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与借鉴

2020-11-28黎芳

时代人物 2020年24期
关键词:借鉴比较

黎芳

摘要:语言受社会语境的供求法则支配,强势语言在社会演进中实现语言扩张,语言经济功能得以推高。以英语全球化进程为切入,在语言经济学视阈下阐释英汉语言经济功能的演变路线,借鉴英语经济功能提升动因,理析汉语经济功能提升的瓶颈。

关键词:比较;借鉴;语言经济功能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 “英汉语言在对外交往中的经济价值研究”(XSP18YBC104);

湖南省社科基金外语科研联合项目“基于语言经济学的高校ESP教育发展研究”(18WLH02)

人们对语言的传统认识一般局囿于哲学和语言学层面。哲学上,人们探论语言与世界的关系。语言学上,人们索隐语言的符号性以及语言的交际和认知功能等。而当社会步入经济全球化时代,异国或异族间的文化交流日臻频繁,语言行为实与语言价值紧密关联,语言的经济功能强势彰显。英汉语言在社会历史和经济发展中交融互裨,英语的全球化为汉语的国际推广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  英汉语言经济功能历史特殊时期演变比较

英语的经济功能提升与主体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使用语言人口数量的增量密不可分。以英美为首的英语国家历史上经历了三次经济振兴期:十六世纪初英国殖民早期、十八世纪工业革命后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和现今互联网信息时代。与之类似,中国经济发展史上也经历了意义特殊的三个阶段:唐宋时期、明清时期和革新嬗变的当代。将两种语言的经济功能经时曲线放在同一坐标轴中对比,整合如图1所示:

将两种语言的经济功能语时曲线模型放在同一坐标轴中平行对比,整合如图2所示:

综析四图,英汉语言经济功能演变规律既有相似性,也存在一定差异。

英汉语言经济功能提升路径的相似性。英汉两种语言的经济功能跟随各自语言主体国在不同时期国家经济的递增而提升,且两种语言在语言演变和扩张阶段都经历了波动,呈现经济功能大跨度拐点。以英美为首的英语国家和中国是世界最主要的经济体,语言的经济功能与其主体国的综合国力呈正相关,因而英语和汉语能实现不同程度的语言扩张;同时,语言的经济功能也与语言使用人数(母语使用人数和非母语使用人数,后者主要包括二语使用者和学习者)呈正相关。从图3、图4可知,英美国家、中国在经济繁荣的历史时期,国家人口总量呈上升趋势。人口数量的增长也会提速语言的使用频率及其经济价值的增量。英语和汉语均由语言使用人数在使用程度上的差异而形成语言使用圈。英语使用圈由中心圈、内圈和延伸圈构成;汉语则包含普通话、汉语方言、周边少数民族语言、华语和区域华语变体的“大汉语圈”以及“汉字文化圈”。

英汉语言经济功能提升路径的差异性。英汉两种语言的经济功能在社会经济驱动因素下呈提升趋势,但路径存在较大差异:

其一,英语从公元5世纪西北欧沿海(丹麦、德国北部)连部分历史都无从考证的野蛮部落语言发展到民族共同语,再到当今在全球广泛应用与传播的国际共同语,是一系列经济、政治、文化因素所致。在英语经济功能提升的第一波峰,主导因素是十六世纪初英殖民地扩张运动,英国通过疯狂掠夺殖民地资源,实现资本原始积累,成为当时世界政治经济的第一强国。英国派遣大批殖民统治者迁往殖民地,英语也随之步出国门,跨越洲际,迈向国际化。十七世纪初,英语扩张至北美、南非,十八世纪三四十年代扩张至印度,十八世纪五十年代扩张至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这表明使用英语的主体与受体人数随殖民领地的扩张而膨胀。

十八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兴起后,英国奉行自由贸易政策,在征服大批亚洲国家的同时在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推行移民拓殖政策,将这些国家变为其工业附庸,英国占据了当时工业界的垄断地位,经济实力稳霸第一。截至十九世纪末,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发展的人口数量是其本土人口的8倍余,此是当今英语全球化的关键性历史铺垫。

二戰后,虽英国由盛转衰,但美国挟其超强的经济实力、凭其先进的科技文化水平、强大的军事力量称雄世界,进而推高英语的全球化发展。美国施行文化渗透战略,通过多样化英语的表现符号,让英语的受体在潜移默化中接收英语文化和思维。美国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如广播、电视、电话和网络,为英语从主体传到受体的传播提供更多高效快捷的通道,加速了英语的全球化进程。

其二,唐宋前的中国,囿于版图和国界的变化,难以界定汉语对外传播的起源,但汉语在朝代的更迭中逐步走向了统一,汉语语言也由此在中国历史时间轴上稳定发展。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一直是东亚文化高势强国,常往邻国输出文化、农业与手工业技术,对周边诸如朝鲜、越南、日本等国的影响不一而足。唐宋时期的繁荣盛世、发达的对外经贸、四大发明的诞生皆为汉语的对外传播和广泛使用提供了源动力。指南针的出现提促了中国与外界的交往频率,造纸和印刷术的运用实现了汉语表现符号精准高效的传播,使用汉语的主体与受体数量伴随中国的经济文化力的攀升而速增,汉语的经济功能出现首轮大幅提升。

迨至明清,中国政府闭关锁国,限制与西方列强的贸易往来,丧失对外贸易主动权,阻碍了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步调,导致中国脱轨世界先进生产力,社会经济发展停滞甚至倒退。而这一时期的英美国家则截然相反,固步静止与突飞猛进的发展格局拉大了中国与西方先进国家的差距,因而导致英语与汉语的经济功能在这一阶段开始形成反差,英语的经济功能超越汉语,且其后一直遥遥领先。晚清时期,中国被西方大炮强制打开国门,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当时的中国内政混乱外交被动,领土遭宰割主权受侵犯,沦陷为半殖民地国家,被迫接受英语规约体系,邻国纷纷走上“去汉语化”道路。中国其时生灵涂炭的乱局也减速了人口的增长,以汉语为第二外语的使用人数明显下滑,汉语经济功能受挫。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步入复苏和快速发展阶段,当今综合国力强势彰显。目前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外学习汉语的人数逐年攀升,世界各地“汉语热”方兴未艾。据教育部统计数据,2019年共有来自205个国家和地区的442,773名各类外籍人士留学中国;从2011-2019年期间来华留学生人数与中国GDP的变动情况来看,其相关系数达到0.979,此说明留学生人数与GDP的变化趋势基本吻合,表明GDP的增长,也就是中国的强势经济,是驱动外籍留学生来华学习的重要原因。换言之,经济是汉语地位及汉语经济功能提升的直接因素,GDP是影响语言本土扩张的重要指标,其协同其他因素影响语言的深度扩张。

总言之,殖民期以后的英美国家,由于英语使用人数的增量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上升导致英语的经济功能远超汉语的经济功能。汉语的经济功能虽伴随中国改革开放经济的崛起和深化迅速提升,但与英语相比,仍处于弱势地位。英语经济功能的提升可为汉语经济功能的提升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  汉语经济功能提升的瓶颈与借鉴

(一)汉语经济功能提升的瓶颈

汉语覆盖地域的局限。从数量上看,全球母语为汉语的人数远超过母语为英语的人数。然从地域而言,以英语为二语和外语的国家和地区覆盖面大大超过使用汉语的国家和地区。换言之,汉语使用面高度集中在中国及周边邻国,其经济功能的彰显依赖于中国以及一些使用汉语的毗邻国家或民族,而英语经过历时的衍进构筑了广阔的地理平台,形成了比具象地域概念更宽泛的语言中心圈、内圈和延伸圈,已发展为国际强势语。语言的地域优势在于当各国出席国际会议或场合时,使用语种的代表国数量(即语言的通用程度)是决定该语言是否成为工作语言的关键指标之一。尽管近年来中国经济的提振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巩固了汉语作为联合国工作语言的地位,各项国际会议都可提供汉语同声传译服务,但中文文本在联合国占比很小。依据联合国的相关规定以及工作语言的特质,联合国发布颁发的所有文件均使用六大工作语言版本,但囿于中国几乎是所有成员国中唯一使用汉语的国家,汉语在联合国的流通和使用频率受到掣肘。

汉语国际供需的制约。在国际语言供需市场上,语言的发展取决于社会需求。汉语经济功能的提升受两方面掣肘:第一,中国作为汉语供给方与世界广大需求方之间存在供需矛盾。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汉语随国家经济振兴迅速发展,其在国际交往中的需求显著攀升,速度之快、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完全超乎汉语供给方预料。对外汉语教学需求出现井喷,对外汉语师资培训、教材开发建设、汉语考试研发、教学机构配置等汉语外宣工程全线告缺。尽管中国以汉语需求为导向采取了相应的战略和举措,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汉语的国际化,但发展实况不容乐观。

当今国际语言格局下,汉语在众多领域的需求度与中国的大国地位不相匹配,汉语经常性缺席或被边缘化。在经济领域,中国经济总量虽已跃居全球第二,但与美国相比,不单总量上有差距,人均经济水平上也相差甚远,极大地阻滞了汉语经济竞争力发展。在贸易领域,中国是贸易大国但不属贸易强国。从汉语文化产业对外贸易来看,中国图书的进出口贸易逆差严重。据《中国出版年鉴》统计, 2018年全国引进图书版权16695种,输出版权10293种,图书版权贸易引进和输出的比例为1.9∶1。2014年,由美国《出版商周刊》(Publishers Weekly)公布的2018年全球出版业50强榜单,中国只有两家出版社,中国出版集团和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进入榜单,分列第14位和第21位,且总收入和位于榜首的培生(Pearson) 、励德爱思唯尔(Reed Elsevier)相差甚远。再者,尽管贸易出口量在逐年递增,但出口主要对象仍是中国港澳台、亚洲国家及欧美的华裔移民群体,对庞大的英语群体以及其他语种族群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仍很微弱。总之,汉语在国际多领域的失衡发展对汉语经济功能的提升是严峻的挑战。

汉语传播渠道的滞障。语言传播渠道的缺失或单一是语言经济功能提升的最大滞障。从语言传播机构来看,与其他国家推广本族语一样,中国热衷设置语言推广机构。如孔子学院,已在全球取得瞩目的成绩。但不容忽视的是,孔子学院不像英国文化委员会和美国语言推广机构由民众自发性组织,其是中国政府在复杂的国际大环境下专建专设的。一方面,中国是感受到其他语种语言的扩张威胁,另一方面,外部环境刺激了学习汉语需求的增量,内生动力和外生动力的共同作用刺激了中国文化意识的觉醒,也促成中国政府致力汉语推广的发端。但由于起步较晚,汉语传播机构远不如其他语言推广机构成熟,其在运作过程中逐渐暴露出发展模式、管理体制、评估标准等方面的诸多弊端。

从语言传播媒介来看,互联网传播已成为各国塑造国际形象的主要手段,其以速度快、覆盖广、操作便捷、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等优越性已超越传统传播模式成为当前最主要的语言传播工具,且层出不穷的网络社交软件、线上平台以及智能手机等新媒介不断推波助澜。由于美国手握互联网主控权,其以互联网作为主要阵地打造信息化、数字化外交,在不同语种区域和不同外交热点地区发动信息宣传攻势。由于涉足互联网较美国晚,且受国内政治体制局囿与国情差异影响,中国媒体在研习国外受众接受习惯和心理方面经验不足,汉语传播效力仍处弱势地位。因此,要突破当前困境超越英语,汉语传播应注重“多渠道”与“广覆盖”。

(二)英语对汉语经济功能提升的启示

构筑全球语言地理平台。英美两国积极奉行开放政策,搭建全球语言地理平台,促进了英语经济功能的大幅提升,为汉语提升其经济功能提供了最优借鉴。十六世纪始,英国就大力施行经济开放政策,开发海外殖民地、推行奴隶贸易和海外贸易,以英语为语言媒介开辟了以英国为中心的商业贸易圈,将原本为岛国语言的英语逐步延伸至亚、非、拉、美五大洲多国,英语成为各殖民地的主要语言和各贸易国的第一工作语言,以英语作为官方语的国家增多,形成英语势力大版图,为英国的对外贸易扫清了语言障碍,同时,也导致全球英语学习狂潮持久不衰,世界范围内受经济利益驱使而不惜花费巨大时间和金钱成本学英语的人越来越多。二十世纪初英国大势已去,美国接替成为全球经济引擎和主力经济体,以其先进发达的科学信息技术,巩固了英语在国际经济平台的交际地位,再次提升了英语经济功能。英语的覆盖区域越来越广、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为美国从海外获取巨额资本起到巨大助推作用,同时也是英语经济功能凸显的标志。英语经济体的发达程度催生了人们对学习英语的巨大需求,扩大了英语作为第二語言使用的人数。虽然以汉语为母语的人数大大超过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数,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使用频率和覆盖区域和英语相差甚远。以此为鉴,扩充汉语的第二语言使用者和学习者有利于汉语的经济功能提升。

制定语言政策,着力语言国际推广,从语言本身挖掘经济价值。保持或积蓄“语言能量”的最佳策略就是将该语言定为教育用语。英美两国深谙其道,在殖民地建立各类学校或教会组织,将英语作为教学语言,使殖民地学生和居民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接受英美国家的思想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达到思想殖民,赋予英语在国际交往中的特权,构建英语亚文化圈。迨至工业化和信息化时代,英美两国在英语对外教学与国际推广中不遗余力,其创建了一套成熟的对外英语教育系统,如:具盈利能力的海外英语推广机构、效益卓著的海外英语考试体系、各类效用明显的英语教培项目、创收颇丰的留学移民事务以及商品化教材工具和音像制品等;其根据市场需求动态,创新教学理念、革新管理模式、改革课程设置,将英语作为商品,把英语语言教学及英语推广工程发展成语言产业的支柱项目,推高国家经济。

推进文化输出,强化语言软实力。英美两国认识到英语立于全球语言之林的支承力是英语族群的文化,因而一贯致力加强文化产业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以获取英语的国际认同,实现经济的再扩张。工业化的高度发达推动了社会消费模式的变更,各种传媒工具的发明与应用使得英语大众文化盛行,尤其是电影、电视等娱乐文化的出口,极大促进了英语经济价值的提升。信息化时代,英语的媒介价值被英美两国发挥到极致:英语语言与文化被输送到互联网触及的每个角落;调整产业模式拓展本国新兴创意产业;借助BBC,VOA,CNN等具国际影响力的媒体平台拓宽英语在全球的发声与传播渠道,扩大对外宣传,塑造国家形象,巩固和发展语言软实力。凭借其经济霸权,英美大规模进行英语化运动,通过政策引导大力发展与语言相关的文化产业,如广告产业、图书音像产业、影视演艺产业等,向全球推销英语语言文化产品,令英语语言软着陆到非英语群体,宣扬英语文化凝结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总之,语言文化的力量创造出的经济价值不可小觑,它是英语对汉语经济功能提升的重要借鉴之一。

发展国民经济,用语言打造名牌产品,赢得国际市场话语权。自十六世纪以来,英美两国一直在世界经济舞台交替扮演领头羊角色。随着英国“世界工厂”以及“美国制造”的国际市场主宰,其产品和服务盛行于国际市场。在生产产品、商标翻译、产品说明、合同签订、服务交流等各种商业行为和活动中,英语毫无疑问地成为国际通用语。反之,英语创造的全球商务语言环境促进英语产品和服务被世界各地消费者广泛接受,大大提升了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占有率。英语经济体借势打造各类名牌产品和服务,通过品牌竞争力培养消费群体的英语意识,同时激发非英语群体对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从而进一步拓展英语产品和服务市场。中国早已具备“中国制造”的巨大输出能力,但在国际市场话语权方面却差距悬殊。相较而言,英美国家在这两方面并驾齐驱,能充分利用语言创造的品牌效应赢得国际市场话语权。因此,中国应借鉴其成功经验,提高汉语品牌价值意识,在产品制造和服务出口方面避免过度强调“本土化”而忽略产品自身和服务的优势与特色,为汉语经济功能提升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Breton, A. “Nationalism and Language Policies”,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1

[2] Cremer, Willes, Language and Economy, Oxford: Blackwell.2017

[3] Lazear, E., “Culture and Languag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019,107(6)

[4] Stanton, Lee What is an Institution, Journal of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2018

[5]林添湖. 加强理论研究:建设成熟的独立学科[A]商务英语理论与实践,2009.

[6]宋金芳,林勇.语言经济学的政策分析及其借鉴[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03)

[7]張卫国.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经济学与语言学比较的视角[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05)

猜你喜欢

借鉴比较
浅析原创品牌设计的发展之路
浅析王安石的人才培养观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宋元时期绘画题材的思维方式比较
电影《千年之恋·源氏物语》与《源氏物语千年之谜》的比较
浅谈中国传统图案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同曲异调共流芳
《华盛顿邮报》转型的实践与借鉴
日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对中国的借鉴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