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白”艺术与多媒体声像

2020-11-28薛连喜

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留白

薛连喜

【摘 要】 随着教学现代化的逐步深入,多媒体声像越来越多地介入语文阅读教学中,但是,不是所有的语文阅读教学都适合多媒体声像,尤其是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更应慎重使用多媒体。笔者从“文学作品的自身特点”“学生的思维发展”“文本的解读”以及“课堂结构的组成”等四个方面论述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留白;文学作品教学;多媒体声像

中国画有“留白”说,中国戏剧有“虚拟”说,吟诗作文有“悬念”说,目的都是给观众或读者留点遐想和创造的空间。由此我想到了当今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多媒体声像。

随着教学现代化的逐步深入,多媒体声像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越来越多地介入到语文阅读教学中,成为语文教师的“新宠”。但是,我个人认为,文学类作品的阅读教学,不宜过多使用多媒体声像。

不可否认,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及通信于一体,在语文教学的直观化、形象化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提供的声像清晰、直观、生动,能使学生轻而易举地直观其形象,耳闻其声音,快速进入情境,从而使整个课堂生动、高效、富有张力。但是,请大家不要忘记,文学作品最重要的存在形态是意象,它是作家的感知、情感、理智等心理因素所构成的复杂的经验世界,即审美经验。它凝结并传达着作家的情感和生命体验。同时也会引发读者从自我出发进入作者的情感和生命体验,也就是说,是意象使作者与读者达到了心灵的共鸣,也是意象使文学作品实现了它的美育功能。而多媒体教学往往最容易忽略文学作品的这一重要特征,简单地以直观形象取代文学意象,毫不留情地把学生的思维高度统一起来,这是严重违背文学审美规律的。

如果从学生接受的角度看,要进入作品审美经验世界,联想、想象、创造是极为重要的途径。阅读教学中的“留白”也就是留下了供学生思索和解答的空间,留下了给学生想象的领地。而多媒体声像却仅凭瞬间的媒体直观形象,把学生的想象和创造空间塞得满满的。这样做大大阻碍甚至扼杀了学生的联想、想象、创造等能力。爱因斯坦曾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更是创造型人才必备的智能因素。因此,万不可让多媒体这一“紧箍咒”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

文学作品教学一直是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任务。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必须建立在读者的个性体验和独特的感悟之上,而学生直接的生活体验和间接的生活体验都是有限的,积累也不丰富,感悟也还不是很灵敏,也许正是这个原因,使得一些教师千方百计地要把自己的见解强加给学生,让他们见自己所见,想自己所想。殊不知,这样实则大大伤害了学生的领悟积极性,损伤了学生的审美胃口。有位评论家曾这样评说《阿Q正传》的欣赏过程:“看第一遍,我们会笑得肚子痛;第二遍,才咂出一点不是笑的成分;第三遍,鄙弃阿Q的为人;第四遍,鄙弃化为同情;第五遍,同情化为深思的眼泪;第六遍,阿Q还是阿Q;第七遍,阿Q向自己身上扑来;第八遍,合二为一;第九遍,又一次化为你的亲戚故旧;第十遍,扩大到你的左邻右舍;十一遍,扩大到全国;十二遍,甚至洋人的国土;十三遍,你觉得它是一面镜子;十四遍,也许是警报器……”如果没有“留白”,如果只有教师实化了的“阿Q”,读者还会有以后再读的体悟与快乐吗?也正如审美学家所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怎么能用多媒体提供的“一个哈姆雷特”去取代学生头脑中的那“九百九十九个哈姆雷特”呢?因此,文学作品的教学过程,可恰当运用多媒体声像创设情境,展示与文章有关的图片、影像,但均以不影响学生的形象思维的培养和对文本的独立、独到的理解为前提。

其实,文学作品教学中的“留白”,还给读者留下了许许多多的疑问,生疑和解疑,从有疑到无疑,这是教学应遵循的规律,从留下疑问到通過求索达到无疑的过程,是学生学习长进的过程。而多媒体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大大缩减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机会,限制了师生的课堂互动,抛弃了问题意识,削弱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更重要的是,它掩盖了语言文字本身的功能与魅力,败坏了学生咬文嚼字、揣摩品味的学习语文的心态和习惯。因此,文学作品的教学课堂也需要“留白”。

文学作品的留白,是创造者留给欣赏者的快乐源泉,是执教者留给学生的无尽探讨之谜和审美享受之源泉。所以,对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与其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的“声像”取代,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感悟那“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之美。因为,美的感受是不能统一的,任何“实”的东西都代替不了作品的神韵!我们的教师与其辛辛苦苦地制造出一个个实化了的“意象”,还不如留下许多空白,引导学生自己去品味作品的韵,去感悟作品的神,去探寻作品的美。

综上所述,对文学类作品的教学,多媒体的直观展示很可能限制学生的思维,束缚他们的自由想象能力和对作品的再创造能力,更有可能摧毁学生的审美感受及课堂参与意识。鉴于此,笔者主张,对文学作品的教学应当慎用多媒体声像。对文学作品的教学,我们的教师可不可以借用一下中国画的“留白”艺术呢?

猜你喜欢

留白
写意与留白:《刺客聂隐娘》体现的中国传统美学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留白”艺术管窥
“留白”在中国山水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土地续期:物权法“留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