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滇中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

2020-11-28赵建平赵正贤明庆忠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城市群景区区域

赵建平,赵正贤,明庆忠

(1.云南师范大学 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2.云南财经大学 旅游文化产业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221)

旅游景区是旅游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之一. A级旅游景区认定是原国家旅游局(现文旅部)对旅游景区质量和档次进行综合评价的国家标准. 根据《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分为五级,从高到低依次为“5A”“4A”“3A”“2A”“1A”[1]. 国外对旅游景区的研究内容较为丰富,主要体现在旅游区的空间布局[2-3]、旅游景区感知[4-5]、旅游景区质量和竞争[6-7]、旅游景区智慧系统建设[8]等方面;国内关于A级旅游景区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吴必虎等分析了国家首批4A级旅游区(点)的空间结构[9];朱竑等对中国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10];刘如菲从景区营销角度对相关理论进行了延伸拓展[11];冯刚等提出了景区高峰期时空分流导航管理模式[12];鄢慧丽等通过建立计算模型,对旅游景区管理和空间容量进行了探讨[13];汪德根等对景区管理体制改革问题作了一定讨论[14]. 国内关于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研究日趋增多[15-20],包括对云南景区的相关研究[21-23]. 总体上,国内外学者对旅游景区、景区空间结构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研究思路体系. 但是,从国内研究来看,多数学者是从全国的宏观范围加以讨论,亦或以省域、市域为案例分析“5A”或“4A”等级的旅游景区,对区域综合研究相对偏少,尚缺乏以某一区域所有级别的旅游景区为对象的空间分析研究.

滇中城市群是云南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交通区位优越、城镇体系完整、自然禀赋优良、文化底蕴深厚,在云南省各方面居于核心地位,是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和云南省参与国内外区域协作、竞争的主体,也是国家重点培育的19个城市群之一. 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滇中城市群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在对外开放与区域协作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对云南省旅游空间布局的研究还不多,鲜见对滇中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相关研究. 因此,文章运用定性、定量(地理数学方法)、空间分析(ArcGIS)等方法对滇中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旨在为调整和优化滇中城市群旅游景区的空间格局提供参考,以便更好地发挥滇中城市群对云南省旅游经济的龙头带动作用,同时丰富区域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析内容.

1 研究区概况

图1 滇中城市群A级景区统计

滇中城市群位于101°E~104.5°E、23.3°N~26.5 °N之间,东西宽422 km,南北长450km,国土面积占云南省总面积的29%. 包括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和楚雄彝族自治州全境及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北部蒙自、个旧、建水、开远、弥勒、泸西、石屏七个县市在内的行政辖区范围. 地处云南高原核心地带,东部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交界,北部与四川省相接,西部和南部分别与大理州、普洱市、文山州相连. 滇中城市群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得区域内旅游资源丰裕度极高,拥有内涵丰富的历史文化、类型多样的自然资源和独具特色的民族民俗风情. 截至2020年4月,滇中城市群共有83个A级景区,其中,“5A”景区有2个、“4A”景区有34个、“3A”景区有27个、“2A”景区有19个、“1A”景区有1个. 占景区总数的比重分别为:2.4%、41%、32.5%、22.9%、1.2%.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方法

2.1.1 最邻近指数最邻近指数是指实际最邻近距离和理论最邻近距离之比. 在区域尺度上,可以把旅游景区看作点状,点状要素有均匀、随机和凝聚三种空间分布类型,以最邻近点指数作为判别依据,对其空间分布类型加以描述[9]. 公式为:

(1)

式(1)中:R为最邻近点指数;ri为实际最邻近距离;rE为理论最邻近距离;n为旅游景区数量;A为区域面积;D为点密度. 当R=1时,点状要素为随机分布;当R<1时,点状要素趋于均匀分布;当R>1时,点状要素趋于凝聚分布.

2.1.2 地理集度中指数地理集中度指数可用于分析研究对象在各个分区域中的集中程度,笔者借此来衡量A级旅游景区在滇中城市群各市州的空间分布状况. 公式为[24]:

(2)

式(2)中:G为地理集中度指数;n表示滇中城市群市州总数量;Xi表示地市州的A级景区数量;T代表滇中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总数量.G的取值范围在0~100之间,G值越小,说明A级景区在各市州分布越分散;反之,G值越大,说明A级景区在各市州分布越集中.

2.1.3 基尼系数基尼系数(Gini)能够用来对不同研究对象区域分布差异进行对比,是地理学中研究离散区域空间分布的重要方法. 笔者用其度量滇中城市群A级景区在各地区的空间分布状况. 公式为[9]:

(3)

式(3)中:Pi为第i个地区内A级景区数占滇中城市群总数的比重,N为地区数量,C为分布均匀度. 基尼系数介于0和1之间,越大表明集中程度越高.

2.1.4 不平衡指数不平衡指数反映了研究对象在不同区域内分布的均衡程度或齐全程度. 在本文中,笔者运用不平衡指数来衡量A级景区在滇中城市群各市州中的分布均衡程度. 公式为[25]:

(4)

式(4)中:S为不平衡指数;Yi为各市州旅游景区数量占滇中城市群景区总数量的比例从大到小排序后,第i位市州的累计比重;n为市州数量.S取值介于0~1,当S=1时,表明旅游景区全部集中于一个市州;当S=0时,表明旅游景区平均分布在5个市州内.

2.1.5 核密度分析核密度强度用来描述区域旅游景区在空间上的集散特征以及分布形态的变化情况[26],公式为:

(5)

图2 滇中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图

式(5)中:S为区域内A级旅游景区的具体位置,Si为以S为圆心区域内的A级景区,h为半径空间范围内第i处A级景区的具体位置.

2.2 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文的研究数据即滇中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名单来源于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网站(http://www.ynta.gov.cn/). 滇中城市群范围及相关数据来源于《滇中城市群规划(2016—2049年)》,统计数据来源于研究区内各市州及地区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以云南省矢量化地图为基础,通过地理坐标对所有A级旅游景区进行精确定位,对原始数据进行甄别、核对及整理后录入Excel数据库,借助ArcGIS10.2软件进行数字化处理,并绘制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图,如图2所示.

3 滇中城市群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

3.1 景区总体分布格局

通过整理滇中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数据,得到A级旅游景区分布状况如表1所示,以此为基础来分析景区的分布格局.

通过分析表1、图1、图2后发现,滇中城市群旅游资源丰富,A级景区有83个. 其中,昆明市A级景区分布数量最多,占比为31.33%,包括“5A”景区2家、“4A”景区9家、“3A”以上景区23家,高级别景区也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玉溪市、红河北部七县市的“3A”“2A”景区较多,却缺少更高等级旅游资源;楚雄和曲靖的景区分布相对稀疏,而且曲靖市景区多集中在南部地区. 另外,景区等级结构表现出两极小、中间大的特点,即“5A”和“1A”较少,仅有3个,“4A”“3A”“2A”旅游景区数量较多,构成了滇中城市群的景区主体,总占比达到96.4%. 其中,“4A”景区最多有34个,从整体来看,这说明滇中城市群地区中较高等级旅游资源比较丰富、旅游景区发育较好.

表1 滇中城市群各等级旅游景区分布统计

表2 滇中城市群A级景区的最邻近指数及空间结构类型

3.2 空间分布类型

利用ArcGIS10.2软件中的平均最近邻指数(Average Nearest Neighbor)工具运算得到滇中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实际最邻近距离小于理论最邻近距离,最邻近指数R=0.8<1,因此滇中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为凝聚型. 同样运用此方法计算出滇中城市群各地区最邻近指数(表2),玉溪、红河北部的A级景区分布类型为凝聚型(R<1),曲靖、楚雄的A级景区分布类型为均匀型(R>1),昆明的最邻近指数为1.06,其分布类型大致介于随机型与均匀型之间.

3.3 空间分布均衡性

由于不同地区自然、人文历史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等,目前滇中城市群的景区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各地区所拥有的A级旅游景区数量也不尽相同.

3.3.1 景区分布的集中程度运用地理集中指数来研究景区分布的集中程度. 根据公式(2),景区总数T=83,地区总数n=5,其对应景区个数如表1所示. 通过计算得到滇中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的地理集中指数G=47.66. 假设83个A级景区平均分布于滇中城市群的5个地区,即每个地区有83/5=16.6个景区,此时求得地理集中指数为20,47.66>20,从市域尺度来看,说明滇中城市群A级景区的分布较为集中.

3.3.2 景区分布的均衡程度采用基尼系数来描述景区空间的分布状况,运用公式(3)计算A级景区分布基尼系数,可得H=1.539 7,Hm=1.609 4,Gini=0.956 6,C=0.043 4. 计算结果表明,A级景区在滇中城市群范围内呈集中分布特征,空间上表现为不均衡且均匀度很低,如表3所示.

表3 滇中城市群A级景区空间分布统计地区数量/个比重/%累计比重/%昆明2631.3331.33玉溪2024.1055.42红河北部1619.2874.70楚雄1315.6690.36曲靖89.64100合计83100100 图3 滇中城市群A级景区数量洛伦兹曲线

运用不平衡指数公式(4)来计算度量A级旅游景区分布不均衡状况,结果为不平衡指数S为0.5276,这表明A级景区在滇中城市群各地区中的分布不均衡. 同时,根据表3数据绘制出洛伦兹曲线如图3所示,可以发现,昆明、玉溪两市的A级景区数量占滇中城市群景区总数的55.42%,表现出显著的非均衡集中分布特点.

图4 滇中城市群A级景区核密度图

3.4 空间分布密度

利用ArcGIS10.2软件绘制83个A级旅游景区的核密度图(Kernel),结果如图4所示. 滇中城市群A级景区空间分布密度总体呈现“一核多极”的分布特征,形成了以昆明为核心,楚雄、玉溪、红河北部多点共同发展的空间格局. 从图中可以发现,A级景区密度最大的是昆明市区及其周边,分布密度达32.78~50.96个/万km2,表现出以昆明为中心向外密度依次减小的环状分布态势. 其他各市州及地区中:玉溪市中部及北部地区、红河州北部中心地带A级景区分布也较为密集,其分布密度为8.99~18.18个/万km2; 楚雄州中北部及曲靖市分布密度则相对较小,其中,曲靖市的分布密度最小,大部分地区在3.79~8.99个/万km2以下. 另外,昆明—玉溪—红河北部三个地区的A级景区表现出较为连续的密度分布特征,缘于其地处“昆玉红”旅游经济带,交通便捷,旅游产业要素集聚度较高,旅游资源开发较为成熟. 昆明作为云南省省会,是全省经济、文化、人口、信息的汇聚地,旅游集散功能最完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比较集中,开发程度较高,因此其分布密度最大.

4 滇中城市群景区的空间分布影响因素

4.1 地势地貌条件

滇中城市群属滇东、滇中高原,以山地高原地形为主,平均海拔2 000米左右,表现为起伏和缓的低山,发育了各种类型的岩溶(喀斯特)地貌,分布有众多高原湖泊. 依托不同的地貌条件,开发多类型生态旅游产品的潜力较大. 截至2020年4月,滇中城市群区域有“4A”及以上旅游景区36个,接近整个区域总数的一半,这说明多类型的地势地貌对旅游景区的开发具有促进作用. 从图5可以看出,滇中城市群A级景区分布与地势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整个区域地势北高南低,自北向南呈阶梯状逐级下降,大部分A级景区比较集中地分布在地势相对较低的中部及南部的高原台地或低山、丘陵地区,而在北部海拔较高区域分布很少,这符合旅游资源开发的选择性与适宜性要求. 从景区类型来看,自然景观类旅游景区大多分布在湖泊、高原山地地区,而人文类旅游景区如博物馆等则主要分布在地势相对平坦的高原台地和低山、丘陵地带.

4.2 水体资源条件

滇中城市群水资源十分丰富,区域内河川纵横,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宽广,有元江、南盘江等重要河流,有滇池、阳宗海、抚仙湖、星云湖等风光优美的高原湖泊. 水体资源与旅游发展的关系密切,水体本身就是高质量的旅游资源,并且能为人类生产生活包括旅游活动提供物质保障和活动场所. 通过ArcGIS10.2软件,对滇中城市群主要水系分别圈划10km和20km的缓冲区,合并后再与滇中城市群A级景区叠加可得图6,统计后得到表4. 由表4可知,在10km缓冲区内有A级景区26家,占比31.33%;在20km缓冲区内有A级景区50家,占比60.24%. 缓冲区越大,旅游景区越多,且“4A”及以上旅游景区大部分处在20km缓冲区内. 从总体上看,A级旅游景区主要分布在距水系10~20km范围内,分布与主要水系的关系较为密切.

表4 河流缓冲区与A级景区分布

图7 滇中城市群高速公路与A级景区分布

4.3 交通条件

交通是旅游系统的重要基础条件,旅游交通的便捷程度直接决定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景区的建设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限于地形条件,滇中城市群主要发展公路交通. 笔者以高速公路为例,运用ArcGIS10.2软件对滇中城市群高速公路分别做10km和20km缓冲区,将其与A级景区叠加后可得图7,统计后得表5. 由图7和表5可知,在10km缓冲区内有A级景区46家,占比55.42%;在20km缓冲区内共有A级景区62家,占比74.7%. 其中,“4A”及以上景区占区域内该等级景区总数的83.33%,这表明良好的交通条件对旅游景区尤其是高等级旅游景区的分布影响重大,且等级越高的景区越靠近交通干线. 由此可见,A级景区主要分布于重要交通线附近,交通可达性是旅游景区开发建设的重要条件.

表5 高速公路缓冲区与A级景区分布

4.4 社会经济条件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区域旅游景区的建设和发展,是旅游景区空间格局形成与演变的重要驱动力. 本文以2019年滇中城市群各市州及地区社会生产总值(GDP)为指标,通过SPSS17.0软件做相关性分析得出,滇中城市群各地区A级旅游景区的数量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性较高,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697. 这表明A级景区的数量多少及其空间分布与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经济越发达地区,人们越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及闲暇时间,旅游消费支出和出游意愿会大幅度提升,而旅游需求的增加又会促进旅游景区的发展. 同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有更多资金投入旅游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旅游产业要素聚集,推动旅游景区数量和质量的提升.

5 主要结论及其运用建议

5.1 主要结论

本文运用数理统计和空间分析方法对滇中城市群A级景区综合分析后得到以下结论:

1)滇中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最邻近指数R=0.8,0.8<1,表现为凝聚特征,有利于A级景区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进行整体式组合开发.

2)滇中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呈明显的集中非均衡分布. 主要集中在昆明市及其周边,地区间的差异较大,地理集中指数G=47.66,基尼系数Gini=0.9566,C=0.0434,集中度较高,均匀度较低.

3)滇中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的分布密度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总体呈现“一核多极”的分布特征,密度最大的是昆明市区及其周边,表现出以昆明为中心向外密度依次减小的环状分布态势.

4)地势地貌、水体资源条件、交通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滇中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

5.2 结论运用建议

总体来看,滇中城市群的A级景区分布较为集中,呈现不均衡和边缘化的发展态势. 对此,1)由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门牵头,发起成立旅游景区合作组织,搭建跨区域合作平台,实行联动发展. 景区通过联合宣传营销、设计合理游览线路,树立统一、鲜明的旅游形象,实现优势互补与市场互动,从而整合整体力量,实现在更大空间上的发展. 2)积极构建和完善滇中城市群快速城际交通网络,重点加强北部和西南部的交通体系建设,提高景区的可进入性. 3)根据滇中城市群各旅游区的资源禀赋状况,尤其是曲靖、楚雄地区,鼓励发展“1A”“2A”和“3A”景区,建设提质“4A”“5A”景区,积极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形成以高等级景区和中低等级景区的有序发展局面,完善和优化A级景区的空间结构布局,从而提升滇中城市群的整体旅游竞争力.

猜你喜欢

城市群景区区域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分割区域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发布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区域发展篇
中国将形成5个超级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