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年级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

2020-11-28谭春蕾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39期
关键词:理解课文课文语言

谭春蕾

朗读是一种语言艺术,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语言技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差异,各年级的训练要求不大相同,其侧重点也不同。读,不是简单地识文断字,而是要有技巧、有感情地读,将读和思结合起来,实现读有所思,读有所感,也就是说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和文字产生共鸣,从情感熏陶中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教育形势的变化,现在的语文教学重视学生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读,它在小学高年级的阶段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一、小学高年级朗读教学现状

现在的语文课堂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朗读成了机械性的教学,具体体现在为读而读。教师让一个学生朗读的时候,其他学生只能听着,教师在朗读之前对学生的朗读方式没有提出具体要求,朗读的时候也未及时指导,读之后也未对学生的朗读做出体的评价和反馈,学生读的目的不明确,方式也有问题,未能实现声情并茂。这种朗读方式缺乏目的性,朗读效果也不好。缺乏技巧指导 部分教师认识不足导致朗读教学重视度不高,在指导方法上存在“短板”不仅机械而且生硬,只是在课上强调学生要有感情地朗读或者分角色朗读。这种指导方式无异于“隔靴搔痒”,学生的理解不到位。

二、小学高年级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

(1)要在预习上下功夫。授课前,先让学生默读。这时,应由学生自由读,多读几遍,要求做到三读:一读得正确,结合查字典,清扫阅读障碍;二读得通顺,做到读得字字响亮;三读得流利,做到琅琅上口,了了于心。检查预习时,教师在指明朗读后,不能马上提问学生“他哪里读错了?哪里读得不好?有没有读出感情?”等只找缺点的话,因为这种提问只会令学生产生挫折感和失败的心理体验,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参与朗读的积极性。相反,教师如能提出“他的朗读好在哪里?还有哪些不足?”之类的先找优点与进步,再寻差距的问题,不但能给学生鼓励,强化成功的心理体验,还能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存在的问题找出改进的方法,提高朗读能力。

(2)要在范读上下功夫。范朗读可让学生在听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去观察老师朗读课文时的表情及形体动作,这就多了一个“看”的训练。这样一来,多种感觉器官协调工作,更能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调动朗读的积极性。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读不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例如,在上《将相和》一课时,当指导朗读时要求学生放下课本,“看”老师读。可以给书中每一个角色的语言在声音上化了妆,读得深情并茂:秦王的霸气,赵王的优柔寡断,廉颇的不服气与蔺相如的顾全大局。老师在朗读的同时伴之传神的面部表情和得体的形体动作,把课文中几个角色的语言和神态表达得淋漓尽致。学生看老师范读时,他们的表情随着老师的表情变化而变化,眸子里闪着渴望学习的强烈愿望。看老师范读后,学生的朗读劲头十足,朗读特别动情,特别有味,不仅语气、语调,就连老师的表情也“仿”到家了,一颦一笑,一招一式,全都模仿得像模像样。可见,示范是多么重要,看老师有声有色地范读的指导作用是多么巨大!

(3)要在精读上下功夫。课文中的重点段中,有些词语、句子含义很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如我们在教学“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古诗时,为了让学生体会“绿”字的巧妙之处,可以用换近义词的方法进行比较朗读,如用“度”、“吹”、“拂””等词替换“绿”朗读,让学生在比较朗读中体会作者遣词的精炼及活用,提高学生对语言的领悟能力。课文中总有一些类型比较特别的句子,如感叹句、反问句、祈使句等,可对这些句子改变句型进行比较朗读。如《将相和》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秦王我都不怕,难道会怕廉将军吗?”可以先请同学们换个说法,把句子变成陈述句读一读,再读一读原句,感觉一下他们之间的区别,这样既使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这些句子的特点,又助于他们领悟到作者骄傲自豪的情感。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师通过对重点语句和段落的朗读指导,既可以加强学生对课文中心意思的掌握,又可以促进对重点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意思的理解。从而达到训练语感,为真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4)要在理解上下功夫。小学生正处在语言发展阶段,不易地表达他们的意思,更难完整、清楚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可先引导学生读出课文中的语句,在反复熟读的基础上,再教给他们按照回答问题的形式用文中的语句引导回答。这时,学生回答问题表达得确切,说得流利、畅通,这样既帮助学生在读流利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又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进行说的训练,做到朗读与理解课文内容有机结合,读说相得益彰。

(5)协调朗读教学和知识讲授之间的关系。要想将小学高年级的朗读教学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就要将朗读渗透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当中,从课程的导入到讲解,再到课程总结都要渗透朗读方法教学。要协调好朗读教学和知识讲授的时间比例。课堂上要保证朗读训练时间,要保证讲授知识和学生练习的时间,目前没有科学的分配比例,需要教师根据自行掌握。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一课《白鹭》,这篇课文短小精悍,教师就要在课程上压缩知识讲授的时间,让学生以朗读为主,教师可以加入一些相似的朗读素材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散文的魅力。

(6)注意朗读教学的评价方式。学生朗读之后,教師要对学生进行评价,给予学生正确引导。评价可以从学生朗读时候的语调、语音和表达方式等多个方面 进行评价,不同角色采用不同的语音语调,每一句话的重音等。如,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轮船遇险时哈尔威船长的沉着冷静,镇定自若地指挥大家有序逃生和人们惊恐万状形成鲜明对比,这就要求在朗读时候学生能够读出不同的感觉,教师要给予适当的评价和指导,学生才能把握好文中的思想内涵。

朗读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陶冶情感。

猜你喜欢

理解课文课文语言
端午节的来历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切入点
背课文
衔接追问,趁热打铁,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提有效问题,助学生理解课文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