疗;协助患者创建健康信心,从小事开始协助患者实施独立训练;协助患者进行其他锻炼,指导患者病情恢复。③康复教育。为了保证家庭康复环境良好,需要制定家庭康复护理教育方案,可对患者进行一对一交流或者社区门诊集中讲课,重点内容则是家庭康复护理内容以及目的,患者家属可亲自参与计划,协助并监督患者进行遵循康复护理计划。在对患者实施健康护理外,需要对患者实施想要的干预护理,协助患者恢复健康。日常协助患者实施穴位按摩,予以干预式恢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缓解由于长期半瘫而产生的疼痛,通过治疗后锻炼患者行走情况,加强肢体控制力,有助于病情恢复,有助于患者病情恢复,采用医疗设备纠正患者由于半瘫引发的身体变形,予以患者科学训练。

1.3 评估指标

选择Bronnstrom 国际功能评定运动功能分级、功能评定运动功能分级以及Fugl-Meyer 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数据进行评估,保证恢复数据的科学性,进而比较组间数据。而后选择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3]。

1.4 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中涉及的数据均选择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计算,结果表现形式为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选择F 值检验,对比组间数据如P<0.05,说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相关指标评估

护理前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下肢Brunnstrom 分级、下肢Fugl-Meyer 积分以及FCA 行走功能评分,组间数据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下肢Brunnstrom 分级、下肢Fugl-Meyer 积分以及FCA 行走功能评分,组间数据经对比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数据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相关指标

2.2 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后护理满意度为93.33%(56/60),对照组患者经过护理后护理满意度为80%(48/60),对比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数据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n(%)]

3 讨论

脑卒中属于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之一,具有较强的突发性,患病后容易致使患者出现瘫痪以及死亡,此过程中患者需要对自身疾病选择科学积极的治疗态度,从而实施全面治疗,保证患者自身病情恢复[4]。大部分脑卒中患者如未进行有效治疗会产生半瘫,选择普通药物进行治疗后实施健康恢复,此种训练并不具有科学专业性,患者会产生相应的后遗症。对患者下肢采用不规范训练,极易使得恢复产生机械性和呆板性,通过不合适的恢复方式实施错误运动,会自身会出现肢体不协调以及后续综合征,对患者自身健康和安全性产生影响[5-6]。

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丧失,从而产生肌肉以及神经元变化,早期如果未进行有效治疗和护理,会出现后遗症,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7-8]。因此怎样在患病后早期提升患者运动功能是当前主要临床研究课题[9]。临床研究以及临床实践证实,大脑高级中枢可塑性较强,脑细胞损伤后临近区域脑细胞进行刺激后,能够代偿损伤位置,实现功能重组,加大皮肤功能协调能力。康复护理则是采用神经肌肉促通方法对机体反射进行调动,有助于瘫痪肢体出现主动活动,对异常增高肌张力予以抑制,将受累侧肢体控制能力提升,经过相关方法对中枢兴奋性进行调节,对机体潜能进行调动,创建皮层功能,以此提升偏瘫患者肢体能力,以最大程度恢复[10]。此次研究结果表明:①护理前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下肢Brunnstrom 分级、下肢Fugl-Meyer 积分以及FCA 行走功能评分,组间数据并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下肢Brunnstrom 分级、下肢Fugl-Meyer 积分以及FCA 行走功能评分,组间数据经对比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后护理满意度为93.33%(56/60),对照组患者经过护理后护理满意度为80%(48/60),对比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居家康复护理在临床中具有可行性。与此同时患者出院后,医务人员仅仅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以此解答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疑问,不能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康复指导,进而对康复满意度产生影响[10]。居家康复护理不单单可为患者提供健康指导,能够提供适合患者的居家改造,对其进行一对一康复指导,处理患者在家康复照护问题,提升了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居家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且提供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组间居家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居家运动——膝部练习(高级篇)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居家的日子
慢速训练法助力体弱人群
staycation居家假期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微生高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