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和教育对策研究

2020-11-24兰晓燕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达家沟镇中心小学

灌篮 2020年3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小学生

兰晓燕 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达家沟镇中心小学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智力、身体将得到迅速的发展,在身心发展迅猛的情况下,由于其自我认知、社会认知的浅薄,极容易产生一些不好的心理,从而导致心理问题,甚至于心理疾病的出现。除了正常的知识的学习之外,使学生在情感、心理、行为上获得良好的发展,也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责任。笔者总结归纳了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并分析了可能的原因,希望对于心理问题的发展与指导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一、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一)孤独

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说道: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对于社会中的成年人来说,孤独感始终存在,但对于小学生而言,孤独并不应该经常找上他们。但是,相关调查发现,有的小学生的孤独感较为强烈,他们往往性格孤僻,自我封锁,不愿意和人交往。在心理学上,这种心理状态有一个专属名词:闭锁心理。因此,如果有学生只喜欢独处,不和人交流,就需要我们留意。

(二)嫉妒

我们应该学会为别人鼓掌。看到别的学生在成绩,或者其他地方表现得比自己好,有些学生可能就会生出敌意,更甚者可能采取故意中伤的手段来发泄内心的嫉妒。当学生有了这种行为,也需要我们在心理上予以引导。

(三)敏感

越敏感的人,往往活得越不快乐。同学一句无伤大雅的玩笑话,或者不相干的动作,就会招致自己过多的揣测和猜疑。敏感的学生往往情绪变化很大,喜怒无常。做人应该尽可能乐观、豁达,太多于敏感终究害人害己。

(四)失落

小学生的脑袋里抱有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或者是远大的梦想,为了将其实现,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产生了失败感。

(五)自卑

对自己缺乏信心,以为在各方面都不如别人,无论是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总把自己看得比别人低一等,这种自卑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情绪。

二、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家庭的溺爱

很多有着心理问题的学生,都和他的家庭环境有关系。特殊的环境造就特殊的人,像父母经常吵架,家庭氛围不好的,父母离家打工,常年在外的。都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影响。纵观当前的家庭教育,溺爱这一问题较为突出,现在的小学生在家就娇生惯养,孩子的要求无论是否正当合理,家长都想方设法去满足,对孩子平时所犯错误经常袒护,致使孩子从小就没有了正确的是非观、道德观。

(二)学校的软弱

教育是一把钥匙,但不是一把万能的钥匙。对于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我们仍然处于摸索阶段,以往我们太过于注重学生文化成绩,对于心理方面的关注并不够。而且,就目前来看,学校方面对心理问题缺乏系统的干预机制,因此当前学校对心理问题的干预整体上偏软。

(三)社会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来源更加多元化,由于小学生认知水平和能力所限,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对小学生影响越来越广泛。如沉迷电子游戏、违反各种规则、缺乏纪律性等,对自制能力差的小学生极具诱惑力和感染力。

三、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切实提升教师的心理教育工作水准

育人者,需先自育。在学校当中,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单单是心理健康教师的责任。实际上,心理健康教师在我国还没有完全普及开来,一些学校是没有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人员的。因此,其他教师就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教育水平。在实际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在自己本学科的教学中发挥出色,但是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却存在严重的不足,理论知识缺乏,实际经验缺乏,由此,难以较早的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即使发现了,有时也束手无策,不知该如何应对,导致心理干预不利。无论是科任教师还是班主任与学生都有密切的接触,也最了解学生的情况,因此,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应该站到心理教育的第一线来,我们需要切实提升教师的心理教育工作水准。

比如,我校曾邀请心理健康教研员以《中小学常见心理问题识别及对策》为题,从如何判断心理健康、中小学典型心理问题以及如何应对三个方面进行经验分享,让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能及时有效的把握孩子心理健康情况。在学校组织各种讲座和培训之外,教师也应该注重自我的提升,多读一些心理健康书籍,多研究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并不断总结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使自己的心理教育工作水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教学课程中逐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很多教师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和探索。但是,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研究和实践还不是太多。其实,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和德育的渗透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作为学科教师,我们应该积极探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方法。

比如,拿语文学科和道德与法治学科来说,这两门学科最具有人文属性,也最容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在语文学科中,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他们的情感,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可以渗透专业的心理健康知识、分析心理教育案例等。再比如,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疏通概念、捋顺思维逻辑,培养学生的探索欲及求真务实的精神。而在美术与音乐学科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艺术的手段,升华学生的气质,提高学生的审美。再比如,在体育学科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锻炼磨炼学生的毅力,借助团体性的体育活动密切学生的人际交往,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等。这些都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

人人都有一颗自尊心,人人都需要、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能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也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点,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自尊心受损,学生容易出现一些不好的情绪,这就有可能导致他们的心理走向不平衡的状态。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一直以来都对学生的成绩过分重视,很多教师也因为学生的成绩而进行区别对待,使很多学生自尊心受损。因此,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我们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时刻摆出一副人师的高高在上的样子,更不能动不动就对学生进行大庭广众之下的惩罚。

(四)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心理健康教育沟通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拓展与延伸,对校园教育的效果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家庭教育是校园教育所无法代替的。不过,很多家长都没能承担起一个好的教育者的角色,虽然他们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好的家长,但是在心理健康的这一问题上,很多家长都没能做好。抚养一个孩子和教育一个孩子完全是两码事,后者显然需要一定的知识和能力,这是很多家长都不具备的。

因此,我们应该做好家校之间的协同,学校可以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通过多种方式,组织教师系统地学习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如研讨经典案例、现场观摩、在线学习等。也可以请家庭教育专家、专职人员进入校园,对教师进行家庭教育协同指导培训,在与教师的面对面交流中,帮助教师解决家庭教育协同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学校也应为教师群体之间创造交流、观摩的机会,比如,通过家访月、常态化驻校办公、家长开放日、校长会客厅、见面会等活动,及时回应家长关切,密切家校联系,提高对心理问题的沟通,组建心理健康教育统一战线。

(五)倡导体育教学改革,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在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坚持以“健康”为导向,强调丰富体育教学的维度以及深度,并在改革的过程中实现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植入以及深化。

首先,要掌握中小学所能涉及的不同体育项目的特点,要结合本校的实际硬件和软件资源情况,生成更多丰富多彩的体育教育内容,实现竞技性和人文性的组合。在过往中小学的体育教学过程中,“达标”测试成为主导体育内容的重要方向,这会让体育教学缺少人文的色彩,变得冷酷而乏味,从某种意义来说,对于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会造成影响;

其次,丰富体育教学的呈现方式,积极融入在线教育课堂、比赛观摩教学等现代化的教育方式,在拓展体育教学维度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更为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如此也可以在观摩比赛、观摩案例的过程中,感受运动精神、感受体育运动当中勇敢、坚韧,奋发图强以及开拓进取的精神。

(六)创造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

净化校园环境与营造学习氛围、联络同学关系同等重要;健康校园环境对学生学习理解、可接受教育程度有重要影响;具有优雅氛围、书香气息的校园,可使学生自觉遵从人际交往礼貌用语,培养学生的心性,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的心理。构建健康和谐校园的最佳手段是开展相关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找到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使其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相结合,如“游戏接龙”“童谣创作”等趣味性强的教育活动对学生吸收程度有影响,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也将更加牢固。学生在优美和谐的校园氛围中进行学习,可以使精神放松,自由畅快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与此同时,学校宣传栏位置应设置相应的名人语录及其画像,最好是定期更换,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人物的印象,又使学生熟记名人名言,同时又能在学生中起到模范作用。

总之,“心理问题学生”的表现类型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家庭教育缺失、社会教育缺位,而学校教育又软弱等多种因素所致。“心理问题学生”的转化要以学校为主导,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力量,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和信心,只要持之以恒坚持做下去,这些“问题学生”一定能得到有效转化。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和转化,我们还需要做更深入、更广泛的调查研究,需要做更耐心、更细致的引导工作。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小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