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2020-11-21陈艺惠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19期
关键词:酒精中毒输液风险管理

陈艺惠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健康管理科,福建漳州 363000

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在护理救治过程中,对存在于整个护理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制定应变策略,并采取正确处置对策和科学管理的过程[1-2]。急性酒精中毒是指饮入过量的酒精后导致中枢神经紊乱为主的疾病。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急性酒精中毒发生情况也越来越多。由于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常常会出现意识障碍并伴有明显的躁动不安和情绪失控,甚至有暴力倾向。因此,在静脉输液治疗时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甚至危及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3]。我科针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在护理管理中实施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管理并进行比较研究,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88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其中男75例,女13例,年龄18~55岁,平均(31.7±4.5)岁。饮酒量为300~1100mL,就诊于饮酒后1~5h,所有病例均符合急性酒精中毒诊断标准:(1)有新近饮过量酒精史并出现酒精中毒的临床表现;(2)呼出气或血液酒精检测结果显示血液或呼出气体酒精浓度≥50mg/dL。根据酒精中毒的临床表现分期分为兴奋期21例,共济失调期45例,昏睡状态22例。纳入标准:(1)洒精中毒患者;(2)病情需要行静脉滴注治疗;(3)患者有亲属陪护就诊;(4)所有患者在醉酒前身体状况良好,均无伴随疾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中,男37例,女7例,年龄18~53岁,平均(30.8±5.7)岁,其中兴奋期10例,共济失调期23例,昏睡状态11例。试验组中,男38例,女6例,年龄19~55岁,平均(32.5±5.5)岁,其中兴奋期11例,共济失调期22例,昏睡状态1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输液护理,试验组通过对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采取加强风险管理进行静脉输液护理。

(1)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输液护理,对于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对症处理。(2)试验组:采用风险管理流程实施静脉输液护理。具体方法如下。①建立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机制,成立由护士长及护士骨干组成的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对输液护理,尤其是针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在输液护理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对护理工作中各个环节进行检查和监控。针对检查中发现的护理缺陷及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组织分析讨论,并制定相关护理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和护理安全操作规范,突出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减少护理过程中的风险。②加强护士职业安全教育及业务综合能力培养,定期组织护理安全教育培训,使护士了解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输液护理中存在的高风险因素。并通过真实医疗/护理纠纷案例讲解分析,强化护理人员严格履行法定职责的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此外,进一步加强学习和掌握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和专科急重患者抢救流程。定期组织护理操作培训和考核,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能。通过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提高其风险的防范能力。③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护理人员在每个护理环节中都必须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如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和认真履行三查八对制度。正确、严格执行医嘱,对不清楚和有疑问的医嘱,要及时与医生交流,确认无误后再执行做到查漏补缺,把好用药关。树立严谨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意识,力求做到规范化、标准化和程序化。④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根据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及其家属容易出现的烦躁易怒情绪,用温和关怀的语气及时与患者和家属沟通交流,疏导不良心理情绪;认真、耐心地解决患者的疑问及不适,强调主动服务意识,同患者及家属建立起信任的护患关系;避免由于护理人员与患者或家属之间的沟通问题处理不妥善而导致的护患纠纷。⑤加强护理过程中的职业防护,通过职业安全教育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职业暴露的认识,增强职业防护意识,掌握基本的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并在输液过程中严格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行为。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出现幻觉、谵妄状态及攻击行为时,在和患者家属沟通的基础上,应给予约束制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患者满意程度 采用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满意程度调查。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等级。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3.2 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情况 液体外渗的发生率;注射部位情况:“+”为局部明显肿胀,“-”为无局部肿胀;局部疼痛(有/无);拔针后穿刺部位有无青紫/瘀斑。

1.3.3 护士职业暴露发生情况 包括药物配制使用过程中的引起的锐器伤,无保护性接触患者的血液和体液。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穿刺处皮肤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实施输液风险管理后,试验组中液体外渗、注射部位肿胀和青紫/瘀斑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穿刺处皮肤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实施输液风险管理后,试验组中患者满意度为9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试验组中不满意患者有4例(9.1%),明显少于对照组11例(25.0%)(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n(%)]

2.3 两组护理职业暴露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护士职业暴露为0,对照组护士职业暴露为6例(13.6%),均为锐器伤,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2,P<0.05)。

3 讨论

急性酒精中毒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急性中毒病症。由于患者短时间内摄入大量乙醇超过了机体的氧化速度,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先兴奋后抑制的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4]。由于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在兴奋期和共济失调期常表现为情绪激动、烦躁不安、行动不协调、甚至暴力倾向。且陪同患者就诊的家属或同伴也常有一定程度的酒精中毒,有时不仅不能帮助医护人员稳定患者情绪,甚至还会阻碍救治的顺利进行。因此,护理人员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护理过程具有高风险和高难度,易发生护患冲突和纠纷。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救治,甚至会危及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5-6]。因此,引入护理风险管理体制,及时、有效地处理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各类风险显得尤为重要及迫切[7-8]。

采用输液风险管理提高能有效降低穿刺部位皮肤并发症发生。在静脉输液过程中,由于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或者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自身的原因(如不配合、躁动),会导致穿刺部位局部皮肤容易出现液体外渗、肿胀、青紫/瘀斑和疼痛等并发症[9-10]。本研究结果提示,实施输液风险管理后,试验组中液体外渗、注射部位肿胀和青紫/瘀斑的发生率均低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主要原因可能在于,通过风险管理对可能导致穿刺部位皮肤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并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如:(1)强化护理人员业务技能、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意识,防止输液过程中操作不规范情况的发生;(2)加强护理人员对静脉输液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其对输液过程中穿刺局部皮肤并发症的识别、评估和处理能力;(3)提高护理人员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输液护理中特有的风险因素的认识,防止由于患者自身的原因导致的并发症的发生。

采用输液风险管理在提高患者满意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大量的研究数据显示[11-12],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淡薄是导致护患纠纷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输液风险管理后,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试验组中患者满意度(90.9%)明显高于对照组(75.0%)(P<0.05)。表明输液风险管理在提高患者满意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饮酒的原因不同,可能会引发兴奋、沮丧和易怒。如果护理人员态度冷淡、语言简单,甚至带有刺激性语言,极易引起患者及家属的误解和不满。通过实施风险管理,提升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并通过相关培训培养护理人员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提高沟通技巧。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及家属要态度和蔼,对其过激的言行要给予谅解,努力营造良好的护患氛围。且通过实施输液风险管理,减少穿刺部位皮肤并发症发生,确保患者输液安全。从而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采用输液风险管理提高有效防止护理职业暴露的发生。护理人员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其常常暴露于各种职业危害中,如针刺伤、感染及血液传播疾病等[13-14]。此外,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及家属常有急躁、易怒情绪,可能辱骂、甚至动手殴打护理人员,使护理人员的身心受到极大的伤害。通过实施输液风险管理,加强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培训,提高其职业防护意识,并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改变护理人员的不安全行为[15]。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护士职业暴露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6例(13.6%)(P<0.05)。

总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静脉输液护理中存在着较其他治疗患者更多的风险因素。应用输液风险管理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科室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增强应急处理和规避风险的能力,而且通过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进一步推进护理工作的科学化、系统化和制度化,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序和优质的护理。

猜你喜欢

酒精中毒输液风险管理
MRI,CT检查诊断酒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效果对比
急性酒精中毒的内科急诊治疗分析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对企业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