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阿替普酶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hs-CRP、Lp-PLA2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2020-11-21陈丽芳徐佳宁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19期
关键词:暗带溶栓神经功能

陈丽芳 徐佳宁

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苏江阴 214400

脑梗死具有较高的致死致残率,循证医学研究证明,急性脑梗死发生后,及时、有效的救治能够明显控制病情、提高疗效。针对急性脑梗死的特点,救治时多采用神经修复、降低颅内压、溶栓、抗血小板聚集等对症治疗措施。阿替普酶(rt-pa)是临床常用具有疏通血管、改善神经功能的溶栓药物,但研究发现,不同时间窗的选择具有不同的治疗效果[1-2]。本研究主要观察早期rt-pa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以及神经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9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溶栓时间的不同分为早期溶栓组和晚期溶栓组。早期溶栓组49例患者,其中男28例,女21例;年龄54~77岁,平均(63.4±5.2)岁;梗死部位:7例为丘脑梗死,14例为一侧额颞叶梗死,9例为脑干梗死,19例为内囊梗死;NIHSS平均评分(16.2±3.7)分。晚期溶栓组42例,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53~75岁,平均(62.5±4.7)岁;梗死部位:6例为丘脑梗死,12例为一侧额颞叶梗死,8例为脑干梗死,16例为内囊梗死;NIHSS平均评分(15.6±3.4)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经临床综合检查(症状、体征、影像)确诊为急性脑梗死[3];(2)首次发病患者;(3)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核查批准本研究实施;(4)受试人员知情研究内容,自愿配合并签署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1)心肝肾功能存在明确异常者;(2)伴有精神类疾病不能配合者;(3)对研究中的药物有使用禁忌证者;(4)昏迷或严重卒中症状者;(5)有颅内出血或有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史。

1.4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即根据病情需要给予控制血压、降脂、补液、保护神经、降颅压等基础治疗。所有入选患者中有49例患者送至医院较早,并在发病3h内完成了静脉溶栓治疗;有42例患者送至医院稍晚,在发病3~5h内完成静脉溶栓治疗。rt-pa(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S20110051)具体使用方法为:以0.9mg/kg计算使用剂量,与0.9%生理盐水溶合配成浓度1mg/mL的溶液,然后将10%的混合液在60s内静脉推注,再将余下的混合液于60min内静脉滴注。所有患者溶栓治疗后进行常规治疗7d后对其相关指标进行评价。

1.5 观察指标

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hs-CRP、Lp-PLA2及神经功能相关指标[NIHSS、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进行测定、记录和比较。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hs-CRP、Lp-PLA2以及NIHSS、NSE、GF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s-CRP、Lp-PLA2、NIHSS、NSE、GFAP水平均显著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早期溶栓组患者的hs-CRP、Lp-PLA2、NIHSS、NSE、GFAP水平明显低于晚期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水平比较(±s)

组别 时间 n hs-CRP(mg/L) Lp-PLA2(μg/L) NIHSS(分) NSE(μg/L) GFAP(ng/L)早期溶栓组 治疗前治疗前tP 49 16.39±3.12 229.13±22.67 16.21±3.73 15.94±2.32 1.51±0.28晚期溶栓组 42 16.55±3.27 228.20±24.38 15.62±3.39 16.05±2.19 1.48±0.26 0.238 0.188 0.784 0.231 0.526 0.812 0.850 0.434 0.817 0.599早期溶栓组 治疗后治疗后tP 49 7.66±2.14 171.15±14.92 7.46±1.82 7.49±0.91 0.72±0.13晚期溶栓组 42 11.08±2.71 198.27±16.85 11.02±2.76 9.76±1.23 0.93±0.18 6.722 8.142 7.356 10.094 6.44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t早期组治疗前后比较 16.152 14.954 14.757 23.735 17.913 P早期组治疗前后比较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t晚期组治疗前后比较 8.346 6.544 6.819 16.229 11.271 P晚期组治疗前后比较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多发病,患者病情危急且进展速度快,及时抢救和合理治疗对于提高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常规治疗的基本原则是维持患者生命体征、预防或治疗并发症、控制脑血管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等,而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神经功能修复、改善血液循环等均属于特殊的治疗方法,必要时还可进行血管内介入或手术治疗[4-5]。

有研究认为,早期静脉溶栓(尤其是rt-pa)是急性脑梗死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其病理生理基础是利用机体内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将血栓溶解,重新恢复血管的畅通[6]。rt-pa是现代转基因技术的产物,全称为重组人组织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除了具有良好的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作用外,还应用新技术增加了药物的特异性,减少了出血副作用的发生,有效挽救缺血边缘区脑组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7-8]。此外,脑组织在发生缺血后3~6h时,其半暗带区较为明显,当缺血>6h且<24h时,其半暗带会逐渐缩小,超过24h则半暗带消失,由于溶栓是作用于缺血半暗带中且在脑卒中发生不可逆的损伤前疏通阻塞的血管,因此为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窗提供了理论依据,而溶栓时机的选择也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在发病后越早应用rt-pa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越明显[9-10]。

临床已经证实,在脑梗死发生初期,病变部位及周围脑组织会释放大量的致炎因子而使体内的hs-CRP等多种炎症因子水平显著升高,而这些炎症因子水平的增高又会造成血小板活化和血管内皮损伤,进而加重血栓的形成,诱发脑部水肿而加重病情[11-12]。已有研究发现,Lp-PLA2、NSE、GFAP在多种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均发挥了一定的作用[13]。Lp-PLA2是一种非钙离子依赖性活性磷酯酶,可结合体内的胆固醇,进而对机体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产生水解反应,形成一系列的炎促反应进而促使机体形成动脉硬化斑块[14]。NSE定位于神经元中,当脑实质及脱髓鞘病变时,大量NSE释放入脑脊液和血液而导致血NSE水平显著升高,因此其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脑组织的损伤程度。GFAP主要分布在星形胶质细胞中,是胞浆内特有的内架蛋白,当神经组织受到损伤后,破坏了星形胶质细胞,大量的GFAP释放进入血液而造成血GFAP水平上升[15]。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s-CRP、Lp-PLA2、NIHSS、NSE、GFA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而且早期溶栓组患者的hs-CRP、Lp-PLA2、NIHSS、NSE、GFAP水平明显低于晚期溶栓组(P<0.05)。说明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在5h内应用rt-pa静脉溶栓即有较好的效果,但是尽可能地缩短开始治疗时间能明显提高疗效。因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入院3h内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患者hs-CRP、Lp-PLA2、NIHSS、NSE、GFAP水平,提高疗效,值得临床上研究应用。

猜你喜欢

暗带溶栓神经功能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诊断创伤半暗带的研究进展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
寻找卒中半暗带的思想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