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的超声特征

2020-11-19王春雁王学梅郑朋超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灰阶鳞状原发性

王春雁,王学梅,郑朋超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超声科,沈阳 110001)

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甲状腺恶性肿瘤中<1%[1]。其病程进展快、预后差、易发生远处转移和术后复发,手术切除是最佳治疗方案[2],故早期诊断很重要。本文回顾性分析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且能获取明确病理结果的6例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超声图像特征,探讨二维灰阶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7月于我院就诊、行超声检查且获取病理结果的6例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2例,男女比例2 ∶1,年龄54~88岁,平均年龄 (69.17±14.27)岁。颈部突发肿大1例,声音嘶哑和呼吸困难4例,发热1例。术前超声均提示倾向甲状腺恶性肿瘤,其中3例经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穿刺活检术证实,3例为甲状腺切除术后病理确诊。

1.2 仪器和方法

1.2.1 超声仪器:检查甲状腺和颈部淋巴结应用日立超声诊断仪 (日本日立公司)、东芝超声诊断仪 (日本东芝公司) 等彩色多普勒超声仪。

1.2.2 检查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颈部,枕头置于肩部后获取二维灰阶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观察甲状腺肿瘤所在位置、大小、边界与形态 (包括与甲状腺被膜的关系)、内部回声、有无钙化及钙化类型,同时观察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

2 结果

2.1 二维超声特征

6例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检查前和术前检查前超声检查均提示实性高低混合回声结节,结节内见片状、形态不清、边界不整的极低回声区 (图1)。全部为单侧单发腺体内病灶,肿瘤最大径范围约2.87~7.50 cm。3例位于左叶,3例位于右叶;边界清晰2例,欠清晰4例;伴有不同程度的微钙化及条形钙化4例;2例出现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见表1。

图1 6例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患者的超声图像

表1 6例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二维超声表现特征

2.2 诊断方式和病理

病例1、病例3和病例4均经手术切除诊断,证实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病例2、病例5和病例6经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穿刺活检术获取病理结果,结合临床诊断为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

3 讨论

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平均生存时间<6个月,好发年龄为50~60岁[1],具有高度侵袭性和远处转移性,手术切除甲状腺肿瘤是最佳治疗方案,术后辅助治疗效果仍存在争议,但术后肿瘤复发和局部侵犯邻近组织的概率仍很高[2-4]。因此,了解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的超声特征,对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期治疗、临床治疗方式、术后检测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因甲状腺腺体内不存在鳞状细胞,故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病因不明,其病因仍有争议[5]。有学者提出“化生理论”和“胚巢理论”2种理论,“化生理论”即甲状腺炎症或其他类型肿瘤 (如乳头状癌及滤泡癌等) 可分化为鳞状上皮肿瘤;“胚巢理论”即鳞状细胞起源于残余支气管或甲状舌管[6-7]。最近“化生理论”被一些学者逐渐认可,认为甲状腺鳞状细胞癌在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背景下存在时,滤泡细胞的鳞状化生可能是持续刺激引起的[8]。

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典型临床表现常为颈部迅速增大、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症状,无明显发热、抽搐等白细胞增高和高钙血症等症状。甲状腺鳞状细胞癌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组化可以排除其他类型甲状腺恶性肿瘤,并鉴别继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和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9]。

本文中6例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均表现为肿瘤累及甲状腺侧叶明显增大,呈单发实性结节且体积较大,且4例患者出现被膜不连续中断,形态不规则,有的呈分叶状,边界不清晰,其原因可能是鳞状细胞癌生长速度快;内部呈高低混合回声,内部回声不均匀,出现此二维灰阶超声特征可能与肿瘤生长速度过快、肿瘤内部出现液化坏死或肿瘤细胞发生聚集有关;4例存在钙化,可能是肿瘤细胞内部存在砂砾体成分所致,故可认为这一特征是常见的二维灰阶超声声像图表现[10-11],此外二维灰阶超声结果还显示2例患者出现同侧异常肿大淋巴结,彩色多普勒显示肿瘤边缘和周边部血流不丰富,可见点状及条状血流。但在超声特征上仍需与其他甲状腺肿瘤进行鉴别诊断: (1) 甲状腺未分化癌,多发结节且体积较大,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钙化和无回声区,且多伴有颈部肿大变形淋巴结[12-13];(2) 甲状腺滤泡癌,肿瘤体积较大,多呈实性等回声或低回声肿瘤,回声欠均匀,边界较清晰,内部可伴有钙化和液化,周围多表现为无明显声晕或声晕薄厚不均[14];(3) 肿块型甲状腺淋巴瘤,表现为甲状腺局限性肿大,病灶呈低回声、等回声或类似无回声,常出现后方增强效应,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多不侵犯甲状腺包膜,血流较丰富,部分病灶内可见条索样高回声[15]。

综上所述,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具有一定的超声特征,体积较大、不均质高低回声、微钙化且血流不丰富可伴同侧淋巴结转移为常见的超声表现,但最终明确诊断仍需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

猜你喜欢

灰阶鳞状原发性
OLED屏幕Demura补偿数据生成算法
MRI 增强信号比值对G2、G3 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和胰腺癌鉴别诊断价值
关于子宫颈鳞状上皮细胞异常ICD-10编码的建议
端粒酶相关蛋白1在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的表达*
AFP、CA19-9、CEA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枯骨逢春饮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PD-L1的表达与P16、HPV感染以及淋巴结转移关系分析
外伤导致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与血巨核细胞体外扩散的相关性临床分析
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联合宫颈液基薄层细胞检测应用于宫颈癌筛查的价值分析
重现你所丢失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