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WCBA联赛青训人才危机的原因和对策

2020-11-24元敬仪集美大学

灌篮 2020年35期
关键词:女篮后备联赛

元敬仪 集美大学

一、研究对象

WCBA 联赛青训后备人才。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研究以集美大学图书馆为依托,对与“我国女子篮球青训人才培养”等方面相关的书籍、文献以及调查报告进行了查阅。同时,论文还依据中国知网数据库以及维普中文期刊资料库,对“我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我国女篮人才发展”等方面相关的学位论文、期刊资料进行了检索,明确了研究方向。

专家访谈法。对我国具有资深经验的有关专家、教练员、教师以及部门管理人员进行深度访谈,设计访谈提纲,以面对面提问题的方式展开,直接获取访谈第一手资料。了解WCBA青训后备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具体选拔的政策和措施,对目前WCBA联赛青少年运动员未来培养方向的规划和期望,以及他们针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听取相关专家学者对本研究所提出的建议,为本研究进行合理的补充。

问卷调查法。给WCBA 联赛的现役或退役女篮运动员、各体校、部分篮球传统学校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发放问卷,通过查阅并搜集关于国内外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方面的文献资料,并且总结各个专家、教练员的访谈内容,根据研究目的以及导师的指导,积极听取专家对问卷的修改意见和建议,最终设计教练员、运动员的问卷基本内容问题。

三、研究结果分析

(一)国内外女子篮球后备人才来源对比分析

冯婷[1]指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是竞技体育发展中的战略问题,只有重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梯队建设的建设,才能从根本上扭转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倒退。一个项目想要提高自身的竞技水平,必须遵循自身的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规律。

中国女子篮球后备人才来源:(1)体育局培养球员。在现行的WCBA联赛中,许多职业球队依旧是由体育局联合国有资本主办的,在这些球队的后备人才培养仍属于“政府管理型”,即俗称的“举国体制”。体育局培养的青少年球员由体育局下辖的主管部门统一领导,依托“三级训练网”实现人才的选拔和运动训练。项目经费完全由体育系统来承担,在球员的培养工作中,体育系统会更加重视篮球训练工作的展开,教育部门只是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参与其中一部分协管工作。而这类球员由于是由体育系统出资培养,因此她们的转会和退役都要受到一部分限制。(2)俱乐部青训培养球员。(3)大学生球员。从2013年邵婷登陆WCBA联赛开始,之后就有越来越多的来自CUBA联赛中顶级的大学生球员开始尝试WCBA联赛,到目前为止,来自CUBA的大学生球员已经成了WCBA联赛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教育系统中成长的大学生球员加盟WCBA联赛时年龄较大,技战术水平成熟,能够作为球队的重要补充出现。从2015年中国篮协实行CBA&WCBA选秀制度以后,大学生球员加盟WCBA联赛的方式主要依托WCBA选秀,部分大学生球员得以以自由球员身份加盟WCBA联赛。

国外女子篮球后备人才来源:(1)美国。在奥运会比赛中,美国女篮已经完成了六连冠的伟大战绩,在新一期的世界女篮排名中,美国女篮连续霸占榜首。同男篮一样,美国女篮在女子篮球领域中也拥有绝对的统治力。这得益于美国“教体一体”的一条龙人才培养体系,使得学生运动员(Student Athlete)首先是一名学生(Student comes first),其次才是拥有突出运动技能的学生,因此在美国高校招生工作中,学生的学业成绩(GPA)依旧是硬性准则。该培养体系能够使学生运动员各项素质均衡发展,为学生运动员的未来发展拓宽了出路,有助于他们的社会化,尤其在成材率较低的女子体育项目中。在后备人才的储备工作中,美国女篮形成了中小学—大学—职业队的“金字塔型”基本培养形式,中小学篮球就是塔基,大学篮球就是塔身,职业队或俱乐部是塔尖[2]。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可以参加AAU篮球队,大学则是可以参加NCAA联赛,目前在NCAA联赛三级体系下,美国高校共有1000多支女子篮球队,对于运动技术出色的女子学生运动员,学校还可提供篮球运动项目奖学金、学生运动员奖学金、助学金等,学生可以在大学就读期间或毕业后选择参加WNBA选秀进入职业联赛。(2)法国。法国女篮一直都是一支强劲的队伍,队伍中多名运动员征战WNBA联赛。在近3届奥运会中,法国女篮呈现出明显的上升势头,在伦敦奥运会中法国女篮一举获得银牌,在里约奥运会中法国女篮也跻身四强。法国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重视发展青少年的体育培训,法国体育竞技人才主要采取“两个计划、三个阶段”的训练理念及模式。所谓“两个计划”即运动训练计划和文化教育计划,法国强调二者的同等重要性,以便全方位地为运动员提供保障。“三个阶段”则是指“基础选材—成绩提高—精英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法国运动员在青少年培养阶段必须接受并达到同龄人的文化教育和职业培训标准。张艺琼[3]指出目前法国国内拥有U18女篮球队64支,各年龄段运动员的训练大纲由国家篮协统一制定,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文化教育由教育部门专门负责,在学校里进行学习,周末去参加全国篮球比赛。运动员在满18周岁之后,具有职业潜质的运动员进入职业篮球俱乐部,其余进入体育运动学院。

(二)WCBA联赛青训人才不足的始因

(1)女篮曝光度有限

篮球发源于北美大陆的美国,目前世界女篮的顶级殿堂则是WNBA联赛,尽管WNBA网络了全世界最为优秀的女子职业篮球运动员,但是WNBA的曝光度依旧不可与NBA相比,在观赏度上女子体育在激烈的肢体对抗项目上就拥有天然的不足。2015赛季WNBA在ESPN网络内的收视人群不到20万人,而同期NBA最高收视人数达到4450万人,同期NBA总决赛场均可以吸引1994万人在ABC电视台收看。

长期以来,由于WCBA联赛与CBA联赛赛季举行时间相冲突,这使得WCBA联赛本来就稀缺的曝光度更是被职业男篮所占据,造成了国内大部分媒体更多的是报道男篮赛事,同一时间媒体大量报道男篮赛事,所以忽视了对女篮 赛事的关注,这也造成了女篮联赛的影响力不足。[4]目前WCBA联赛拥有19支球队在规模上可以称得上是全球第一女子篮球赛事,但是在赛事包装、媒体转播、新闻报道方面,WCBA的曝光度和商业价值相较于男子篮球来说都相当惨淡。2019年WCBA联赛仅拥有7家赞助商,而同期的CBA联赛则拥有24家赞助商,在新媒体分发和电视转播方面,WCBA联赛都难以与CBA联赛相谈并论。

在2020年,中国女篮和中国三人女篮均取得了不错的战绩,中国三人女篮更是拿下中国篮球历史上第一块金牌,但中国女篮团队的关注度却远低于同为“三大球”的中国女排团队。中国女子篮球运动员阵容中仅有五人女篮运动员李月茹在比赛中获得了空前的关注度,在比赛周期结束后其关注度也有明显下滑。女子篮球比赛曝光度的匮乏,会让许多具有一定体育天赋的女生转投其他体育项目。

(2)女篮球员收入微薄

我国本土的CBA联赛疫情前版权已经进入十亿时代,2019年CBA联赛19支球队(八一南昌除外)每支球队获得了3268万元的联赛经费收入,当赛季位列联赛第13名未进入季后赛的广州龙狮在广告收入项目中就获得3816万元。而WCBA联赛在2019年联赛商务赞助收入仅仅达到千万元级别,与CBA联赛存在着天壤之别。在球员薪资方面,CBA实行顶薪政策之前,部分国手级球员薪资高达税后1000万元,本赛季CBA联赛顶薪上限为600万元,在CBA选秀大会第一顺位被球队选中的新秀球员第一份合同期内薪资下限为50万元,与之作对比的是,现今在WCBA 效力的球员,除个别核心国手的年收入可达20万元外,大多数一线球员的平均年收入不到10万元,个别俱乐部主力球员的月薪仅三四千元。职业联赛的黯淡,经济收入的微薄,令许多有篮球天赋、热爱篮球的女孩放弃篮球[5]。在赛场之外,商业代言也是职业篮球运动员重要的收入来源,中国男篮国手易建联目前拥有17份商业代言合同,而在中国女篮国手中,仅有邵婷、杨力维等少数球员拥有Nike体育公司提供的装备赞助合同,在去除这些联赛顶尖运动员之后,能收获代言合同的WCBA联赛运动员寥寥无几。放眼世界,女子体育的商业收入都是一个难题,与其他行业相比并不具有竞争力的薪资也会让青少年球员在选择加入职业青训体系这条单行线时慎之又慎。

(3)校园篮球体系的冲击

随着时代的发展,WCBA联赛女篮球员的未来发展和薪资收入面对外部的冲击已经不再具有吸引力,反倒是过早进行专业化的风险逐步为人所认知,因此女篮家长和球员们不约而同的将目光转向校园,而这也促成了校园篮球的强势崛起。以邵婷、吴迪、武桐桐为代表的CUBA球员在WCBA职业联赛中展现出了出色的竞技能力,在2019赛季的WNBA赛场上,中国球员邵婷和韩旭分别以自由球员加盟和选秀的身份登陆WNBA联赛,而这两位球员均成长于校园体育体系中。以自由球员身份加盟的邵婷是前CUBA北京师范大学的主力球员,她在代表北师大征战5年间获得5届CUBA大学生篮球联赛冠军、3届CUBS大超冠军,并当选两届大超MVP;而时年19岁在选秀大会上被选中的韩旭则是来自清华附中的培养,在清华附中就读期间她以高学生的身份代表中国女篮各级U系列青年队征战洲际大赛。上述这些成功案例有力的证明了校园篮球是可以培养出具有一流竞技水平的女子篮球运动员。

成长于校园体育的学生运动员能够获得高等教育的熏陶,这对于女篮球员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女子体育职业化收入低、高风险的情况下,选择校园体育是颇为稳妥的一种办法。在以高水平运动员身份进入大学校园后,学生运动员能够选择管理类、新闻类和文史类课程,多元化课程的开设也为她们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即便不选择篮球,学生运动员也能够凭借在大学所接受的高等教育在职场上谋得一份工作,从而避免“冠军运动员退役后沦为搓澡工”的现象重演。

四、建议

(一)积极求变增加媒体曝光度,拥抱互联网+体育

调整WCBA联赛赛程,规避CBA联赛赛程。在这方面WNBA联赛给予了一个很好的示范。WNBA联赛于每年5—8月期间举行常规赛,NBA联赛的赛程安排则是在每年10月—次年6月,未来WCBA联赛可尝试探索避开男子职业联赛赛季,打造“夏季联赛”,从而为联赛获得更多关注。

WCBA联赛应积极拥抱互联网+体育,壮大观众群体。在近年中国男篮处于低迷状态下,国人更多目光投向中国女篮,在2020年奥运资格赛后,中国女篮队员李梦与李月茹深受国人喜爱,她们意外走红于社交媒体则是短视频、媒体流在背后助力。在未来WCBA联赛可探索短视频、媒体流等多渠道新媒体内容分发手段,通过简短的比赛集锦来压缩比赛内容,力求展现出中国女子篮球独特的一面。同时联赛应在营销资源的投放中向重点球员倾斜,通过对于她们的包装,以此来达到“以点带面”,进一步提升WCBA联赛的知名度。

以“长期主义”思维方式,寻求多渠道媒体合作。在联赛转播安排方面,WCBA联赛应积极寻求央视、地方电视台转播以及视频门户网站的合作,避免“独家转播”存在能够有效增加联赛曝光度,着眼长远和联赛的健康发展而考虑。联赛运营商应为媒体转播创造友好的氛围,从而有利于WCBA联赛建立良好的舆论环境。若是WCBA联赛能够与男子职业联赛赛程相错,想必WCBA联赛能够收获更多的关注。

(二)大力发展女子篮球,提高女篮球员薪资待遇

完善顶层设计,提高球员待遇。由于女篮职业俱乐部的营收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大难题,目前在我国的WCBA联赛中,各俱乐部球员的培养工作均依托体育局进行,在“十四五体育规划”期间,各省体育局应加大对于“三大球”项目中的篮球特别是能够在奥运会项目中名列前茅的女子篮球提供更大的支持,着力改善女子职业球员的薪资待遇,与此同时政府应向俱乐部投资企业提供适当的优惠政策,保证俱乐部的健康持久运行,从宏观上改善女子篮球的生存环境。

由政府购买服务,推进女篮进校园。可以由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推进WCBA女篮俱乐部进校园提供教学指导,在不影响正常备战训练的前提下,女篮球员可以定期开展进校园活动,帮助学校建立篮球校园代表队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一方面女性与生俱来的亲和感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校园体育文化的培植,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贴补女篮运动员的收入,在女篮球员进校园的过程中可以改变大家对于女子体育固有的认知,从而为未来女篮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深化“体教融合”,打破人才流动壁垒

拓宽人才选拔渠道,充实人才选拔塔基。在目前女篮职业化发展前景不如男篮发展明朗的前提下,WCBA女篮的人才选拔更需要依靠教育系统的力量,各职业队也可以将目光转投至中小学甚至大学校园,依靠学校的力量去培养球员,以此来弥补传统青训无法兼顾训练和学习的先天不足。运动员身份学生化能够为青少年运动员的未来发展提供多种选择,学生运动员的加入将为WCBA后备人才的提供更广阔的选材面,有利于竞技体育人才“十百千万”工程的实施。

打通体教办赛壁垒,提高后备人才质量。在此前,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各自为战”,相互之间的比赛并不互通。而在未来,教育系统应与体育系统同心协力共同办赛,让原本隶属于不同体系下的青少年运动员同场竞技,既能让青少年女篮球员获得更多的比赛机会,又能够在比赛中选拔后备人才,为WCBA联赛的发展积蓄力量,充分发挥“体教融合”的作用,打通业余和专业之间的界限让“体教融合”的成果惠及更多青少年球员。

加快体教协同脚步,畅通人才流动梗阻。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要协同为篮球后备人才的未来发展提供保障,确保具备一定篮球运动技能的青少年学生在退役后“有学可上”,双方可通过建立“合作院校”“合作建队”的模式来实现双赢,在此方面四川省体育局和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的合作模式值得推广。从2010年开始,四川体育局便与北京师范大学达成合作,部分进入北师大女篮的队员,同时也将成为四川运动员。四川为CUBA北师大女篮球员提供专业级的后勤保障,并在经费上给予一定支持,而北师大则是提供给球员更广阔的平台和多元化发展可能,为球员提供升学、就业和进入职业联赛等多种可能。未来,由各地体育局支持的WCBA球队可借鉴这一培养模式,依托高校进行后备人才的培养,解决家长和青少年球员的“后顾之忧”,从而更加有利于青训工作的开展。

猜你喜欢

女篮后备联赛
后备母猪选育及饲养管理注意事项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第21届CUBA女篮四强攻防能力比较研究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2017年全国数学联赛A卷第10题另解
一道联赛题的推广
新疆女篮冲击季后赛
美国女篮大胜西班牙实现奥运会六连冠
沃疆集团与新疆女篮再牵手 新疆沃疆女篮开始新征程
打联赛 去鸟巢 看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