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质量发展下中国低碳转型的机遇与挑战

2020-11-25吴海洋

市场周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能源经济发展

吴海洋

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的Living Planet2018指出,由于人类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而推动气候变化并污染地球,造成全球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相对于1970 年下降了60%。气候变化成为地球上人类生存的最大威胁。中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环境保护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中国经济低碳转型的机遇与挑战研究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具有积极意义。

一、低碳经济概念

2003年英国政府发布Our Energy Future-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能源发展白皮书,首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重点讨论了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识。

二、中国经济低碳转型面临的机遇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低碳转型为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做到把握历史机遇,才能引领世界发展的风向标,在国际新一轮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宏观政策支持低碳转型发展

中国十分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已将气候问题纳入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总体战略中。《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于2007年6月正式发布,该方案主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提出包括法律、经济、行政及技术等一系列手段来达到节约能源、完善管理气候变化的目标。同年8月,《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发布,倡导大力提高再生能源的消费,着力提高其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例,优先开发水电和风电。2008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发布,中国政府对于中国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所采取的政策与行动、取得的进展做了详细说明。中国是勇于担负国际责任的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2009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正式发布,中国政府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比2005年降低40%~45%。《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于2010年发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确定在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5省和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8个城市开展低碳试点工作。2011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发布,提出加强国际合作,完成低碳减排任务。2012年,确定第二批国家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2014年,《关于印发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 ~2020 年)的通知》由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给出了能源结构优化升级方案。2015年,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完成,为推行新能源发展、防控煤炭等传统能源提供法制保障。2017年,确定在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等45 个城市(区、县)开展第三批低碳城市试点。中欧低碳生态城市合作项目于2012年启动并确立珠海和洛阳为综合试点城市,常州、合肥、青岛等8个城市为专项试点城市。由于对试点城市建设成绩的肯定,2018年欧盟批复了延期计划,在原有四年执行期的基础上延期两年至2020 年9月。2017年12月19日,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正式启动,稳步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的各项工作,促进中国低碳经济发展。

(二)鼓励技术创新

中国是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简称CDM)的受益国。CDM不仅是资金渠道,还是基于减排项目的技术转移重要模式。发展相关的低碳技术和产业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因素。新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和环境保护方案等是中国在发展低碳经济时亟待提升的方面。在碳排放的中国国情上,人均碳排放的水平比较低,但是中国碳排放的总量较大。如果中国充分利用CDM,更多的资金会投放到发展中的中国,同时有利于降低中国的碳排放总量。

低碳经济的发展要通过新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的创新和环境保护来实现。对现在使用的锅炉等相关设备进行更新换代或相应的改造、大规模使用清洁燃烧技术等方式来提高锅炉燃烧效率,提升热量传递能力,努力降低能量转化中的损失。通过大规模使用先进的发电技术,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三)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使用清洁能源

处于经济快速发展中的中国,能源消耗的总量在全球排名靠前。由于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占比接近七成,为了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中国必须减少煤炭的使用量。而经济发展必然以能源消耗为前提,发展具备低碳经济特征的产业有助于解决减排和发展两者之间的矛盾问题。中国要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氢能等具有低碳经济特征的新能源产业。

(四)促进高能耗企业转型,将发展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能源消耗总量和能源利用效率问题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实质问题。火力发电企业和钢铁生产企业是温室气体排放大户。为了达到温室气体减排的目标,火力发电企业和以钢铁业为主的重工业要进行转型。

可持续发展与低碳经济是相辅相成的,应将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两者相结合,建立低碳经济体系。低碳经济体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体系、低碳产业结构等方面。与低碳经济发展相对应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以及鼓励低碳发展的政策措施、法律体系和市场机制要同步建设。

(五)发展低碳行业推动国民经济平衡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低碳行业指在生产、消费过程中,碳排放量最小化或无碳化的行业,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有助于带动一些低碳行业的发展,创造出一些新的就业机会。低碳经济发展催生为生产和消费活动提供服务的低碳服务业的发展,而低碳服务业所需要的大量人力资源可以通过农业人口转移来实现。发展低碳服务业的同时可以解决中国农业人口富余的问题。在低碳经济大背景下,在餐饮、旅游等行业实现“高碳”向“低碳”转型,促进整个服务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低碳餐饮要做到采购环节、生产环节、食品服务环节的低碳化,发展低碳餐饮是餐饮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低碳旅游作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形式,以自然为基础,对自然保护做贡献,具有可持续性、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等特征。大力发展低碳服务业,可以大大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促进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中国经济低碳转型面临的挑战

据《2018全球碳预算报告》,全球气候逐年变暖,低碳经济成为全球多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热点。一些经济发达国家早已大力发展低碳经济,重点发展低碳技术,同时对工业、能源、技术、贸易等领域的政策进行变革,以达到提高能源效率和降低碳排放的目标。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能源的消耗,而中国能源消耗结构中煤炭消耗比重较大。经济增长和控制碳排放成为一对亟须解决的矛盾。现阶段,中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将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一)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平衡

在全球碳排放总量排名中中国居于前列,如何解决经济增长与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中国面临严峻挑战。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目前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以经济发展为主要任务,而经济增长是以大量能源消耗为代价。因而,发展经济带来的碳排放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根据国家相关规划文件,到2020 年非化石能源在中国消耗的一次能源中的占比要提升至15%。 新能源产业应运而生,新能源以风能、水力、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直接替代常规化石燃料来发电,其能效比很高,同时其碳排放趋近于零。发展新能源产业有助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的实现。加大对风电、核电、水电、生物质发电、天然气发电等清洁高效新能源开发有助于解决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矛盾。

(二)面临能源枯竭

中国经济经历了较长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消耗了大量的煤炭资源。如果一直以这样的经济模式发展,未来中国将面临严峻的能源枯竭问题。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中国远远大于其他国家,并且这一状况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在推进碳减排方面任务艰巨,煤炭消费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相对落后的煤炭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加大了环境保护的难度。

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提出改变经济发展模式,由以往的粗放式高速增长转向注重环境保护的高质量。为此,应通过研发清洁能源来代替各类不可再生资源,加强对能源资源结构的调整,促进中国经济与能源及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中国水电、风力、太阳能、核能等资源丰富,加强对这些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达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三)低碳技术水平低

低碳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能源政策、低碳的关键和核心技术以及资本的支持。中国低碳技术创新研发能力薄弱,自主创新研究发展缓慢。中国的低碳能源开发技术在国际上处于落后地位,很多关键和核心技术受制于别的国家,如何利用发达的低碳技术来应对能源问题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应加大对低碳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培育,建立低碳技术研发队伍和平台,通过对引进低碳技术的消化吸收和二次创新,发展低碳能源技术。加速发展低碳技术,一方面是应对气候变化和国际碳减排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

(四)碳排放总量基数大,短期无法扭转

碳排放总量基数大是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最明显的制约因素。全球碳计划组织(The Global Carbon Project,GCP)的数据显示,2018年人类碳排放量达371亿吨,其中中国的CO2排放总量超越欧美的总和,占到全球的27%,美国为15%,欧盟为10%。中国人均碳排放首超欧盟,但远低于美国和澳大利亚。现阶段中国碳排放量基数大,煤炭占中国能源消耗60%,这种格局短期内难以扭转。 但中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积极承诺,同时在落实国际减排计划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正在国际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结束语

为了多方位参与国际合作,更好地应对全球气候问题,中国有必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中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需要转变发展理念、优化经济结构,加快推进低碳经济发展。抓住中国低碳转型难得的机遇,学习低碳经济发展情况良好的国家先进技术和经验来进行低碳转型。未来研究需要结合中国特有的国情选择科学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和制定恰当的低碳发展对策。

猜你喜欢

能源经济发展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教师发展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