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背景下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研究

2020-11-25肖和伟莫涛陈世红周龙源杨洁黄晓燕卢帮何岸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

灌篮 2020年25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院校高职

肖和伟 莫涛 陈世红 周龙源 杨洁 黄晓燕 卢帮 何岸 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

随着社会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体育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此体育教育的质量也在逐步提高。新时代背景下的教学评估基础上,更加重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室没有充分理解体育教学质量的内涵和基本目标,没有清楚的了解及教学质量评价与教学质量之间的关系,因此导致体育课的标准还处于相对模糊的状,创新型的体育课程正处于相对混乱的状态。为有效提高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评价体系的效能,厘清教师在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中的显著地位,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学科建设与教师基本能力相匹配的发展模式。尽管国内已经在高职体育教育制度以及教育模式风多方面做出了改变,但是应试教育还是占据主体地位,处在应试教育制度之下的体育教学评价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课程改革与教学评价的形式化、课程设计与评价目的出现偏差、教学内容和评价方法的单一化、缺乏动态反馈和主体多元化评价等。以此作为教育评价方式,会给学生造成心理与生理上的负担,已经偏离了高职体育教学评价制度制定的初衷,所以要建立一种新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现,以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本文旨在解决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 工作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具体化地提高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找到影响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因素,并建立与之相匹配的一整套主题单元与评价内容,构建具有多样性评价手段的体育教学动态评价体系,并通过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为我国高职院校公共体育工作更好地开展与促进,提供更多的依据。

一、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及评价的现状

高职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高职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活动、兴趣与能力,使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思想品质,使学生逐步成长为综合型高素质人才,为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作出贡献。但是与上述的理想目标相比,现有的高职体育教学难以达到以上目标,基于此就能够发现国内高职体育教学所存在的不足之处。不足之处表现为片面重视学生身体素质测试,忽略体育常识和健康意识检验、体育教学评价机制范围有限,不能够有限评出学生身体素质、统一化的评价流程和体育教师缺乏足够的工作素养和工作热情。首先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较为固定,受固有思维的影响,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师也不会过于在意高职院校公共体育 的教学,仅仅是依照高校体育教育大纲进行体育教学工作,无法激起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其次,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近几年随着国家大力提倡扩大职业技术教育,同时大家院校招收学生的渠道多样化导致入学的学生体育素养差异明显,按照统一培养标准,就会出现很多学生不达标的情况。因此,尊重学生的差异进行针对性教学是有效解决学生个体差异的良策。再次,教学评价内容有待健全。有些教师在组织体育教学评价时,偏重理论、技能、身体素质等层面,换句话说,就是以学生的身体素质优势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而忽略学生的主体参与性、体育态度、合作精神等。同时,体育课堂教学考核不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体育教育专业资源缺乏。由于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育专业资源缺乏,很多高职院校短期内迅速扩招,体育场地资源严重不足,体育教师无法满足体育教学的基本需要,导致学生无法进行更加专业的体育学习,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匮乏,无法感受到体育教育潜在的文化价值,同时也无法从教学中感受到体育的魅力。

二、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及评价的原因分析

首先,学生基本体育素养缺失与新时代高职体育教育目标不匹配。受传统教育思想的约束和影响,学生学习体育积极性普遍较低,“放羊式”的教学组织形式,难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统一 的体育达标考试更是让很多学生望而生畏。学生被动从事体育运动的态势愈演愈烈。其次,学生从事体育的思想意识淡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认识体育对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认为运动就是跑800米或者1000米,单纯为了考试而进行体育学习,忽视了体育运动对促进人体身心健康的重要价值。导致了学生学习体育运动是为了应付考试的认知偏差。再次,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有待提高,每个人都有惰性的,很多同学长期不参加体育运动,空闲时间主要用来玩手机、打电脑游戏等等,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越来越低,这样的生活方式一旦养成便难以改变。同时,部分高职院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教学评价改革迫在眉睫。当前,国内高职院校大部分教授体育课程的教师都是之前中等职业院校的教师,中直院校的教师普遍存在 标准低、学历与专业性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低、科研能力差。难以满足教学需求不仅如此,随着高职院校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院校扩招,对于教师的需求更大,对于师资力量的渴求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高职体育教师的素质普遍偏低[2]。其次,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陈旧,难以满足当代大学生学习需求。高职体育教学逐步发展起来之后,还仍旧使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该模式主要是将体育理论性知识的学习作为重点,之后将其作为中心制定体育运动方案,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与全面发展的需求,过分强调体育理论就会导致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降低,导致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降低,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对体育知识的理解程度过浅。不重视体育教学模式在社会实践活动与体育活动中的重要性,导致体育理论与实践脱节,对体育教学的发展造成限制[2]。再次,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不受重视,没有形成浓厚的运动氛围。在高职院校的多种学科中,普遍重视专业技术技能学习,学校对于公共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普遍偏低,削弱了高职体育学习的功能,这是高职体育教学存在的困境与事实,因此使高职院校师生转变对于高职体育的惯性思维非常重要。最后,很多高职院校对于公共体育这一块的经费预算严重不足,很多学校把经费主要用于其他专业建设方便,导致一些具有创意的趣味体育运动,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难以实施,导致高职院校体育运动氛围不足,难以激发同学们从事体育运动的欲望。同时,科研基础薄弱,体育教师职称晋升渠道不通畅,教师教学坚持“老一套”教学改革实施难。由于全国各类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学生素质各异、师资与教学资源拥有量也不尽相同。但是在某方面也存在相同点,那就是以将为学生服务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将各类教学资源的利用最大化,发挥积极因素的作用推动高职体育教学向前发展,因此必须要加强科研力度与体育教学改革。由于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师并没有科研经验。因此必须要推进教育改革与科研进程,才会发展实际教学中的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2]。

三、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工作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首先,立足于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强化学生本体社会适应能力。其次,以人为本教学原则最为重要,提升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和有效性。再次,为助力学生达成高度的自觉锻炼,树立终身体育的良好意识与行为。同时,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应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最后,体育教学评价机制必须建立在足够客观的基础上,这是评价机制存在的重要基础,如果缺乏客观性,评价机制任凭教师的主观感觉决定,评价机制必将丧失原有的意义。同时,体育教学评价机制囊括范围必须足够广泛,有些同学有氧耐力好,有的快速力量好,有的同学隔网对抗的运动项目好,有的同场对抗运动项目好,有的同学体育理论素养好,有的上肢力量好,有的下肢力量好。因此,体育教学评价机制的囊括范围必须要足够广泛,才能够合理地评价出一个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水平。

四、新形势背景下高职公共体育教学多元化评价的必要性

(一)体育教师以“素养为本”的教学能力多样化发展需求

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评价需要适应新时期教育的需求,并且需要积极探索更适合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方式。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师以“素养为本”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围绕着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观念反思、结构要素、实践逻辑构建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体育教师是体育 课堂的组织者、实施者,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决定了体育课堂的效能。因此,提教师教学能力多样化发展成为新时代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质量提升的先决条件。高职院校应该重视体育教师全方位的发展,提高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师的学历水平,着重发展给教师的科研业务能力,理顺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师晋升渠道,将体育教师教学能力作为年度考核评价基本内容,通过各种教研活动显著提高公共体育教师教研综合能力。

(二)理解高职公共体育教学多元化评价的深刻内涵

传统的高职公共体育教学评估模式多以管理人员或管理部门组成的临时性人员进行的督导性评价为主。这种评价方式往往将体育教师和学生置于被动的位置,大大消解了体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多重发展意义与价值,并且对于体育教学的质量改进作用甚微[2]。高职体育教学多元化评价系统,明确体育教学的根本目标,即“健康第一”,促进学生心理与身体的协同发展,以及适应社会变化作为基本目标,并将每一位学生的个人素质作为评价准则制定的前提,以促进身体与心理素质层次的共同发展。在评价方法的研究与制定方面,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其中既有学生之间的互评,也有教师与自己教育工作的总结与评价;在评价内容的选择方面,不仅要评估学生行为与学习态度,还要评价对学生的体能与体育技巧。由于体育教学目标具有多样化,在通常情况下,蕴含技能与情感等多个方面,不仅要考察在学习动机影响下学生的运动过程与成绩,还要注意向学生灌输终身体育观念等[2]。

(三)高职公共体育教育的目的要求评价体系多元化,全方位、多角度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高职学校是教授学生系统的保健知识与体育技巧的组织,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提升。以上论述了“健康第一”的体育理念,是提升学生的课程参与度,使学生对于体育学习兴趣的大幅度攀升的有效手段,有利于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理念[2]。明确体育教学重点,将学生的综合性发展作为中心,之后一系列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其展开。注重学生的运动需求与个体差异性,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体育学习中受益,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所以在制定体育教学评价标准方面,摒弃传统的以竞技体育为主的评价方式,不能以单一的教学评价目标来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需要注意的是,终结性评价核心点在于对学生成绩加以评定,教师一方使用终结性评价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现状且做好检查工作,使得学生可以知道本体不足,随之针对性的加以改变。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操作势在必行,以此提升体育评价质量。只有让学生打破体育分数的限制壁垒,全面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成果,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传统体育教学评价存在的弊端,提升体育教学效果[2]。

(四)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功能多元化发展趋势

体育教学评价主要有以下功能。1.诊断功能。通过在学期、学年或者体育课开始之前进行的测试,体育教师可以了解某个学生在体育课程的特定阶段,其知识、技能和能力已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分析造成学生体育学习不利的原因,从而根据确定对该学生的具体教学措施,设计符合该学生学习准备的教学目标和学习单元。2.反馈。对于教师来说,经常进行的各类测验的结果,可是他们及时获得有关教学过程各个方面实施情况的信息,发现自己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并根据获得的信息修正、调整或改进教学工作计划,有效解决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盲目性。3.定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每个学生的差异不同,有的学生上肢力量好,有的同学下肢力量好,有的同学有氧耐力好,有的同学运动技能好,有的同学运动习惯好。因此,根据评价结果,对学生实施差异化教学,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较大进步,改善学生在体育课评价中的短板。4.证明。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尤其是某一堂课结束之后进行的终结性评价,可以作为学生学习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的程度,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预言”该学生在今后体育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能力和潜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没有评价这项工作,提教学就难以顺利进行,它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有机组成部分,学生体育学习的进步和优异成绩的获得产生与合理的组织教学,而不仅仅产生与测试和评价。

(五)教育国际化背景下体育教学评价趋向综合化、多元化发展趋势

据相关调查资料限制,当代国际教学评价的发展已经逐步进入到一种新的阶段。例如在日本教育界,有关学者对传统教育评价方式造成的价值取向偏向,阐释了教育评价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表明了体育学习评价的性质要从终结性转移到诊断性。体育教学中应该重视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做到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协调发展;坚持比较性评价和唯一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美国教育界也对体育教学评价改革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最佳体能的体育学习评价方法,将与健康挂钩的有关指标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进行评价,以此判断学生在某一方面是否进步,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即不将体育成绩作为评价重点,而是要根据学生的进步程度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综上,就是要以传统体育教学评价方法作为基础,创造出适合学生的评价方法[2]。

五、总结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作为即将步入社会进行工作生活的高职学生来说,拥有健康的体魄是社会活动的基础,因此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要明确体育学习的目的及意义。当前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教学评价标准过于统一;评价方式过于注重终结性评价;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体育教学的内容主要以技术为主、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训练;没有把学生的学习态度、进步幅度、课堂表现、合作探究精神融入评价体系中;好好过程中不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带有一定的功利主义色彩。在新的教学理念背景下,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满足当代大学生的特定需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达成素质教育预期目标,借助多层次、全面视角、有效化的教学评价模式,有效激发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主观需求,使提教学过程中的教和学生的学高度契合,推动学生体育核心素养迈上更高的台阶,让高职院校大学生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综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院校高职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