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我强化管理教育在乳腺癌病人经PICC 化疗中的应用

2020-11-19

护理研究 2020年21期
关键词:导管乳腺癌化疗

吴 超

(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030600)

乳腺癌是一种来源于乳腺腺上皮组织的常见恶性肿瘤,对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手术治疗为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而且静脉化疗则是一种重要辅助治疗手段,由于静脉化疗使用的化疗药物刺激大、疗程长,且反复穿刺也给病人造成了很大的损伤与痛苦,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1]。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的留置时间较长,且安全性高,使用方便,故广泛应用于乳腺癌的长期化疗[2]。但是大多数病人缺乏PICC 的自我管理知识,常常因不能正确维护导管,而出现各种并发症,从而导致留置时间缩短,故增强乳腺癌病人的PICC 自我管理知识,减轻病人不良情绪,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尤为重要[3-4]。本研究对PICC 置管化疗的乳腺癌病人采取自我强化管理教育,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7 年1 月—2019 年1 月的60例行PICC 化疗的乳腺癌病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初次就诊的单侧乳腺癌病人;年龄30~60 岁;预计生存时间在6 个月及以上;PICC 置管化疗。排除标准:处于妊娠期、哺乳期者;存在PICC 置管禁忌证者;存在严重感染者;合并糖尿病、免疫系统疾病等严重基础疾病者;凝血功能异常者;肢体偏瘫者;精神行为异常不能配合者。将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 例,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已获得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且所有病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两组病人均采用4F 三项瓣膜单腔导管及其相关套件(巴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进行PICC 置管;所有病人的PICC 置管均由同一组具备PICC 操作资质的专科护士完成。两组病人均采取TAC 化疗方案(多西他赛、环磷酰胺、阿霉素)。

1.2.1.1 对照组 予以常规护理。由培训合格的主管护师根据PICC 使用及维护标准进行护理,每半月开展1 次PICC 维护知识讲座,出院时向病人分发知识手册,给病人提供科室联系方式方便病人咨询。

1.2.1.2 研究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自我强化管理教育,主要措施包括:①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了解病人存在的问题,评估其自我管理能力,从而制定个体化的健康教育管理方案。②训练病人自我技能,包含起居、饮食等日常生活管理,固定敷贴、袖套打折、穿刺点皮肤等PICC 置管的自我观察;同时进行健康知识教育,让病人了解PICC 置管对于乳腺癌治疗的意义及必要性,增强病人的PICC 自我护理责任感,让病人积极地参与到PICC 管的自身护理过程中去。③根据病人的知识水平、病情等情况实施个体化的健康教育。④每周举办各种各样的PICC 置管知识讲座,采用多种形式宣传PICC 置管知识。

1.2.2 观察指标

1.2.2.1 自我管理能力 干预前及干预后3 个月采用PICC 自我管理能力量表(CPPSM)评估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该量表包含信息获取、日常生活管理、运动管理、维护依从性管理、导管管理信心、日常导管观察、异常情况处理7 个维度,总分36~180 分,分数越高,则病人的导管自我管理能力越强。

1.2.2.2 抑郁、焦虑状态 干预前及干预后3 个月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病人的抑郁、焦虑状态,两量表满分均为56 分,分数越高,则病人对应的负面情绪越严重。

1.2.2.3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两组导管移位、导管堵塞、静脉炎、静脉血栓、穿刺处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自我管理能力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得分比较(±s) 单位:分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得分比较(±s) 单位:分

P 例数30 30 t 值-11.304-5.532<0.001<0.001组别研究组对照组t 值P干预前102.54±12.75 103.86±13.54-0.389 0.699干预后148.52±18.27 125.44±16.53 5.131<0.001

2.2 两组SDS、SAS 评分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SDS、SAS 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3 两组干预前后SDS、SAS 评分比较(±s) 单位:分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t 值P例数30 30 SDS 评分干预前48.02±8.53 47.86±8.11 0.075 0.941干预后21.05±6.13 32.58±7.46-6.541<0.001 t 值14.063 7.595 P 干预前45.27±7.92 45.39±7.88-0.059 0.953 SAS 评分干预后20.16±5.94 35.13±6.84-9.051<0.001 t 值13.892 5.385 P<0.001<0.001<0.001<0.001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乳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工作压力、生活环境与习惯、饮食习惯等均与该病的发生关系密切[5]。目前,手术治疗为乳腺癌主要的治疗手段,同时还常采取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治疗手段。在乳腺癌化疗前,一般要进行PICC 置管,以避免反复穿刺对病人造成不必要的损伤[6]。但是如果在PICC 置管期间没有采取正确的护理方法,可能会出现导管堵塞、导管移位、穿刺处感染、静脉炎等并发症,影响病人的治疗依从性,降低临床疗效。乳腺癌病人的PICC 置管常规护理往往不具有针对性,缺乏对病人护理需求的考虑,也容易忽视个体差异[7]。

自我管理是根据行为学理论所发展而来的一种行为方法,为常用的行为干预方法[8]。自我管理主要指的是病人通过自我行为来促进自身的健康,管理、监控自身疾病。健康知识与信息为积极态度、正确信念的建立以及健康行为奠定了基础[9]。PICC 专科护士通过采取专业知识以及应用沟通技巧,在病人住院期间给予有效的自我强化管理教育,以及出院后带管期间的电话咨询,可以为病人提供专业化、个体化的自我管理教育,从而帮助病人及时获得自我管理技能,形成自我管理行为,同时针对性地指导PICC 置管病人的日常活动、日常维护、异常处理等问题,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10]。经个体化自我管理教育,可使病人不良生活习惯得以改善,让病人学会正确的导管日常维护方法,观察及预防并发症,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息,有效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本研究中,两组干预后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分较干预前明显升高(P<0.05),且研究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可以看出,通过自我强化管理教育可以有效提高PICC置管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本研究通过对研究组病人进行健康教育、自我护理指导等方式,提高了病人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增强了病人对PICC 置管自我管理的认知度,从而提高了其自我管理能力。另外,通过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能够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并积极采取相关措施疏导病人的不良情绪,让病人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参与治疗[11-12]。因此,研究组SDS、SAS评分改善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肿瘤病人PICC 置管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0%~40%[13],其中以导管移位、堵塞等最为常见,且同时还常见静脉炎、静脉血栓、穿刺处感染、全身性感染等[14]。并发症的发生将会导致导管提前拔除,从而影响病人的治疗,如果发生肺栓塞等并发症将会严重威胁到病人的生命健康安全[15]。本研究通过对研究组病人采取自我强化管理教育,有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结果中,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研究组为13.33%,相比于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可见通过采取自我强化管理教育可以明显减少PICC 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可能是因为提高了病人对PICC 置管的自我观察能力,尤其是对固定敷贴、袖套打折、穿刺点皮肤等的观察,发现了异常及时地进行处理,从而减少了PICC 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16]。

猜你喜欢

导管乳腺癌化疗
绝经了,是否就离乳腺癌越来越远呢?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中线导管应用于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乳腺癌是吃出来的吗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胸大更容易得乳腺癌吗
别逗了,乳腺癌可不分男女老少!
跟踪导练(二)(3)
A kind kid helps a classmate beat cancer A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