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小平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2020-11-18王艳

共产党员(辽宁) 2020年13期
关键词:李光耀受众日本

从1978年1月到1979年2月,邓小平曾密集出访,数量之多,超过了他一生其他时间出访国家的总和。当时,邓小平的出访有重大的战略目标,一方面要团结周边国家,另一方面要向西方发达国家寻求中国实现现代化所必需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等方面的帮助。他作为中共领导人,如何向世界讲述中国决定了这些国家与中国国际关系的走向。最终,邓小平以他不同凡响的智慧取得了超出预想的成果,改善了中国与邻国的关系,使中国不可逆转地走上了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道路。

针对不同受众,传递不同信息

国际传播最重要的一条原则是细分受众市场,针对不同的受众提供不同的传播策略。出访之前,邓小平针对不同国家所要传递的信息早就做到了心中有数。

对于尼泊尔、缅甸、朝鲜等周边国家而言,讲故事的重点在于解释中国尊重别国独立自主和绝不称霸的信念。邓小平在尼泊尔指出:“霸权主义者在南亚的激烈争夺,使这一地区长期不得安宁,严重威胁着这一地区国家的独立和安全,遭到南亚人民的谴责和反对。中国政府和人民深切同情并坚决支持这种正义的立场。”

对于美国和日本,除了要寻求它们对中国外交的支持外,还要向它们寻求实现现代化的经验和帮助。因此,讲故事的重点就在于中国推进和平的决心和中国未来发展稳定的预期,以及愿意成为一个负责任合作国家的态度。邓小平在白宫同卡特进行会谈时指出:“我们的看法是,整个世界局势是不安宁的。如果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和平、安全、稳定的世界,就应该认真对待国际局势。就中国来说,我们不希望打仗。我们的目标是实现四个现代化,这就需要有一个比较长的和平环境。”

尊重当地文化,充分释放善意

讲述人只有先融入当地社会,让受众感受到他的善意和尊重,才能真正吸引到愿意听故事的群体。在访问新加坡时,李光耀事先简单了解了邓小平的习惯,专门为他准备好痰盂和烟灰缸。但是邓小平事先也了解了李光耀的习惯和过敏症,与他在一起会谈时既不抽烟也不吐痰。当李光耀解释为何新加坡会在印尼之后同中国建交时,邓小平表示完全理解,并一语双关风趣地说:“我能忍耐,如同在这里我尊重主人的意愿,会谈中忍着没有抽一支烟。”邓小平对新加坡的访问赢得了李光耀极大的信任和好感。

在泰国,邓小平参加了王储哇集拉隆功亲王剃度仪式,这在非常崇信佛教的泰国广大公众中引起了强烈而良好的反响,泰国人民从电视实况转播中看到这一情景都甚为感动。当地媒体评论,“邓小平对泰全国头等大事的理解与重视,使他抓住了泰人民的心,成为最重要的历史性来访者”。

追寻共同之处,引发情感共鸣

寻找讲述人与受众之间共同的历史经历总是能快速地拉近彼此的距离。邓小平访日期间借用历史上徐福奉秦始皇之命东渡日本寻求长生不老药的故事,他说,日本早有蓬莱国之称,听说有长生不老药。这次访问的目的是:第一交换批准书;第二对日本的老朋友表示感谢;第三寻找长生不老药。接着又补充说,或许没有长生不老药,但是我想把日本发展科学技术的先进经验作为礼物带回去。邓小平的话一下子就拉近了中日两国的距离,使双方可以忘却短暂的不快,携手走向未来。

各国人民在政治制度、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差异巨大,但在情感抒发和表达上却有超越国界和民族的相通之处。新中国成立以后,中美之间交往很少,美国人对于中共领导人往往留下刻板的印象。但是当邓小平在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热情拥抱并俯身亲吻了唱歌的孩子,在场的不少美国观众感动得流下了眼泪。那一刻,他们看到的是一位和他们有着一样真情实感的邻家爷爷。一直强烈反对同中国建交的参议员拉克泽尔特在看了这场演出后说:我们被他们打败了——谁也没法投票反对孩子们唱中国歌曲。邓和他的夫人看来真的爱人民;他确实令在场的观众和电视观众倾倒。

猜你喜欢

李光耀受众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新媒体传播以及受众参与式文化发展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探寻日本
《黄金时代》日本版
曲艺受众分析
新加坡呼吁正确纪念李光耀
李光耀生病住院
李光耀:新加坡资政访沪
注意力 约会力 亲和力