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美丽家园建设

2020-11-25唐莎莎

银幕内外 2020年5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人文精神建设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环境问题愈演愈烈,我们生存的家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本文主要从美丽家园建设的内涵、特征以及意义出发,论述美丽家园建设的目标、原则、影响因素及其具体要求。家园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家园的美丽是我们共同的价值追求,建设美丽家园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关键词:美丽家园;建设;生态文明;人文精神

“诗意地栖居”,这是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从诗人荷尔德林的诗句中演绎出来的哲学命题,也是中西哲人深入思考人与自然关系后所滋生的美好理想。这一理想表明,客观物质世界是所有生命体存在的基础和前提。对美丽家园建设的追寻,不仅是人类重新追求生存根基、重建价值信念的过程,也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相互依存的过程。然而,现实的生存状况一度地阻断了通向理想的路,诗意栖居的家园正在承受着不能承受的破坏。与此同时,我们党科学地汲取了东西方生态建设的智慧。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突出位置,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总布局之中,并且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呼声,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因此,这使得美丽家园建设的任务更加紧迫。

一、美丽家园建设概述

(一)美丽家园的内涵

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快速推进,乡村发展取得重大成效。美丽中国建设也被提出,这就使人们不得不重视我们的家园建设了。因此,这就有很多人就对美丽家园的内涵有一定的探索。有学者认为美丽家园就是指生存环境优美、硬件设施齐全、经济富庶、山川秀丽;也有学者认为美丽家园就是指心灵的干净无干扰、生态环境的好转,等等。但是综合来看,家园美不美关键要从两部分去阐述。首先得看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直观地反映这一个生存系统的现存基本状况。其次看人们的思想状况,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人文状况,这本质的反映着这个生存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总之,美丽家园是体现生态、社会、文化和谐发展的一个表现,它是一个全面的、综合性的概念,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相结合的。

(二)美丽家园建设的特征

1.整体性

整体性是美丽家园建设的一个显著特征,美丽家园建设是一个整体性工程,有着特定的内在建设构架。美丽家园建设关注的应该是整个生存系统的各个组成因素的共同发展状况,其内部各要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缺一不可。

2.综合性

综合性是美丽家园建设的一个基本特征,以美丽家园建设中的直接经验和实际操作为基础,是对美丽家园建设各个方面的直观反映。美丽家园建设不仅要兼顾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而且还必须要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相联系,将美丽家园建设过程中的所有因素整合起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3.层次性

层次性是美丽家园建设的一个特殊的体现,美丽家园建设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外在美的更高层次则是培养内在美。其次,在美丽家园建过程中由于建设主体的知识水平层次的不同,所以对于不同人所说美丽家园的水平层次不同。最后,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对美丽家园建设的追求层次是不一样的。早先,针对美丽家园建设人们主要关注的是建设美丽生态。现如今,人们更加关注人文精神建设,追求自身精神家园的美丽,人们对美丽家园的追求层次不断提升。

4.科学性

美丽家园建设是在尊重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下而提出的,具有科学性。美丽家园建设要求人类尊重自然发展规律,要求人类在实践的基础上,规范自身行为,保护自身生存系统,从而形成和谐稳定的生存环境。美丽家园建设符合人类生存发展规律的要求,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可能和物质保障。建设美丽家园是人类发展的价值追求,是人类探索自身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呼吁。

5.可发展性

实践是永续发展的,所以对于建设美丽家园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早先,对于建设美丽家园的认识必定不会满足后来社会认知的发展。实践会给人们提出新的课题,因此针对美丽家园建设的内容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着变化。这世界上不会有一成不变的东西,美丽家园建设也是如此。

(三)美丽家园建设的意义

第一,建设美丽家园符合自然规律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主体对客观物质世界的科学把握。自然界的发展有着自身的运行规律,人类在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过程中,应该在正确认识和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人的主动创造精神。建设美丽家园正是个体运用自然规律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其整体过程都充分体现了尊重自然规律的本质要求。“世界物质统一性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建设美丽家园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统一,是自然规律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科学运用。

第二,建设美丽家园符合个体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满足个体生存发展的现实需要。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人类首先必须满足吃、穿、住,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经济、文化、科学、艺术、宗教等等。个人的发展需要有强大的物质保障和健康、穩定的环境,美丽家园建设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建设美丽家园不仅给个人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而且也为人们建设一片心灵的净土。人类精神领域中的情感因素都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以及自身存在的前提下进行的。建设美丽家园是人类摆脱当前生存困境而做出的科学回答。“生态文明”“美丽家园”“永续发展”,这些字眼让人们感受到了民生的温度。习总书记曾说过,要让人们增强获得感。建设美丽家园,让人们深切地感受自身所处之地的美丽与宁静。

第三,新时代下,我国的建设目标是将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美丽家园符合我国的发展战略,符合新时代的奋斗目标,对实现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美丽家园建设关系的不仅仅是生态问题,它还关系着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社会的全面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建设美丽家园有力于构建稳定的社会发展环境,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健康、有序的内部环境。如果一个国家没有稳定的发展环境,那么其政治、经济发展将会是混乱的,其发展速度、水平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建设美丽家园有有利于形成强大的社会凝聚力,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从而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和谐发稳定。

有利因素:首先,国家对于美丽家园建设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法规。家园建设关系着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习总书记曾在《在海南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中,说到“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明确的指出了应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我们的家园,使我们的家园更加美丽、清洁,从而实现家园的永续发展。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美丽家园建设提供大批的高素质人才,有益于形成强有力的社会凝聚力,推动美丽家园建设的速率。再次,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美丽家园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任何社会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物质支持,雄厚的经济实力是开展美丽家园建设的有力保障。

(二)具体要求

第一,要求发展经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美丽家园建设提供基本保障。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增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着力构建健全、完善的经济体制,为经济领域的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形成绿色、环保、可持续的生产方式。

第二,要求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美丽家园建设需要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共同努力建设美丽家园。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是居民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增强素质教育建设,提高人们科学人文素养,提升美丽家园建设队伍的质量。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美丽家园建设提供制度保证。建设美丽家园需要强有力的领导集体,需要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新格局。

第三,要求个体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自身的人文素养,提升自身对家园的关注度,形成对美丽家园建设的正确、科学地认识,用正确的认识去指导实践。个体在工作、生活中应该形成与他人、与自然之间友好相处的状态,共同为美丽家园建设贡献自身力量。个体应该积极投身到美丽家园建设之中来,为美丽家园建设建言献策,并且能够时刻規范自身行为,不乱扔垃圾、不做破坏生态发展的事情,将保护生态环境落实到自身的具体行动之中,为建设一个清洁、宜居、美丽的家园而不懈努力。

总之,建设美丽家园这项伟大工程需要个体的通力合作,需要调动一切社会力量为之努力。家园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家园的美丽是我们共同的价值追求。建设美丽家园需要我们综合各方面的因素,科学准确地把握现实发展规律,在实践之中积极发挥自身能动性,团结一切有利条件为之奋斗。

参考文献:

[1] 孙金波.在美丽中国诗意栖居[J].中国科学报,2013(03).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编写组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 谢俊.“四个全面”引领实现中国梦的战略布局[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15.

[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编写组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5]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R].人民出版社,2017.

[6] 黄俊娣.重视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家园[D].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14.

[7] 刘勇.我国生态效率型组织发展的研究[D].新疆大学,2006.

[8] 崔喜林,程秀军.构建和谐社会的多层面分析与思考[D].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

[9] 毕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D].农工党海南省委会,2016.

[10] 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唐莎莎(1994—),女,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人文精神建设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寒露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