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极拳运动对新时代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研究

2020-11-24

武术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太极拳立德人格

范 维

遵义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6

在科学引领的新时代,科学技术为当今社会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幸福保障,也为新时代大学生的知识能力、实践运用能力、社会成果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受到生物遗传、心理环境、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个别大学生可能会存在一定的人格障碍,需要进行主客体的相互作用进行矫正。[1]大学生健康人格素养的培育,是学校人才培养在新的发展时期的重要内容。必须从学校制度建设、制度管理、教育环境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教师人格素养、课程内容设置、学生适应等多个方面去营造,以优质的教育外力作用对学生的思想、行为、社会交往进行影响,消除大学生的人格障碍。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立德树人教育,是新时代赋予体育教师的担当和使命。要从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培养、精品课程设置与管理、美好生活环境营造与建设、先进典型人物实例学习等多个方面、多个维度去认识、理解、深入、凝练、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新时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健康发展。而学校精品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又是新时代大学生成才的关键所在,它是培养学生立德树人的根和魂。“完全人格,首在体育”,认为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发展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2]而体育课程中的太极拳传统文化教学,是完善大学生立德树人教育的具体化发展。

1 立德树人是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基石

人生天地间,无德不能立身、无德不能处事、无德不能诚信。学校教育,育人先育“德”,“德”端则根正,德品即人品,由此才能培养健全人格的学生。学校教育要抓住育人本质,明确立德树人教育使命。只有真正理解了立德树人的“德”,才能殚精竭虑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

1.1 新时代大学生的立德树人发展观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是要担负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必须加强对大学生自我价值实现和国家民族利益统一的培育。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能力,还要引导大学生关注国家大事、民族利益,凝练爱国主义情怀。要心系祖国,为国家而努力学习,将自己学习发展,自我价值实现同社会需要相统一。树立大学生的大局意识、担当意识、民族意识以及无私奉献精神,才能培养大学生在理想行为、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纪律风范、担当作为等方面日趋完善,以便在将来的时代潮流中,成为建设美好中国的栋梁之材。在疫情时期,战斗在第一线的广大医务者、公安民警、志愿者等等,不怕牺牲,冲锋在前,为疫情防控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也是新时代大学生最好的学习榜样。

1.2 新时代大学生的立德树人品质凝练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又红又专的本领,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把个人利益同国家的快速发展结合起来,才能站在时代的列车上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为国家指点江山谋划发展。加强对大学生人格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培育和凝练大学生健康的思想、良好的行为习惯及阳光灿烂的健康心理。大学生人格素养的凝练,需要长期的学习、生活及环境影响,才能形成有利于自身素质的文化素养、性格塑造、智育开发、品质凝练、自我价值实现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才能促进大学生的品德行为、身心健康、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社会交往、审美观念、生活态度等方面的完美结合,并贯穿于立德树人之始终。

1.3 太极拳运动是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立德树人的重要手段

体育教育是学校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构建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体育运动及竞赛呈现出来的运动表现、肢体语言行为、团结协作精神及拼搏精神,表达出学生的体育运动素养、人生价值及人格魅力。人没有高尚的品德情操,就无法很好的立身处世,创造有用的社会价值,也不能更好的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太极拳运动是中华武术与传统文化思想的融合,承载了动静、阴阳、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则,以其深邃的辩证哲理蕴含其中。大学生通过对太极拳传统文化的学习、掌握与修炼,能够感染重塑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凝练大学生求真、务实、沉稳、完美的生活态度,对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品格素质、技术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培养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 太极拳运动价值功能与新时代大学生健康人格融合发展

中国传统武术,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凝练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健身价值,具有内外兼修的运动功能。武术的魅力在于对练习者“求真”精神的培养、“向善”品德的养成、“尚美”境界的提升。[4]而太极拳运动,体现在内修“精气神”,外健“筋骨肉”的运动价值。加强太极拳传统文化的内涵研究,充分认识了解它的本质属性,便于更好的学以致用,让它的教育育人功能有效发挥到极致。

2.1 太极拳运动承载的传统文化价值属性

太极拳运动,有规律可循,认为“天下之武术,莫不存有此十三势。”太极拳运动以十三势“掤、捋、挤、按、採、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为发展根本,经不同拳家的理解、演化与创新,演化成以陈式、杨氏、吴式、孙氏、武式等为代表的太极拳流派。[5]但其价值功能基本一致,它们融健身、人体智能、身体修复、战术攻防等为一体,寓身体内外兼修的统一、动静融合的统一、阴阳互补与互换的统一。太极拳的内外兼修,在动与静、快与慢、进与退的转化过程中,将太极拳运动价值属性,融合在动、静、定、慢、匀、柔、圆、松、正的形体动态修炼中,达到“过犹不及”“中立而不倚”,以正心之本化解戒躁,力求“意动形随”“中正安舒”。内在的谦和守意,力求心灵的宁静自然,满足神韵的安然自得,达到运动形态的舒展大方。运动走向的轻灵圆活,以饱满优雅的姿态,积拳随意行,以柔以刚,将刚正不阿的浩然正气,贯穿在太极拳运动者的凝练中,给予了太极拳运动修身正气、崇尚文明的现代价值追求。修炼太极拳,对大学生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发展运动竞技、满足运动健康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2.2 太极拳运动蕴含的修养精神

太极拳运动的修身养性,包括内在的修炼身心和外在的能量释放。内在的修炼,在于对太极拳拳理的解读,在于拳路的观摩、凝练、演绎,在于拳形的深入神韵、神劲、神态的修养融合,从而达到自身拳理的养心、养身、养神。通过太极拳运动形态的内心凝练,以饱满的情绪进行外在的自然释放,传达内心世界的松静自然,承载欲以形修身、以神聚体,身形百态在太极拳运动中融会贯通、自然一体,犹如涓涓细流在山涧深情流淌,表述内心的宁静、安然、自得、美好。把修炼太极拳的这种自然法则融入现实生活中,能够站在更高的视野去解读、聆听世界,以满腔的热血去追求理想,规划生活,做到临危不惧、遇事不惊、敢于担当、精力充沛地完成各项任务。太极拳的这种修炼素养,对新时代大学生的人格塑造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在树立信心、精神品质、健身习惯、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智育开发、道德情操、自我价值追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3 太极拳运动对新时代大学生健康体格的发展

太极拳外练“筋骨肉”,内练“精气神”,形成以内外兼修,动静结合的运动法则。太极拳运动以柔、匀、细、长的呼吸方式,有规律、有节奏地吐纳,与太极拳运动意境、运劲节律相融合,引导大脑神经系统有节律的活动,传到身体的四肢百骸,达到舒筋健体,调整气血。太极拳以“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达到正气内存、邪不能侵,使身体机能得到平衡稳定提高,抵御外在病毒的入侵,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太极拳强调身心放松,营造松静自然的运动境界,缓解肌肉原有的紧迫感,使身体血液循环通顺自然。太极拳运动意境遍及身体各部位,达到柔圆舒展身体的目的,使人的身体生机充满旺盛的生命力。经常坚持太极拳运动,使神经、肌肉、骨骼得到很好的洗礼凝练,能够构建身体体格的强大,实现步履稳健、行动轻快、呼吸安舒自然。

2.4 太极拳运动与新时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的融合发展

新时代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就是在自我表现、社会交往、社会实践等方面,表现出饱满的情绪、清晰的自我感知、健康快乐的行为活动、积极应变的社会实践能力,它们对新时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6]而武术教学对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集体主义精神、拼搏精神、自强不息精神及公平正义感,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体验价值。[7]太极拳运动承载了阴阳学说理论,虚实分明的辩证观点,其动作线路、拳架、定式的价值特征,在于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对美好事物的运动展现,美在其心、其形、其神、其韵、其功法,欲达到美育育人的目的。由此,在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武术文化传承建设中,太极拳以良好的竞技特征,承载太极拳的教育育人功能,体现在对美好事物的完美追求。太极拳运动境界要求尽善尽美,动作特征要求刚柔相济,运动本质要求内心与外界的和谐统一。具有修身、修心、养性的运动效果,有利于培育大学生沉着、稳定的性格,还能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担当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3 太极拳运动对新时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路径

3.1 以太极拳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民族文化传承责任感

太极拳运动,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具健身价值的养身品牌项目,是“结合了古代导引术、吐纳术”,“吸收了古典唯物哲学阴阳学说和中医基本理论的经络学说”,[8][9]而形成的中华民族独具特色内外兼修的拳术。改革开放以来,太极拳运动在世界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广为传播,它的健身功能、教育功能、长寿功能等内涵价值,为运动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运动红利,已经得到太极拳运动者的推崇。它作为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不但要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还要从内心深处引起共鸣。通过太极拳文化学习,把握它的本质属性及运动规律,挖掘太极拳的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功能,凝练大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责任感、自豪感和使命感。

3.2 以太极拳运动塑造大学生强健的体魄

太极拳作为内功拳术,既要强调内修,也要强调外练。通过“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跨合”六合统一,[10]凝练大学生的太极拳竞技意识,掌握太极拳运动之法,才能实现整劲、圆劲的应用与效果。太极拳在运动时,起于意,发于劲,树根于脚,发于腿,形于手。由脚、而腿、而腰的运劲法则,形成劲随意达,前后贯通,上下相随的整体效果。在大学生习练太极拳动静之间,实现以意养气、以气凝神,以神润体,满足大学生修身养性、强身健体、凝练精气神发展的需要,对大学生血液循环、消化、神经、呼吸等各系统功能发展具有重要的帮助。同时,太极拳运动刚柔相济、内外兼修的运动特征,对大学生的运动美、健康美、形体美的塑造具有促进作用,而形成的套路演练、拳架、运动弧线及定式特点鲜明,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美育价值。

3.3 以太极拳运动培育大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

由于受到疫情环境的影响,学生不能到校上课,网课成为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的新运作模式。为了达到体育教学效果,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健美操、瑜伽等课程内容成为网课的主旋律。这些民族传统养生项目的教学开展,有利于改变大学生的肺呼吸系统功能,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从而增强大学生的免疫系统功能。太极拳运动,是传统养生文化的优秀代表,对疫情期的大学生,不但能满足运动健身的需求,还能调节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不适与恐惧,有效释放压抑情绪、烦躁心态,对培养大学生沉着、稳健性格及社会适应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网络课程学习,在没有课堂环境的影响与教师监督的情况下,要完成太极拳课程教学内容,必须有良好的独立自律能力,才能按照上课要求去学习相关理论、习练相关的动作技术。在练习时间、练习强度及动作质量等方面,要严厉自己,才能日积月累的熟练掌握其动作技术,提高动作质量,完成教学目标。

3.4 以太极拳运动提高大学生的免疫系统功能

长期坚持太极拳运动,能够有效提高人体的机体适应能力,增强免疫力。太极拳是运用导引吐纳术,以传统武术、医学、传统文化凝练而成。而太极拳的“阴阳分”与中医理论的“阴阳者,天地之道也”相吻合。可见,太极拳与中医学是相通的,对身体的气血、脏腑经络、精神意志修炼与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常言道:“三分治病、七分养”,强调“养”的重要性,而“养”就是一种修炼。太极拳运动具有修身、强身、健身的功能,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是身体预防、治病、康复最有效的保健功法。[11]加强大学生太极拳健身运动,力求“养”与“练”的融合统一,“劲”与“神”的统一,才能增强大学生的免疫系统水平,提高抵御传染疾病的能力。

3.5 以太极拳运动凝练大学生的创新发展能力

创新是时代的主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学生不但要学好专业技术知识、修身立德素养和社会适应本领,还要具有创新发展精神。在练习太极拳时,做到“尊师重道、敬业乐群”,实现修其身、养其性,才能领悟太极拳运动的规律与真谛,感悟太极拳运动带来的人格魅力,更好地传承弘扬太极拳传统文化。太极拳就是在以“敬、静、定、慢、匀、柔、圆、松、整”为运动根本,[12]在不断的创新发展中,演变形成陈式、杨氏、孙氏、吴式、武式等多流派、多套路的太极拳传统套路及现代竞技套路,并通过太极拳段位制的发展,开发形成与社会相适应的太极拳段位制竞技推广套路。可以这样说,创新推动了太极拳传统文化多元化发展。所以,大学生加强太极拳运动的学习与应用,有利于培育、激发、开启大学生的创新发展思维,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发展能力。

猜你喜欢

太极拳立德人格
练习太极拳的感悟
练太极拳为什么要一门深入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严以修身”先立德
42式太极拳
漫画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