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贫困中职生自卑心理及干预研究

2020-11-19

长江丛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贫困生状态社交

/广西玉林农业学校

一、前言

漫长的成长过程中,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人们的自我认知逐渐产生偏差,进而形成自卑心理。这种心理状态是由于个体在心中建立了不良的自我感觉和意象。在自卑心理的影响下,个体自我评价相对较低,情绪上偏向消极、自惭形秽,对其他人的情绪变化会极为敏感,常常自我贬低。长期处于这种心理状态中,心理上的缺陷会逐渐被扩大,更有甚者自我厌弃以至于自毁。自卑心理影响的并不只是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如果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干预,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与社交都难以正常运行。所以研究中职院校贫困生自卑心理的成因及干预方法,在实际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导致贫困中职生自卑情绪的因素

(一)家庭影响

家庭方面是贫困中职生产生自卑心理的主要原因,其影响多数源于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家庭的经济状况,正常的学习生活需要基础物质条件的支持,家庭原因贫困中职生的基础物质条件长期处于匮乏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心理方面安全感缺失严重,焦虑和失落的情绪接踵而至,日常社交生活中的自我评价也在不断降低。其次是由于父母弱势的影响,普遍情况下贫困家庭的家长,总会在某一方面或多个方面存在弱势。特别是家长存在明显的身体缺陷时,外界因素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就更加明显。父母的弱势导致学生不再敬畏生命,同时也缺乏对家长的自豪感和优越感,产生自卑心理的几率就越高,日常社交活动和基础的自信都无法得到保障。最后是由于家长心态及教育方式。中职院校多数贫困生家庭都处于农村,本身家长的文化水平就有限,教育方法缺乏科学性,不利于幼年阶段学生人格及心理的发展。此外,家长对待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态度,对学生状态及心理的影响都是重大且深远的。如果父母日常的状态一乐观自信居多,学生的心里状态通常会维持的很好;但相反,父母的日常生活状态自怨自艾、遇事犹豫不决,长此以往学生心中被种下自卑的种子,性格方面也会逐渐与父母趋于同化。

(二)社会影响

除家庭因素的影响之外,学生学习生活必然要接触社会,导致学生自卑心理的影响因素多数都来源于社会方面。具体分为以下部分:首先是客观存在的贫富差距。日常生活中的对比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自我认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带动,社会多种分配体制的变革,人们之间经济能力的差距都不断被拉大。长期处于地经济低能力状态下的个体,逐渐会滋生弱势心理。已有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经济情况不同的家庭,学生社会活动能力存在显著差异,侧面表明心理状态对个人能力存在明显影响。其次是周围人的态度,中职阶段学生心理尚未成熟,多数情况下会对贫困生另眼相看。学生长期处于充斥负面情绪和态度的环境中,自我评价长期低于正常水平,自卑的心理挥之不去。调查结果显示,多数贫困家庭的学生接受国家资助的意愿较高,但是由个体提供的资助则会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不利于其日常的学习和生活。

(三)个人因素

贫困家庭对学生的影响并不局限于心理层面,与收入较高家庭相比,贫困中职生的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等相对不足。进入中职院校之后,不少学生在自我反思的过程中埋下了自卑的种子。特别是学习生活中涉及到个人能力展示的环节,如迎新表演、文艺汇演等。另一方面入学后各类型职能部门的招聘,贫困生较低的自我评价,面对这些事更容易产生自惭形秽的感受。部分学生在进入中职院校之前,学习刻苦认为自己有能力考上高中,但事与愿违再加上家庭无法提供经济方面的支持,期望的落空导致自卑心理不断滋生。学生之间难免会存在攀比,进入中职院校之前学生的客观环境非常接近,但中职院校的环境扩大,学生之间的差异也更加明显,不少贫困生正是由于同学间的比较产生了自卑心理。

三、自卑心理的不良影响

(一)人格障碍

长期处于自卑情绪里的学生,更容易产生人格障碍,在日常生活中敏感程度更高也更加多疑。不良的外界评价和自我评价都导致贫困生认为自己很糟糕,即使并非明确指向自己的评价也会觉得是在说自己。日常交往中他人出现一点点负面情绪,都会条件反射的想是否是由于自己导致的。对于做错的事情更是长时间无法释怀,认为自己太过糟糕,其他人也都瞧不起自己,难以融入正常的社交和生活中。在对待事情上,长期被自卑心理困扰的学生也会更加狭隘极端。在同年龄的学生还在享受家长的宠爱期望社会的阶段,贫困中职生已经过早的体会到了社会生活的苦涩,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在其心中占比更高。对待事情上想法会偏向极端,并以经济状况和所处位置等将人群分类,自动自发的缩小了社交圈。

(二)影响社交

因为经济状况不佳,基础物质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所以在日常的生活和社交中表现出畏手畏脚、瞻前顾后等问题。不同于其他学生,这一部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做事的果断性都相对更低,多数表现出意志脆弱、生活无趣的情况。社交方面的不理想大致其戒备心过重,不会轻易表达自己内心所想,自我封闭程度较高,畏惧孤独感的同时又难以正常社交。

(三)带来情感障碍

中职阶段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多数长期处于自卑情绪中的学生应对心理挫折的能力也更弱。当面对困难时,过低的自我评价带来了强烈的无力感,丧失了迎难而上的勇气。久而久之开始漠视外界的刺激和情感的变化,对待生活应付了事,缺乏基础的积极和主动。

四、干预贫困中职生自卑心理有效措施

(一)扭转学生的观念

事物的存在有其必然性,社会上的贫富差距也是必然存在,自卑心理主要的成因还是学生自身的观念和认识。想要降低甚至消除自卑心理的影响,需要从观念出发,正确的看待自己和家庭。即使经济条件难以改变,但还是嗷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发掘自己的优势。不要用自己的短处去和别人的长处对比,而是要发现自己身上优良的品质和特长,进而形成积极的态度和适当的自信。此外,贫困生还应当承认自己的缺点,不需要逃避,经济问题带来的能力、经历方面的缺陷不需要被拿出来相比较,从优势和特长方面超越他人,才是消除自卑心理影响进而建立自信心,为之后的学习、生活、发展都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是要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物质上的贫困可以改变,但是精神上的贫困会导致学生一生都无法改变现状。精神的富有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经济劣势的影响,当今社会上知识即是金钱,拥有丰富的知识和精神世界,积极向上的心理都是推动学生日后发展的良药。如果因为经济方面的劣势,精神世界也始终处于匮乏的状态,即使离开学校也无法改变贫困的现状获得良好的发展。也就是说,帮助学生明白精神上的富足影响更加重大,应当暂时忽略经济方面的劣势,为日后改变自身情况的改善作出更多的努力。

(二)开展心理调适

外界因素会给贫困生的心理状态带来极大的影响,处于中职院校环境中的贫困生,会更期望平等的对待和关爱。这种期待和关爱应当是和其他人相同的,而不是突出的,突出的期望和关爱会给学生带来更强的心里压力,反而不利于自卑心理的改善。所谓心理调适就是通过沟通,及时掌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境的问题,借助学校、同学等帮助满足学生的基础物质需求。此外还应当鼓励贫困生社交,积极参与学校集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扩大社交圈避免情感障碍的产生。对日后离开校园步入社会也大有裨益。

五、结语

社会发展越发迅速,经济制度的改变和国家经济的发展,都为改变经济贫困问题提供了大量的机遇。中职阶段学生因为家庭贫困产生的心里问题,严重影响到日后的学习和发展。脆弱的意志和不强的抗压心里都不利于学生真正的融入社会。中职院校为了更好的发挥自身职能,日常教学生活中不仅要提高技术方面的教学质量,还需要时刻关注贫困中职生的心里状态,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和调节能力,更好的为社会建设和国家发展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贫困生状态社交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贫困生的隐私与尊严亦当细心呵护
社交距离
智珠二则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大学用话费查“装穷”贫困生月超150元取消资格
“牛顿第一定律”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