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颈癌放射治疗不同体位固定方式的摆位误差分析

2020-11-20邹金华罗经杰侯明扬

现代仪器与医疗 2020年3期
关键词:塑膜体部放射治疗

邹金华 罗经杰 侯明扬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1.放疗科,2.设备科,广州 510515)

既往研究[1-2]表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全球第4位,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女性的生命健康。对于部分患者特别是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来说,放射治疗为其首选的治疗方式[3],能更有效的针对宫颈癌的转移区域进行病灶控制[4],但较高的放射剂量会对肿瘤周边正常组织器官造成危害,同时还可能带来严重的并发症[5]。为了提高治疗效果,体位固定技术是十分重要的。已有研究[6]显示,只有极少部分的固定技术,能够发挥较好的固定作用。目前国内较多医院选用单纯体部热塑膜为宫颈癌患者进行体位固定;部分医院会使用真空垫或发泡胶联合体部热塑膜进行体位固定[7-10]。为了探究哪种固定方式在宫颈癌患者进行放射治疗过程中摆位误差更小,开展了相关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自2017年2月16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放疗科美国VARIAN公司Trilogy型直线加速器上接受调强放疗的宫颈癌肿瘤患者100例。根据两种不同体位固定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8岁~77岁,平均54.9岁;对照组患者年龄34岁~75岁,平均55.8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及肿瘤分期等方面基本匹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具有放疗指征,且自愿接受调强放射治疗及同意参加入组观察。

1.2 研究方法

1.2.1 放射治疗方法

患者放疗流程为:体位固定、CT模拟定位、计划设计、计划验证、复位验证、治疗。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在体位固定环节采用了两种不同固定方式,并进行比较,其他流程及环节均一致。

1.2.2 体位固定

观察组:采用发泡胶联合体部热塑膜做体位固定。患者取仰卧位,背侧垫长度120cm的发泡胶平躺,发泡胶包裹范围从头部到大腿1/2处,双手上举交叉握肘部置于额头上;腹侧加以体部热塑膜固定,覆盖范围从膈顶到大腿1/2处。采取记号笔做摆位标记,皮肤标记竖线与发泡胶的吻合,皮肤标记圆点与体部热塑膜上特定标记点重合。

对照组:采用单纯体部热塑膜进行体位固定。患者取仰卧位,体部中线与体部一体板中线重合,双手上举交叉握肘部置于额头上,腹侧加以体部热塑膜固定,覆盖范围从膈顶到大腿1/2处。采取记号笔做摆位标记,皮肤标记圆点与体部热塑膜上特定标记点重合。

1.2.3 数据采集放射治疗技师按治疗计划照射前,使用VARIAN的OBI系统对患者行CBCT扫描,每周扫描1次。将获取的图像与CT模拟定位时图像加以比较,先自动匹配后再手动进行靶区匹配,记录左右方向(X轴)、前后方向(Y轴)和头脚方向(Z轴)的摆位误差数据。

1.2.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5.0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100例患者的摆位误差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中的计量数据用±s表示,计数数据用%表示,两个独立样本采取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在左右方向(X轴)摆位误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前后方向(Y轴)和头脚方向(Z轴)摆位误差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体位固定技术摆位误差比较(cm,±s)

表1 不同体位固定技术摆位误差比较(cm,±s)

3 讨论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不断发展,使放疗更加精准,这对放疗的的摆位精确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做好调强放疗摆位误差的控制,确保盆腔肿瘤患者临床靶区外放边界的准确性[11-13]。发泡胶联合体部热塑膜的体位固定方式在头脚方向和前后方向的摆位误差相较于单纯使用体部热塑膜做体位固定有明显的减少,同时摆位误差也在我科宫颈癌亚专科组的容差范围内,说明使用发泡胶联合体部热塑膜作为宫颈癌患者放射治疗的体位固定方式具有较好的精确性与重复性。

此外,从本次研究的数据中分析得出,头脚方向(Z轴)的摆位误差较其余两个方向大,可能与患者采用仰卧位体位固定、臀部肌肉组织较多、动度较大有关。在实际的摆位过程中,应该注意体部两侧的标记线与发泡胶上的标记线是否重合,骨性标记与体部热塑膜上对应位置是否吻合,避免患者在发泡胶上拖动身体调整位置,从而减少头脚方向(Z轴)出现过大误差。

猜你喜欢

塑膜体部放射治疗
320排CT低剂量容积体部灌注成像强化峰值时间对孤立性周围肺病变诊断价值
广东放射治疗辐射安全现状
发泡胶个性化头枕+头颈肩热塑膜在固定鼻咽癌患者调强适形放疗中的应用
奶羊养殖塑膜大棚的建造方法
经腹超声及多层螺旋CT检查对肾上腺腺瘤的诊断价值探讨*
宁县黄甘桃塑膜套袋成功的关键条件
咽及喉部鳞癌放射治疗技术研究进展
体部弥漫型丛状神经纤维瘤病MRI表现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颅咽管瘤放射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