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切断减弱术治疗斜视伴下斜肌功能亢进的效果

2020-11-25闫利霞马琳张鑫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31期
关键词:直肌斜视眼球

闫利霞,马琳,张鑫

(开封市中心医院 小儿眼科,河南 开封 475000)

斜视是临床常见眼外肌疾病,主要分为麻痹性斜视、共同性斜视两大类,多发于儿童时期,常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造成弱视、立体视觉减弱或丧失[1]。目前,手术是治疗斜视的最佳手段,且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手术时机以6~7岁最佳,以改善外观、矫正眼位、建立双眼视功能。水平肌加强减弱术是近年来治疗斜视的主要术式,以改变视轴方向,矫正视力。研究指出,下斜肌功能亢进造成起内旋作用肌肉、起外旋作用肌肉间力量失衡,加重斜视症状[2]。下斜肌切断减弱术通过针对性下斜肌处理,能有效恢复下斜肌功能,改善眼球旋转状态。本研究选取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8例斜视伴下斜肌功能亢进患儿为研究对象,探讨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切断减弱术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8例斜视伴下斜肌功能亢进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为2.5~14.0岁,平均(8.69±2.10)岁;病程0.3~5.0 a,平均(2.43±0.65)a;斜视部位为左眼23例,右眼21例。观察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为2.0~13.5岁,平均(8.10±2.02)岁;病程0.5~4.5 a,平均(2.52±0.63)a;斜视部位为左眼24例,右眼2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斜视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开封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①经眼部外观、屈光及视力检查确诊为斜视,伴发下斜肌功能亢进;②年龄≤14岁;③眼前节和眼底相关检查未见异常;④交替遮盖双眼可固视;⑤注视性质为中心注视;⑥向侧方注视时,患眼上斜视度数出现不同程度增加;⑦符合手术指征,接受手术治疗;⑧患儿家属签署研究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既往接受过眼部手术;②手术或麻醉禁忌;③心、肝、肾等器官疾病;④眼球运动障碍,合并眼球震颤等其他眼部疾病;⑤中途失访。

1.3 治疗方法

1.3.1观察组 接受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切断减弱术治疗,全身麻醉,仰卧位,于眼睛颞象限平行于角膜缘结膜处做切口,取贯穿结膜、肌间膜、眼球筋膜至巩膜切口,长度3 cm;以下直肌、眼外间的涡状静脉为基准,沿眼外直肌、下直肌钩出下斜肌,套圈缝合,离断下斜肌;距下斜肌止端6 mm处套圈缝合下直肌,距止端5 mm处切断,缩短下直肌,并缝合断端。

1.3.2对照组 单纯接受水平肌加强减弱术治疗,手术操作方法同观察组。

1.4 观察指标

1.4.1手术效果 治愈为可上下旋转25°,且水平斜视度<15°;有效为可上下旋转25°,且水平斜视度为15°~20°;无效为可上下旋转25°,但水平斜视度>20°。将治愈、有效计入总有效,计算总有效率。

1.4.2下斜肌功能亢进有效率 有效:眼球内转和第一眼位呈51°时,眼球可上转;眼球外转和第一眼位呈39°时,可外旋和轻度外转。

1.4.3斜视度 通过视动眼震仪、新型视力检测卡、儿童图形视力表检查斜视度数。

1.4.4斜视度变化情况 两组术前及术后3、6个月视近(5 m)和视远(33 m)斜视度变化情况。

2 结果

2.1 手术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效果比较(n,%)

2.2 下斜肌功能亢进有效率观察组下斜肌功能亢进有效率为90.91%(40/44),高于对照组的72.73%(3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9,P=0.027)。

2.3 水平斜视度情况术前,观察组水平斜视度[(26.58±4.10)°]与对照组[(26.11±4.8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90,P=0.626);术后,观察组水平斜视度[(6.68±1.10)°]低于对照组[(9.89±1.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37,P<0.001)。

2.4 视近、视远斜视度术前,两组视近、视远斜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两组视近、视远斜视度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视近、视远斜视度比较

3 讨论

斜视是小儿常见眼科疾病,由眼球运动及位置异常诱发双眼视轴分离所致,其发病通常与遗传、外伤、眼内直肌减弱、眼肌力失衡相关[3-4]。眼球正常运转受6条眼外肌控制,包括2条斜肌、4条直肌,2条斜肌主要支配眼球做垂直运动,2条内外直肌支配眼球水平方向运转,2条上下直肌与斜肌作用相同。眼球运动异常造成小儿斜视,与眼外肌功能密切相关[5-6]。目前,针对小儿斜视,主要有非手术及手术两种治疗手段,非手术治疗需患儿长期高度配合方可达到治疗效果,但多数患儿治疗依从性不足,临床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手术虽为有创操作,但效果快而明显。研究指出,年龄越小,手术治疗斜视效果越好,并可改善外观,矫正眼位,建立双眼视功能[7]。水平肌加强减弱术是既往治疗斜视常用术式,通过直肌松解,改变视轴方向,矫正视力,但对下斜肌功能亢进改善效果有限。下斜肌切断减弱术是缓解下斜肌功能亢进的有效术式,沿眼外直肌、下直肌钩出下斜肌,经套圈缝合后离断下斜肌,对缓解下斜肌功能亢进具有重要作用。李占元[8]指出,相比单纯水平肌加强减弱术,结合下斜肌切断减弱术治疗小儿斜视,更加符合眼球转动受斜肌及直肌支配原则,对提高手术效果,降低斜视度数具有重要作用。肖志刚[9]指出,在小儿斜视治疗中,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切断减弱术能减轻患儿斜视症状,改善下斜肌功能,提高临床效果,可作为小儿斜视常规手术方案。基于此,本研究将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切断减弱术应用于斜视伴下斜肌功能亢进患儿,结果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下斜肌功能亢进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术后水平斜视度、视近及视远斜视度低于对照组,说明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切断减弱术可有效降低斜视伴下斜肌功能亢进患儿斜视度数,恢复正常下斜肌功能。

综上所述,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切断减弱术可有效治疗斜视,降低斜视度数,恢复下斜肌正常功能。

猜你喜欢

直肌斜视眼球
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治疗对间歇性外斜视患儿视觉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抓人眼球
抓人眼球
两种术式对小儿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视觉功能影响
单侧内直肌截除术治疗儿童残余性和复发性外斜视的疗效
目不斜视
发现斜视后应该如何治疗,你知道吗?
部分遮盖法联合角膜塑形镜治疗小度数间歇性外斜视合并近视短期疗效观察
“上帝”视角回顾2017年:8张照片震撼眼球
直肌返折术治疗水平斜视60例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