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泰山铸牢援疆志 天山耕耘著华章
——山东省第十批援疆干部人才工作纪实

2020-11-28

党员干部之友 2020年12期
关键词:援疆喀什山东

泰山天山根连根,鲁疆人民心连心。自党中央作出对口援疆的决策部署以来,喀什一直是山东对口支援地区。相隔万里之遥的鲁疆两地,因此结下了不解之缘。2020年初,山东第十批援疆干部人才牢记总书记嘱托,带着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的嘱托,全面接过了对口支援新疆的“接力棒”。近一年来,他们大力弘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迅速融入这片素有“丝路重镇、西部明珠”美誉的神奇土地,秉持开局即决战、全年都攻坚,一批接着一批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理念,在智力支持、改善民生、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交往交流交融等方面,谱写出一支又一支“边塞新曲”。

专家带团队打造长期建疆“动力源”

长期建疆,关键在人。面对受援地人才紧缺、求贤若渴的实际,山东援疆创新成立喀什“柔性人才工作站”,搭建柔性人才交流引进平台,本着“需要什么选派什么”原则,调研摸底列出受援地紧缺急需专业技术人员需求清单,以组织选派、挂职锻炼、培训帮带、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从内地选派符合条件的专家到喀什地区开展援建工作,为稳疆兴疆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同时,出台山东援疆《柔性人才管理办法》《喀什柔性人才工作站管理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做好柔性人才的考核管理、评价问效和服务保障,确保引才实效。今年以来,针对喀什地区教育文化领域薄弱学科紧缺项目带头人、医疗卫生领域紧缺医师人才、脱贫攻坚和交通水利、农林牧、财政审计、国资科技等重点领域紧缺专业技术人员的现状,分期分批选派了494名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家,极大弥补了68个受援单位、26个不同行业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的紧缺现状。新疆自治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作出批示予以充分肯定。

山东援疆构建“计划内干部人才+柔性人才”的“1+N”立体组团智力援疆模式,大力实施“青蓝工程”,打破单位、地域、层级限制,通过多层次、多方式、多渠道组团结队,组织受援单位骨干人才与援疆专家结对“拜师”,充分挖潜各类援疆干部人才资源,提升干部人才援疆整体效能。截至目前,已创新组团136个,建立师徒结对850余对,通过专家带团队、结对带交流、项目带人才,为当地培训培养各类干部人才1.67万余人次,帮助受援地解决了一大批制约发展的难题,为受援地留下一支带不走、能担当、高水平的干部人才队伍,为长期建疆输入了源源不断的“活水”。喀什二中组团“山东援疆实验班”教学质量稳居同类班第一,高考本科上线率达78%,增幅超20%。山东日照援疆医生赵一诺的到来,不仅帮助麦盖提县人民医院病理专业实现了“零”的突破,同时通过“青蓝工程”为医院培养了一批病理专业人才。“赵老师教得非常仔细,跟班学习一年比过去三年的收获都大,等她援疆结束时我们病理科的工作一定可以继续开展。”赵医生的“徒弟”阿米娜木·克热木对职业未来充满信心。

大棚助发展铺就富民兴疆“幸福路”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是重要支撑。喀什地区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山东援疆干部人才充分发挥山东农业大省的优势,以农业产业扶贫助推乡村振兴,不断加大重点产业项目招引培育力度,走出了一条符合喀什实际、具有山东特色的产业援疆之路。

山东对口的喀什四县濒临沙漠,土壤盐碱化严重,早晚温差大,恶劣天气频发,导致蔬菜种植种类少、产量低,蔬菜自给能力严重不足。对此,山东援疆干部人才积极争取后方支持,衔接水发农业集团、寿光蔬菜产业集团等省内农业龙头企业,将山东成熟的蔬菜种植技术引入受援地,建设南疆现代蔬菜产业示范基地,积极带动喀什地区蔬菜产业发展。目前,基地已建成荷兰温室70000平方米、育苗中心6748平方米,蔬菜大棚280个,配套建设蔬菜加工、冷藏及冷链物流设施,生产区面积达4096亩,可年产鲜蔬菜150万吨,年加工蔬菜能力达100万吨,稳定提供3000个就业岗位。同时,加强与山东省农科院、寿光蔬菜基地的密切合作,大量引进蔬菜专业技术人员,帮助培训一批有技能、有知识的农民进园就业,并带动当地农民发展庭院拱棚、大田大棚,因地制宜形成特色种植产业。英吉沙县乌恰镇团结新村村民木拉提·买买提幸福地说,“有山东援疆专家的帮助,我们也能和山东一样种出高品质西红柿,不仅给我们发放种子,还回收我们的西红柿,今年我家可多收入5万元,贫困户的帽子可以摘掉了”。

山东援疆设立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大力推广金银花、色素辣椒、大蒜、毛木耳、香菇等特色高效种植项目,发展肉羊、肉鸭、蛋鸡等养殖项目,引进袁隆平院士海水稻团队—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在受援地开展耐盐碱水稻(海水稻)种植实验,挖掘麦盖提刀郎画、英吉沙小刀等特色民族手工艺品,推动红枣、核桃等农产品加工业聚集发展,深入推进受援地农副产品销售“大仓东移”工程,支持受援四县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市场流通体系,形成一二三产齐头并进的发展势头,带动受援地农民增收致富,走上富民兴疆“幸福路”。今年,“大仓东移”工程累计助力喀什2.2万余吨农副产品进入疆外市场,销售额达7.2亿元,有力带动了受援地农民脱贫增收,“大仓东移·消费扶贫”作为唯一援疆消费扶贫优秀典型案例,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向全国推介。

结亲促交融架起团结稳疆“连心桥”

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山东援疆干部人才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坚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像爱护眼睛一般爱护民族团结,推动援受两地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心手相牵,情比天高;真情互动,你我一家”。山东援疆181名干部人才持续与24个村224户群众结对认亲,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农家炕头嘘寒问暖,田间地头一起劳动,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闹心事,援疆干部人才春风化雨般排忧解难。“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现场,一个大礼包、一句暖心话,拉近了各自距离,增进了彼此感情,心更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同时,山东援疆干部人才还协调推动8个经济园区与受援四县的开发区结对共建,37个经济强镇结对帮扶受援四县44个贫困乡镇,65个经济强村(社区)结对帮扶四县161个贫困村(社区),实现了贫困村结对全覆盖。

山东援疆干部人才先后落实援疆资金1260万元,资助2100名贫困大学生在“象牙塔”学习深造,努力做到不让每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路上掉队。“山东对口支援喀什地区医疗免费救助行动”陆续投入援疆资金1000余万元,对当地困难家庭白内障、脑梗死等10种常见疾病予以免费救治。白内障患者揭开纱布那一刻,热泪盈眶,伸出大拇指直称赞“共产党亚克西,山东援疆亚克西”。“春蕾女童救助捐赠”“巾帼林建设”、妇女干部培训班,有力促进了“鲁喀姐妹”大融合、大团结、大发展。“青少年手拉手”“维汉一家亲”“融情周末营”等活动,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各族群众心灵深处。

国学润心灵开启文化润疆“智慧门”

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山东援疆干部人才充分发挥齐鲁文化资源优势,打造“文化润疆·齐鲁先行”品牌,在“润”字上下功夫,在“行”字上抓落实,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多个方面“领跑”文化润疆工作。

高标准打造国学教育阵地,充分发挥曲阜师范大学国学资源优势,共建新疆首家国学院——昆天国学院(曲阜师范大学国学院分院),以国学教育和研究为中心,分层次开展高级别专门人才培训教育、少数民族国学普及教育等。在英吉沙县建成南疆地区最大的多功能“英吉沙县国学书院”,形成集国学教育、研学旅行、培训体验为一体的多功能书院,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边疆。

同时,开展“齐鲁文化喀什行”“喀什文化齐鲁行”活动,选派山东国家级青年文艺工作者助力“喀什丝路文化胡杨节”,组织当地文化机构参加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等大型文化交流活动。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五进”行动(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指导改编《多彩岳普湖》等舞台剧,创作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歌舞短剧《撸起袖子加油干》,打造“农民诗人+”模式,让当地各族群众在思想上有共鸣、文化上有认同、感情上有纽带,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血液、根植灵魂。

关山万里路,建功在边疆。11月14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公布英吉沙等10个县退出贫困县,这标志着山东助力喀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政治任务取得了重要成果。对援疆工作来讲,这既是一个结束,也意味着新起点、新征程,山东援疆人正在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行。

猜你喜欢

援疆喀什山东
山东图片库
聚焦乡村振兴的“山东作为”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丝绸之路之喀什·五香人生
援疆的夜晚
舍家报国 倾情援疆
有效发挥援疆干部作用刍议
遇见喀什
帕米尔高原的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