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兰州地区中老年女性骨密度现状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2020-11-24梁莉马子涵杨来虎钱吉芳赵丽杨爱萍徐生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20年11期
关键词:绝经期股骨颈骨密度

梁莉 马子涵 杨来虎 钱吉芳 赵丽 杨爱萍 徐生芳

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医学影像中心,甘肃 兰州 730050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结构的形成,以及老年人生活方式的改变,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调查资料显示,我国OP的患病人数达7 000万左右,骨量减少人数为两亿左右,并且每年在以3%~5%的速度增加,尤其在中老年女性中表现更为显著[1]。本研究对甘肃兰州地区中老年女性的年龄、绝经状态、身高、体重及骨密度等情况进行现状调查,并分析体重指数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为OP的临床监测及预防提供有力证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例收集

纳入标准:筛选2019年5月1日至2019年10月30日期间于甘肃省妇幼保健院行健康体检的女性为研究对象。排除标准:甲状腺功能亢进及减退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严重肝功能、肾功能或全身性疾病;近期有服用抗骨质疏松或影响骨代谢药物史;成骨不全、转移性骨肿瘤、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等疾病;因金属植入物无法测量腰椎及左侧髋关节者。

1.2 研究指标

调查研究对象年龄、绝经年龄及相关病史;测量其身高及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测量腰椎及左侧髋关节骨密度值,并计算T值或Z值。

1.3 方法

使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仪LUNAR iDXA进行检测。测量前对设备预热后使用设备自带体模进行校准。检测部位为腰椎1~4后前位和左侧髋关节各部位,包括股骨颈、股骨颈上部、股骨颈下半部、Ward’s三角、大粗隆、股骨干及全髋部,骨密度单位是g/cm2。根据国际临床骨密度测量学会(ISCD)要求:诊断骨质疏松使用腰椎1~4或腰椎2~4、股骨颈和全髋部骨密度值,以上述部位最低值诊断,其中一个部位达到标准即可诊断骨质疏松,特别强调Ward’s三角区不能作为诊断部位。诊断标准按《中国人骨质疏松症标准(第二稿)》[2]: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使用T值(T值是将测得的骨密度值与同性别、 同种族的正常人群骨峰值比较得出的值),T≥-1.0为正常骨密度,-2.5-2.0为骨密度在同龄人范围内,Z≤-2.0为骨密度低于同龄人。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纳入研究基本资料

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2 078例。其中绝经前组,即年龄小于45岁,且月经周期正常者,共204名(9.82%);围绝经期组,指年龄≥45岁且停经≤1年的女性,共443名(21.32%);绝经后组,指经妇科临床诊断确定已绝经且>1年者,共1 431名(68.86%)。纳入研究的基本资料见表1。

2.2 纳入研究骨密度值

纳入2 078名研究对象,所测得骨密度值见表2。由表可见,腰椎的测量长度、L1、L3及L4的骨密度在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纳入研究骨量情况

绝经前女性中,Z值均大于-2.0,即所有受试者的骨密度均在同龄人范围内(100%),围绝经期女性中,正常骨密度200名,占45.15%(200/443);骨量减少者143名,占32.28%(143/443);骨质疏松者100名,占22.57%(100/443)。而在绝经后女性中,正常骨密度280名,占19.57%(280/1431);骨量减少者480名,占33.54%(480/1431);骨质疏松者为671名,占46.89%(671/1431)。运用Pearson卡方检验,χ2=582.35,df=4,P=0.001,结果显示绝经后女性较围绝经期及绝经前女性的骨质疏松发病率有显著增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纳入研究的基本资料Table 1 Basic data of subjects included in the study

2.4 BMI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分析

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纳入研究对象的BMI与骨质疏松发病率的相关性,见表3。由表3可知,女性的BMI与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呈正向显著相关,即体重指数越大,骨质疏松的发病率越高。

表3 纳入研究的BMI与骨质疏松发病率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强度下降、脆性增加以及容易骨折的代谢性骨病态综合征[4]。中老年女性OP早期的临床表现为肌肉关节疼痛、身高减低及身体活动性变差,严重者可发生骨折,甚至致残,从而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增加家庭和社会负担。

本研究对甘肃兰州地区2 078名健康中老年女性的骨密度进行统计分析,204名绝经前女性(年龄<45岁)的骨密度均在同龄人范围内。443名围绝经期女性中,近半数(45.15%)女性的骨量正常,其次为骨量减少(32.28%),骨质疏松者占比最少(22.57%)。而在绝经后女性中,骨质疏松者最多,占46.89%,其次为骨量减少(33.54%),仅19.57%为骨量正常。该结果与文新强等[5]、付晓宁[6]的研究结果大致相同。由此可见,对于中老年女性,尤其是绝经后,定时监测及早期干预尤为重要。本研究统计了左侧髋关节各部,包括股骨颈、股骨颈上部、股骨颈下半部、Ward’s三角、大粗隆、股骨干和全髋部,以及腰椎1~4椎体的骨密度值,可以看出所有腰椎椎体以及部分髋关节部位(股骨颈、股骨干及全部髋关节)的骨密度平均值均为绝经后<围绝经期<绝经前,其余髋关节部位围绝经期的骨密度平均值比绝经前略高,但所有部位的绝经后骨密度平均值都不同程度低于前两个阶段。此外,腰3及腰4椎体骨密度平均值较其他部位略高,可能跟其容易发生骨质增生有关。故进行骨密度检查时,诊断医师必须结合患者骨质增生情况,适当缩小感兴趣区。当骨质增生严重时,可根据情况去掉1~2个椎体,以降低检查结果的假阴性。

本研究将BMI与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做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呈显著正相关。也就是说,体重指数的增加与骨质疏松的高患病率有明确相关。何跃辉等[7]在其研究中也得出了相似的结果。韩国的研究也强调了BMI与BMD之间类似的相关性[8]。

本研究的局限性有以下几点:(1)纳入研究对象均为自觉到医院接受体检的女性人群,不能完全代表同龄社会人;(2)纳入研究中,绝经前女性的样本量较少,绝大多数为绝经后女性,对于绝经前女性骨质疏松的病例处于缺失状态;(3)缺少影响 BMD 的许多其他因素,如胎次、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日照时间及运动饮食等多方面因素。

总之,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激素的变化导致骨量丢失日趋严重,尤其是超重甚至病理肥胖的中老年女性,定期监测骨密度成为了一项不可或缺的体检项目。

猜你喜欢

绝经期股骨颈骨密度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妇女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芬吗通联合坤泰胶囊治疗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3枚空心加压螺钉在股骨颈截面的位置分布
治疗Pauwels Ⅱ型股骨颈骨折,股骨颈系统(FNS)比Hansson钉稳定性更好、固定更可靠
骨密度水平分三级
天天喝牛奶,为什么骨密度还偏低
健康教育在围绝经期阴道炎预防中的效果研究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