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表达效果”新题型比较的七个维度

2020-11-28王广清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原句句式原文

“语言表达和运用”是高考命题改革的试验田。2020年高考新课程卷在“语用”板块开创了一种新题型,即语义相同而表达形式不同的语句的表达效果的比较。事实上,适当的语言表达形式可以使语句变得生动出彩,成为文章的亮点。那么对于这种新题型,我们该如何“破题”呢?

一、从语言风格是否一致比较

语言风格是指人们在进行交往时,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目的、任务及交际者的秉性和素质而采用的不同的语言素材和方式。可分四类:日常口语体风格、应用文体风格、艺术文体风格和个人的语言风格。各类风格都有自己独特的一套词汇、语法和修辞手段等。一篇文章前后总体语言风格应该一致。常用的风格术语有:清新自然、平实质朴、辞藻华美、简洁洗练、简洁明快、委婉含蓄、明白晓畅、多用口语、笔调婉约、简练生动、形象生动、活泼俏皮、幽默讽刺等。

[例1] (2020年高考新课程I卷第20题)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相关语段:

看我在杯盘狼籍的几张桌子之间犹豫,一个女孩子走过来,用手里的筷子和盘子向门外指了指,对我建议,店门外摆了几张桌子,那里肯定凉快,可是我固执地挑了一张桌子坐了下来,让女孩子把桌子收拾干净,然后要了六个门钉肉饼和两碗小米粥,牛肉饼和小米粥很快都端来了,热气、香味混在一起,让我食欲大振。

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解析:从语体风格来看,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表达比较普通;原句“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口语化,活泼俏皮,和整个文段较口语化的文风更和谐一致。

二、从不同句式的作用比较

汉语的句式丰富多彩,灵活多变,同一个意思,可以用多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而不同的句式表达效果也不完全相同。常见的句式有:常式句和变式句,主动句和被动句,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等。根据表达的需要变换和选择句式,是人们运用语言的一种必需而有效的方法。其作用有:强调某一内容,增强感染力,增强画面感,合乎逻辑,错落有致等。

[例2] 2019年12月教育部为山东等第二批进入新课改的省份命制的新样卷第19题: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山脚是镶着一层层的黄色、灰色、绿色、藕荷色等各色条子。”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相关语段:

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么,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

解析:原文将表示颜色的词语放在后面单独成句,突出其颜色变化流动的特点,增强画面感和节奏感,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也更好地展现济南秋天的特点。

三、从结构位置是否适切比较

结尾犹如“豹尾”,在保证文章流畅完整的前提下,有时候对文章结尾的句子要进行精雕细琢,或调整句式,或含蓄隽永,或熔铸哲思,或舒缓语气。

[例3] (出处同“例1”)

解析:一道赋分4分的题目,答题往往具有开放性,角度不是唯一的。除了以上两个角度,也可从适用的位置不同进行比较:用“改句”来结束文段,话似乎还没说完;而原句把“心满意足”拆开,放在句子最后,语气舒缓,适合做段落的结尾。

四、从意境氛围是否协调比较

写景状物要抓住特点,这是不言而喻的。要写出景物的特点,往往要与文章的整体诗意氛围及意境相协调,使全文保持统一和谐的风格特点。

[例4] (2021届江苏省淮阴中学新高三期初调研考试卷第20题)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村舍茅亭之间的樵夫钓客的身影弥漫着萧散淡泊的诗意”,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相关语段:

元代黄公望的传世名作《富春山居图》,描绘了富春江两岸的初秋景色。六百多年前,年近八十的黄公望游历至此,感慨于这里“山峰俊奇,峡谷雄伟”,于是长住下来,用整整四年的时光,走遍富春江两岸的峰峦林壑,绘就了这幅被誉为“画中之兰亭”的山水长卷。据说,八成画面都取材于桐庐境内的江山景色。画卷上,天地静穆,远山微茫,江阔波渺,林峦浑秀,草木华滋,村舍茅亭之间,樵夫钓客的身影参差隐现,弥漫着萧散淡泊的诗意。凭借艺术的非凡力量,大自然获得了永恒的生命。

解析:本题除从句式角度比较来看,原文使用了三个短句,节奏明快、有力,并和前文句式保持一致,改成长句后,就没有这个效果了。另一个思考的角度就是意境氛围的协调:原文使用“参差隐现”很好地表现了樵夫钓客的身影状态和那种特有的朦胧感觉,且這里的“参差隐现”是与“萧散淡泊的诗意”紧密相连的,删掉“参差隐现”后就缺失了这层诗意。

五、从修辞运用的特殊效果比较

运用修辞手法可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不同的修辞产生不同的效果,如比喻可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使所描写的对象更生动,更形象;拟人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排比将内容相关,结构相同的词语并列展示,可增强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通感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

[例5] (2020年山东省新高考模拟卷)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成:“这时如果再下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配上淡得几乎看不见的背景,便十分悠闲。”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相关语段: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濒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

解析:原文把冬日乡村图景当成一幅画,并且想象了作画的过程,新奇有趣。与此同时,运用反问修辞,加强了语气,强化了作者对冬景的喜爱。

六、从不同表达的节奏之美比较

汉语具有音乐美,而音乐美的本质在于节奏。不同的节奏蕴含不同的情感,特殊标点、长短搭配、整散交错都可产生节奏之美。

[例6] (2020年山东省济南市调研卷)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幼儿园放学的时候,孩子们从小门里有的挤出来,有的跳出来,有的涌出来,令人眼花缭乱,让人感受到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相关语段:

斜陽里,我正对着那几树繁花坐下。春在眼前了!这四棵海棠在怀馨堂前,北边的那两棵较大,高出堂檐约五六尺。花后是响晴蔚蓝的天,淡淡的半圆的月,遥俯树梢。这四棵树上,有千千万万玲珑娇艳的花朵,乱烘烘的在繁枝上挤着开……看见过幼稚园放学没有?从小小的门里,挤着的跳出涌出使人眼花缭乱的一大群的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这一大群跳着涌着的分散在极大的周围,在生的季候里做成了永远的春天!那在海棠枝上卖力的春,使我当时有同样的感觉。

解析:原文运用问句,更能引起读者注意,读者的浸入感也更强。“小小的门里”更突出了“小”,与从门中出来的一大群小朋友形成对比,更能表现奔涌之感。原文节奏急迫,突出了小孩子从小门里出来时的急迫、快乐、活泼。“一大群的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将“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形象化,语言也更简洁。原文运用长句,给人连绵不断、目不暇接的视觉感受,与描述的内容更契合,使表达更有力。

七、从传神细节描写的效果比较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对象,加以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作品主题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

[例7] (2020年山东省威海市高考模拟卷)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月像一盏青灯,照着我上层层石阶,毫无声息地照着屋顶,整个古镇覆了一层锡箔样的辉光。”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相关语段:

进入黄姚,我也会飘起来,气韵爽身,心劲飞扬。背着书包的孩子,从门里出来,阳光将小小的身影打在石板路上。一只白蝴蝶飞走了,土墙上划出一道翩然痕迹。这一切,让你想到,在黄姚,哪怕一片叶子,都有它的意义。夜晚的黄姚,有点像寓言。月提着一盏青灯,随我上着层层石阶,而后不动声色地跃上屋顶,将古镇覆一层锡箔样的辉光。

解析:原文表述主体一致,与上下文衔接自然。采用拟人的手法,将“月”当成“我”的同伴,更能表现人与自然和谐、友好、平等的关系;同时“提、随、跃”等动词,通过细节描写以动写静,更好地烘托出环境的幽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的灵动性。

当然,对于一道分值为4分的语言表达题,考查肯定具有综合性,比较点肯定不是单一的,同学们作答时要分条陈述。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题干中有“原文表达效果更好”这一表述,所以原句及改句要兼顾。

实战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们食用的,都是晚秋时储藏在地窖里的菜:土豆、萝卜、白菜、胡萝卜、大头菜、倭瓜,当然还有腌制的酸菜和夏季时晒的干菜,比如豆角干、西葫芦干、茄子干等。

人们喜欢吃炖菜,冬天的菜尤其适合炖。将一大盆连汤带菜的热气腾腾的炖菜捧上桌,寒冷都被赶走了三分。人们喜欢把主食泡在炖菜中,比如玉米饼和高粱米饭,一经炖菜的浸润,有如酒经过了岁月的洗礼,滋味格外的醇厚。

而到了夏季,炖菜就被蘸酱菜和炒菜代替了。园田中有各色碧绿的新鲜蔬菜,菠菜呀黄瓜呀青葱呀生菜呀,等等,都适宜生着蘸酱吃;而芹菜、辣椒等则可爆炒,这个季节的主食就不像冬天似的以干的为主了,这时候人们喜欢喝粥,云豆大碴子粥、高粱米粥以及小米绿豆粥是此时餐桌的主宰。

家常便饭到了节日时,就像毛手毛脚的短工,被打发了,节日自有节日的吃食。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也可以改成:“园田中菠菜、黄瓜、青葱、生菜等各种碧绿的新鲜蔬菜,都适宜生着蘸酱吃。”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在我看来,冬天是最不浪漫的季节,特别是南方的冬天,它看不到北方的银装素裹、冰天雪地;也看不到西部的万里荒漠、悄无人声。南方的冬天永远都只是一片萧条之色,天很冷却不带一丝湿润,浸入骨髓的冰凉仿佛要把身体的所有温暖都抽去,只留下如干絮般散漫的冷一团一团地塞在胸肺间。在这样的季节里,人的思维会被冻住,什么情感、浪漫都会在刹那间被抛之九霄云外。在这样的境况下,难以提起一丝好兴致,哪怕偶尔有所愿望,也会很快被扔到记忆的角落里。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也可以改成“身体的所有温暖仿佛都被浸入骨髓的冰凉抽去”,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

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唯有月夜,那块草地是完全属于我的。这时候夜安睡了,一轮皎洁的月儿来到水洼子上,映得那水好一片白。在白水之上,忽然有不知来于何处的小蛙,欢快地跌跌地跳跃,仿佛是要把那一轮月儿从水中端详个究竟,或者坐在月儿之上,让月儿浮托它走。小蛙们如同孩子,待它们游戏得尽情的时候,就一齐坐在水上唱歌。那就是在我的生命中离不去的蛙声了。惯于在夜里读书和写作的我,就极爱着那一扇窗,起起伏伏的蛙声,能让我的思绪飘浮,进入这样一个季节深处。

但我却没有了南国的那一扇窗子,羁旅北京的日子长长,我的窗前,纵是也有这样一块草地,一簇绿柳,在春天的阳光里,还会有一树杏花装点。但是北国没有雨季,我看不到小孩子们折纸船的情景。北京是要到七月或者八月才会有雨,那是槐花开放的时节了。北京的雨会与槐花下了一街,一街的槐花雨把整个日子都流淌得芬芬芳芳,但即便是这样的雨,仍不会积上一洼水,引来天使一般的小蛙,所以即使雨后有月,它们也在这芬芳里找不到栖落和梳洗的地方。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此时北京下的雨会把槐花打落,满街雨水流淌,槐花芬芳”,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

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也是一样的黄昏,从西边田野上走来一个人,个子高高的,扛着锨,走路一摇一晃。他的脊背上爬满晒太阳的蜻蜓,他并不知觉。他正从西边一个大斜坡上下来,影子在他前面,长长的——已经伸进家。他的妻子在院子里,做好了饭,看见丈夫的影子从敞开的大门伸进来,先是一个头——戴帽子的头,接着是脖子,然后是弯起的一只胳膊和横在肩上的一把锨。她喊孩子打洗脸水:“你爸的影子已经进屋了,快准备吃饭了。”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西边田野上走来一个个子高高的、扛着锨、走路一摇一晃的人,他并不知觉他的脊背上爬滿晒太阳的蜻蜓,他从西边一个大斜坡上下来时前面留下长长的影子”,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

参考答案

1.原句修饰成分独立成句,强调了菜的品种之多;原句使用短句,句式活泼,节奏明快;原句表述口语化,与上下文语体风格一致。

2.“浸入骨髓的冰凉”作主语,与前句“天很冷很冷”相照应,陈述主体一致;同时与下一句“只留下如干絮般散漫的冷一团一团地塞在胸肺间”更搭配;用主动语态,更能强调“冰凉”的影响力。

3.原文把槐花比作雨,“下槐花雨”更有形象的美感;原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流淌得芬芬芳芳”兼有视觉的美感和味觉的愉悦感;原文运用了叠音词“芬芬芳芳”,更有音韵美,给人以强烈的美的感受;“日子都流淌”,化抽象为具体,表述更为生动形象。

4.原句将修饰语独立成句,有强调意味,突出了人物的肖像、动作、姿态等特点;原句采用短句,读起来富有节奏感,增强了文章的画面感和感染力;原句有利于刻画人物,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作者:王广清,江苏省兴化中学)

猜你喜欢

原句句式原文
满文简单句式之陈述句
特殊句式
托福阅读句子简化题解题策略
强调结构面面观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
单元知识中考链接
解读单元考点,牵手高频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