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域下《心理统计学》的实践与探索

2020-11-28董波龚小霞朱镕慧

西部论丛 2020年12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课程思政

董波 龚小霞 朱镕慧

摘 要:课程思政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心理统计学》是心理学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必修课,应通过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课程中,可通过严谨的数据分析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通过统计方法的有限性培养学生唯物辩证的科学思维,通过统计实用案例强化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服务社会的友善品德,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实现立德树人之目标。

关键词:课程思政;心理统计学;立德树人

一、引言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海量增长,文化多元交错。引导当代大学生学习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已经成为了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1]。为顺应这一时代潮流,高校需要在多学科间建立“大思政”格局,高校教师也需要思考并整合学科的知识性和价值性,梳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在教学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心理统计学》是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对心理学科学研究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的科学,进而通过科学的推论找出人类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2]。在大数据时代和人工智能时代,心理统计学应发挥学科优势,立足国家和民族发展需要,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发现心理规律,服务于实际的生产生活。《心理统计学》是心理学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必修课,教师应抓住《心理统计学》授课契机,深入挖掘课程中的德育元素,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本文结合心理统计学课程的特点,对其存在的三方面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通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尝试解决这些问题,最终实现在心理统计学知识和理论的传授过程中(构建路径见图1),达成立德树人的既定目标。

二、课程特点与存在问题

《心理统计学》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统计原理和方法,分析处理心理学研究中的数据,解释心理科学的各种现象和规律[2]。相对于其他心理学主干课程,心理统计学的学时较多、知识点复杂、且环环相扣[3]。学生在心理统计学的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第一,心理统计学中存在的公式多、概念多,学习难度较大,学生的畏难情绪严重,学习动机薄弱[4,5]。第二,长期以来,部分教师对于统计公式、概念的盲目崇拜,催生出了“统计万能论”思想,这一思想导致心理统计学课程教学过于强调心理统计的功能,忽视了心理统计的有限性[6-8]。因此,如何辩证地看待统计检验和统计结果需要在教学中渗透和引导。第三,专业统计知识传授与德育脱节,削弱了心理统计学课程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这三方面的问题需要一剂良药即思政元素的引领,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理性思维,并树立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意识,从而促使心理统计学课程在知识层面和价值层面达到统一。

三、课程思政元素剖析

心理统计学课程的專业知识与课程思政内容的有机融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彰显心理统计学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还可以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针对目前心理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三方面问题,采取以思政元素为引领的心理统计学知识传授模式,结合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的教学形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更好的发挥高等教育的育人功能,达成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一)以严谨的数据分析和教学方法为载体,培养求真务实的精神

学术数据造假是近年来的社会热点之一,《心理统计学》作为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基础理论课程,教师在讲授统计方法时往往会强调心理统计必须遵循学术伦理规范,要秉着严谨求真的态度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如在采集数据、处理数据时,不能因为结果不显著便随意篡改数据。这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是一致的,这一过程在完成知识传授的同时也引导着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学术信仰。同时,为进一步贯彻课程思政的理念,教师引入了近期国际学术造假的案例,以真实的教训说明严谨治学、求真务实的重要性,提醒学生要把住学术底线,从而使学生在课程中充分认识到务实的重要性。

教师在《心理统计学》授课中,应采用渐进式的教学方式,由较为简单的描述统计逐渐提升难度至复杂的推断统计,在每一个模块遵循从原理、方法、案例到实践的递进式教学方法。在学生统计数据的实践环节,教师同样注重多方引导,促使学生从简到繁,理性探索。如,教师提醒学生在关注统计显著性(p值)的同时,也要关注统计检验力、效应量和描述统计结果,谨慎解读数据统计结果。上述教学模式可防止学生被统计显著性(p值)所“迷惑”,转而遵循理性思考的方式,逐步揭开数据背后的信息。另外,很多学生的数学基础并不夯实,对《心理统计学》存在畏难心理,教师在授课中,采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克服心理关卡,互相帮助,强调既要谨慎思考,也要团结合作。通过互动式教学和教师讲授融合的方式,学生学习到的不仅是心理学实验理论和知识,更是培养了其积极向上、克服困难的民族精神和团结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以统计方法的有限性为载体,培养唯物辩证的科学思维

要实现统计功能,还必须克服一些“统计万能”、“统计分析就是纯定量分析”、“统计方法越复杂越科学”等错误的认识。统计方法有一定的前提条件、适用范围,在不满足这些前提和使用条件的前提下“强制”统计对于心理学研究是具有危害性的。统计万能论还容易导致学生对高级而复杂的统计方法产生偏执追求,出现舍本逐末的现象,使学生忽略统计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初心。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克服这一问题。

一方面,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即唯物辩证法)为方法论指导,在讲授《心理统计学》过程中,对各种统计检验的适应条件进行了深入的诠释和讲解,举出各种数据的案例,渗透了“没有一种统计方法是万能的、适用于所有数据”的辩证科学观点,培养学生唯物辩证的科学思维,谨慎地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辩证地看待统计检验和统计结果。更重要的是,结合国际心理学“重复性危机”,强调统计的局限性、统计指标的有限解释力,这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高度相统一。

另一方面,有机整合心理统计知识与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等课程,形成一个以“问题为中心”的完整教学体系完善教学资源。数据的分析不应脱离研究问题,学生学习到的科学知识应是整合而非割裂的知识。一个完整的心理学研究,既应有研究设计的阶段,又包括数据的统计,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研究设计和数据统计共同制约研究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在心理统计学授课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强化理性谨慎的探索精神。

(三)以统计案例为载体,强化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服务社会的意识

心理统计是心理学科的重要基础课程,但学生时常忽略心理统计学的学习目的,仅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略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教师在授课中,应结合心理学研究与社会现实问题来组织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较为合适的授课方法,具有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根据教学目标,以真实案例为教学材料,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及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与知识掌握。在《心理统计学》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的与学生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现象和问题为案例,并融入思政元素,立足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内心需求,在传授心理统计学知识的同时,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心理统计学知识点和方法的应用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达成教学目标。

以统计数据可视化这一内容的教授为例,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讲解统计学和心理学的重要性,如微信上患病人口数据的统计、数据的可视化,如何精益求精地挖掘数据背后的信息等。教师要不断强调心理统计学植根于祖国大地的理念,专业学习要服务于国家、服务于人民,帮助解决社会重要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了应用所学报效祖国的奋斗目标。

四、结语

《心理统计学》教学需要立足于社会的发展需要和学生的求知需求,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资源。通过课程思政元素的引领,结合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增进学生对于心理统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在思想意识形态、价值观等多方面潜移默化的渗透,可提高学生学习的动机、避免对统计的盲目崇拜,发挥《心理统计学》课程的育人作用,实现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高德毅, 宗爱东.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 中国高等教育, 2017(01): 43-46.

[2] 甘怡群, 张轶文, 郑磊. 心理与行为科学统计(第二版)[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9.

[3] 植凤英. 对高校心理统计学教学问题的反思[J]. 教学研究, 2012, 35(06): 85-87+91.

[4] 聂辉. 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與心理统计学》课堂教学的思考[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 11(12): 173-174.

[5] 刘慧贤. 对师范院校《教育与心理统计学》教学的思考[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9, 22(01): 123-126.

[6] 辛自强. 有关心理统计的三个疑问[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39-46+158.

[7] 郝丽, 刘乐平, 申亚飞. 统计显著性:一个被误读的P值——基于美国统计学会的声明[J].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6, 31(12): 3-10.

[8] 陈启山. 心理学研究中应用统计方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6(03): 200-206.

基金项目:本文为苏州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地方高校课程思政研究(编号:XKR201902)”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董波(1988—),男,河南范县人,苏州科技大学心理学,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环境心理和认知心理。

龚小霞(1997—),女,湖北随州人,苏州科技大学心理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和管理心理。

朱镕慧(1998—),女,河南平顶山人,苏州科技大学心理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和管理心理。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