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小学写作教学情境的创设

2020-11-24曾爱华

关键词:情境情感作文

曾爱华

(湖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中小学写作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是字、词、句、篇相关的语言文字知识的运用。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非常重要的途径。目前,随着国家对新课改的大力提倡,各种新的写作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途径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但是,应试教育的取消并没有完全打破人们对写作的束缚,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并没有突破传统,完全达到新课改下对教师的要求,“教师难教,学生难写”的现状还是如此。总之,我们仍然需要长期探究的是如何寻找到提高学生写作的综合能力的途径。

针对目前的写作教学现状,笔者认为,创设写作教学情境是一个非常必要的途径,它可以在作前指导中有力地开启学生的思路,丰富学生的想象,增强学生的表达,丰满学生的思想感情。情景教学法是由英国应用语言学家在1930年代到1960年代创立发展而成,而在写作教学中引入这一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写作过程中学生照本宣科,盲目模仿,机械训练等问题,将传统的死气沉沉的“填鸭“课变成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课堂。

一、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

对于写作教学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这些方面:其一,重知识,轻能力。一直以来我们的写作教学比较注重写作的基本知识教学,诸如章法、体式和框架结构教学,那么这种教学方式当然是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性,有利于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但是这样的写作教学也是忽略了写作教学当中的另一主体:学生。学生的心理活动,学生的综合能力,都应该是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的问题,如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心理认知活动与学生的综合能力,如观察力,想象力,分析力,概括力等融合在一起,是教师要考虑的重点,即是说,写作不仅是要传授给学生写作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综合能力的运用以及认知能力。其二,重课堂,轻生活。在应试教育的桎梏之下,教师会选择性的以最大效率教授学生知识,拿写作来说,最简单的就是教给他们一整套的写作模式,以便学生在写的过程中直接从知识储藏库中取出,拿来便用,虽然这会提高学生的写作效率和保证写作水平,由于课业负担沉重,学生无法走入色彩缤纷的大自然,通过实地考察,感受来获取灵感和素材,学生的思维被固定,无法取得新颖的材料。再者没有必要的生活经历,导致很多学生的作文都是胡编乱造,完全没有根据。其三,重理论,轻情感。教师仅仅注重知识点的教学,而忽视了与学生情感上的交流,忽视学生情感教育,情感是文章的灵魂,没有情的融入,文章就没有感染力。

(二)原因分析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其中关键之处就在于学生缺乏必要的生活体验,作文内容与学生实际相脱节,虽然在新课改的指导下,学生的课业负担已经减轻许多,但是如今有两个现状:其一,教师出于各种原因给学生布置过多的作业,不定量,不定性,导致学生课外大部分的时间要花费在作业上,如曾在某一小学做过问卷调查,90%的学生每天做作业要做到晚上八九点;其二,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给学生带来的巨大的压力,特别是城市里的独生子女,他们家庭条件优渥,父母在他们的身上倾注了全部心血,每天各种辅导班,特长班,让学生没办法抽出时间去接触大自然,接触生活,更没有办法培养美感,学会如何去欣赏美,创造美,从而也就缺乏对生活的必要体验。对于生活体验如此缺乏的孩子们来说,又能怎样去要求他们的作文真实地反映生活,具有大量的生活素材呢?

更加糟糕的是,如今课本上看似篇篇都是经典美文,可实际上他们离学生的生活太远,他们没办法去感受作者的心境,感受文章所处的时代背景,感受字里行间的情感。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不需要这些经典名篇呢?如何在作者与学生之间架构起一座桥梁呢?这就成了教师要着重研究的问题,构建学生与文本相关者之间的对话,而学生与文本相关者(包括文本作者、文本产生的时代背景、文本所反映的时代背景等)[1]之间又缺乏一定的联系与情感共鸣,那么此时创建相应的教学情境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将学生置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真正做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

二、写作情境理论阐述

(一)写作情境概念综述

写作情境,是指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以直观的方式展现作文中蕴涵的生活信息而创建的一种情感氛围。写作情境是根据教学情境而提出的一个概念,是教学情境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与教学情境不同,写作教学强调帮助学生寻找灵感,确立主题。写作情境的创建是语文新课改中的重要元素,对写作教学来说是一项重大的突破,传统的写作教学太过呆板、僵硬,那么创建写作情境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在基础写作课程中恰当地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保持学生写作思维的活跃,灵感的碰撞。

写作情境具有生活性,新课程改革强调对生活世界的回归,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而“写作情境”恰恰就能满足这一点,它将现实生活与相关理论知识点结合,使得学生易于接受,也乐于接受。建构主义学生观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子走进教室的,他们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所以,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已有的经验来引导新知识的“生长”;奥苏泊尔的有意义学习也是强调新的知识观念与已有的认知结构中的观念的联系。由此,我们也可以明白,要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去学习写作,而传统写作的问题之一就在于完全忽视了学生的知识经验。

写作情境具有形象性,写作情境以直观、形象、生动的方法去展现作文中蕴涵的知识,它通过创建一种形象生动的情境,刺激学生的想象与联想,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为学生的写作题材、思路、立意提供实际可感的方向。

写作情境情感性,情景教学具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情感性,情感是一切文学创作的来源,没有真实情感的创作,是故作矫揉。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动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如今为什么大部分学生的作文都显得很空洞,不能打动人?是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注入情感,而创建写作情境,就能很好地将学生带入到一种氛围当中,让学生尽情地抒发情感,找到写作的初衷,用情感填满文章,而不是“虚情假意”。

(二)创设写作情境教学的过程

创设写作情境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具有以下几个环节:其一,确定题目后创设情境,选择一个恰当的题目,恰当的作文题目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要与课程标准相结合。由此根据题目创建一个合适的情境,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思路和灵感。其二,学生开始写作后进入情境。这是学生写作的关键阶段,学生通过进入老师所设定的情境,充分调动自己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发散力来搜寻写作主题、写作框架及场面描写和人物细节描写。 其三,学生修改作文后走出情境。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2]学生身处情境之中,感性大于理性,所思所想难免会跟着情绪走,所以需要跳出情境,找回理性,根据写作要求、构思、主题、内容等方面对文章做一个全面的检查修改,这样才能造就一篇集理性与感性于一身的好文章。

三、在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实施情境创建的策略和方法

(一)写作情境的创建要与学生实际相联系

1.要联系学生生活

叶圣陶说: “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昼夜不息[3]。写作情境的选择不能仅限于书本知识,更应该注重从生活取材,新课程改革强调对生活的回归,希望学生的学习可以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原来的全日制中学 《语文教学大纲》 明确指出 “作文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 思想和学习的实际”。[4]教学情境可以加强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朱熹在《观书有感》中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写作需要大量的素材,新鲜的想法,那么如何去保证素材想法的新鲜性呢?那就是生活,写作源于生活,只有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积极地与大自然进行碰撞,才能使得学生充分地去利用生活这一资源,将生活中的实际经验放入作文当中,改变当下学生写作乱拼乱凑的想象,达到作文的真实性。当然,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学校,学生还需要从书本中积累更多的素材。在此举出一个案例来阐述:

[案例]作文《亲情》指导课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①通过创建教学情境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②结合学生生活体验让学生体悟记叙文的写法。

(2)教学过程:见表1

(3)教学反思:①注意加强学生的主体性,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②加强学生与生活的结合,在现实生活中感受亲情。③创建生活情境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在分享生活中的亲情故事时,会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与共鸣,找到更多的素材。

表1 《亲情》写作课教学设计

2.要联系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征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依据。中学阶段学生心理特征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初中阶段,即11、12岁-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阶段,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出现了反思思维,思维的对立性与批判性有所发展,但仍有主观性和片面性,独立意识增强,有意注意开始占据主导地位。那么在该阶段的写作教学情境的创建中,就要充分运用学生的抽象思维与批判性,侧重语言描述情境和问题激发情境。初中生思维的对立性和批判性使得他们具有很强烈的问题意识,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应该利用这种心理勾起学生写作的欲望,最好的办法就是创设问题情境,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其次利用语言描述情境,初中生正处于抽象思维阶段,想象力丰富,语言描述情境可以很好地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如初中写作中常会出现对景物的描写,传统的写作教学只会告诉学生关于景物描写的方法,而忽视了构建情境的过程,如果教师此时运用一段生动形象,富有生活性与启发性的语言,必然会打开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于环境中一些典型事物的认知,从而去搜寻大脑中有关景物的信息,丰富文章内容。

高中阶段,智力水平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经从“经验性”向“理论性”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占主导地位的情感是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会经常发生冲突。面对这样的心理特征,创建辩证情境与情感情境成为有利的手段,高中写作以议论文为主,学生需要有自己的观点,并且被自己与老师信服,那么这个确立观点的过程就是教师需要着重教学的地方。其一,创设辩证情境,例如根据材料开展辩论赛,辩论双方在激烈的辩论中寻找到一些不一样的,独特的观点,并且用“头脑风暴”式的方法搜寻相关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如果在写作之前有这样的一个思维辩证的过程,那么真正的写作过程便会轻松许多。其二,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也是情景教学法的核心所在,第斯多惠说得好:“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动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5]?”如遇到涉及人生观价值观的议论文,我们可以充分使用该方法,如“逆境造就人才”,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讲述一些逆境中生存的人物来激起学生的共鸣与情感体验,让学生加强对该观点的理解,有了情感基础,会影响学生对材料及观点的理解,写出的文章才会打动人。

3.要与实践活动相联系

人们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将这句话放到写作教学中也该如此,任何“纸上谈兵”的作文总会缺乏一定的可行性、真实性、情感性。创建什么样的写作情境也需要符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对于那些感性的学生来说,语言情境对他们来说更有效果;而对那些偏理性的学生来说,实践情境更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如八年级写作教学中,有一个实践性活动《竹文化的魅力》,这也是对学生一次很好的实践和写作锻炼。学校或者附近森林公园都会种有竹子,可以组织学生去欣赏竹子,感受竹子的形状、颜色、特点。也可以举办一场关于“竹文化”的比赛,让同学们搜集有关竹的历史文化知识和相关诗词,或是举办有关“歌颂竹”的演讲比赛,让同学们在各种活动中体会竹的形状、生长情况,以及它的坚韧的品格。待学生对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之后,再去写作,相信他们写出的文章会更加丰富。

(二)写作情境的创建注重发挥师生双方的作用

1.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

现代教师观强调,教师的角色不只是向学生传授关于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要根据学生实际发展状况以及教育目的,在特定的环境中运用特定的方法来促进学生的成长,成为学生的促进者与引导者。在写作情境的创建中,教师的引导启发尤为重要,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6]孔子的这段话尤其说明了给予学生启发进入学习情境的重要性,因此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的引导作用体现在教学情境的各个环节当中,也体现在教师问题情境的创建,听学生说“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如表一中的教学环节设计,教师充分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将话语权交给学生,教师一步步创建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如“谁能举一个你身边的关于亲情的例子”,这样就很好地将学生代入问题情境当中。教师善于引导启发,在适当的时机给予学生启发,帮助学生主动去建构知识结构,找到知识系统中与之想联系的旧知识,不是单一的知识,而是运用发散思维搜罗头脑中所有与之相关的信息,将所学充分运用到写作当中。教师的引导要做到适时、适量,要在学生经过充分地思考而无法表达的基础上启发。因此,在创建写作情境的过程中,要尤其注意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2.注重调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写作主体

新课改下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学习只起到一个客观的推进作用,只是学生发展的外部因素,而真正促使学生发展的动力是学生自身。关于父爱母爱的作文,如果教师还是一如既往地给题目,将写作方法,那么怎么能怪学生写出的作文都是千篇一律呢?如果教师能够另辟蹊径,创建出能引起学生兴趣、动机的情境,教学效果会不一样。

如学生在写作之前,教师给出这样的描述:关于母爱,我们只会记得当下的事情,对于自己很小的时候,你又记得多少呢?给大家布置一个任务,回家问问自己的爸爸妈妈,关于自己小时候发生的一些故事,下节课与大家一起分享。通过信息分享的过程,加深了学生对主题的认识。

(三)写作情境的创建要加强教师自身的建设

1.转变写作教学观

传统的写作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三阶段教学:命题-写作-批改,教师认为只要给学生布置好了题目,学生顺利写完,教师批改,就算是完成了写作教学。但是这种教学观最大的弊端就在于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学生写作动机与兴趣的培养,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内心情感体验。因此新课改下的教学写作观的基本模式加入了“指导”与“讲评”两个环节。“指导”与“讲评”两环节的加入是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创建情景教学的必要保证,且体现了教师创建情境,学生依据情境写作的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交织,构成了教学过程。在情景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做的只是通过创建教学情境给学生写作的切入点,让学生在情境中充分发挥写作综合能力,通过联想、想象等思维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情境中快乐的写作。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放权”,将写作的主导权交到学生手上,让他们自己在情境中去感受美、发现美。

笔者听过一堂题为“爱在细微处”的写作课。教师刚开始所采用的模式是,介绍完写作题目、题材、基本文章的立意后,便交给学生自己写,这样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于是在批改时发现文章千篇一律,题材单一狭窄,基本都是写父亲母亲对自己的爱,题材基本为“送伞”“半夜盖被子”“送牛奶”等,这就造成学生写得无趣,教师改得无趣的现状。后来教师反思之后,决定重新上这节作文课,这次教师花了大量的时间在引导学生找到灵感和素材上,教师加入了指导环节,先对“爱”加以阐释,此处的“爱”可以不仅是父爱、母爱,也可以是朋友间的爱,陌生人之间的爱,打开学生们局限的视野;其次,通过创建问题情境,生活情境等,让学生们说出生活中“细微处的爱”,直到让学生真情实感地感受到这种爱,同学们之间的互动交流也会启发大家新的灵感,经过这一环节之后,同学们的素材就不仅限于上述所说的这些,而又有了很多新奇的题材,在感情的表达上也更为真实、流畅。由此,也就达到了写作原本的目的。因此,改变写作教学观,不仅对教师,对学生,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2.加强自身文学修养,完善自身综合能力

情景教学要求教师要具备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足够的能力素养。在写作情境创建中,我们一般会分为这样几类:生活情境、实物情境、图画情境、音乐情境、表演情境、语言情境。不同的写作情境的创建对教师具有不同的要求。如生活展现情境,教师要有丰富的生活体验,能够将学生带入到不同的生活场景中,丰富学生的认知;语言描述情境,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要准确、流畅、清晰、形象生动,具有逻辑性、启发性;表演体会情境,要求教师有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表演前的准备、表演过程中的指导、表演后的总结,都是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经验,不然无法达到活动本身的效果。在任何一种情景创建中,都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教育机智,在具体情境中,可能会遇到很多突发的状况,这都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反馈,及时找出解决方案。

比如学生需要完成一篇关于春天景物的作文,教师预设一个语言情境来启发学生写作,在语言情境中,教师描述了一番关于春天里各种花争芳斗艳的画面,但是此时发现学生并没有任何的情感共鸣,此时教师就应该及时改变策略,改为描述身边的景物,如校内的花花草草,窗户外的草丛。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策略,对于教师而言也是不小的挑战。如果此时教师头脑里没有任何关于牡丹、玫瑰、樱花的相关知识储备,那么也很难完成相应的情境创建。

(四)写作情境的创建要加快应试教育的改革

虽然新课程改革早就在全国实施,教师也经常把“新课改”挂在嘴边,可是真的改了吗?就拿我们今天讨论的语文写作教学来说,直到今天,还有很多教师训练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是背优秀作文,背经典的词句,遇到合适的地方就直接往上套。批改作文直接打等级,没有时间写有针对性的评语,没有时间去训练学生的各种写作能力,只是机械地套用现成的词句,其实这种教学方法就是行为主义所说的“刺激-反应-联结”过程。但其实写作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一个人的写作能力、写作水平不仅与他掌握的词句数量有关,更多的是与他本身所具有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构思能力等相关;而这些能力的获得应该靠教师有意识地去启发,花时间去训练。在应试教育的桎梏下,教师很多时候不是不愿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是没有时间,迫不得已,学生要考试,要取得成绩,那就只能从捷径出发,用最少的时间帮助学生最大程度地获取分数,应试教育下的“唯分数论”在我看来是写作教学情境难以实施的真正原因。因此,要想真正的发挥写作情境的作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写作能力,改变目前的应试教育环境是重中之重。

(五)写作情境的创建要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

信息时代的到来让信息技术真正在课堂中得到了运用,画面、声音,将知识鲜活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营造出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在创建的写作情境中加入这些元素,可以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在生动具体的场景中写作。

其一,运用现代技术再现生活情境,运用多媒体技术,多角度还原生活中的景或物,加深学生的了解。本案例运用PowerPoint 软件创设直观教学情境—《故宫博物院》。

①用真实的视频调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故宫博物院》这篇文章主要是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特色,通过给学生播放一段故宫全景的视频,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故宫博物院的宏伟。在这里,教师设计了一段导入:大家对故宫博物院有什么印象吗?故宫博物院里面都有些什么呢?没去过的同学不要紧,来跟着老师一起感受一下这宏伟的故宫博物院!点击“视频”,播放故宫博物院的全景视频,播放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形成关于故宫博物院的整体印象。②用优美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其有特色的建筑,欣赏其特点。当大多数人没有去过故宫,使用同时具备声音、图画、文字的多媒体技术,以弥补学生经历的缺憾。

其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渲染情境。以对于父爱”或“母爱”为主题的这样一个老生常谈的作文,我们可以运用一些新颖的方法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如运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一段有感情朗读的关于父爱母爱的诗歌,以及通过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示相关的视频故事,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带来多重感官刺激。多媒体技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情境的作用,在情境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而且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普遍使用多媒体使得他们对多媒体技术有一种独特的吸引力,因此教师应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完善写作情境的创建。

在应试教育的束缚之下,在学生普遍作文水平低下的状况下,培养学生的写作综合能力成为教育界关注的重心,如何有效地改变这种现状呢?我认为写作情境的创建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在写作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形象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程度的态度体验;从题目、中心思想、题材、方法等多方面创建具体形式多样的情境,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让学生有物可写,有感可发,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在写作教学中创建合适的教学情境,能够很好地实现快乐写作,快乐学习。

猜你喜欢

情境情感作文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情感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