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单招大学生运动性心理疲劳与心境状态的相关研究

2020-11-23孙冉冉孙延林杨

运动精品 2020年3期
关键词:运动性体力维度

孙冉冉 孙延林杨 鑫

体育单招大学生运动性心理疲劳与心境状态的相关研究

孙冉冉1孙延林1杨 鑫2

(1.天津体育学院,天津 301617;2.中北大学体育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分析引起体育单招大学生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的有关因素,探求运动性心理疲劳与心境状态的关系。结果显示:运动性心理疲劳的三个维度与性别均显著相关;情绪纷乱总分(TMD)均值与运动性心理疲劳三维度均显著相关;体育单招大学生运动性心理疲劳比在职运动员轻;体育单招大学生中女性比男性心理疲劳程度更高;体育单招大学生心理疲劳的状况可以被情绪纷乱总分(TMD)合理预示。

体育单招;大学生;运动性心理疲劳;心境状态;相关性

运动性心理疲劳是一种由于外部刺激而引起的内在反应,是一种情绪体验,使得运动员心境发生相应的变化[1]。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主要体现在对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涨,导致成绩不佳[2]。当运动员产生压力知觉后,这种压力知觉会对运动性心理疲劳产生有效地预测[3]。“真性心理疲劳”是指与训练有关的因素引起的不良状态;当运动员受到与训练无关的因素影响后,心理上产生的不良变化,叫作“假性心理疲劳”。运动员无论受到日常训练、比赛的影响,还是受到其他外部因素的干扰,他们的心理机能会呈现出下降的状态[4]。运动员的赛前心境、比赛过程中的表现情况和训练效果,可以通过运动员的心理疲劳程度进行检测[5]。斯力格、包卓利克等人认为重视运动员的心理动态变化,及时对运动员进行合理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使运动员的心境动态发生变化,提高动作精准性,优化训练质量[6]。当运动员处于高原环境时,心境状态会发生相应变化,紧张、焦虑会增加,心理疲劳的强度会提高[7]。

在我国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发展的大趋势下,体育单招应运而生,生源包括普通高中、地方体校和国家运动队。这类大学生入学前主要身份为运动员,在进入大学后,日常仍需要参加大强度的训练。本研究基于体育单招的特殊性,探索体育单招大学生运动性心理疲劳与心境状态的关系,希望可以引起学校教练员和体育单招大学生对运动性心理疲劳重要性的重视,了解并掌握体育单招大学生心理疲劳的相关因素,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训练和比赛。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沈阳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河北师范大学、中北大学四所大学中运动训练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大学生。样本涵盖体育院校、师范院校、综合类院校等体育单招院校的大部分类型。其中,国际级运动健将(国际武英级)以上的运动员9名,国家运动健将(武英级)运动员9名,国家一级运动员(一级武士)48名,国家二级运动员(二级武士)136名;训练年限在3年以下的运动员61名,3-6年的运动员69名,6-9年的运动员57名,9年以上的运动员15名;男性运动员155名,女性运动员57名;平均年龄为21.1±2.08岁。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以“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心境状态、大学生、相关性”为关键词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对有关信息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全面了解本研究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前沿动态,并从中得到启发、借鉴,明确研究方向,形成清晰的研究思路,确定本研究的基本框架。

1.2.2 问卷调查法

向四所大学中运动训练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发放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210份,收回210份,无效问卷为8份,有效率为96.2%。

1.2.2.1运动员心理疲劳问卷。Raedeke和Smith于2001年研制了测量运动员疲劳的心理量表,即运动员心理疲劳问卷(Athlete Burnout Questionnaire,ABQ),又称“运动员倦怠问卷”。他们将运动员的疲劳划分为情绪/体力耗竭(emotion/physical exhaustion)、成就感的降低(reduced sense of accomplishment)和运动负评价(sports devaluation)三个维度共15个题目,要求运动员按5个等级上对每个题目进行评估,分数越高代表被试疲劳程度越大[8]。

五级评分具体为:1=从未有;2=很少;3=有时;4=经常;5=总是。正向题目采用1到5计分,反向题目采用5到1计分。成就感低≥16,情绪体力耗竭≥14,负评价≥13提示耗竭倾向;成就感低≥19,情绪体力耗竭≥18,负评价≥18提示轻度耗竭。

1.2.2.2简式POMS(心境状态量表)。POMS即心境状态量表,是美国学者麦克奈尔等人编制的一种心境状态自评量表,包括紧张、抑郁、愤怒、疲劳、慌乱等7个分量,其中精力和自尊感属积极因素,紧张、抑郁、愤怒、疲劳和慌乱属消极因素。每个题目有5个等级,从0分到4分别代表“几乎没有”“有一点”“适中”“相当多”“非常多”。情绪纷乱总分(Total Mood Dis),简称TMD。TMD越大,说明心境状态越低沉[8]。其中,轻度疲劳:135≤TMD<145;中度疲劳:TMD≥145。

1.2.3 数理统计分析法

首先将数据从问卷星系统中以EXCEL形式导出,然后采用spss18.0对运动性心理疲劳的三个维度数值与心境状态的七个分量表以及TMD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运动性心理疲劳的三个维度数值与性别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及r值、p值、最大值、最小值、标准误等形式体现。

2 研究结果

2.1 运动性心理疲劳与心境状态的现状描述

将202名运动员的运动性心理疲劳三个维度、心境状态的七个维度及情绪纷乱总分(TMD)进行描述统计。由TMD频数表可知(见表1),其平均值为106.028±20.14,最大值为149,最小值为64,其中轻度疲劳(135≤TMD<145)值为12,占5.94%,即202名运动员中有12名被试情绪轻度疲劳;中度疲劳(TMD≥145)值为3,即202名运动员中有3名被试情绪中度疲劳。由表2可以看出,TMD平均值为106.0286,愤怒分量表和抑郁分量表的平均值分别为3.9286和5.7286,这两项的标准差与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较低;精力和自尊感分量表的平均值分别为12.5286和9.2857,居前两名。由表3可知运动性心理疲劳三个维度的均值情况为:成就感的降低>情绪/体力耗竭>运动负评价。

表1 TMD频数表

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轻度疲劳(135≤TMD<145)中度疲劳(TMD≥145)106.028±20.1414964123

表2 心境状态维度均值表

平均值标准差N紧张6.78574.06252202愤怒3.92863.11650202疲劳6.18573.74022202抑郁5.72864.58076202慌乱5.21433.63750202精力12.52864.98818202自尊感9.28573.40620202TMD106.028620.14705202

表3 运动性心理疲劳维度均值表

平均值标准差N成就感的降低11.84293.32298202情绪/体力耗竭11.70004.69353202运动负评价11.12864.77410202

2.2 运动性心理疲劳与客观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将运动性心理疲劳与客观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年级、运动等级、训练年限)进行相关性分析(见表4)。

表4 运动性心理疲劳与客观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性别年龄年级运动等级训练年限成就感的降低皮尔森系数(r值)0.252**0.1240.131-0.224**-0.143*Sig. (双侧)(p值)0.0000.0780.0570.0010.039N202202202202202情绪/体力耗竭皮尔森系数(r值)0.300**0.214**0.262**-0.0090.188**Sig. (双侧)(p值)0.0000.0020.0000.8950.006N202202202202202运动负评价皮尔森系数(r值)0.314**0.1140.134-0.1330.129Sig. (双侧)(p值)0.0000.1050.0520.0550.063N202202202202202

由表4可见,成就感的降低与性别显著相关,并且r值为客观因素当中最高的,为0.252,呈正相关;成就感的降低与年龄和年级的相关程度不显著;成就感的降低与运动等级显著相关,呈负相关,r值为-0.224;成就感的降低与训练年限显著相关,呈负相关,r值为-0.143。

情绪/体力耗竭与性别显著相关;与运动等级的相关程度不显著;与年级显著相关,呈正相关,r值为0.262,其相关程度比性别因素低,表明年级越高情绪/体力耗竭的越多;情绪/体力耗竭与运动等级呈负相关;情绪/体力耗竭与训练年限呈正相关,r值为0.188。

运动负评价与性别显著相关,呈正相关,r值为0.314,为客观因素中r值最高一项。运动负评价与其余因素相关程度不显著。

表5 运动性心理疲劳三维度与性别差异均值表

性别N平均数标准差平均数标准误成就感的降低男15511.33333.450780.27898女5713.21052.505260.33183情绪/体力耗竭男15510.84314.627030.37407女5714.00004.088310.54151运动负评价男15510.21574.358810.35239 女5713.57895.010520.66366

从表5可知,体育单招大学生的性别与运动性心理疲劳相关程度呈正相关,但是无法看出不同性别与运动性心理疲劳相关程度中的差异。因此,对运动性心理疲劳三个维度与性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通过方差方程Levene检验到成就感的降低与性别之间的方差齐性关系,Sig<0.05,发现方差不相等;Sig.(双侧)<0.05,说明成就感的降低与性别之间的差异显著。

由表6可见,男性在成就感的降低这个维度的平均分是11.3333±3.45078,而女性是13.2105±2.50526。同理,检验到情绪/体力耗竭的降低和运动负评价与性别之间的差异显著。男性在情绪/体力耗竭这个维度的平均分是10.8431±4.62703,而女性是14.0000±4.08831;男性在运动负评价这个维度的平均分是10.2157±4.35881,女性是13.5789±5.01052。

表6 运动性心理疲劳三个维度与性别差异均值表

性别N平均数标准差平均数标准误成就感的降低男15511.33333.450780.27898女5713.21052.505260.33183情绪/体力耗竭男15510.84314.627030.37407女5714.00004.088310.54151运动负评价男15510.21574.358810.35239 女5713.57895.010520.66366

2.3 运动性心理疲劳三个维度与心境状态各因素的相关分析

表7 运动性心理疲劳三维度与心境状态各因素的相关分析

紧张愤怒疲劳抑郁慌忙精力自尊感 成就感的降低皮尔森系数(r值)0.275**0.230**0.357**0.401**0.320**-0.386**-0.317** Sig. (双侧)(p值)0.0000.0010.0000.0000.0000.0000.000 N202202202202202202202 情绪/体力耗竭皮尔森系数(r值)0.494**0.445**0.375**0.464**0.550**-0.093-0.002 Sig. (双侧)(p值)0.0000.0000.0000.0000.0000.1790.979 N202202202202202202202 运动负评价皮尔森系数(r值)0.496**0.508**0.466**0.573**0.475**-0.162*-0.030 Sig. (双侧)(p值)0.0000.0000.0000.0000.0000.0190.669 N202202202202202202202

注:**p<0.0 1显著相关,*p<0.0 5显著相关;r值越大相关程度越高。

将运动性心理疲劳三个维度与心境状态七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见表7)。成就感的降低与心境状态七因素均显著相关,其中,与5个消极因素呈正相关,与2个积极因素呈负相关。另外,抑郁因素在心境状态各因素中的r值为0.401,愤怒因素在心境状态各因素中的相关程度比其他因素低,其r值为0.275。情绪/体力耗竭与精力和自尊感相关程度不显著;与其余5个消极因素均显著相关,且均呈正相关。运动负评价与精力和自尊感相关程度不显著,与其余5个因素均显著相关,且均呈正相关。其中,运动负评价与疲劳相关程度不显著,r值为0.466。

2.4 TMD与运动性性疲劳相关性分析

将情绪纷乱总分(TMD)与运动性心理疲劳三个维度进行相关性分析(见表8)。TMD与成就感的降低、情绪/体力耗竭、运动负评价均显著相关,且均呈正相关。

表8 TMD与运动性心理疲劳三个维度的相关性分析

成就感的降低情绪/体力耗竭运动负评价 TMD皮尔森系数(r值)0.455**0.466**0.526** Sig.(双侧)(p值)000 N202202202

注:**代表P<0.0 1,显著相关;*代表p<0.0 5,显著相关;r值越大相关程度越高。

3 分析与讨论

3.1 对运动性心理疲劳与心境状态现状的分析的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体育单招大学生的整体心境状态良好,心理疲劳程度较低。这可能是由于体育单招大学生日常训练强度小,训练要求低,因此心理负担轻。体育单招大学生的日常生活除了训练,还会参加一些其他娱乐项目,这可能是其心理状态稳定、心理疲劳程度较低的原因。

3.2 对运动性心理疲劳与客观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的讨论

庄霁雯曾以江苏省运动队的运动员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发现年龄和训练年限与运动性心理疲劳三个维度呈正显著相关,这与本研究的结果存在差异[9]。可见,在客观因素中体育单招大学生和普通运动员的运动性心理疲劳的程度不完全一样。两个研究出现不同的结果,推测原因可能是体育单招大学生目前还是在读学生,虽然也会代表学校参加比赛,但不如省运动队运动员参加的比赛多,也不如他们参加的比赛规模大。体育单招大学生随着年龄和训练年限的增长,竞赛水平还在日益提高,而省运动队都是由高水平运动员组成,他们的竞赛水平可能已经达到了个人竞技的一个制高点,出现“高原现象”,即运动员训练到一定程度时,成绩会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由此带来的心理压力也会更大一些,其心理疲劳程度自然比体育单招大学生的要大。

3.3 对运动性心理疲劳三维度与性别差异分析的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男性在运动性心理疲劳的三个维度中得分均低于女性。在运动性心理疲劳量表的评分当中,分数越高,疲劳程度越大。这说明在体育单招大学生当中,女性比男性更容易产生运动性心理疲劳。大学生正处于青年初期,身体发展渐趋完善,自我意识日趋成熟,女性心理多以细腻、感性为主要特征,而男性心理则多以粗狂、理性为主要特点,部分女性心理成熟的时间比男性要早,女性的心理更容易受到除训练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心理状态的波动,因此,女性运动性心理疲劳程度比男性要高。

3.4 对运动性心理疲劳三个维度与心境状态各因素相关性分析的讨论

本研究与庄霁雯的研究在心境状态的消极因素与运动性心理疲劳的相关性上是一致的,二者均呈正相关。不同的是,本研究结果显示,成就感的降低与心境状态的积极因素呈负相关,而庄霁雯的研究发现运动性心理疲劳三个维度与心境状态的积极因素相关程度不显著[9]。两个研究对运动性心理疲劳三个维度与心境状态各因素的相关分析出现了不同的结果,推测原因可能是体育单招大学生除了运动员的身份,他们还是在校大学生,和省运动队的运动员相比其训练压力会小一些,在运动成绩方面的要求比省运动队运动员要低。体育单招大学生正处于青年初期,精力旺盛,加之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增强了心境状态中的积极因素。这可能是造成体育单招运动员大学生运动性心理疲劳程度比普通运动员要轻的原因。

3.5 对TMD与运动性心理疲劳相关性分析的讨论

本研究和王晴晴以在职运动员为对象的研究,均表明不同项目的在职运动员情绪纷乱总分与三个维度之间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10]。不同的是,本研究发现运动性心理疲劳三个维度中,TMD与情绪/体力耗竭相关程度高,而王晴晴发现TMD与运动负评价的相关程度高。两个研究对TMD与运动性心理疲劳三个维度的相关性分析出现了不同的结果,推测原因可能和调查对象的不同有关。在职运动员平时训练强度要求高,对体力的要求也高,大强度的肌肉活动会损耗更多的体力,心理疲劳程度也会增加;而体育单招大学生的训练强度和时间虽然比在职运动员低,但他们的运动成绩正处于持续上升时期,需要经常进行结果反馈,因此对训练效果的消极评价容易增加其运动性心理疲劳程度。

4 结论与建议

4.1 体育单招大学生运动性心理疲劳较轻。性别与运动性心理疲劳的相关性差异显著,男女差异显著,女性比男性运动性心理疲劳程度更高。学校教练及有关部门应在平时训练中要多关注女性的心理动态变化,以减少女性出现运动性心理疲劳的频率。

4.2 体育单招大学生的运动性心理疲劳与心境状态相关,且与有利因素(精力和自尊感)呈负相关。教练应在训练中提高对体育单招运动员大学生的精力和自尊感的培养,保持其运动性心理疲劳的良好现状。

4.3 TMD能合理预示运动性心理疲劳的情况。因此,教练应随时观测体育单招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当其状态不佳时,如表现出焦虑、急躁、低落等,其产生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可能性较大。教练要时常对运动员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其心理负担及不良情绪,以降低运动性心理疲劳的程度。

[1]张力为,林岭,赵福兰.运动性心理疲劳:性质、成因、诊断及控制[J].体育科学,2006(11):49-56.

[2]林岭,张力为.运动性心理疲劳相关指标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8(2):231-234.

[3]张彤彤,支二林.压力知觉与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8,42(1):104-110.

[4]刘方琳.张力为.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定性探索[J].体育科学,2004,24(11).

[5]湛慧,薛雨平,朱建勇.花样游泳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训练比赛满意感与赛前情绪关系[J].体育与科学,2015,36(3):108-113.

[6]斯力格,包卓利克,欧晓涛,等.心境管理对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操作质量的影响[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6(3).

[7]李年红.优秀游泳运动员高原训练的心境状态[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44(4):62-64.

[8]张力为,毛志雄.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评定手册[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52-53.

[9]庄霁雯,郑洁皎.优秀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与心境状态的相关分析[J].浙江体育科学,2016,38(4):120-123.

[10]王晴晴.江苏省部分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现状调查与分析[J].武术研究,2017,2(5):139-143.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 of the Sports Psychological Fatigue with the Mood State of College PE Major Students

SUN Ranran, etl.

(Tianjin University of Sport,Tianjin301617, China)

孙冉冉(1996—),硕士生,研究方向:运动心理咨询。

杨鑫(1994—),硕士生,研究方向:运动人体科学。

猜你喜欢

运动性体力维度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语言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浅析影视美学中动与静的结合
“一个元素的面孔” 两位大家的灵魂
人生三维度
人类的收留
水下作战用啥枪
男子体力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