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邓小平关于《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党同群众的联系》讲话的现实启示

2020-11-25李妍

时代人物 2020年20期
关键词:党的领导关键

李妍

摘要:1957年3月18日,邓小平《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党同群众的联系》的讲话,虽身处山西,却立足全国,体现邓小平深邃的全局观念和长远的战略眼光。六十多年后的今天,这篇文章仍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党的领导;关键;依靠群众

邓小平的《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党同群众的联系》讲话一文收录在《邓小平文集(1949-1974年)》中卷,这是1957年3月18日,邓小平在山西省直机关、太原市机关干部,厂矿企业负责人大会上报告的要点,但这篇讲话却不是完全针对太原、山西的情况讲的,而是针对全国性的问题讲的。身处山西,却立足全国,体现邓小平深邃的全局观念和长远的战略眼光。也正因于此,这篇讲话在六十多年后的今天,在坚持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体系的国家治理大背景下,仍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具体来讲,这篇讲话对我们的现实启示有以下几点。

一、 分清主次,正确对待党的领导过程中的成绩与错误

成绩是基本的,错误是部分的。邓小平在文中指出,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中国革命是不可能胜利的。在革命中,党的领导不是没有错误的,但革命总是胜利了,总是干对了。革命胜利后,党领导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家的情况不是一切都美好的,那不可能;不是一切都是正确的,那也不可能。我们国家成绩是基本的,错误是部分的。[[1]]这里可以看出,邓小平准确的厘清了主次矛盾,主要矛盾是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成绩是主要的,错误是次要的,总体是好的,这也就抓住了主次矛盾的主要方面,没有以偏概全。这也启示我们理应正确看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回望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来时路,有成功也有教训,但总体来讲成就是巨大的,问题也是存在的。奋力驶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未来路,也不会一帆风顺。决不能抓住部分不好就否定全部。

不能忽略不优越的部分。邓小平指出,我们讲成绩是基本的,但回过头来说,还是有些部分有毛病,是不优越的。我们党不了解这一点,就会盲目乐观。[[2]]这是邓小平充分把握主次矛盾方法论的必然结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主次矛盾的原理启示我们在认识和解决复杂事物的矛盾时,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在聚焦重点时,也要有两点视野。这就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正视党的领导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不能对缺点和不优越的部分视而不见,掩耳盗铃,善于从错误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补齐短板,完善不优越的方面学会解决新问题新挑战。

二、抓住关键,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党的领导的好坏,关键在于能否依靠群众。邓小平指出:“党的领导的好坏,关键在于能否依靠群众,能否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3]]同时,他居安思危,精辟的指出了当时脱离群众现象背后的历史和现实原因。虽然,这是邓小平针对上世纪50年代末对当时党内存在的脱离群众问题的分析,但其对干部脱离群众根源的论述,在今天仍然适用。他说,干部脱离群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干部离群众越来越远了,没有生活在群众中,和生产者接近少了,自然对群众的思想、生产和生活熟悉的也就少了,对群众的问题也就不了解了。环境能够改变人的意识。由于干部和群众的生活条件、环境不同,对问题看法,关注点也就不同,不再愿意和群众共甘苦,久而久之便会形成脱离群众的阶层。[[4]]那么,党员干部独立于群众之外成为独自一个阶层,这一阶层又得以不断固化,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党在群众中的威信丧失,党也无法真正的领导人民群众,党的执政地位必将岌岌可危。“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是也。

同群众商量问题,依靠群众解决问题是根本。加强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最根本的。邓小平指出应该把我们党的老章程恢复起来即所有的同志都要密切联系群众,同群众商量问题,依靠群众解决问题,不能脱离群众,看不起群众。

为什么要同群众商量问题呢?邓小平分析了人民群众的优点和本质特征,即我们的人民群众是守纪律的,懂道理的。只要讲道理,人民就会赞成的,问题也就会解决的。抓住了人民群众这一本质特征,决定了我们加强党的领导,必须采取与群众商量问题,依靠群众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实这里强调有效沟通的重要性。需要我们的干部经常同群众接触,向群众了解情况,解决他们的问题,同群众同甘共苦,工作中遇到困难向群众说真话,讲清道理,使群众了解实情,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少犯错误。也不会被别有用心之人所煽动和利用。

用小民主避免大民主,理性对待群众闹事问题。邓小平在讲话中指出,群众闹事大量的问题是人民不满意,闹事闹得对或不对都是人民内部矛盾。[[5]]这里首先将群众闹事问题定义为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而非敌我矛盾问题。这也是我们在处理群众闹事问题理应把握的基准点。在此基础上再谈进一步分析群众闹事的原因,进而找到解决群众闹事的办法。

群众闹事的原因,邓小平指出大体上有这样两种情况:一是对群众正当的要求不闻不问,应该解决又可能解决的问题,也不去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也不向群众解释。因此,群众一肚子气,就闹起来了。二是群众要求是有理由的,但是办不到的,却不和群众摆事实,不做群众的工作,让群众了解真相,而是采取粗暴的办法,群众当然也就闹起来了。

如何避免群众闹事的问题?邓小平告诉我们,不分是非问题用简单粗暴的行为和惊慌失措、一味的退让都是不可取的。他说,群众闹事叫作大民主,我们不提倡。避免群眾闹事前提条件是必须有小民主,没有小民主一定有大民主。如何平时做到有小民主呢,就是必须搞好经常的民主生活。民主生活就是避免群众闹事这种大民主的。通过民主生活这种方式,让群众充分的表达意见,对的,办得到的就办,对的但办不到的就做解释,不对的就进行教育,开展讨论,孤立错误的。有小民主才不会有大民主。

如何处理群众闹事问题?用小民主防患群众闹事的大民主,并不意味着不允许任何群众闹事问题的发生。当群众闹事问题不可避免的发生时又应该如何应对呢。邓小平指出,第一,不要怕闹事,闹事本身也是暴露问题的一种方式。作为党的领导,不提倡大民主,但应该允许群众闹事,不能说一闹就是了不得了。第二,不能一味打压,妨碍问题暴露。闹事总是由于我们工作有薄弱,要利用闹事这一机会把问题弄清楚,利用这个闹事来补课,补平时思想政治工作之不足,把是非弄清楚,不要含含糊糊。第三,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区别性质,正确处理。第四闹事解决以后,要加强民主生活,加强人民团结,提高群众觉悟,提高领导水平。[[6]]

针对群众闹事这一问题,邓小平可以说既为我们提供了认识论也为我们提供了方法论,从对群众闹事问题性质的定义,到如何用避免群众闹事,再到如何解决群众闹事问题,让我们看到理性对待和处理与人民群众关系的典范。

三、发挥合力,运用好群众监督巩固党的执政之基。

堅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邓小平在文中指出:“我们的党是一个有功劳的党、有威信的党,共产党员功劳大就很容易高人一等,比人民高一等,比党外人士高一等,这就很危险,所以必须接受监督。”这也就启示我们巩固党的执政,监督必不可少。从我们党自身来讲,一个政党思考问题的角度是有限的,而弥补这一“有限性”就需要通过监督来完成。这里“监督”应包括党的监督、人民的监督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科学家的监督。这也是属于人民群众监督的一部分。通过监督,我们党在决策前可以有从各个角度考虑问题的机会,听取各方意见,科学决策。“这总比从一个角度看问题有好处,我们党考虑问题有对的,也有不对的;党外人士提的意见有对的,也有不对的。共产党当政如何当得好,如何能不脱离群众、少犯主观主义错误?必须要有监督。”[[7]]所以,邓小平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好得很。事情要靠大家做。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邓小平在文中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可以使我们思想开放,在不同思想的碰撞中认识新问题。正所谓,真理愈辩愈明,正确的东西总是在同错误的东西斗争中才证明它是正确的。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全方位领导的实践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民主集中制原则和机制不断探索创新,不仅让党内政治生活焕然一新,更让党领导现代化国家治理有强大的制度支持,从不同方面为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299-301.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302.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304.

[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305.

[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308.

[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311.

[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314.

猜你喜欢

党的领导关键
科技看百年
如何让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对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一致性的认识
破解行程问题的关键:读懂图象
清淡健康的饮食是预防橘皮纹的关键!
朱景文: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
张荣臣:党的领导是最根本的保证
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什么关系?
鹏鹏猪
画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