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文阅读答题的三个步骤

2020-11-28唐惠忠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木村线条文章

阅读,是一门技术活。答题,是有技巧的。把握其技巧,阅读现代文可以事半功倍。下面介绍现代文阅读答题的三个步骤。

一、观其大略

面对一篇文章,先整体快速阅读,弄清文章的体裁及大致内容。是说明文,则先弄清说明对象和说明中心;是议论文,则把握中心观点;是散文,则看懂描写对象、抒情基调;是小说,则抓住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捷径:一看前端标题,二看文后注释。标题是文章最重要的信息。说明文的标题往往直接点明说明对象或说明中心,如《景泰蓝的制作》《神奇的极光》等。议论文的标题无非三种,一种是直接点明中心观点,如《改造我们的学习》;一种是间接点明中心观点,如《别了,司徒雷登》;一种是确定论述对象或范围,如《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孔孟》等。散文的标题则主要是确定描写对象,如《故都的秋》《我的空中楼阁》等;其抒情基调蕴含在与标题紧密相关的关键性语句中,如《故都的秋》中“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一句。这些关键性的语句往往也是散文主旨所在。如果文章的末尾还有注释,那么这些注释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注释如果是交代文章的出处及创作时间的,实际上是提示你要“知人论世”。只有结合作者及时代背景,才能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

二、剔肉存骨

作家在写文章前都要先搭一个架子,然后组织材料。这个架子,体现了文章的整体思路。好的文章,材料附着在架子上,就像肉附着在骨头上。因此,要理清思路,就必须先将这些“肉”剔除。是说明文,则将涉及各种说明方法的材料剔除。如“举例子”,则将例子剔除;“列数字”,则将数字剔除;“作比较”,则将比较的另一方剔除。是议论文,则将各种论据剔除,包括事例论据、引用论据、比喻论据等。是散文,因为“形散神聚”,则将体现“神”的抒情、议论性语段保留,其他部分剔除。材料一经剔除,文章的整体思路就水落石出了。常见做法:一、舍偏取正法;二、分层归纳法。舍偏取正法,就是将文章的信息分出主次来,只提取主要的信息。具体到文章中的某个段落,则是提取中心句。中心句一般处在段首或段末,不难判断。具体到段落中的某个句子,如果是单句,则提取主干;是复句,则提取分句中的主句。分层归纳法,就是概括段落大意,一般适用于散文阅读。

三、定点扫描

完成以上两步后,正式开始答题。首先“定点”,即找出每一题的出题点,将题干和文章对应起来。找到了出题点,就进入“扫描”阶段。以出题点为中心上下“扫描”,寻找答题点。一般地说,代词所指代的内容就在上文,比喻句所说明的事物也在它的上文;观点句的理解要看它的下句,材料所说明的观点要看它前面的议论句;散文的主旨句往往在抒情、议论性语句中。找到了答题点,还要注意答题方式。多数情况下,可直接摘引原文中的语句作答。如果题目要求你“概括”“归纳”,则必须通观全段甚至全文,将要点整合,用自己的流畅的语言来表达。命題者拟题是从整体上来设计的,几道题由浅入深,题与题之间既彼此独立又互相联系。一般地说,应从第一题入手,循序渐进地答题。但有时也可前后参照,从题目之间的关联性上得到启发,从而更快捷地找到答案,或验证答案。

[真题在线]

(2020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

线条之美

文/梁衡

我第一次对线条感兴趣,是有人送我一个细长的瓶子,里面装着一种很名贵的牡丹油。但我“买椟还珠”,目不见油,竟被这个瓶子惊呆了。它的设计非常简洁,并没有常见的鼓肚、细腰、高脚、束口等扭扭捏捏的俗套。如果把瓶盖去掉,就剩下左右两条对称的弧线。但这线条的干净,让你觉得是窗前的月光,空明如水;或是草原深处的歌声,直飘来你的心底。我神魂颠倒,在手中把玩、摩挲不停。工作时置于案头,常会忍不住抬头看两眼。

初中学几何时就知道,空间中先有一个点;点一动,它的轨迹就生成了一条线。所谓轨迹者,只是我们的想象,或者是一物划过之后,在我们的脑海里的视觉驻留。原来这线条的美正在似有似无之间,是自带几分幻美的东西。主客交融,亦幻亦真,天光云影,想象无穷。正是因了它的来无踪,去无影,永不停,却又永无结果,也就让你永不会失望。线条,一种虚幻的、没有穷尽的,可以寄托我们任何理想、情感和审美的美。

点动生线,线动生面,在大千世界里,这线永处于一种过渡之中。当它静卧于纸面时就含而不露,或如枪戟之威,或如少女之娴;而一旦横空出世,就如羽镝之鸣,星过夜空。这线内藏着无尽的势能与动能。所以中国画的白描,不要颜色,也不要西画的透视、光影,只需一根线,就能表现出人物的喜怒哀乐,山水的磅礴雄浑。那线的起落、走势、轻重、弯曲等,居然能分出几十种手法,灵动地捕捉各种美感。叶落霜天,花开早春,大河狂舞,烈马嘶鸣。确实在大自然中,从天边群山的轮廓,到眼前的一片树叶、一枚花瓣,都是曲线的杰作。无论平面还是立体的艺术,一线便可定格一个美丽的瞬间,同时也吐纳着作者内心的块垒。曹植的《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简直是一幅美人线描图。张岱的名篇《湖心亭看雪》写雪后西湖的风景,“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你看一痕、一点、一芥、一粒,虽是文字,作者却如画家一般纯熟地运用了点和线的表现手法。

线条既然有这样的魔力,便为所有艺术之不可或缺,或者算是艺术之母了吧。最典型的是书法艺术,洗尽铅华,只剩了白纸上一丝黑线的游走。那飞扬狂舞的草书,漏痕、飞白、悬针、垂露等等,恨不能将人间所有的线条式样收来,再融入作者的情感,飞墨于纸。或如晴空霹雳,或如灯下细语。就这样牵着人的神经,几千年来书不完、变无穷、说不够、赏不尽。再如舞蹈,一个舞蹈家的表演实际上是无数条曲线在空间做着力与势、虚与实、有与无的曼妙组合,不停地在我们的脑海里形成视觉的叠加。正如纸上绝不会有两幅相同的草书,台上也绝不会有两个相同的舞姿。这永不休止的奇幻变化,怎么能不教你的神经止不住地兴奋呢。至于音乐,那是声音加时间的艺术,是不同声音的线条在不同时间段上的游走,轻轻地按摩着我们的神经,形成听觉上的驻留。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其实那梁上绕着的是些乐谱的彩色线条。

线条魅力的最高体现在于我们的人体。人,除作为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外,还是世间高贵的审美对象。郭兰英唱:“姑娘好像花一样,小伙心胸多宽广。”奚秀兰唱:“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这些都是在说他们身上阴柔至美或阳刚至强的线条。于是就专门产生了美术界的人体绘画、摄影、雕塑,舞台上的舞蹈、戏剧、模特,竞技场上的体操、健美、杂技等等。这些都是人对自身形体线条的欣赏、开发与利用。

线的魅力不止于具体的人或物,还常常注入主观精神,可囊括一个时代,代表一个地域,成了一个国家或一段历史的符号。秦篆、汉隶、魏碑、唐楷,还有春秋的金文、商代的甲骨,这每一种字体的线条,就是贴在那个朝代门楣上的标签。新中国成立之初,林徽因受命参与设计国徽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其时她已重病在身,研究出方案后便让学生去画草图。一周之后交来作业,她只看了一眼,便大声说:“这怎么行?这是康乾线条,你给我到汉唐去找,到霍去病墓上去找。”多年前,当我初读到这段资料时就奇怪,只用铅笔在白纸上勾出的一根细线,就能看出它是康熙、乾隆,还是大汉、盛唐?带着这个疑问,我终于在去年有缘亲到霍去病墓上走了一趟。那著名的《马踏匈奴》,还有石牛、石马等作品,线条拙朴、雄浑、苍凉,虽时隔两千年,仍然传递着那个时代的辉煌、开放、不拘一格与国家的强盛。康乾时期中国的封建社会已是强弩之末,线条繁缛奢华,怎能表现当时新中国的如日初升呢?

美哉!博大精深的线条。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第一段中“买椟还珠”加引号,语带自嘲,强调了礼物的珍贵,突出了朋友所赠之物带给“我”的惊艳感受。

B.第三段谈到中西方绘画技法,突出了中国画白描技法中线条的丰富表现力,语气中含有对中国文化的自豪感。

C.文章引用《洛神赋》文句,意在赞美曹植的艺术想象力,丰富了线条美的内涵,增添了本文的文化韵味。

D.文中写了舞蹈和音乐两种艺术形式,通过线条在空间里的组合和在时间中的游走来阐释线条奇幻的动态之美。

E.全文从“物”“人”“理”等方面组织材料,由实入虚,脉络清晰,思路严谨,内容丰富,繁而不乱。

解析与答案:A项,错在“强调了礼物的珍贵,突出了朋友所赠之物带给‘我的惊艳感受”,从原文看,强调的是瓶子的线条之美,突出了它令“我神魂颠倒”。C项,错在“意在赞美曹植的艺术想象力”,原文说法是“无论平面还是立体的艺术,一线便可定格一个美丽的瞬间,同时也吐纳着作者内心的块垒。曹植的《洛神赋》……简直是一幅美人线描图”,可见引用《洛神赋》,是要表达线条可以“定格”“美丽的瞬间”,“吐纳”“作者内心的块垒”。所以,本题选AC。

17.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5分)

答:

解析:本題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画线句子是以书法艺术为例,来表现“线条……为所有艺术之不可或缺,或者算是艺术之母”。其中的“洗尽铅华”“游走”“飞扬狂舞”“恨不能将人间所有的线条式样收来”运用拟人修辞,化静为动,增强了亲切感;“或如晴空霹雳,或如灯下细语”运用比喻手法(也是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的通感),表现出草书线条的丰富形态;“书不完、变无穷、说不够、赏不尽”则运用排比,强化了行文的气韵和语势。总起来看,画线部分突出的是草书因线条丰富、灵动、多变而极具艺术魅力。

参考答案:运用拟人、通感(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生动有力地展现了线条赋予草书简约而富于变化的艺术活力,体现了线条在书法艺术中的重要作用。

18.文末引入林徽因的故事有何效果?(4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林徽因的故事”讲的是什么?这个故事重点有二:一是康乾线条与汉唐线条大异其趣、迥然有别;二是为“表现当时新中国的如日初升”,必得选用汉唐线条。这样看来,“文末引入”该故事,恰好可以印证段落中心句“线的魅力……还常常注入主观精神,可囊括一个时代,代表一个地域,成了一个国家或一段历史的符号”;同时,写林徽因借线条这一象征符号寄托对新生共和国的美好期待,还丰富了文章内容,有效深化了主旨。

参考答案:引故事使文章生动,作例证有力证明了线条可以体现时代的精神气质;深化了主题,借线条这一象征符号寄托对新生共和国的美好期待。

19.综观全文,线条对创造美有哪些作用?(4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文章第二段写“线条,一种虚幻的、没有穷尽的,可以寄托我们任何理想、情感和审美的美”,第三段写“这线内藏着无尽的势能与动能”,第四段写“线条既然有这样的魔力,便为所有艺术之不可或缺,或者算是艺术之母了吧”,第五段写“线条魅力的最高体现在于我们的人体”,第六段写“线的魅力不止于具体的人或物……成了一个国家或一段历史的符号”:把以上这些段落中心句找出来,加以整合,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参考答案:①寄托理想、情感和审美;②蕴藏艺术能量;③体现人体之美;④是各种艺术形式的基础;⑤承载主观精神,是时代和国家的象征。

20.请参照《线条之美》的审美角度点评下面这首描写劳动者的小诗。(5分)

脊 梁

罗长城

一条力的弧线,

一道破土的犁圈,

一条飞来的彩虹,

一架厚的青峦。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探究能力。首先要思考“《线条之美》的审美角度”中,何者是适合用来“点评下面这首描写劳动者的小诗”的——依据原文,可找出“一线便可定格一个美丽的瞬间,同时也吐纳着作者内心的块垒”“虽是文字,作者却如画家一般纯熟地运用了点和线的表现手法”,以及线条可“算是艺术之母”等角度。其次,要努力读懂《脊梁》这首小诗——该诗选用四个比喻,让四个意象像四盏强烈的探照灯,同时把光打到农民的“脊梁”上,凸显出多年与自然奋战的劳动者独具的力和美。评分依据:能“运用角度”,给2分;能“合理解释”并“探究主题”,给2分;语言表达,1分。

参考答案:这首小诗题为“脊梁”,但诗歌没有直接交代这是谁的“脊梁”,也没有正面描述“脊梁”的具体形态,而是通过一系列“线条”来比喻劳动者的“脊梁”。比如称它是“一条力的弧线”“一道破土的犁圈”,展现其劳作时的艰辛付出;再用间接意象设喻,点出其象征意义——以“彩虹”喻“脊梁”,赞美其外在与内在的美,用“青峦”喻“脊梁”,充分肯定劳动者的厚重品性与劳动的重要价值。由“线条”构成的多个意象有机联结,使整首诗具备了鲜活与丰厚之美。

强化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8分)

木村的月光

文/范晓波

虽然弹了十余年的吉他,但我仍然无法想象,有人居然可以用同样的10根手指弹拨出月光和岁月的风声。它们弥散在我的心脏后侧,暗香浮动,令人晕眩,不能自拔。拥有巫术般手指的这个人名叫木村好夫,他使我武功全废,从一个奏者沦为一名虔诚的聆听者。他的另一个名字是日本吉他天皇。

实际上,我迄今无法完整地读出木村演奏的任何一个曲名,因为CD碟上的介绍全部是似曾相识的日文。但毫无疑问,那都是些日本风味纯正的曲目,因为所有的曲子都散发着自省式的感伤,樱花的暗影、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情怀在每个主题中萦回,但它们绝不上升为悲怆,阴柔而内敛的美更接近月光,不管是白昼还是深夜,散淡地投射着一段平凡如歌的时光。

它们属于像我这种有一些经历却有许多感慨的人。

刚买到木村的这盘精选天碟时,我正经历着一种过去只愿远远旁观的生活。窄小的二室一厅里居住着我的母亲、爱人、6个多月的女儿,还有我——一种一地鸡毛的庸常生活,同这个城市的近百万个家庭一样,在炊烟中体味忙碌的意义。每天傍晚是我们的幸福时光,母亲在厨房做韭菜炒蛋,我爱人刚刚上完课回来,换上绒拖鞋,为了清理女儿虫虫制造的混乱在房间和客厅间走来走去。我抱着虫虫坐在墙角的小椅子上听木村好夫弹吉他,两只柔软的小手在我脸上抓来抓去。

我并不是一个脚踏实地过日子的人,对现实保持怀疑和警惕,但是在木村的音乐照耀下,夕阳中飞舞的尘埃都变成了黄金的颜色。我坐在木村的吉他曲里,很神奇地获得了几十年后的视角——我坐在干瘪的藤条椅中,对长大成人的女儿回忆这些普通的黄昏,还有整天在7层楼上守着她的祖母。这种电影式的联想很容易感动了自己,它使得一地鸡毛的生活显得如此温暖和弥足珍贵。

为了照顾我写作,两个月后,我爱人放弃工作同母亲一起回老家带虫虫。我重新回到了我一直习以为常的独居生活中。是的,我恢复了孤独,却并不感到美好。这令我伤心并且充满了担心。我怀疑自己已被亲情泡软了骨头,泪水比翅膀更重,所以只适合在距亲人3尺高的低空盘旋,而无法拥抱遥远的湛蓝。有很久,我厌倦了下楼,厌倦了与人没心没肺地交往,也厌倦了读书和一些过于华美的钢琴及萨克斯音乐。我成了一个矛盾重重、无所事事的人,既无法像过去一样自私,也不可能安于仅仅在平淡中寻求诗意。

依旧是亲爱的木村先生,温柔的手指安抚着一颗狂躁的心。不管是闲坐还是小睡,从未谋面的木村好夫先生都按照我的需求静坐在音响里为我的心情伴奏,从傍晚直到深夜。循环反复。这段时间我更偏爱CD中那些灵魂独白似的乐段,没有其他乐器协奏,清冷的琴音如月光蹑足走过午夜的水泥地一般在我的胸膛上独舞,它的冷艳与尊贵令我无法自持;令我重新享用到孤独的美;令我不断地想呼喊:让我在音乐和比音乐更庄严的情感中拔剑自刎。

木村的音乐就是这样,既美化浮生光影,又帮助你认真忏悔。

CD的包装上没有木村的人像,我想他应当比较老吧,因为一个没有看透人生的人是无法接近月光的宁静和纯粹的。除了这点推理,我对木村好夫一无所知。然而正是这个生活在遥远国度的陌生人,却如此深刻地影响着我的生活——他使我心灵安宁,又经常辗转难眠。

[注] 作者范晓波系江西省优秀青年作家。本文曾获第二届“冰心散文奖”之“单篇散文奖”。

1.根据文意,解释“木村的月光”的含义。(4分)

答:

2.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5分)

(1)第一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木村好夫“他使我武功全废”?(3分)

答:

(2)第四段开头,作者说自己“正经历着一种过去只愿远远旁观的生活”。请问这是一种怎样的生活?(2分)

答:

3.作者说他想在音乐中“拔剑自刎”,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想表达什么意思?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

4.文章最后说:“他使我心灵安宁,又经常辗转难眠。”请结合文意,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

答:

参考答案

1.木村好夫的吉他曲,像月光一样宁静而純粹,冷艳而尊贵,阴柔而内敛,能散淡地投射出平凡如歌的时光。(答到了比喻中的本体和喻体得2分,概括了其特点给2分。大意如此即可。)

2.(1)因为木村好夫的吉他弹得非常出色,动人肺腑,令人晕眩,使爱好吉他的作者望尘莫及、佩服之至,“从一个奏者沦为一名虔诚的聆听者”。(意思对即可,但必须表明作者“爱好吉他”或“也弹奏吉他”。)(2)平凡的家庭生活(或“一地鸡毛的庸常生活”)。

3.夸张。(1分)旨在突出木村的音乐的震撼性,表达作者对音乐的陶醉、赞美与崇拜之情。(3分)

4.这句话高度概括了木村好夫的吉他曲对“我”的深刻影响。(1分)木村的音乐宁静而纯粹,能美化浮生光影,安抚“我”孤寂、狂躁的心,给“我”庸常的生活带来温暖和慰藉,所以说“使我心灵安宁”(2分);同时,它又冷艳而尊贵,散发着自省式的感伤,帮助“我”认真地反思忏悔,令“我”无法自持,所以又使“我”经常辗转难眠。(2分)

(作者:唐惠忠,江苏省常熟市高新区常熟国际学校)

猜你喜欢

木村线条文章
搬酒工木村翔:这棵“杂草”打败邹市明,卫冕金腰带
精致线条
线条国趣事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腰带勾勒最美线条
烧脑的线条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