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傅山太极拳源流考证

2020-11-24王肖晋

武术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拳法傅山太极拳

周 勇 王肖晋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1 前言

文化是几千年来民族发展的血脉,是人类的精神寄托。中华文化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华儿女自强奋斗的写照,民族不断发展的内在力量。傅山太极拳思想深邃,是中国武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思想进行深入研究,可以进一步丰富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提升民族自豪感。从内容方面分析,傅山武学思想是对我国传统武学的充实和进一步发展;从长远发展来看,它所展示的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当前民族复兴的伟大时刻,傅山太极拳展示的是爱国爱家、胸怀天下的理念,是以个人行动感召族人团结奋斗的思想。傅山太极拳所承载的武学思想意义深厚,对其进行挖掘、整理,不仅仅是对武学的尊重,也是提升我国文化发展层次的需要。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傅山拳法有关的书籍、期刊,在中国知网分别以“傅山拳法”“傅山太极拳”“子午太极拳”“绵山太极拳”“朝阳拳”“传统太极拳”“太极拳的源流”为主题词进行搜索纸质文献与数字文献,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

2.2 专家访谈法

通过对傅山拳法主要传人张希贵、张静等武术家进行访谈,对傅山拳法的源流问题与未来发展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2.3 实地考察法

去傅山园进行实地考察与亲身体验。

3 傅山太极拳的传承及发展

3.1 傅山太极拳的传承

傅山是我国明末清初的知名社会活动家,出生于明万历34年,卒于清康熙23年(公元1606至1684)。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书法家,思想家和武术家。傅山出生于一个文武兼备的官宦人家,受先辈熏陶及明朝文武兼备思想的影响,使得傅山成为一名文武全才之士。甲申之变的明王朝灭亡与清王朝的建立事件,对傅山先生的一生产生的影响颇大。此次事件之后,他拜寿阳县五峰山道士郭静中为师,加入道教成为道教龙门派第六代弟子,出家为道后傅山先生潜心修炼,进一步精研功法,并且有所心得。在抵抗清朝统治的斗争失败后,傅山并没有因此而沉沦,他隐居在朝阳洞进行修炼,并且在此期间,创编了傅山拳法,故而傅山拳法也被称为朝阳拳。为了使精研的内功更上一层楼,他不多吃日常饭菜,而采食自然界的野果、柏叶、蘑菇、芍药等,傅山先生辟谷成性,为他精深的修为奠定了基础。此外,他不仅专研道家精髓,还总结养生之术流传于后世。

3.2 傅山太极拳的发展

傅拳图出世后于北京、承德两次展览之时被北京铁道兵原军事法院院长李思元同志和北京市第二清洁车辆厂程怀玉同志所注意,据本人说,他早年在寿阳读书时,就非常敬重傅山太极拳。听它的父亲李维国说,傅山拳法在当地的名气非常大,五峰山的道士掌握了拳法精髓,拒不外传。为此事李思元的父亲出家当了道士,结果此拳法竟然失传。李思元的师兄是大宁堂的学徒,他曾说葛苏元也会这套拳法。葛苏元少年时曾经拜刘东汉为师学习太极拳,后来任闫锡山部队的武术教官,日寇入侵我国中原地区后,葛苏元改行从事刻字工作养家糊口,直到寿终正寝。葛苏元在学习杨氏太极拳后,和大宁堂有交集,并曾经传授其拳法。李思元为学傅山拳,曾专门拜师,得到葛苏元、郝仲奎的精心指导,并且学会了一些拳法。

据葛书元介绍,傅山拳最初被称为朝阳拳,是傅山在朝阳洞修行时创立的,朝阳洞是晋祠后面山上的一个天然洞穴洞,前洞大约有一丈见方,非常宽敞;后洞比较窄小,但洞很深。相传这里曾住过一位真人,后来他得道成仙了。傅山广泛涉猎佛家、道家经典和其他的养生方面书籍,又非常喜欢医药知识。他把道家的呼吸吐纳之法、医家的经络学说,结合其他门派的经典动作融合而成朝阳拳,以传给后人。后来由于宋谦起义,傅山为此受到官方的盘问,后来其行事尤其谨慎。在生活中,傅山经常给苦百姓看病。他把气功和医学结合在一起,朝阳拳也因此进一步演化成子午太极拳。

4 傅山太极拳的技术体系

4.1 傅山太极拳技术体系的独特魅力

北京的崔毅士、杨禹廷、侯志宣,西安太极拳家郑悟卿,原国家体委武术处李天骥等先生认为这是一个古老的道家拳法,后来的太极拳就是从此脱化而出的,看来此拳可推为太极拳的始祖。张希贵教练也曾说过:“此拳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拳”。综观傅山拳法的套路,其结构十分严谨,动作包含起承转折等多个环节,顺应自然之道、轻巧沉稳。这套拳法的动作中,亦刚亦柔,攻守兼备,拳法姿态有高有低,快慢交错、高低呼应,快慢相间,以慢起步然后迅疾如电,文武兼收。在整套动作中,要求拳师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提肛圆裆,这样可以进退自如,虚实相间,下盘沉稳牢固,身随腰转,动作自如。拳法运行中,手运脚跟,动中如静,静中还有动。其中,动则刚,静则柔,运柔成刚,经柔化刚,攻守自如,拳法的动如江河奔涌,静如山岳巍然。

4.2 与其他拳种的异同

4.2.1 演练风格角度:

陈式太极拳:有快有慢,蓄发明显、内劲统领全身,以缠丝劲为核心,动作以腰为轴,节节贯穿,发劲时松活弹抖,完整一气。

杨氏太极拳:拳架舒展优美,身法中正、动作和顺、平正朴实、由松入柔、练法简洁、一气呵成,犹如湖中泛舟轻灵沉着兼而有之。

吴氏太极拳:功架紧凑、松静自然、柔和缜密、招招连绵、环环相扣、外松内紧、棉里裹针,内实精神、外示安动作连贯之风格。

武式太极拳:动作步法灵巧、起承开合、虚实分明。

“中国中心观”正式形成于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一书,之所以说是正式形成,是因为在柯文之前,部分学者在个别问题研究上已有“中国中心观”方面的著作。例如,孔飞力在其代表作《帝制晚期中国的叛乱及其敌人》(1970年)中指出,“在西方大规模冲击中国之前,中国社会内部已经出现危机,新的力量已经在开始削弱中国传统社会”。换言之,“中国中心观”实际是美国史家群体研究中国近代史方法论和认识论的转变,并不是柯文一个人的观点,他只是做了系统的总结和概括。正如柯文所言,“中国中心观”是“70年代初逐渐发展起来的,只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人对该趋势做出系统的明确的描述而已”。

孙氏太极拳:小巧轻灵、架高步活、进步必跟,退步必随,圆活紧凑,每左右转身以开合相接。

傅山太极拳:结构严谨、内容丰富、柔中有刚、动作独特。

傅山太极拳与其他拳种的太极拳有许多相同之处,例如:练习风格有陈式太极拳的蓄发明显、缠绕屈伸的特点;杨氏太极拳的动作舒展优美、缓慢圆裆的特点;吴氏太极拳的招招连绵,环环相扣的特点;武式太极拳的步法灵巧、起承开合的特点;孙氏太极拳变化较多、圆活紧凑的特点;不同之处是:傅山太极拳拳势动静虚实、开合伸缩、曲直疏密、轻盈潇洒、韵味深浓、平静中寓奇险,奇险中寓平静,比其他套路结构严谨复杂,纵横交织、有直有斜、有转折有往返,内容丰富多彩,这是其他太极拳套路所没有的。

4.2.2 动作名称角度

相同的或相似的名称。傅山太极拳共有81式,其中与其他太极拳种名称不同但动作类似的共有26式,6个动作名称完全相同。如在其他太极拳动作中的“左右甩手”“圣人拱手”“白鹅展翅”“搂打腾风”“石朗反撞”“推门闭扇”“铁门闩 ”“顺手单鞭”“挡手走势”在傅山太极拳中的动作分别叫作“左右掤手”“捋、挤、按 ”“白鹤亮翅”“搂膝打掌+手挥琵琶”“海底针”“扇通臂 单鞭”“云手”,还有一些完全相同的动作名称,如“左右蹬脚”“玉女穿梭”“金鸡独立”“双峰贯耳”“拴马势”等动作。

不同动作。傅山太极拳又有许多和其他太极拳种不同的动作名称,其打法也大不相同,如“双挂金勾”“金龙合口”“指头打面”“勾挂十字手”“黄龙转身”“丁盖炮 ”“猿猴坐殿 ”“白蛇吐信”“圣人拱手”“怀中抱月”“狮子抖毛”“魁星戏斗”“狮撞金门”“青龙探爪”“十字挂面脚”“左右甩手”“拴 马 势”“跺步冲天炮”“左右推移”“插花盖顶”“秦王大立碑”等不同的动作名称。

5 傅山太极拳的养生价值

此套拳法分为定势和活势。定势是打基础和练功夫的阶段,主要是为了学习固定的套路,端正学习者的姿势,锤炼身心、培养意志。这个阶段一般需2—3年时间的勤学苦练,才能进入活势阶段。活势是定势的升华,重在攻防实战及其技巧的运用,研究拳法的灵活变化、随心所欲施展开来。如果能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是攻防练习的高级阶段。

傅山拳法很重视精、气、神的修练,把吐纳导引、运气养精、运动搏击和武术进行综合融汇,进一步形成了呼吸、动作、意念相配合的整套体系。这套拳法的主要特点是以意领气,以气运身,运气于人体经脉之中,行吐导之术,自然顺畅,意守丹田。开始学这套拳法时,一般要反复练习六个月左右,才可以达到手脚发热、指尖有麻胀、针刺感的效果。这时往往伴随着腹鸣、打嗝等现象,这是正常现象,不必紧张。任其自然运行,到了最后阶段,就会让全身顺畅无比。

在拳法的基本动作熟练后,可以配合呼吸之术,自起式后,以意领其气从涌泉穴升起,顺着全身经脉不断上行,经过长强穴,沿着人体的督脉上行,经命门、大椎两穴而到达百会穴。然后真气在顺着经脉循环前下,经印堂、鹊桥等进入任脉运行,下经膻中、丹田两个穴位稍微停顿,然后一路下行,经过会阴到达长强。然后再次向上循环,如此进行三周,然后气归丹田,就开始新的套路演练。以意领气沿着人体的督、任二脉循环,是入静之法,在运行过程中以“开呼合吸”为基本原则,练习者要高度关注呼吸,要呼吸细匀,和动作相配合。

在整套动作中,配合动作、呼吸锻练人体的任督二脉,进一步加强人体各个系统和大脑的联系,使生理机能持续旺盛、神经传导反应灵敏、各器官功能协调,尤其是人体的神经系统得到很好的调节,进一步加强了思维的顺畅性,提高了抗干扰能力。在练习过程中,人体对外界的刺激可以冷静处理,天长日久能具备高度的适应力,这是傅山太极拳的最显著特点。

由于这套拳法属于内外兼修模式,因此格外强调以内导外,外面注重身体的运动、内部强调牵引按摩。上下齐动,中部策应,让身体和自然融为一体。傅山太极拳讲究中部欲动,上下和行,内外通达,前后呼应,拳法动作看似轻柔,实则连绵不绝,势停意在、力断神凝。人体的头、眼、耳、足、裆等多个部位密切相关,人体的各个脏腑、筋络密切相连,使肌肉和形体高度协调统一,长期修炼益于人体身心康泰、气定神闲。

我国的健身气功讲究修练人体的精、气、神。在练功期间,要求练习者清心寡欲,节制饮食、少行房事;在拳法演练中,要求拳师气定神闲、四体放松;尤其要注意情绪的平和稳定。中医认为,七情六欲是人无法避免的,只是不可太过度,过了就会让身体受到伤害。这里所说的七情,就是人们常见的喜、怒、忧、恐、思、惊、悲,不同情绪的产生会伤害不同的脏脾。如,过于悲伤则会伤害人体的胆肝,肝伤后体内的火气就会旺盛,导致人体肾水枯竭,血气凝滞,这时候人就容易产生心、脑疾病。又如,恐惧伤害人的胆部,胆伤则人体气乱心慌。再如,过度的忧思会伤害到人体的脾胃,造成人食欲不振。总之,人如果是七情失调,身体就会出问题,这是养生的大忌。联系傅山太极拳,只要把握其中的要领,按规则运气,就可调整人体的经络,维持各方平衡,有效防止不良情绪,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6 傅山太极拳的健身作用

在练习时,要全身自然放松,集中意念,导引人体内的真气顺畅运行,牵动四肢运动,用招式的运行带动气血畅行,这就形成动静协调、虚实相间的效果;在抑扬之间实现人体的内外协调,平衡发展,让人体在这个过程中意识、呼吸和身体得到锻炼,从而进一步调和了大脑及各个神经中枢,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使整个身体的神经、消化等系统,都达到最佳状态,免疫力进一步增强,人体的生理功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傅山拳强调以腰为轴,强调螺旋运动,加强腰部锻炼,从而起到了强肾固本的效果。加之在吐纳中吸入真气,营养心肌,血液将丰富的氧气快速运达各脏器及机体,进一步增强了器官的活力。呼吸吐纳之术排出人体废气,从而形成内外循环的作用,达到舒筋骨、展经络的效果。傅山太极拳既适宜青少年学习锻炼,也适宜中老年人学习。由于它包含着掤、挤、采、靠等搏击之法,还有踢、摔、拿等格斗技巧,在战场和日常防身等方面,都有非常巨大的实用价值。傅山太极拳的拳势讲究动静结合,开合自如,轻盈潇洒,它的典型动作如同白鹤起飞、雄鹰翱翔,又如同猫捕鼠、虎跃涧,是人体形态、气质的综合统一,是一种有益身心健康的运动,让人身轻体健,给人和谐的美感。

7 结语

傅山太极拳是于明末清初傅山先生在抵抗清朝统治的失败后于晋祠朝阳洞修炼时所创编的,有着曲直疏密、轻盈潇洒、平静中寓奇险,奇险中寓平静的特点,并且傅山太极拳在抑扬之间实现人体的内外协调、平衡发展、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使整个身体的神经、消化等系统都达到最佳状态,具有极强的养生价值和健身价值。

猜你喜欢

拳法傅山太极拳
第十四届全运会空手道资格赛(第一站)男子组手
——67公斤级拳法技术趋势分析
练习太极拳的感悟
练太极拳为什么要一门深入
傅山的“四宁四毋”
狗拳非遗难寻传
傅山
猜拳
42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