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经济对中小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及对策研究①
——以宿迁市为例

2020-11-25吴建辉唐莉莉

市场周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宿迁市宿迁产业园

吴建辉,唐莉莉

一、生态经济概述

生态经济是以生态学和经济学为理论基础,以有效控制污染作为价值取向,构建符合生态发展规律的绿色经济发展体系,从而实现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和社会进步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生态经济有时间性、空间性、效率性的特征。它包括社会经济发展同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人类的生存、发展条件与生态需求,生态价值理论,生态经济效益,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等。

二、中小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经济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其创新行为的模式及路径主要受到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一)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指在内外部影响下,企业长期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其主要表现形式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高级管理人员生态理念的逐步加强,使他们的最终决策向生态经济的要求倾斜,从而使得企业大力发展与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相适应的创新行为。

(二)技术

技术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企业创新行为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企业技术不断更新的过程。技术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企业整体技术水平、技术结构。而技术的影响主要是对生态创新的模式、创新的路径等产生影响。

(三)外部环境

企业的外部环境包括制度环境、政策环境、经营制度、利益分配、市场需求等。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要求促使企业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可持续经营,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企业的生态创新行为的产生与发展。现如今的消费者生态文明意识不断加强,大都提倡绿色环保,从中不难看出市场的需求逐渐偏向绿色环保型产品,企业不得不改变传统的产品模式,转向生态型的产品模式。

三、生态创新与中小企业创新行为的关系

OECD将生态创新定义为“新的或显著改善的产品(或服务)、生产过程、营销手段、组织和制度安排等行为,与其他替代方案相比,这些行为能够使环境得到改善,不管有意还是无意”。生态创新与中小企业创新行为的关系从国家层面和企业层面分析如下:

(一)国家生态创新与中小企业创新行为的关系

国家层面的生态创新行为进展较为迅速,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热议的话题,而我国也为应对这一问题实施了一系列的生态创新,如我国先后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国家层面的生态创新行为能够推动那些有利于环境的生态创新市场的产生,从而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范围,增强企业生态保护意识,促进绿色环保行为的产生与发展。

(二)企业生态创新与中小企业创新行为的关系

企业的生态创新是围绕着企业竞争力而展开的。随着企业年龄的增长,其创新动力会逐步下降,但伴随着企业技术能力的增强及平台的扩大,企业进行生态创新的难度会逐渐下降,企业实行生态创新行为的可能性将逐步提高。现如今消费者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对绿色产品的追求,都推动着企业进行生态产品创新,改变产品可能会危害环境的特性,以此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环境管制促使企业进行生态过程创新,即绿色生产和末端治理,为实现这一目标,企业不断创新生产和末端治理技术;现阶段,企业的内外因素影响使得企业进行生态管理创新,同时创新企业文化,使企业全体成员的生态意识不断增强,高级管理人员的决策内容符合生态发展的基本规律,促进企业创新行为的生态化。

四、宿迁市生态经济发展现状

(一)生态农业的发展

宿迁生态农业在农业技术指导实践、模式推广及推动农业节能减排增效等方面均取得明显成效。2018年已经形成以新庄杉荷园为代表的12个市级生态农业示范园,主要围绕蔬菜、园艺作物、粮食生产、规模养殖、渔业等产业逐步发展生态农业。截至2018年5月底,宿迁全市生态高效农业面积累计达207.38万亩,占比32%;2016 年建立林下经济示范基地72个,示范面积1.37万亩,推广面积7.7万亩。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工作,全面实施成片林营造、村庄绿化、道路河道绿化、农田防护林四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稳步增加绿量。2016年全市共成片造林3.7万亩,植树670 万株,打造省级绿化示范村46 个(其中森林生态示范村6个),森林抚育面积11.05万亩。

(二)生态工业的发展

2017年,四大特色产业和四大新兴产业增长达到9.3%、10%,拥有较大规模企业1761个,企业利润率达10%,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72.99%,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2.8%。作为生态工业的主要实践形式,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也在稳步推进中,发展得较好的有北斗通信产业园、激光装备产业园、绿色建材产业园、智能家电产业园、膜材料产业园、创意包装产业园,其中激光产业园、北斗电子信息产业园还位列省级科技产业园。

(三)生态旅游的发展

2017年三次产业结构中服务业比重已达40.8%,服务业的增速不仅高于GDP 增速1个百分点,更是高于一产、二产增速5.8个和0.7个百分点,对全市GDP 增长的贡献率为44.8%。

五、宿迁市中小企业生态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药滥用

全市每年农药施用量高达7154t,其中宿城区1109t,占到全市的1/7,全市的平均施药强度为16.2kg/hm2,但是利用率却不足40%,并且利用完的农药瓶,丢弃在池塘边、水沟旁,对周围水体和土壤造成了二度污染。

(二)企业生态文化缺失

现代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缺乏对生态生态环境的意识,没有生态资本的概念。宿迁市部分中小企业从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至各级员工都缺乏生态保护的意识,只追求经济效益,在生态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这样的企业是无法长远发展的。

(三)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要使中小企业符合生态经济发展的要求,科技是必不可少的。宿迁市中小企业规模较小,没有雄厚的资金,无法满足创新人才的需求,从而导致企业创新型技术人才不够,自主创新能力较差。

六、从生态经济角度提高中小企业创新行为的措施

(一)调整宿迁农业生产结构,进行产业升级

调整农业的生产结构,进行产业升级,加大对农药使用的监管力度,并且可在田地旁设立农药瓶统一回收点,安排人定期处理,这样可以把农药瓶进行处理并再次利用,减少二次污染。政府还可以通过政策制定,制约宿迁农业制造中小企业的农药使用量,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中小企业的产品升级,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改善宿迁的生态环境。

(二)构建宿迁中小企业具有生态意识的企业文化

改变传统的以经济利益为中心的企业经营管理观念,倡导以生态经济为企业价值取向的管理观念,使企业的发展符合生态经济的要求,加强对员工关于生态生产意识的培训,提升企业社会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和社会认可度。同时,对于宿迁一些在生产过程中必然会产生污染的中小企业,要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对生产过程的污染处理,减少生产时的生态环境污染;引进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三)提高宿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水平

加快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鼓励宿迁中小企业与当地的高校合作,提高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加强对企业员工的知识与技术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技术素质;引进高科技人才,为企业自主研发提供基础;引进符合生态经济发展要求的绿色环保技术与创新成果,并消化、吸收、创新。同时,宿迁市政府可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资金支持,增加科研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加快研发绿色环保技术的步伐,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实现企业的优化升级。

猜你喜欢

宿迁市宿迁产业园
宿迁市聚焦“四个全覆盖”织密燃气安全管理一张网
宿迁市打造立体化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不忘初心》(书法)
宿迁姑娘登上珠穆朗玛峰
大运河·宿迁
我省3园区入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张晓芳作品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
中国文化产业园100强名单
雨花——湖南环保科技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