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吸功能训练联合高压氧在老年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的应用

2020-11-27魏永霞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先心病高压氧心动图

魏永霞

作者单位: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心外一科450000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一种常见先天缺陷性疾病,表现在患儿出生前受各种因素影响胚胎期血管、心脏发育障碍或异常[1]。成年人先心病患者大多数为幼时症状无症状或不明显,成年后因气促、胸闷等症状就诊时被确诊。部分患者为幼时确诊但因多方面因素,如症状轻、经济状况差等,耐受至老年才就诊。老年先心病患者症状不具典型性,误诊率和漏诊率高,且多数患者已出现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肺动脉高压、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高[2,3]。受年龄因素的影响,临床针对老年先心病伴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常采取保守治疗。高压氧是改善肺动脉高压患者缺氧状态的常规治疗方法,具有改善微循环、提高血氧分压的作用。呼吸功能训练具有预防肺部并发症,促进先心病患者康复的作用。本文选取84例老年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呼吸功能训练和高压氧联合治疗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心脏外科诊治的84例老年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研究,应用双色球法分组。入选标准:经右心导管及超声心动图检测确诊为先心病患者;年龄>60岁;右心导管检测肺动脉收缩压>90mmHg和(或)肺动脉平均压(MPAP)>60mmHg,即符合重度肺动脉高压诊断标准者[4];知情并同意本研究者。排除标准:合并心力衰竭者;合并严重阻塞性肺疾病者;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心律失常者;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者;患有恶性肿瘤者。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MPAP、心排血指数和心内畸形类型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对比

1.2 治疗方法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高压氧治疗,首次治疗压力设定为0.20MPa,升压时间20分钟,吸氧2次,25分钟/次,中间间歇吸空气5分钟,减压时间20分钟,连续治疗15天。研究组同时联合呼吸功能训练干预,开始训练前为获取患者积极主动配合,需向患者讲解呼吸功能训练目的和训练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训练内容:①体能训练:指导患者上下楼梯训练,早晚各1次,10分钟/次;户外散步,2次/天,30分钟/次;卧床四肢伸展运动,2次/天,20分钟/次。②胸式呼吸训练:向外扩张胸部肋骨两侧,通过上举肋间外肌,扩大胸廓。训练过程中,指导患者呼吸,缓慢吸气,尽量抬高胸廓,由嘴慢慢吐气,3~5次/天,10分钟/次。③腹式呼吸训练:患者取半坐卧位或仰卧位,用鼻缓慢而深长呼吸,吸气时腹部凸起,呼气时腹部凹入,呼吸过程中尽量保持胸部不起伏,2~3次/天,20分钟/次;或在腹部放置适当重量的沙袋,以提高腹部压力,吸气时腹部隆起,对抗沙袋重量,缓慢呼气,5分钟/天,根据训练情况适当增加沙袋重量及延长训练时间。④憋气呼吸训练:配合上述胸式和腹式呼吸训练方法,指导患者用鼻深吸气,憋气3~5秒后,通过嘴唇缩窄吐气范围,缓慢呼气,吐气范围以呼气时不感觉费力为最佳,做到深吸气慢呼气,3~5次/天,10分钟/次。训练时间3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吸氧浓度。②体肺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肺动脉压(mPAP)、平均体动脉压(mSAP)、肺动脉压/体动脉压(mPAP/mSAP)。③超声心动图指标:参照《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价成人心脏构型指南》图像采集和数据测定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并同步连接心电图测量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收缩末期内径(LVEDD/LVESD)、左心房内径(LAD)、右心房横径(RAD)、射血分数(EF)、肺动脉内径(PAD),检查过程中,患者取左侧卧位,保持平静呼吸。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分析研究数据,分别应用()和[例(%)]形式表示计量数据和计数数据,并给予t和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P<0.05表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分析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PaO2、PaCO2和吸氧浓度均下降,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分析

2.2 两组治疗前后体肺血流动力学指标分析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mPAP、mSAP、mPAP/mSAP水平均下降,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体肺血流动力学指标分析

2.3 两组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指标对比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LVEDD和LVESD均升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LAD、RAD、EF和PAD均下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指标对比

3.讨论

相关疾病调查显示[5],先心病发病率占我国小儿心血管疾病之首;且伴随人口的剧增,先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新生儿中先心病的发病率高达8‰。伴随诊断技术和治疗水平的进步,先心病的死亡率降低,大多数患儿可以正常存活至成年。国外流行病学关于成人先心病发病率的统计数据显示,成人先心病发病率高达5‰~10‰,且50%以上患者为中度或高度复杂缺陷。我国人口基数大,成人先心病患者数量也较多。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因心内血流异常分流,引发低氧血症,进一步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红细胞数量增加和肺动脉重构,从而使肺动脉高压病情加重,造成缺氧和肺动脉高压恶性循环。高压氧是治疗先心病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缺氧的常规手段。

临床实践显示[6],呼吸功能训练在改善先心病患者心肺功能,特别是老年先心病患者心肺功能的效果显著。呼吸功能训练通过体能训练、胸式呼吸训练、腹式呼吸训练、憋气呼吸训练等形式,纠正错误呼吸方式,重新建立正常呼吸模式,增加膈肌活动度。长期循序渐进地进行呼吸功能训练有助于改善肺功能。本研究联合治疗后患者的PaO2、PaCO2和吸氧浓度均下降,且明显低于单纯高压氧治疗患者。PaO2、PaCO2

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肺动脉压力,分压水平下降提示肺动脉内部血压降低,治疗效果显著。联合治疗后患者的mPAP、mSAP、mPAP/mSAP水平均下降,表明联合呼吸功能训练后老年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血流通路重塑良好,心脏压力得到缓解,肺动脉内压增高状况减轻。

老年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心脏结构长期处于畸形状态,特别是右心功能障碍明显,对心功能水平定期评估意义重大。超声心动图是临床常用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无创常规检查方法,通过心脏几何形状改变,反映心功能变化。本研究联合治疗后患者LVEDD和LVESD均升高,LAD、RAD、EF和PAD均下降,提示患者的心脏功能得到改善。因心房水平分流右心系统负荷过重,缺损及分流血量增大时心脏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心脏结构代偿性改变更加明显。联合呼吸功能训练使右心结构改善,治疗过程中遵医嘱改善呼吸方式,增加腹肌、膈肌等多处肌肉活动,增加肺内容量,保证机体供氧充足。

综上研究分析,给予呼吸功能训练和高压氧联合治疗的老年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血气指标和体肺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超声心动图指标明显缓解,联合治疗方法临床应用价值高。

猜你喜欢

先心病高压氧心动图
11 366例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和检出情况分析▲
超声心动图诊断Fabry病1例
王新房:中国超声心动图之父
先心病患儿营养评估及营养干预效果评价
职业病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的效果研究
迎接高考吸点氧靠谱吗
早孕期超声心动图在胎儿严重先心病中的应用
超声心动图诊断Loffler心内膜炎1例
高压氧治疗31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