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关于加强我国高校爱国法治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研究

2020-11-23蔡振京

山东青年 2020年10期
关键词:对策研究必要性互联网+

蔡振京

摘 要:在“互联网+”时代中我国高校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因不断受到外来思潮的冲击逐渐出现了淡化的不良态势。为此我国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法治教育,务必将大学生对于爱国主义的认知提升到法律规范的高度,帮助他们树立“爱国即为法律规范”的观念。而在我国高校的爱国法治教育实践中暴露出的问题十分明显。如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我国高校爱国法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爱国法治教育;必要性;对策研究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当今的大学生通过日益发达的互联网接触外界各种思潮的机会越来越多。我国高校思想领域在“互联网+”时代也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在爱国主义这一思想领域,当今大学生思想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尤其典型。部分学生认为今天的世界通过“互联网+”技术已变成了村落,国家间的差异日益缩小,爱国主义思想已经到了可以摒弃的时候。部分学生虽不认同爱国主义思想已经过时,但在日常的学生生活中也不自觉地降低了对于爱国主义思想的重视。当然也有部分学生始终认为坚定爱国主义思想是十分必要的。而事实上,不管“互联网+”技术如何减小国与国之间的差异,爱国主义思想始终不会过时,因为国家依然是民族存在最高的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对于部分大学生在爱国主义思想领域所受到的负面影响,我国高校不仅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更是要加强爱国法治教育,必须让学生明确坚定爱国主义思想不仅是道德要求、政治原则更是法律义务。

一、 “互联网+”时代我国高校爱国法治教育的现存问题

爱国法治教育即将爱国主义与法治教育相结合的一种教育模式。①通过这种教育模式,大学生在接受法治教育的同时,可以深刻领会爱国主义精神内涵,明确坚定爱国主义思想是每个中国公民的一种法律义务,“爱国即为法律规范”。我国高校的爱国法治教育通过思政课的教学已经实施了数十年一直延续到”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对于我国大学生坚定爱国主义思想做出了重大贡献。通过这数十年的教学实践,我国高校爱国法治教育虽然成绩显著,但问题同样也很突出。

1. 教学模式僵化单一

在我国,高校的爱国法治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的模式开展的。我国高校设置的思政课程中,《毛泽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原理》)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这三门课程都涉及到对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但具体到爱国法治教育的教学任务则主要是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基础》)课程来承担的。我国高校《基础》课程的任课教师对于爱国法治教育这块内容则往往是通过课堂授课的方式来进行。他们在课堂上要么通过填鸭式的方法将爱国法治教育的内容灌输给学生,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爱国法治教育,要么就是通過随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来谈谈自身对于爱国法治教育的见解,以此来让学生接受爱国法治教育。②虽然后者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方面比前者当然要进步,但依然只局限于课堂教学模式。我国高校并未硬性安排与爱国法治教育内容相关的其他教学模式。

2. 教学内容模糊不清

我国高校的爱国法治教育除了教学模式单一的不足外,还存在教学内容模糊不清的短板。

在我国高校《基础》课程的教材中,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这块内容中涉及到爱国法治的些许内容:爱国主义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此处仅仅说明了爱国与法治的两者相结合的逻辑起点:爱国主义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法律规范。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这块内容在介绍中国公民应履行的基本法律义务时所提及的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及依法服兵役等内容虽然都与爱国主义有着直接联系,但其仅是突出了这些内容作为法律义务这一要点,并未明确将这些内容与爱国主义相结合。爱国与法治两者内容泾渭分明。这就导致了学生并不能很好理解爱国主义就是法律规范这一爱国法治教育的主旨所在。

二、 “互联网+”时代关于加强我国高校爱国法治教育的必要性研究

除了我国高校爱国法治教育自身现存的不足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爱国法治教育,当今时代发展的趋势同样激发了加强我国高校爱国法治教育的必要性。

1. 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

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面对日趋多元化的社会思潮,我国政府及时为全体国人树立了一个共同追求的价值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二十四子的内容,涵盖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追求。爱国与法治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两者都是以正义精神作为逻辑起点的,都是以实现正义作为自身的价值追求。③爱国主义要求国人热爱自己的祖国的大好河山、骨肉同胞、灿烂文化。她是一个国家衡量国人是非对错正义与否的首要准则。法治要求国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她是保障国人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必需手段。爱国与法治有着共同的价值诉求。爱国法治教育旨在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爱国即是法律规范的观念,所以我国高校对于当代大学生开展爱国法治教育对于他们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接受爱国法治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

2. 实施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明确要求

面对当今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我国政府在为全体国人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后,又2019年提出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在这部《纲要》中,我国政府明确要求我国高校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将爱国思想融入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体现到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团体章程等制度的完善中。④在全社会深入学习宣传宪法、英雄烈士保护法、文物保护法等,广泛开展法治文化活动,使普法过程成为爱国主义教育过程。⑤这里的全社会当然也包括我国高校教育领域。爱国精神与法治理念的结合展现出我国政府应对“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社会思潮多元化趋势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新策略。通过对于《纲要》的深入解读,我们可以认为将爱国主义思想与法治理念相融合的高校爱国法治教育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明确要求,因为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在当代大学生中树立“爱国即为法律规范”这一观念。

3. 提高大学生爱国主义觉悟的时代要求

“互联网+”时代所形成的社会意识形态多元化的趋势对于我国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树立也带来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部分大学生爱国意识淡薄的问题十分突出。其中有的学生盲目崇洋媚外,认为外国的事物都比中国好,连外国的月亮都比中国的圆。有的学生热衷于利用“互联网+”技术恶搞一切社会事物甚至连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这些革命英模都不放过,他们把董存瑞炸碉堡的英勇事迹恶搞成了董存瑞被炸药包上的两面胶给黏住了,不得以才舍身炸了碉堡。黄继光是因为冲锋时被绊倒了,才舍身堵了枪眼。邱少云的事迹在他们眼中更是人类世界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因为人在被烧着状态下一声不吭已经超出人类的生理极限,这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有的学生更激进,在网上肆意散布破坏民族团结挑拨民族矛盾的言论、攻击党和政府的言论及污蔑开国领袖、国家领导的言论。厦门大学“洁洁良”事件中的女生田洁良就是因为在互联网上将党员侮辱成了“粉红猪”才被学校开除了学籍党籍。最令人不耻的部分学生则因为缺乏爱国主义意识被境外敌对势力收买,成为了他们窃取我国国家机密的工具。2016年我国广东省国家安全局破获的一起间谍窃取军事机密案中就曝出了境外间谍组织通过互联网收买国内个别高校的大学生为其收集我国的军事情报。这几类大学生都有个通病,他们并没有意识到爱国主义的重要性,缺乏爱国主义觉悟,从未将爱国主义当作是调节个人与国家關系的法律规范。因此加强我国高校的爱国法治教育已成为提高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觉悟的时代要求。

三、 “互联网+”时代关于加强我国高校爱国法治教育的对策研究

1. 明确教学内容

我国高校爱国法治教育自身出现的问题与时代发展的趋势要求我国高校必须加强对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法治教育。基于我国高校爱国法治教育的特点,加强爱国法治教育首先应当针对爱国法治教育内容模糊不清的问题,整理出各个部门法中与爱国主义思想相关的内容,单独设置一节内容置于《基础》课程教材第三章《中国精神》之中。在具体内容整合上,可以参照我国法律效力等级自上而下的排列原则从宪法内容开始,然后扩展至刑法、反分裂国家法、国家安全法、保守国家秘密法、国防法、兵役法等部门法的内容。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下位法的任何内容都不能与宪法内容相背离。在宪法中具体涉及到爱国主义思想的主要是在公民基本义务这块内容中。我国宪法规定了我国公民具有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义务。以此为纲,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十类罪名之首的危害国家安全罪便是与爱国主义思想密切相关的。危害国家安全罪包含了背叛国家罪、投敌叛变罪、暴乱罪、煽动分裂国家罪等十二条具体罪名。保守国家秘密法规定了中国公民应自觉履行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兵役法则规定了中国公民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在介绍与爱国主义思想相关的部门法内容时特别要突出违法犯罪的相应责任,例如刑法第102条背叛国家罪规定,犯本罪者判处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刑法第398条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规定,犯本罪者,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兵役法规定,中国公民如有故意逃避服兵役义务的行为,轻则罚款,重则承担刑事责任。这样不仅可以明确爱国法治教育的内容,而且可以使法治内容与爱国主义思想更好地融合到一起。更为重要的是,这么安排教学内容,还可以提高大学生们对于爱国法治教育内容的重视度,使他们在明确相关法律责任的同时深刻领会爱国即为法治的思想精髓。

2. 拓展教学渠道

针对我国高校爱国法治教育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我国高校在加强爱国法治教育的过程中还应当大力拓展爱国法治教育的教学渠道。爱国法治教育主要依靠《基础》课程来开展的单一模式在我国的高校教育体制中延续了数十年。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我国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教学模式灵活性的特点,成立大学生法律学习社团,给他们推荐爱国法治书籍,组织他们思考讨论与爱国法治教育内容相关的社会热点事件,带领他们旁听真实案例的审判,帮助学生从生活中去感悟爱国即为法治这一思想的重要意义。此外,我国高校还可以通过法律选修课的模式来开展爱国法治教育。这类法律选修课可以作为《基础》课的配套课程供大学生们自由选择。这些选修课一律纳入高校教育学分体系,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兴趣,而且可以提高选修课自身的严肃性,让学生不仅凭着自身的兴趣还带着明确的任务去学习法律选修课。在此类法律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可以采取案例教学法,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启发学生对于爱国即为法治思想的主动思考,加深他们对于爱国法治教育的容的理解。授课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充分利用互联网中的信息来丰富爱国法治教育的教学资源。如组织学生通过互联网观看与爱国法治教育题材相关的教学影片,帮助学生提高对于爱国法治教育知识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加强高校爱国法治教育势在必行。明确爱国法治教育的教学内容,拓展爱国法治教育的教学渠道是加强爱国法治教育的两个重要抓手,两手都要硬!

[注释]

①何铭灏,法治时代爱国主义的实现路径.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J]. 2016,(12).

②李文砚,高校爱国与法制教育模式构建研究.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J]. 2016,(2).

③吴安新,法治视域下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基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思考.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 2014,(6).

④万传华,法治国家青少年爱国行为的逻辑建构和实践创新. 当代青年研究[J]. 2017,(5).

⑤任志锋,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文化理路. 思想理论教育[J]. 2019,(9).

猜你喜欢

对策研究必要性互联网+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