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体育大学体能社活动对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积极影响

2020-11-24伍文琪李杉杉

武术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跨文化留学生社团

伍文琪 李杉杉

北京体育大学国际体育组织学院,北京 100089

1 引言

中国的发展吸引了众多国际学生前来中国留学,但很多留学生在留学生涯结束后也没有真正适应中国,或是融入中国生活。本研究将从社团活动出发,从语言、食物、人际交往等方面来探讨留学生融入中国社会、实现跨文化适应的表现。这为中国跨文化适应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2 研究方法及对象

主要采用了访谈法、个案研究法以及观察法对近10余名留学生进行研究。10余名留学生的国籍包括了美国、韩国、印度、白俄罗斯等,这些留学生有如下几个特征:积极参与社团活动、中国朋友多、汉语能力较好、比较适应中国生活。

3 社团对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的积极影响

3.1 社团为留学生交中国朋友及拓展交友领域搭建平台

社团作为一个社交场所,将留学生与中国学生聚集在一起,形成联系,促成友谊的建立。

(转录文本:Some people, like you, play sports and you just click...so you just get along immediately, you guys are friends.)

通过参与体能社的活动,与体能社成员相识相知并成为朋友。友谊的建立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适应生活,比如中国学生带研究对象去食堂就餐,并教他们如何使用支付宝、微信等电子付款方式。除了生活上的便利,中国学生还帮助研究对象们认识更多的朋友,接触更多的中国人。当研究对象谈到与中国朋友的友谊时表示,是体能社为拥有共同兴趣的学生们建立了交流交友的平台。参与体能社活动的同学都是因为热爱健身健美、体能训练。因此,留学生们接触到许多健身健美专业的学生,和他们一起去旅游并参加健身健美大赛。可见,社团对于留学生交友及扩大交际圈发挥了桥梁的作用。

3.2 社团活动帮助留学生融入中国生活

社团不仅仅是作为留学生交友的平台,更是跨文化传播的重要体现。跨文化传播作为人的社会活动,体现了社会关系与社会交往的本质。人类历史发展的线索表明,正是人类社会关系与社会交往的不断延伸,把不同文化、地区、族群、国家的人群“联结”在一起,促进了人类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社团活动作为大学校园里人类社会关系与社会交往的延伸,将留学生与中国学生联结在一起,中外学生的交流、对彼此文化的相互了解其实是跨文化传播的一部分,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留学生融入中国文化,对于留学生适应中国文化起到巨大的作用。

文化融入即当拥有不同文化的、群体中的个体和其他文化有持续的第一手的接触时所出现的现象,其结果是原有个人和群体的文化模式都有变化,它强调四个方面,一是必须和异文化直接并且第一手接触,如果没有直接接触,则没有发生文化融入;二是和异文化的接触必须持续一段时间,而不仅仅是在一个时间点上,因为文化融入是体现在接触的过程中,最终会以个体或群体持续性的变化表现出来;三是两种文化相互影响;四是文化接触带来变化,包括在文化融入过程中发生了那些变化,以及这些变化是怎样发生的。留学生在中国的生活正是文化融入的体现,通过观察发现,10余名研究对象已经非常适应中国生活,对中国人、中国家庭、中国文化也构建起自己的认识。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3.2.1 体能活动中的语言交际

在中国生活一年,研究对象们已经掌握了很多中国话的精华,并在实际中加以运用。具体如下:(1)称呼:不同文化有不同的称呼体系,在美国,从小到婴儿,大到八九十岁,都以名相称。[1]但在中国,人们往往以身份相称,而留学生们则完全领略了中国人的称呼特色,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社团活动时,他对陌生男人的称呼为哥们儿,兄弟;对年龄相仿的女性称呼为美女;在食堂打饭时,他称食堂工作人员为阿姨、叔叔。在日常生活中,这些称呼方式的使用帮助他们博得不少中国人的好感。(2)交谈:传统西方文化中,对于他人的赞誉一般是表示感谢,而中国是以谦卑为美德,首先中国人不会承认别人的夸赞,其次还会以否定自我的方式来回应他人的夸奖。研究对象在面对夸奖时的表现与中国人如出一辙。以下为针对两位留学生进行焦点访谈时留学生们的表现及对话,访谈背景为两位留学生刚完成了在中国三亚举行的健身架没大赛。

3.2.2 与体能活动相关的饮食习惯

虽然中国食物和美国饮食完全不同,但他现在也适应并爱上了中国食物,中国筷子也使用得非常灵活。(转录文本:以前,来中国,我吃水、咖啡,没有别的,来中国,都要喝那个可乐、雪碧,我变胖了来中国,真的,我变胖了。Chinese food and drink are too much better and fat than some… of china in America.)其中,“胖”字也是当今中国人交流中十分常见的一个字,在中国社会里,大家常常说自己胖了,可见研究对象在这种环境下耳濡目染,也学会了自我调侃最流行的方式。

4 研究结论

Harms认为,近二十年来的交际是以跨文化为特征的。对跨文化适应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跨文化适应人群分为两种:一种是长期移民或难民,另一种是短期的“旅居者”,如留学生等。1990年,约翰·贝里从两个方面完善了对文化适应的理解:一是在文化层面或群体层面上的文化适应,也就是文化接触之后在社会结构、经济基础和政治组织等方面发生的变迁;二是指心理或个体层面的文化适应,也就是文化接触之后个体在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态度以及认同等方面发生的变化。[3]留学生只有融入了中国生活,才有利于他们学习中国文化,掌握汉语,更有利于他们适应中国环境;对于文化本身而言,有利于不同文化相互交流,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成员之间的交往与信息传播活动是跨文化传播的过程[4],对于中国文化而言,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让世界各国人民更加了解中国,这也是研究者致力于实现的目标。通过研究发现,与其他不参加社团活动的留学生比起来,体能社的留学生研究对象们显然更加适应中国的生活,体能社作为他们与中国学生交往的连结点,发挥了桥梁的作用。

猜你喜欢

跨文化留学生社团
缤纷社团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留学生的“捡”生活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K-BOT拼插社团
文学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