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改进拇指尺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

2020-11-29陈拓谢燕敏黄秀云

智慧健康 2020年29期
关键词:皮瓣存活率拇指

陈拓,谢燕敏,黄秀云

(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广东 东莞 523000)

0 引言

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人类的手部外伤中拇指皮肤缺损的现象频繁发生,临床对于拇指皮肤缺损的主要方式有邻指带蒂皮瓣修复和改进拇指尺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术。邻指带蒂皮瓣修复手术相对来说,操作难度大,手术风险高,容易造成拇指指端皮瓣臃肿且拇指近端有明显的疤痕,不被临床所接受。而改进拇指尺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术,无论在外观还是在示指掌指关节的功能方面都有较好的反馈,可重建拇指指腹的饱满轮廓而受到广大患者的满意[1]。因此,本文以病例随机对照展开,探讨运用改进拇指尺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本院收治的40例拇指皮肤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 例。对照组中统计男性18 例,女性2 例,年龄(21-60)岁,平均(48.25±1.53)岁。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16 例,女性4 例,年龄(22-61)岁,平均(47.54±1.31)岁。损伤原因当中有:碾压伤的患者19 例,出现撕脱伤患者14 例,发生锐气切割伤患者7 例。伤后皮肤缺损部位:指端尺侧13 例,指端甲床14 例,指端尺侧甲床3 例。所有患者的手术安排如下:17 例为急诊修复,13 例为损伤性皮肤坏死后择期清创修复。损伤范围:指甲根部不超过近端,指骨外露,由于皮肤缺损面积不大,皮瓣面积仅限于拇指背侧[2]。纳入标准:(1)符合拇指皮肤缺损的临床诊断标准。(2)能严格遵循医嘱完成有关治疗工作。(3)病情平稳,未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4)所有病例均以拇指近节尺背侧为供区。(5)所有患者均获得病理学检查确诊。(6)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病历资料不全者。(2)合并凝血功能异常。(3)精神异常者。(4)不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邻指带蒂皮瓣修复方案[3]。首先,皮瓣的设计是基于缺损的面积。根据缺损面积设计相邻指皮瓣。以中指和中指背为供区;皮瓣蒂位于中指中点和中末节指间关节之间,蒂宽不小于0.5cm。肌腱鞘阻滞联合正中神经、尺神经阻滞麻醉,在手指根部结扎橡皮筋止血,彻底清创手部创面,伤指末节外露骨及甲床。针刺穿固定及时修复甲床,结合外露骨和严重损伤的远端甲床保留甲床或在血液可靠的地方修复残骨。沿指背皮瓣设计线切开皮肤,从伸肌腱和腱膜表面提起皮瓣,用细组织剪切法小心分离皮瓣蒂。保持椎弓根宽度0.5-0.8cm,暂时松开橡皮止血带。观察皮瓣血。装船。对末节手指伤口作邻指皮瓣间断缝合,放置2-3条自制橡胶引流带,宽度0.3cm。供区采用6-0 美容线全厚植皮缝合,填塞固定。从上臂内侧选择供区。局部浸润麻醉。侧梭形切口制作全层皮肤贴片。术后用无菌敷料包裹手指屈膝。相邻手指之间的间隙用衬垫填充以分离皮肤。皮瓣表面覆盖有观察血液的窗口。

观察组采用改良的拇指尺背岛状皮瓣修复方案[4]:根据创面大小在食指背侧设计皮瓣。沿筋膜蒂远端解剖。取食指浅伸肌腱,形成带蒂岛状皮瓣。从血管蒂到受区的皮下分离直接分离形成皮下隧道。皮瓣通过隧道移到接受区,以修复拇指背部的缺损。拇指远端指缺损的修复:皮瓣切除时,在掌骨浅筋膜内寻找与第二掌骨长轴平行的掌背静脉。结扎分支后,每侧约0.5cm 宽,切开筋膜。形成约1.0cm×3.0cm 的矩形静脉筋膜瓣。将静脉筋膜瓣折叠并填充于指背皮瓣下。它也通过皮下隧道转移到指尖缺损处。修复并重建指尖的形状。在同一手术切口下,以第二掌背动脉为轴设计血管蒂。保护皮肤的分支,血管和筋膜组织通向手掌皮肤。根据背侧供区形成的新伤口的大小。旋转点在指蹼自由边缘附近1.5厘米。在手掌手术切口的尺侧设计了皮瓣。采用接力皮瓣修复食指背侧第一供区创面。利用手背松弛的皮肤,可以直接缝合伤口。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手指功能修复情况指标。主要从拇指外观、痛觉、触觉、综合质地感觉以及辨别觉指标评分几方面进行评分。总分为10 分制,分值越高,代表修复功能越好[5]。(2)所有患者临床皮瓣存活率和满意度情况指标比较。临床皮瓣存活率主要分为S0 级、S1 级、S2 级[6]。S0 级:皮瓣柔软,外观满意,皮瓣感觉恢复。S1 级:结构基本正常,皮瓣颗粒消失。S2 级:皮瓣线粒体肿胀外观较为满意。临床满意度=满意人数/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 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表示,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手指功能修复情况指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拇指外观、痛觉、触觉、综合质地感觉以及辨别觉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2.2 所有患者临床皮瓣存活率和满意度情况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皮瓣存活率中,S0 级和S1 级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S2 级患者要少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的满意度(20 例,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17 例,100.00%)(P<0.05),详见表2。

表2 所有患者临床皮瓣存活率和满意度情况指标比较[n(%)]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手指功能修复情况指标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手指功能修复情况指标比较(分,)

3 讨论

临床研究证明,拇指功能是占全身功能的50%左右,临床越来越重视关于拇指指端软组织的功能修复。解剖学研究表明,传统手术治疗在第一掌骨背动脉的手术切口在遇到解剖变异时,不能向其他部位延伸或转化,导致手术失败或选择其他替代方法。结果,多余的手术伤口仍留在手背,增加创伤和影响美观[7-8]。而改进的拇指尺背岛状皮瓣修复方法是在第二掌骨尺侧和背侧设计切口,利用手掌背侧的松弛度,易分离,暴露于掌骨背动脉的投影位置,完成血管蒂的解剖和可视化,保留皮瓣浅静脉,与拇指动脉吻合,形成静脉动脉化,也可使皮瓣成活[9-10]。因此,在拇指皮肤缺损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改进拇指尺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手术起到了很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改进拇指尺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手术应用广泛且效果较好。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拇指外观、痛觉、触觉、综合质地感觉以及辨别觉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由此看出,改进拇指尺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手术可提高患者临床各项指标。所以,改进拇指尺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手术在患者临床治疗上效果相比邻指带蒂皮瓣修复手术,可使患者有效控制病情恶化,在临床上效果显著。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皮瓣存活率中,S0 级和S1 级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S2 级患者要少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的满意度(20 例,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17 例,1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改进拇指尺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手术可提高患者临床的皮瓣存活率以及临床患者满意度。

综上所述,运用改进拇指尺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皮肤缺损,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皮瓣存活率,促进其指功能恢复,且患者的满意度高。

猜你喜欢

皮瓣存活率拇指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三种皮瓣移植修复足跟区损伤或足跟部肿瘤切除术后皮肤缺损的疗效对比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降落伞(翻绳)
日本癌症10年平均存活率为57.2%,胰腺癌最低仅5.3%
“拇指西瓜”
有趣的拇偶
植物栽培温室大棚养殖林蛙试验
温度对克氏原螯虾苗种生长和存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