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生语文阅读的指导方法

2020-11-26陶永山

西部论丛 2020年3期
关键词:培养兴趣

陶永山

摘 要: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占整个初中语文教学的三分之一。本文从家庭、学校和学生自身的角度,阐释了语文教学的指导方法,全面概述了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水平的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家长引领;培养兴趣;老师指导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占中考试卷比重的30%左右。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文学习的成绩和水平。只有有效的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真正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阅读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需要家长、教师和学生三者配合,才能达到最终目标。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阅读路上必须助力学生阅读;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师是学生阅读的指导者,主要集中在课上讲授训练阅读方法。因此,我从三个方面对学生的阅读提出指导性建议,来探讨中学生阅读的方法和策略,以供大家参考。

一、发挥家长的引领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才是陪伴孩子时间最长的人,是孩子成长学习的重要伴侣。学生接受最早的教育就是家庭教育。家长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學生阅读能力、阅读兴趣以及阅读习惯的培养应该从家庭开始。

1.创设家长氛围,培养阅读兴趣

家庭教育是学生接受人生教育的第一场所。家长的各种行为习惯、思想方式、处事方法、正误价值观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学生。学生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他(她)在家庭中接受的最初教育,对以后的生活习惯、学习能力的影响具有先导性。因此,一个合格的家长会想尽各种办法带给学生阅读的熏陶,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首先,家长要创设一个浓郁的家庭氛围,家里要有书房,要有一定量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其次,家长要有一个良好的读书习惯,每天要定时和不定时的进行深阅读。第三,家长要让孩子陪伴在自己的身边,开展亲子阅读。在这过程中,既会培养学生与家长的亲密关系,又可以培养学生对于书籍的热爱。

2.增强表达交流,培养阅读意识

家庭教育具有一定的感染性,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思想性格、行为习惯。但随着初中生的成长和生理、心理的变化,学生与家长间的分歧不断增多。学生很少与家长交流,冷漠的亲情让他们在家庭生活中无所事事,直接影响到学习的质量。家长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关心,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思考,通过思考,相信学生会做出正确的决定。因此,家长应该善于与孩子交流而不是向孩子一味灌输自己的思想。家长与学生对于同一本书,会有不同的认识,双方可以互相交流自己对于书籍内容的想法,注意培养学生自己的阅读意识。好的习惯会陶染学生一生,而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应帮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发挥主体作用,激发阅读动力

阅读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激学生的动力。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曾在《课堂教学怎样才能影响人的行为》一书中提出:“凡是可以教给别人的东西,相对地,都是无用的,对于他的行为影响很少,或根本没有影响……能够影响一个人的行为的知识,只能是他自己的发现并转化为已有的知识。”①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唯有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阅读的摄入、理解和分析,才能达到此功效。学生能够发挥能动性积极参与,建构起对文本内容的框架,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从而通过阅读形成自己的认识,培养自己的独立阅读能力,获得丰富的知识文化,形成阅读的原动力。

2.建立知识联系,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一本书含有许多内容,学生不单单需要读,更需要思考,做到手脑并用。学生在应该把各个文本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联系,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结点,全身心的投入到书籍的阅读中,将自己的全部经验知识调动起来,主动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整把握书籍的内涵,才不会在阅读中蜻蜓点水、水中浮瓢,才能形成真正的阅读能力。

三、教师课堂的正确指导

在语文课堂上,阅读讲解与分析是课堂的主要内容。课堂上的精读是一节课的主体,而课外略读是课堂教学的补充;精读是学习阅读技巧,略读是精读知识的实际应用。在当今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理顺好精读与略读的关系。温儒敏教授《给部编版教材编者的一封信》中提到:“要将精读和略读的区分度加大,略读不只是比精读简单,而是承担精读未能担负的那些功能,比如试验和练习浏览、检视、快读、猜读,而精读课中这些方法是很少的。”②由此可以看出,通过语文课堂学习的课文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课堂阅读方法的指导,掌握常用的阅读方法,开展大量的阅读实践,才能将提高阅读的实效性。

1.学会做读书笔记

古人讲:“不动笔墨不读书。”告诉我们读书就要做读书笔记,以加强学生对书中信息的处理,加强掌握书中的内容。另外,做读书笔记,还可以杜绝学生开小差的情况,控制学生的自制力。读书笔记分为摘要式、评注式、记载式和心得式四种。它又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对书中内容的摘录,另一层次便是写下自己真实的阅读感受。通过读书笔记的完成情况,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并可以通过读书笔记。也可以和学生进行阅读探讨,以笔记为依托,帮助学生加深对书籍内容的掌握。

2.开展读书活动

现在通用的阅读教学过程理念,是叶圣陶先生提出的:“预习——讨论——练习”的阅读过程③。其时,这种读书方法阐释了读收的重要过程,有讨论、有练习。要提高阅读效果,必须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其中包括读书班会、专业阅读课等活动,让学生谈自己读书的见解、对名著主题思想的理解、人物形象的把握等,在合作中体味阅读的快乐,加深理解书籍的内容,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在交流中,教师必须进行指导,尤其是要围绕阅读方法进行阅读指导。既要让学生全面把握文本,又要引导学生注重阅读细节,以便整体把握文本。让学生能在阅读中体验到阅读的快乐,收获的喜悦,从而了地激发学生的阅读的兴趣。

3.营造学生阅读氛围

一个学校,应该打造书香校园。一个班级也应该打造一个班级文化,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助力学生阅读。班级应设立图书角,通过捐赠等方式建立小型图书馆,张贴读书宣传标语或宣传画,布置读书园地、阅读比武展台等。良好的班级文化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通过阅读,学生可以驰骋在知识的海洋,感受到文化知识的奥秘,品尝书中酸甜苦辣,理解感受不同作品所传达的情绪情感。

以上是我对提升阅读水平的一点粗浅的见解。随着中高考的命题方式的变化,阅读量也在逐步增加,阅读面也越来越宽,哲学、地理、历史、科学都在悄悄地渗透到语文阅读中,它也增加了阅读的难度和维度,挑战着我们陈旧的阅读方法。

当然,由于阅读的“功利化”,孩子阅读主要是为了迎接考试,让阅读走进了误区。加之,教师的缺乏有效的阅读指导,关注阅读程度不够,制约了语文阅读的发展,也为现代阅读敲响了警钟。新形势下的阅读应朝着多角度阅读、多范围阅读发展,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式。通过家庭、学校和学生自身努力,让学生体味到多姿多彩的生活,增加丰富的想像力,开阔学生视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 朱绍禹.中学语文教学法[M].北京:中华书局.2015.

[2] 张云鹰.开放式阅读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3] 曹明海.语文教育学[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培养兴趣
翻转课堂,培养兴趣,改善职高数学教学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浅谈如何构建高中英语高效课堂
以合理运动实践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思考
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浅谈初中物理启蒙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日记写作兴趣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