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的完成式与汉语的“了”对比研究

2020-11-25杜家俊

现代英语 2020年7期
关键词:范畴语义语法

杜家俊

一、引言

很多英语学习者把英语的完成式跟汉语的“了”相联系,也有很多学汉语的外国人(这里主要指说英语的人)把“了”对应英语的完成式。然而,这样的说法存在较大问题。首先,两者不能完全对应,这一点将在下文中具体讨论。其次,英语语法界对英语完成式的语法范畴、语法意义问题还有很多争议,潘林等对一些重要学者的观点都有过介绍和评述,下面会对这些观点做一些归纳;同时,汉语学界对“了”字的研究也是汗牛充栋,对“了”的范畴归属和时体意义也始终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另有一些学者,如赵世开等从英汉、汉英翻译的角度,试图在一些经典的翻译文献中找出英语完成式和汉语“了”的关系,但由于情况实在复杂,很难理出清晰的线索。

汉语的“了”用法非常灵活,既可以放在词尾(记为“了1”),也可以放在句尾(记为“了2”);既可能跟时体相关,也可能跟时体无关。文章的目的是寻找和解释英语完成式与“了”的对应关系。要先把“了”从纷繁复杂的用法中剥离出来,只考虑与时体相关的“了”字的用法,而且只限于跟英语的完成式意义相关的时体意义,对表示其他时体意义的用法,如起始意义暂且搁置。换句话说,文章想解答的问题是:英语完成式(这里讨论的英语完成式主要就是指现在完成式,相信其他的完成式可以通过推导得来)的意义是如何通过“了”体现的。最终的结论是:英语完成式中的“完整性”意义是通过词尾“了1”体现的,“现联性”意义是通过句尾“了2”体现的,跟英语完成式对应的是“了1+了2”的格式。

二、英语完成式的研究

(一)英语完成式的范畴问题

文章提及的完成式传统称作完成时,跟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同属于时态范畴。然而,完成式跟现在时、过去时是很不一样的。现在、过去是相对于说话时间而言的,发生在说话时间之前的用过去时,发生在说话时间的用现在时,完成式不是基于说话时间的先后关系。基于这种差别,Jespersen将现在完成式称为回顾现在时(retrospective present),列于现在时之下。且不讲回顾现在时跟其他时态是否和谐,这个概念本身只是从某种程度上概括了完成式的意义或功能,并不能解决完成式的性质和归属问题。

有些学者注意到把完成式归入时态范畴遇到的诸多问题,提出完成式是一种体。这一说法遭到不少反对的声音,主要的证据是英语中有现在完成进行式。他们认为英语的进行式可以被视为“imperfective”,因为它强调动作未完成,而“perfective/imperfective”两种体是不能并列的,于是判定把完成式看成“perfective”是有问题的。其实,英语的进行式也未必是“imperfective”,比如过去进行式表达的事件就肯定不是未完成的了。

完成式和进行式反映的不是行为本身的进行状况,而是观察事件的方式,完成式是整体的观察,进行式是观察事件的细节。因此,它们不同于体的范畴。但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术语对应这两个范畴,这里只是含糊地把它们称为完成式、进行式。

(二)完成式的语义问题

McCawley(1981)用如下两个例句阐释了完成式的三种含义:

(1)a.We've been sitting in traffic for an hour.(universal/continuative)

普遍/持续解:事件或状态一直持续到说话时间。

b.We've had this argument before.(existential/experiential)

存在/经历解:一个或几个事件分布在包含现在的一个时间范围内。

c.The persons responsible have been fired.(resultative)

结果解:过去事件的结果现在得以保持。

可以认为,持续解的持续含义不是完成式给予的,而是来自时间状语。试比较:

(2)a.He has worked in Shanghai.他在上海工作过。

b.He has worked in Shanghai for ten years.他在上海工作了十年了。

a句没有时间状语,作经历解;b句有时间状语,作持续解。既然这样,可以把持续义从完成式的语义构成中剔除。因此,结果义和经历义是完成式的语义构成。

在讨论完成式的文献中,现时关联是很有影响的理论观点,很多学者认为这是完成式与过去时的区别所在。Declerck写道:说话人用完成式去描述过去的事件说明了他关注的是现在,而不是过去。不过,对这一理论并不是没有争议的。有人认为,现时关联是完成式的语用特征而不是语义特征。这个问题不在此展开讨论,文章接受现时关联是完成式语义特征的想法。

三、汉语“了”的研究

汉语的语法范畴是特别复杂的问题,原因之一是那些所谓的“语法范畴”没有明确的形式标记,偶尔有点标记,却也不成系统。这里只从“了”的语法意义的角度进行分析。

赵元任先生在《中国话的文法》一书中区分了两个“了”,一个是动词词尾,另一个是语助词。他认为动词词尾的类义是“动作完成了”;语助词“了”的意义比较复杂,可以表示开始,也可以表示现在完成的动作,这些是跟时体有关的,还有一些是表示语义和语用意义的。

吕叔湘先生的《中国文法要略》也有两处谈到“了”字。一处是在“动相”一节,他认为“了”表达的是既事相;另一处是“传信”一章,他指出“了”可以带上直陈语气或决定的口气,而句末动词跟的“了”兼表既事和决定。

朱德熙先生的《语法讲义》把“了”分成动词后缀和语气词两类。动词后缀是表示动作的完成,语气词“了”可以表示新情况的出现。朱先生在书中提到了语气词“了”和动词后缀“了”同时出现的情况,“我早就报了名了”,他认为“这类格式表示对现在(说话时)来说已经完成了的事”。

在这些学者的论著中,“了”都是根据分布分成了两类。也有学者主张进一步细分的,如金立鑫为了论述简便,文章只记两个“了”,动词词尾“了1”和句尾“了2”。由于不考虑语气的问题,这里的“了2”其实等同于赵元任先生的表示现在完成含义的语助词。从时体角度讨论的“了”的,一般都把目光聚焦在“了1”上。以上这些学者都认为“了1”表达的是完成体意义。

刘勋宁对此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认为“了1”的语法意义表“实现”,“完成”意义仅是特定语境中的偶发现象。但是“实现”二字实在含糊,潘文国认为:如果包括将要实现、可能实现,几乎没有一个动词不带“实现”义,而且“实现”很难作为语法体的成员。

戴耀晶提出的“完整”说建立了“完整与非完整”的二元对立,他认为“了1”是汉语中完整体标记,经常出现在具有完成语义特征的句子中,但也可以出现在非完成语义特征的句子中。“完整”更多地反映人的主观评价,从这个角度说,可能“完整”比“完成”更合适。一个完整的事件可能已经完成了,也可能尚未完成,但在说话者的心理上已经到了一个转折点上,因此也可以称得上完整了。

对于传达时体意义的“了2”的研究并不多见。上文提到,赵元任先生、朱德熙先生发现了“了2”与现时的关联。这一点在赵世开、沈家煊的研究中得到了验证。在对“动+宾+了2”结构的翻译比较中发现对应的英语句子常常加上now,(not)any more等词语。如:

(3)糟了,下雨了2。

Too bad,it's raining(now).

这里的“了2”表示的是跟现在相关的变化。金立鑫也发现,“句尾‘了’的一个功能在于向听话人提示参考时间(说话的时间)”。确立了这一点,可以将它与英语完成式的“现时关联”联系起来,在完成式与“了”之间寻找到更准确地对应。

四、英语完成式与“了”

基于前面的分析,英语完成式的语义主要包含结果义、经历义以及现时关联义。在经历义上加上一个时间段,就可以表达持续义。这样的分析是基于Vendler对动词的分类,表达结果义的动词往往是非延续的,表达经历义的动词往往是延续性的。延续性的动词经过完成式操作,延续性被取消,变成独立的行为过程,过去的经历。而当结构上附加了时间段,延续的意义就被激活,整个事件就可能向将来延续。请看下面的例子:

(4)I have worked in Shanghai.

I have worked in Shanghai twice.

表示经历的句子可以跟上表示动量的副词,也就是说它被当作独立的事件分布在过去的时间段上了。由此可知,完成式的功能是把事件当成完整的单元,这一点被称作完成式的“完整”性。现在可以把完成式的语义归纳成:完整性+现联性。

下面考察一下英语完成式跟“了1”的对应情况。根据赵世开、沈家煊的观察,在760例“动+了1+宾”的句子中,翻译成一般过去时的有475例,而翻成完成式的只有115例。同样,潘文国也给出了同样悬殊的数量关系,100个“了1”中翻成过去时的有40例,翻译成完成式的只有3例。根据这些数据,显然不能把英语完成式跟“了1”对应起来。赵世开、沈家煊还考察了那些被翻成英语完成式的“动+了1+宾”的句子,发现这些句子中往往有“已经”“刚”等表示与现在相联系的词语出现,否则要有一定的情境和上下文。

因此,可以看出:“了1”表达“完整”意义,并不等同于完成式的“完整性”。过去的事件显然也是完整的,甚至是完成了的。“了1”单独出现,通常是与英语过去时对应,这并不奇怪。完成式的表达一般需要“了1” “了2”一起出现。 如:

(5)a.我洗好了1衣服了2。

b.我在那里住了1两个月了2。

当然,句中有明确的表示事件完整性的动词补语或表示现联性的时间副词时,“了1”“了2”并不强制同时出现。所以a句也能说成“我洗好衣服了”,对应的还是完成式。

五、结语

很多人都直觉地感到英语完成式跟“了”是有紧密联系的,但是英汉翻译语料统计的结果却表明:“了”字跟英语过去时的对应占绝对多数。文章的结论针对这一矛盾给出了解释,因此,与英语完成式对应的最典型的结构是“了1+了2”。然而,这个结论仍然是十分粗糙的,需要更深入的研究以及对材料更精密的梳理。

猜你喜欢

范畴语义语法
真实场景水下语义分割方法及数据集
中国美学“气韵”范畴之“韵”探颐
语文阅读教育中的三对重要范畴辨正
跟踪导练(二)4
参考答案
汉语依凭介词的语义范畴
陶艺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