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阶段性总结反思

2020-11-25杨波

银幕内外 2020年5期
关键词:环境设计课程教学

摘要:该论文从近三年的实际教学经验出发,结合学生的反馈意见,对环境设计本科阶段的专业教学进行了阶段性总结与反思,并今后的教学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环境设计;课程教学;总结反思

一、现有课程体系

学科基础类课程开设于一年级,这一时期的学生刚刚接触大学生活,专业知识储备基本空白且保持着相对较高的学习热情,所以,此类课程应着眼于丰富人文素养、构建设计思维。

专业核心类课程开设于二至三年级,随着专业方向的明确逐渐细化,这一时期的学生已经初步形成设计思维,同时渐渐产生了对未来生活的构想,所以,此类课程的教学应着眼于掌握专业基础、形成专业逻辑。

学科基础类课程开设于二至四年级,这一时期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并能够独立完成设计方案,同时对未来的生活规划更加明确,所以,此类课程的教学应着眼于明确专业方向、拓展设计视野。

学科基础类课程开设于二至四年级,这一时期的学生已经形成了相对全面的设计思维逻辑,也基本形成了对未来生活的规划,所以,此类课程的教学应着眼于丰富设计灵感,深化设计能力

二、现状问题反馈

(一)课程安排与教学内容

就课程安排而言,各学期课程安排缺乏次序性与衔接性,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作业布置相对独立,当课程间隔较短且作业量较大时,学生难以保证作业质量。就教学内容而言,第一,希望学习更多基础知识以夯实根基,拓展更多专业内容以开阔视野,且课程教学要考虑到学生现有水平,降低理解难度保证通俗易懂;第二,希望各年级及各学期的课程在具体内容上能实现更好地过渡与衔接,保证在充实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实践能力;第三,希望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及平时,能多一些答疑机会。

(二)学习环境与教学方式

就学习环境而言,本专业对实践性和操作性要求较高,有时作业量较大,缺乏能够进行长时间设计与绘图的专业教室,只能在宿舍完成学习任务,但用电时间有限,导致学习时间和作业效果均难以保证。就教学方式而言,第一,希望增加现场教学及实践指导,特别是现场调研指导与测绘工具使用等;第二,希望课堂互动更丰富多样;第三,学生对作业评判的公正性很敏感,希望评判和分数能更加明晰,特别提到了分组完成作业,固定的人员构成和微妙的人际关系会影响学习热情与成绩评判。

(三)毕业年级的特殊诉求

相对于其他年级而言,毕业年级的诉求有些特殊,他们主要希望获能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供自己支配。据学生反映,目前毕业年级的课程相对较多且时间比较紧张,各自独立的课程作业分散了本就有限的精力,不但無法产生令人满意的设计成果,而且与考研就业的关联较低。与此同时,毕业年级同样拥有对专业教室的诉求,以便集中学习、备战考研或完成毕业设计。除此之外,他们还希望获得更多的实习渠道与考研资讯,以便使自身的未来更加明朗。总而言之,毕业年级的主要诉求在于对自己毕业之后走向社会或继续深造的规划。

三、优化改进方向

学生的反馈意见真实的反映了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本人结合近三年的教学经验,现从以下三方面总结了教学的优化改进方向。

(一)优化教学模式

培养方案中各年级及学期的课程设置是经过反复论证形成的,能够保证从整体上达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效果,问题在于各个学期的课程安排及每门课程的教学方法。各个学期的课程安排应树立整体意识,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有次序性的展开并保证合适的时间间隔,教师应对排课问题提前协商好,再反馈给教学秘书;每门课程的教学应在次序性的基础上展开,由于特点各异,应差异性的采取有效教学方式。总体而言,应注意三方面:第一,框架合理,保证各章节或专题在讲授逻辑上的合理性;第二,斟酌内容,保证授课内容精简有效、通俗易懂;第三,合理规划好理论讲解与课程实践的学时,同时控制作业量,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与精力思考提升,这样也能避免过多占用课余时间及受环境所限造成的作业完成难度较大的问题。

(二)完善道德品格

对于教师而言,提升学生的专业自信并帮助学生明确人生规划同样十分重要,这甚至可被视为教学中的隐性目标。高等教育阶段是促使学生走向成熟、步入社会的关键时期,随着专业知识的丰富,学生的人格也愈加完整,学习的本质是把握事物的内在规律,形成属于自己的认知机制及思维模式,目的在于更好的自我提升并面对生活,这些均需要通过教师在课堂中悉心引导,因此,教师应认清自己的责任,认真上好每一门课程。时代和环境的变化会导致人的思想持续更新,学校教育对塑造人的思想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应及时了解到学生的生活思想状态,这有利于教师多角度的考虑学生问题。总而言之,专业知识的教学并非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全部,教师应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提升学生面对学业及生活的信心。

(三)助力学生未来

本人曾担任过几次毕业年级的课程教学,最大的问题在于出勤率难以保证,前两次课程能保证出勤率达到70%,后续课程会逐渐降低到鲜有10%的情况。经过了解与沟通,学生基本都在实习单位或冲刺考研,对于处在人生关键阶段的他们而言,落实工作或继续深造实则更加重要。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应避免两者间的矛盾,帮助学生度过这一重要阶段。本人曾尝试对毕业年级的授课模式进行改进:第一,将授课内容与考研实习紧密结合;第二,合理控制理论学时,留出更多时间自由答疑;第三,最大限度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总而言之,要助力学生度过这一关键时期。事实证明,学生是乐于接受这一模式的,特别是在答疑阶段,许多考研学生都会提出问题并相互交流,这为他们赢得了宝贵的备考时间与考试经验。这也启发教师,应将课程教学与学生的人生规划与实际需求紧密结合,避免课堂与生活的脱节。

作者简介:杨波(1989—),男,天津人,讲师,艺术学硕士,研究方向:环境设计教学与城市环境设计。

猜你喜欢

环境设计课程教学
环境设计中的装置艺术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艺术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研究
乡村传统民居环境设计改造与保护略谈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环境设计理念下的城市中心建筑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浅谈微课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