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IMT、ox-LDL的影响

2020-11-26姜玉红付艳红

哈尔滨医药 2020年5期
关键词:罗布阿托硬化

周 鹏 姜玉红 付艳红

(睢县中医院脑三科,河南商丘476900)

急性脑梗死属于脑血管类疾病,是由于患者的脑内血管壁发生病理改变,致使血管狭窄、拥堵或闭塞,引起血流不畅,进而脑组织血氧供应中断,最终导致脑部细胞坏死等一系列过程[1-2]。发病后若不及时救治,患者的神经功能受损持续时间过长可致残、致死[3],本病主要发生于中老年患者,且脑血管官腔病变大部分来源于动脉粥样硬化[4]。阿托伐他汀长年作为缓解急性脑梗死的降脂药,其可改善血液黏度以及调控血脂,但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效果欠佳[5]。普罗布考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的降脂药,以及其抗脂质氧化等作用调控血脂水平,不少研究均证实,该药物与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于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佳[6]。本研究为求证两药联用的治疗效果,特选取本院120例急性脑梗死分组并予以两种治疗方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采用随机且自愿原则将本院于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 50~75岁,平均(60.85±5.42)岁;NIHSS 评分[7]为8.83~15.22分,平均(11.02±1.12)分。观察组男35例,女 25例;年龄 49~76 岁,平均(61.14±5.95)岁;NIHSS 评分为 8.57~15.09分,平均(10.87±1.08)分。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研究已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备案且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我国权威组织2010年颁布的诊断标准[8],且经实验室检查、CT、MRI确诊为急性脑梗死者;②发病后入院治疗时间均在72h内、NIHSS评分低于17分者;③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已签订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严重的肝肾肺等功能不全、免疫系统异常、恶性肿瘤者;②高龄(超过90岁)、血压及血糖极不平稳且治疗依从性差者;③认知障碍、精神异常者。

1.3 方法:对照组给予急性脑梗死基础治疗,而后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药物治疗,用法用量:口服,20mg/次,每晚服用。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使用阿托伐他汀片与普罗布考片药物治疗,用法用量:阿托伐他汀片同上,普罗布考片口服,0.125g/次,2次/d。

1.4 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ox-LDL、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两组患者于入院后和治疗6个月后分别采集空腹静脉血3mL,置于抗凝管中,-4℃环境下行离心操作,离心转速为4000r/min,时长10min,离心完毕后取血清置于-80℃保存。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上述指标;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IMT和斑块面积。两组患者于入院后和治疗6个月后分别行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IMT视为动脉管腔内膜动脉腔到中外膜的距离,当IMT≥1.2mm则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阳性。每个斑块测量三条直径,选取最长的两条直径作为斑块的长与宽,两者相乘结果为斑块面积;③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使用卒中量表评估,满分42分,患者分数越高则提示神经功能损伤越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生化指标比较:观察组血清ox-LDL、hs-PCR、MMP-9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详见表1。

2.2 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结果比较:经治疗后,观察组IMT和斑块面积较对照组均显著减小(P<0.05),详见表 2。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s-PCR、ox-LDL、MMP-9 ()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s-PCR、ox-LDL、MMP-9 ()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 n ox-LDL(ug/L) hs-CRP(mg/L) MMP-9(m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60 7.75±1.21 6.85±0.57* 18.23±6.45 3.26±1.02* 381.25±42.65 105.47±30.25*对照组 60 7.78±1.22 7.35±0.74* 19.01±6.54 8.98±2.14* 384.64±43.69 122.36±35.67*t值 - 0.135 4.146 0.658 18.690 0.430 2.797 P值 - 0.893 0.000 0.512 0.000 0.668 0.006

表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IMT和斑块面积 ()

表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IMT和斑块面积 ()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 n IMT(mm) 斑块面积(cm2)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60 1.70±0.11 1.12±0.10* 0.89±0.09 0.69±0.04*对照组 60 1.69±0.10 1.43±0.11* 0.90±0.10 0.72±0.05*t值 - 0.521 16.153 0.576 3.629 P值 - 0.603 0.000 0.566 0.000

2.3 NIHSS评分比较: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详见表 3。

表3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 ()

表3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 ()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60 10.87±1.08 3.67±1.25*对照组 60 11.02±1.12 5.54±1.74*t值 - 0.747 6.761 P值 - 0.457 0.000

3 讨论

针对急性脑梗死发病人群调查发现,发病基础大多为经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性斑块堆积与不稳定性斑块破裂均是导致急性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原因,斑块的结构、面积及体积等是斑块引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9-11]。而脂质代谢、炎性反应、免疫反应等与动脉斑块形成有相关性,研究发现急性脑梗死发病人群中血脂异常的中老年人占比极高[12-13]。他汀类药物是公认的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有维稳调控能力药物,可很大程度上限制胆固醇的合成[14]。但在临床实际应用中,仍然有一部分高危人群在服用此药后发病。普罗布考是一种抗脂质氧化类的降脂药,具备是胆固醇逆转运能力,对人体内脂质代谢动态平衡的调控效果理论上优于他汀类药物,其两酚环结构可抑制脂质氧化,从而抑制MMP类因子的活性,是维持动脉硬化斑块稳定的原因之一[15]。ox-LDL、IMT均是公认的评价动脉硬化斑块所致的急性脑梗死病情的重要指标,hs-CRP、MMP-9水平的升高则提示动脉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ox-LDL、hs-PCR、MMP-9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其IMT和斑块面积较对照组均显著减小;其NIHSS评分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以上结果均表明普罗布考片和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用于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更佳,对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效果更加显著,脑部血管闭塞情况改善、血氧供应及时恢复,从而及时缓解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总体而言临床疗效更优。

综上所述,普罗布考与阿托伐他汀两药联用于急性脑梗死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优,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抑制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罗布阿托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阿司匹林片与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观察
罗罗布的狂想曲
LN17模具钢预硬化热处理正交试验
罗罗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