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如何助力脱贫地区文化和智力“后扶贫”

2020-11-18李晓梅

兰台内外 2020年21期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李晓梅

摘 要:在全面脱贫和精准扶贫重大战役中,文化扶贫将扮演着巩固和发展扶贫成果,助力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和持续繁荣的“后扶贫”历史重任。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富集、资源富集的文化载体,如何在全面脱贫、精准脱贫和脱贫地区“双文明”建设中发挥应有作用?考验着高校图书馆应有的时代敏锐性和责任担当。本文拟从高校图书馆助力脱贫地区乡村文化建设和“后扶贫”,做一些尝试性的探究。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脱贫地区文化;后扶贫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确保到二○二○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随着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和全面推进,我国贫困地区正以惊人的速度实现着历史性变革。农村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结构和社会治理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但我们也看到,在打赢全面脱贫、精准扶贫和全面小康攻坚战的同时,如何巩固脱贫成果,确保乡村持续繁荣也成为新的课题。与全面脱贫、精准扶贫战役不同的是,脱贫地区的“后扶贫”和广大乡村“双文明”持续繁荣,更需要精神和文化上的帮扶,也就是从扶贫到扶“志”和扶“智”的转变。

二、乡村文化振兴对图书馆资源的现实要求

1.乡村图书馆体系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年基业

乡村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所在和民族文化的生发之根,而农耕文明又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正是我们五千多年文明史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为人类贡献了特有的东方智慧和文明。饮水思源,我们应该感恩于乡村对文明的贡献和生生不息,更不可忘记与近代图书馆相似的乡村书院在教育和文化传承发展上历来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正是唐宋以来成熟的书院制教育体系,在上千年中推动着中华民族鼎盛时期的知识传承和文化创造,比肩中世纪欧洲一流的学院或大学,撑起民族精神的脊梁和文明创造的摇篮。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未来发展,乡村公共图书馆的地位和作用历来不可或缺。未来,无论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还是农村走生态文明永续发展之路,都离不开乡村文化的振兴。图书馆获取知识与保存文明的功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乡村文化振兴中,高品质的公共图书馆体系对文化和智力“后扶贫”越来越重要。

2.近代乡村传统文化的衰微导致现代公共图书馆严重缺位

近代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乡村,由于传统生产模式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再加上为贫困所累,导致乡村传统文化急剧衰微,社会转型的痛苦和经济发展的困窘,使我们一度对自己的傳统文化产生了怀疑和不自信。受城市消费文化影响,本土的乡村文化逐渐迷失,变得无所适从、找不到方向。特别是延续乡村文脉、传递知识信息、开发智力资源、进行社会教育的公共图书馆体系更是普遍薄弱,在不少欠发达的贫困地区更十分落后。虽然政府和社会近年并陆续启动了农家书屋等五大惠民工程,基本覆盖了有条件的行政村,配送的图书也突破11亿册,但是受各自为政和机制等制约,农村图书类资源和相应的管理体系整体水平依然较低,尤其是现代公共图书馆严重缺位。不但覆盖率很低,机制也不活,而且藏书有限、质量不高,数字化程度更低,导致既有图书多在闲置,资源更新得不到保障,大部分读者根本无法就近获取自己想要的藏书,越是贫困地区问题越突出,严重影响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同时,由于高品质文化的缺位,导致年轻一代无所适从,一味地模仿城市生活表象、一味地追逐娱乐潮流。目前,虽然关注乡村的人越来越多,可相当一部分人关注的重点是乡村旅游,很少有人关注并参与到乡村图书馆建设上来,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形势十分严峻。

3.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对图书馆的现实需求

中国古代就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说法,无论是从农村改革还是脱贫攻坚来看:同样是农村,思想解放、认识到位的地区发展就快、水平就高,反之就落后、就困难;同样的条件,肯在学习知识下功夫、有志气、动脑筋的家庭,走出贫困的概率就高,巩固脱贫成果就容易,反之就会长期深陷贫困泥潭,“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在这里表现的无比真切。因此,扶志与扶智已经是脱贫攻坚的铁律,特别是有针对性的做好贫困地区的文化和智力“后扶贫”,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顺利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已经变得十分重要。

笔者以为,高校图书馆助力脱贫地区文化和智力“后扶贫”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有非常紧迫的现实需求和用武之地:首先是发挥高校图书馆独有的优势,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先进文化不断推送到困难群众那里,帮助他们解放思想、振奋精神,牢牢树立起为幸福生活奋斗的信心和勇气,尤其让困难地区和“落后”群体从党中央下决心解决“两不愁三保障”中看到希望,多一些进取心;其次是为农村提供脱贫发展的专业知识,立足当地形成一定的信息资源和智力支撑能力,把图书馆打造成乡村终身教育中心,让当地群众能够经常得到学习和知识普及的机会,成为他们心目中可以信赖和依靠的知识平台,显著增强贫困人口从事产业发展的能力和从市场获取收益的机会;再是可以借鉴上世纪英美高校开展(Social Settlements)的成功经验,以图书馆为依托,示范现代生活方式,让大学生志愿者用暑期教当地孩子们开展诸如读书、打球、辩论以及组成乐队或剧团排演节目等活动,对表现突出的给予到大学参观的机会,从改变生活方式入手,带动社会进步,从根本上帮助农民摆脱文化层次落后、转变思想观念。

三、高校图书馆助力贫困地区文化和智力“后扶贫”的必要性

1. 有利于承担起高校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未像今天这样离我们这么近,动员全国全社会力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已经成为民族复兴的重要一环。在这一历史节点上,高校图书馆参与脱贫攻坚,找准扶贫同扶志、扶智的结合点,帮助贫困地区重建乡村文化,不但势在必行,而且大有可为,是承担起我们应有的历史使命。社会性无疑是图书馆的根本属性,社会文献信息的传递、智力资源的开发、全方位的社会教育以及搜集和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满足文化欣赏娱乐消遣都离不开图书馆。尤其当教育成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时,高校设乡村图书馆更加重要,因为义务教育对应的是青少年,农村除此之外的其他人,如何就近学习知识,条件十分有限,高校公共图书馆自然成为汇聚智慧技能的知识仓库和学习宝库,对应并满足乡村的终生教育需求,这就是社会责任。

2. 有利于增进高校社会实践和学生素质提升

恢复高考后四十多年来,中国人对教育的追求和渴望得到集中释放,我们已经拥有了全世界最庞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如何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学生素质是关键,互联网可以提供资讯,但代替不了走进广袤大地的体验和实践。回溯百年以来的中国高校,不难发现,如果没有李济、梁思永等人艰苦的田野考察,就不会有殷墟大发现,让曾经湮灭的灿烂文明重见天日;没有西南联大一路跋涉的磨练,恐怕就难以成就杨振宁等一代科学巨匠;没有常年的乡村调查,不会有费孝通这一代社会学宗师;即便八十年代高水平文艺创作集体爆发,能说不是源自无数个体亲历的乡村体验,如此事例不胜枚举。笔者在此只是想说明一点,乡村、田野这些看似不起眼,甚至被视为落后的地方,同样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站在新时代,面向未来,怎样培养人是高校永恒的课题。如果我们以高校图书馆作为载体和平台,深入贫困地区参与乡村文化建设,助力脱贫地区文化和智力“后扶贫”,将是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一次很好的契机。以乡村图书馆作为高校社会实践基地开展活动,不但能引导帮助乡村居民学会用知识改变命运,彻底摆脱落后与贫困,也能让参与者得到锻炼和提升、高校的社会价值得到彰显。参与的过程,更易让人唤起家国情怀,关注时代和社会,同样,帮扶地人文与生态构成的质朴传统和文化,也会给参与者的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为培养锻炼他们的责任心和行动力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实践舞台。

3. 有利于活化图书资源和积淀人类文化遗产

今天,在创建世界一流高校的推动下,无论是“985”、“211”重点院校,还是地方普通院校,图书馆的硬件设施和馆藏水平都有了空前的提升,信息资源更丰富、来源渠道更多、品种更全,已经集聚起丰厚的各类资源,并保持快速增长。随着资源更新迭代越来越快,如何使既有的馆藏资源活起来发挥好作用,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对全社会而言,高校图书馆富集的馆藏资源就相当于金字塔的顶尖,对应的是人类社会最先进的知识体系。而刚刚解决温饱的农村贫困落后地区只相当于塔的最底层,还停留在农耕时代,反差和距离十分巨大,这种差距已严重制约社会全面进步。我们都知道在物理学上,两者之间的高差越大,则意味着一旦对接,流动就越快、作用就越明显,这恰是高校的一次机会。当高校图书馆敞开自己的知识宝库,助力文化扶贫时,带给农民兄弟的不仅是致富本领和先进文明,更多的是美好生活的尊严和希望。巩固和发展扶贫成果,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和“双文明”持续繁荣的“后扶贫”,在此将会产生巨大作用。

四、高校图书馆助力贫困地区文化和智力“后扶贫”的有效措施

1.借助馆藏文献帮助农民提高文化素质以及生产技能

开展文化扶贫的过程中,图书馆应该充分发挥本身具有的教育职能,使用藏书来对农民进行文化教育。图书馆需要开展送书活动、读书活动、培训活动,针对于农民的主要种植方向来开展因材施教的传统文化教育,帮助农民提升职业技能、传统美德以及社会主义价值观。开展图书馆活动的过程中,主要目的是帮助农民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接受先進思想的教育,为整个农村打造出全新精神文明气氛。开展图书馆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对农民文化素质的提升以及专项技能的培养,作为一个没有围墙的大学,图书馆的目的在于每个人来到图书馆都能够获得平等的知识学习权利。对于图书馆来说,保证弱势群体能够获得教育,更是自身的职责。因此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需要针对贫困人员或贫困人员较多的地区开展,加强性教育,重点选择一些适合各类人员阅读的书刊资料,从而进行辅导式教育。对于农民提出的问题,突出我们工作人员需要给予相应的关注,针对一些出现次数较多的问题,还可以举办培训班、讲座,从而让农民能够主动进行学习,提高文化素质及生产技能。

2.依托信息资源,增强农民自强、自信、致富能力

在当下信息环境中,图书馆需要加强对市场经济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分析,根据文献信息资源,来建立搜索分析加工预测于一体的文献信息中心、电子信息资源库,帮助农民能够掌握当下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对农民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帮助农民一方面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与决心,另一方面也能够正确脱贫致富。除此之外图书馆需要坚持开展农业技能下乡教学,以及优质信息派送服务,在加强对于当下农村经济发展状态调查的前提下,图书馆需要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进行充分融合,除此之外还需要与网站、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平台开展合作,从而帮助农民最大程度掌握科技知识。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图书馆还需要根据实际地理情况来举办科技信息专题培训班,帮助农民在进行农业活动时掌握真正的技术。全方面的教育还需要包括开通服务热线,提供远程信息服务,在时间与空间都受到限制的情况下,远程信息服务能够给予农民及时的教学技术,从而帮助农民从以往的经验种植转变成为科学种植,最大程度上为贫困地区农民脱贫建立希望。此外,图书馆还需要整合馆藏内部的数字资源,积极开展数字图书馆服务,发挥数字资源的便捷优势,使用优秀的文化资源来向农民进行科学文明思想宣讲,破除农民心中的封建迷信,提高接受信息的能力。

3.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人才建设

在建设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保证基层图书馆在文化扶贫工作中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优势,需要做好三方面工作。首先基础设施需要过硬,当地政府需要将图书馆的馆舍面积、藏书数量以及电子信息化设备的建设作为硬性指标。针对于第一文化群体以及弱势群体的阅读活动,应该配备有相关设施,从而更好的实现在农村普及文化知识。同时应该加大财政投入,对于公共文化事业进行相应的发展倾斜,将整套配套资金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当中,保证贫困地区的图书馆不贫困。其次需要扩大人才建设力度。图书馆发展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将书籍送到农民手中,另一方面也需要将知识信息送到农民手中。这要求图书馆在进行服务的过程中,将信息服务的精准性进行提升,保证乡镇图书馆的建设能够与科技教育培训进行同步发展。而这样的发展方向对于人才有着极大的需求,要求图书馆一方面能够组织科技教育培训,另一方面也能够加强对于人才队伍的培养,从而承担起重大扶贫任务。最后则是需要加强服务意识,图书馆工作人员需要始终将自己的定位设定为服务人员,将解决群众问题设定为主要目标,提高服务的主动性以及精确性。就发挥了图书馆保护文化的作用,才能够更好的使群众在接受图书馆教育过程中收获更好的效果。

五、结束语

乡村真实价值和内生动力的探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难以做到一蹴而就或者立竿见影。在找到乡村正确的发展道路前,通过公共基础设施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促进乡村自我修复进程,将行之有效提高现有乡村人民丰富文化生活,提高乡村人民的生活质量,并且将为未来乡村人民内在动力的发展提供资源丰富的优秀土壤。

一边是代表最先进和最丰富知识体系、智力资源的现代高校图书馆,一边是相对贫穷、落后、散乱差的乡村农家书屋,两个看起来毫不相干、相距甚远的事物,却充分反映出当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充分。但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广阔的中国乡村必然借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指引,借助全面扶贫、精准脱贫的政策春风,借助互联网现代手段,最终将实现精彩的对接和不可思议的融合,必将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美丽乡村建设增添一抹无比靓丽的精彩画卷,必将开出时代之花、结出丰硕之果。

(作者单位:山东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高校图书馆
中文电子书馆配市场发展探析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高校图书馆办公室的重要性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当代高校图书馆“大阅读”服务模式探讨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